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寫山水風光的詩句
查詢寫山水風光的詩句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經典的詩句吧,不同的詩句,其語言藝術所表現的語言風格、特點、技巧各不相同。那麼問題來了,到底什麼樣的詩句才經典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查詢寫山水風光的詩句,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查詢寫山水風光的詩句1
1、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
朝代:宋代
作者:王觀
原文: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簡介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是北宋詞人王觀在浙東府治紹興(越州大都督府)創作的著名詩詞,上片寫友人一路山水行程,含蓄地表達了惜別深情;下片則直抒胸臆,兼寫離愁別緒和對友人的'深情祝願。此詞送別友人,構思新穎。沒有送別情境的刻畫和別情依依的渲染,開頭便著眼於山、水。以眉眼盈盈喻山川之美,故鄉山河之美。將人之眉眼與自然山水兩組意象重複疊加,在藝術表現上很有特色。上闋將“送君歸”與“送春歸”疊合,忽生“到江南趕上春”的奇想,又叮囑:“千萬和春住”,獨具創新之佳妙。
2、望洞庭
朝代:唐代
作者:劉禹錫
原文: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裡一青螺。(山水色 一作:山水翠)
簡介
《望洞庭》是唐代文學家劉禹錫所作的一首七絕。此詩描寫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優美景色。首句描寫湖水與素月交相輝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繪無風時湖面平靜的情狀,第三、四句集中描寫湖中的君山。全詩極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壯採,透過對洞庭湖高曠清超的描寫,充分表現出詩人的奇思異采,表達了詩人對洞庭湖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3、滁州西澗
朝代:唐代
作者: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簡介
《滁州西澗》是唐代詩人韋應物的一首寫景七絕。作者任滁州剌史時,遊覽至滁州西澗,寫下了這首詩情濃郁的小詩。此詩寫的雖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經詩人的點染,卻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韻之畫,還蘊含了詩人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奈與憂傷情懷,也就是作者對自己懷才不遇的不平。
4、登鸛雀樓
朝代:唐代
作者:王之渙
原文: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簡介
《登鸛雀樓》,唐詩名,為題詠山西省永濟市鸛雀樓(又名鸛鵲樓)的章。由於鸛雀樓樓體壯觀,結構奇特,氣勢雄偉,加之區位優越,風景秀麗,歷代文人雅士、騷人墨客,多來登樓觀瞻、放歌抒懷,並留下許多居高臨下,雄觀大河的不朽章。以該名為題的詩眾多,以李益、王之渙、暢當三人的同名作品最為著名。
5、望天門山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簡介
《望天門山》是唐代偉大的詩人李白的一首七言絕句。全文為: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描寫詩人舟行江中溯流而上,遠望天門山(今安徽省蕪湖市境內)的情景。詩中用了六個動詞“斷、開、流、回、出、來”,山水景物呈現出躍躍欲出的動態,描繪了天門山一帶的雄奇闊遠。一、二句寫出了天門山水雄奇險峻不可阻遏的氣勢,給人驚心動魄之感。三、四句把渾闊茫遠的水勢,寫足了,寫活了。
查詢寫山水風光的詩句2
1、水色淥且明,令人思鏡湖。李白《登單父陶少府半月臺》
2、魚澤灘頭嘶獵馬,省嵬城畔看黃河。石茂華《九月九日登長城關》
3、青山欲共高人語。聯翩萬馬來無數。辛棄疾《菩薩蠻金陵賞心亭為葉丞相賦》
4、秋曉上蓮峰,高躡倚天青壁。陸游《好事近秋曉上蓮峰》
5、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閣序》
6、西湖到日,重見梅鈿皺。吳文英《瑞龍吟送梅津》
7、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裡一青螺。劉禹錫《望洞庭》
8、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歐陽修《畫眉鳥》
9、歸裝漸理君知否?笑指廬山古澗藤。陸游《自詠示客》
10、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
11、記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處,空翠煙霏。蘇軾《八聲甘州寄參寥子》
12、吳姬越豔楚王妃,爭弄蓮舟水溼衣。王昌齡《採蓮曲二首》
13、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望廬山瀑布》
14、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白居易《憶江南江南憶》
15、草綠裙腰山染黛,閒恨閒愁儂不解。文廷式《天仙子草綠裙腰山染黛》
16、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湧。蘇軾《後赤壁賦》
17、春山暖日和風,闌干樓閣簾櫳,楊柳鞦韆院中。白樸《天淨沙春》
18、鼎湖流水清且閒,軒轅去時有弓劍,古人傳道留其間。李白《飛龍引二首其二》
19、連山變幽晦,綠水函晏溫。柳宗元《飲酒》
20、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21、海畔尖山似劍鋩,秋來處處割愁腸。柳宗元《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22、棲霞山裂;沂水陷穴,廣數畝。蒲松齡《地震》
23、贈君明月滿前溪,直到西湖畔。毛滂《燭影搖紅送會宗》
24、西湖春色歸,春水綠於染。歐陽修《春日西湖寄謝法曹韻》
25、月落沙平江似練。望盡蘆花無雁。張炎《清平樂候蛩悽斷》
26、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桃花夾古津。王維《桃源行》
27、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李白《北風行》
28、今日雲景好,水綠秋山明。李白《九日》
29、行人無限秋風思,隔水青山似故鄉。戴叔倫《題稚川山水》
30、日暮長江裡,相邀歸渡頭。儲光羲《江南曲四首》
查詢寫山水風光的詩句3
1、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
2、山中有桂花,莫待花如霰。
3、自有山泉入,非因採畫來。
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5、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6、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7、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8、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9、泰山嵯峨夏雲在,疑是白波漲東海。
