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關於秋的詩句
古代關於秋的詩句
古代關於秋的詩句有哪些?哪些詩句是描述秋天的特點,流傳千古依舊朗朗上口的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整理的.古代關於秋的詩句,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古代關於秋的詩句
1、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劉禹錫《望洞庭》
2、丁丁漏水夜何長,漫漫輕雲露月光。——張仲素《秋夜曲·丁丁漏水夜何長》
3、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4、一丘常欲臥,三徑苦無資。——孟浩然《秦中感秋寄遠上人》
5、新寒中酒敲窗雨,殘香細嫋秋情緒。——納蘭性德《菩薩蠻·新寒中酒敲窗雨》
6、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方岳《水調歌頭·平山堂用東坡韻》
7、茂陵不見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溫庭筠《蘇武廟》
8、更深人去寂靜,但照壁孤燈相映。——周邦彥《關河令·秋陰時晴漸向暝》
9、雖慚老圃秋容淡,且看黃花晚節香。——韓琦《九日水閣》
10、寒更承夜永,涼夕向秋澄。——駱賓王《送別》
11、常恐秋風早,飄零君不知。——盧照鄰《曲池荷》
12、蒼生喘未蘇,買筆論孤憤,文采風流今尚存,毫髮無遺恨。——楊冠卿《卜算子·秋晚集杜句吊賈傅》
13、昨夜秋風入漢關,朔雲邊月滿西山。——嚴武《軍城早秋》
14、閒夢遠,南國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遠,蘆花深處泊孤舟,笛在月明樓。——李煜《望江南·閒夢遠》
15、日暮秋煙起,蕭蕭楓樹林。——戴叔倫《過三閭廟》
16、山河興廢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樓。——陸游《秋晚登城北樓》
17、月明池閣夜來秋。——吳文英《浣溪沙·秋情》
18、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杜甫《秋興八首·其一》
19、天與秋光,轉轉情傷,探金英知近重陽。——李清照《行香子·天與秋光》
20、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李商隱《端居》
21、寒山幾堵,風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無今古。——陳維崧《醉落魄·詠鷹》
22、滿載一船秋色,平鋪十里湖光。——張孝祥《西江月·阻風山峰下》
23、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劉禹錫《秋風引》
24、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殊《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25、黃花深巷,紅葉低窗,淒涼一片秋聲。——蔣捷《聲聲慢·秋聲》
26、求得人間成小會,試把金尊傍菊叢。——晏殊《破陣子·燕子欲歸時節》
27、目斷秋霄落雁,醉來時響空弦。——辛棄疾《木蘭花慢·滁州送範倅》
28、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柳永《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29、疏星淡月鞦韆院,愁雲恨雨芙蓉面。——張可久《塞鴻秋·春情》
30、鯨飲未吞海,劍氣已橫秋。——辛棄疾《水調歌頭·和馬叔度遊月波樓》
31、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疏。——杜甫《江漢》
32、機心久已忘,何事驚麋鹿。——柳宗元《秋曉行南谷經荒村》
33、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戚繼光《望闕臺》
34、中秋誰與共孤光。——蘇軾《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35、綠池落盡紅蕖卻,荷葉猶開最小錢。——楊萬里《秋涼晚步》
36、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陽關曲暮雲收盡溢清寒。——蘇軾《陽關曲》
37、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雲頹不流。——李賀《李憑箜篌引》
38、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39、長江萬里白如練,淮山數點清如澱,江帆幾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飛如電。——周德清《塞鴻秋·潯陽即景》
40、紫陌亂嘶紅叱撥,綠楊高映畫鞦韆。——韋莊《長安清明》
41、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李商隱《柳》
42、庭前落盡梧桐,水邊開徹芙蓉。——朱庭玉《天淨沙·秋》
43、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
44、相望試登高,心飛逐鳥滅。——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
45、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46、少壯幾時兮奈老何!。——劉徹《秋風辭》
47、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歐陽修《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
48、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皎然《尋陸鴻漸不遇》
49、玉露泠泠,洗秋空銀漢無波,比常夜清光更多,盡無礙桂影婆娑。——張養浩《折桂令·中秋》
50、涼葉蕭蕭散雨聲,虛堂淅淅掩霜清。——元好問《秋懷》
51、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蘇軾《念奴嬌·中秋》
52、秋草獨尋人去後,寒林空見日斜時。——劉長卿《長沙過賈誼宅》
53、夜深風竹敲秋韻。——歐陽修《玉樓春·別後不知君遠近》
54、鞦韆慵困解羅衣,畫堂雙燕歸。——歐陽修《阮郎歸·南園春半踏青時》
55、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朱熹《勸學詩》
56、北土非吾願,東林懷我師。——孟浩然《秦中感秋寄遠上人》
57、鹿車何日駕,歸去潁東田。——歐陽修《秋懷》
58、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陸游《書憤五首·其一》
59、念蘭堂紅燭,心長焰短,向人垂淚。——晏殊《撼庭秋·別來音信千里》
60、船動湖光灩灩秋,貪看年少信船流。——皇甫松《採蓮子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