古代清官自律詩九首欣賞

古代清官自律詩九首欣賞

  據說,晉代吳隱之受任廣州刺吏時路過石門,聞聽此處有一“貪泉”,相當靈驗。接下來小編為你帶來古代清官自律詩九首欣賞,希望對你有幫助。

  當地人說無論怎麼清廉的人,只要飲了此水,就會變作貪得無厭之徒了,吳違眾勸,親臨泉邊酌水而飲,後寫詩道:

  古人云此水,一飲懷千金。

  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

  初心不改

  宋朝張之才在擔任河南陽城知縣期間,清廉愛民,很有政績,特別是兩袖清風,一塵不染,從不利用職權謀私利。他離任時寫過這樣一首詩:

  一官來此四經春,不愧蒼天不愧民。

  神道有靈應信我,去時猶似到時貧。

  人生惟有廉潔重,世界須憑氣骨撐

  明代劉應麟,字芝陽,江西鄱陽(今波陽)人。官江蘇巡撫,致仕返鄉。他為官清廉,體恤百姓,臨行,在巡撫衙門牆壁上寫詩—首:

  來時行李舊時裝,午夜青天一柱香。

  描得海圖留幕府,不將山水帶還鄉。

  度是春風常長物,心如清心不染塵

  明朝永樂年間,吳訥巡按貴州,返京途中,貴州三司派人追送黃金百兩。吳納揮毫在禮盒子上題詩回絕!

  蕭蕭行李向東還,要過前途最險灘。

  若有贓私與土物,任教沉在碧波間。

  一身正氣兩袖清風

  明朝于謙在地方為官時,每次議事京城,便有人勸他帶點絲帕,線香和蘑菇之類的土特產。於訐舉起雙袖哈哈大笑說:“帶有清風。”並作打油詩云:

  手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

  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

  廉生勤,廉生明,廉生威。

  明孝宗即位,依例頒詔外國,劉戩以侍講身份出使交南。時當地正值動亂,他輕裝簡從,攜二僕由南寧直抵其境,交南人驚為天人。到達之日即頒佈詔書,次日宴畢就告辭返回。交南王饋贈金珠珍玩、犀角象牙甚多,劉一無所顧;交南王復令接待的大臣於路上攔截,強行贈送。劉戩拿出他初入關時寫的詩,詩曰:

  咫尺天威誓肅將,寸心端不愧蒼蒼。

  歸裝若有關南物,一任關神降百殃。

  清以自修,誠以自勉,敬而不怠,滿而不溢。

  明人李汰到福建主持科舉考試,有個人送給他黃金,以求考取。李汰憤然拒納,寫詩一首斥之:

  義利源頭識頗真,黃金難換腐儒貧。

  莫言暮夜無知者,怕塞乾坤有鬼神。

  清朝有個叫葉存仁的人,為官三十餘載,兩袖清風,一塵不染,一次離任時,其僚屬在月夜裡偷偷划船為他送來離別贈禮。對此,他作了一首詩作答:

  明月清風夜半時,扁舟相送故遲遲。

  感君情重還君贈,不畏人知畏己知。

  隨將贈物原封不動退了回去。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在宋·洪邁《夷堅志》中,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有位官員在一個名叫三鴉的貧苦地方任職,那裡百姓以藕為食。於是,這位官員也以藕作糧。在離任時,他寫了一首小詩:

  二年憔悴在三鴉,無米無糧怎養家。

  一日二餐唯是藕,看看口裡吐蓮花。

  這位官員官職卑微,只管轄了一個鎮。但卻能以苦為樂,與民同苦,以寫詩打趣,這種胸襟,值得人們稱讚。

  給人民做牛馬的,人民永遠記住他

  胸有錦繡中華,放眼四海天下。

  古詩特點

  古體詩是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近體詩形成前,各種漢族詩歌體裁。也稱古詩、古風,有“歌”、“行”、“吟”三種載體。

  四言詩,在近體詩中已經不存在了,雖不加“古”字,但不言而喻,就知道是古體詩。《詩經》中收集的上古詩歌以四言詩為主。兩漢、魏、晉仍有人寫四言詩,曹操的《觀滄海》、陶淵明的《停雲》都是四言詩的典型例子。

  五言和七言古體詩作較多,簡稱五古、七古。

  五古最早產生於漢代。《古詩十九首》都是五言古詩。漢代以後,寫五言古詩的人很多。南北朝時的詩大都是五言的,唐代及其以後的古體詩中五言的也較多。而七古的產生可能早於五古。但在唐代以前不如五古多見。到了唐代,七古大量地出現,唐人又稱七古為長句。

  雜言詩也是古體詩所獨有的。詩句長短不齊,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為三、四、五、七言相雜,而以七言為主,故習慣上歸入七古一類。《詩經》和漢樂府民歌中雜言詩較多。

  漢魏以來樂府詩配合音樂,有歌、行、曲、辭等。唐人樂府詩多不合樂。唐宋時代的雜言詩形式多種多樣:有七言中雜五言的,如李白的《行路難》;有七言中雜三言的,如張耒的《牧牛兒》;有七言中雜三、五言的',如李白的《將進酒》;有七言中雜二、三、四五言至十言以上的,如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有以四、六、八言為主雜以五、七言的,如李白的《蜀道難》。

  此外,古絕句在唐時也有作者;都屬古體詩範圍。古體詩在發展過程中與近體詩有互動關係,南北朝後期出現了講求聲律、對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介乎古體、近體之間的新體詩。唐代一部分古詩有律化傾向,乃至古體作品中常融入近體句式。但也有些古詩作者有意識與近體相區別,多用拗句,間或散文來避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