10、晚趁寒潮渡江去,滿林黃葉雁聲多。
11、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12、山頭有路接無塵,欲覓王孫試問津。
13、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
14、閒上山來看野水,忽於水底見青山。
15、水光瀲豔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16、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17、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18、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19、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20、地暖無秋色,江晴有暮暉。空餘蟬嘒嘒,猶向客依依。
21、楚客醉孤舟,越水將引棹。山為兩鄉別,月帶千里貌。
22、茅簷長掃淨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23、峨嵋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查詢寫山水風光的詩句4
1、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2、縱然一夜風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司空曙《江村即事》
3、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范成大《夏日田園雜興·其七》
4、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
5、秋風萬里芙蓉國,暮雨千家薜荔村。——譚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6、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後。——王維《新晴野望》
7、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李紳《古風二首》
8、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范成大《夏日田園雜興·其七》
9、小桃無主自開花,菸草茫茫帶曉鴉。——戴復古《淮村兵後》
10、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雷震《村晚》
查詢寫山水風光的詩句5
1、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王維《渭川田家》
2、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崔道融《田上》
3、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
4、石壕村裡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袁枚《馬嵬》
5、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
6、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王維《田園樂七首·其六》
7、一瓢顏回陋巷,五柳先生對門。——王維《田園樂七首·其五》
8、江頭落日照平沙,潮退漁船閣岸斜。——戴復古《江村晚眺》
9、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
10、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王禹偁《村行·馬穿山徑菊初黃》
查詢寫山水風光的詩句6
1、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蘇軾《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
2、藍水遠從千澗落,玉山高並兩峰寒。——杜甫《九日藍田崔氏莊》
3、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陶淵明《歸園田居·其四》
4、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紛紛。——白居易《村居苦寒》
5、田園寥落干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白居易《望月有感》
6、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
7、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其二》
8、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杜甫《石壕吏》
9、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過故人莊》
10、何事吟餘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王禹偁《村行·馬穿山徑菊初黃》
查詢寫山水風光的詩句7
1、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2、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3、玉女峰前一棹歌,煙鬟霧髻動清波。
4、英英桂林伯,實惟文武特。遠勞從事賢,來吊逐臣色。南裔多山海,道里屢紆直。
5、一天秋色冷晴灣,無數峰巒遠近間。
6、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7、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8、閒上山來看野水,忽於水底見青山。
9、晚趁寒潮渡江去,滿林黃葉雁聲多。
10、水光瀲豔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11、山頭有路接無塵,欲覓王孫試問津。
12、山上風吹笙鶴聲,山前人望翠雲屏。
13、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14、千丈攙天翠壁高,定誰狡獪插遺樵。
15、兩巖雖雲牢,水石互飛發。屯門雖雲高,亦映波浪沒。
16、蘭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長。堅貞還自抱,何事鬥群芳。
17、見說仙人此避秦,愛隨流水一溪雲。
18、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19、地暖無秋色,江晴有暮暉。空餘蟬嘒嘒,猶向客依依。
20、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21、楚客醉孤舟,越水將引棹。山為兩鄉別,月帶千里貌。
22、城窄山將壓,江寬地共浮。東南通絕域,西北有高樓。
23、扁舟費盡篙師力,咫尺平瀾上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