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春天的詩有哪些啊

關於春天的詩有哪些啊

  春天已經來臨,大家有沒有感受到呢?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關於春天的詩,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夜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絕句

  唐 杜甫

  遲日江山麗

  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

  滁州西澗

  唐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詠柳

  唐 賀之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春曉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維

  渭城朝雨邑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元外

  唐 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

  絕勝煙柳滿皇都

  漁歌子

  唐 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憶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江南春

  唐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

  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惠崇春江曉景

  宋 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春日

  宋 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遊園不值

  宋 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

  小扣柴扉久不開

  滿園春色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牆來

  村居

  清 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錢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

  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

  誰家燕子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

  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

  綠楊蔭裡白沙堤

  鳥鳴澗

  唐 王維

  人閒桂花落

  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

  山村水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臺煙雨中

  【拓展知識】

  詩的概念定義

  詩是詩人對現實觀念或世俗理念的不認同而感發的憤怒和不滿。無論是離騷體、古詩體、近代詩還是現代詩都不過是詩的一種形式。最優美之處在於站在人類歷史的高度來閃現出詩的時代光環。

  詩並不是只在詩裡,而且抒情美是一切文學樣式和藝術類型的共同質素。所以,詩是一種普遍的藝術,甚至是超過藝術疆界的藝術。

  詩的本質

  詩的本質的特徵是抒情美。無論是小說、散文、戲劇,最優美之處,無不閃現出詩的光環來。因而詩是文學中的文學。在藝術領域中,詩無所不在。詩美是藝術美的普遍因素的最高體現。詩歌的美也不時出現在非文學藝術的領域中,在科學著作的精美片段中散發出智慧光彩,甚而在人的生活狀態、工作狀態中也都有詩的蹤影。

  詩的簡述

  詩是一種文學體裁,其按照一定的音節、聲調和韻律的要求,用凝練的語言、充沛的情感以及豐富的現象來高度集中的表現社會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在中國古代,不合樂的稱為詩,合樂的成為歌。

  它生存於人類的文化傳統之中,我們對於“詩”、“抒情”、“美”這樣的字眼,總是保持著崇高的故意。人類不僅具有抒情的能力,而且具有這種需要,基於生存的需要。這樣抒情詩就不僅僅是一個美學問題,而且是一個具有存在論性質的問題,抒情態度成為人類的一種生存範疇。隨著文明程序的發展,社會分工的產生,出現了專司詩歌的“詩人”。詩人與非詩人的分裂便產生了。詩、詩人總是與某種神秘莫測的力量聯絡在一起的。詩人被認為是由神靈所選中並賜予靈感的特殊而神秘的人物。

  詩學關於詩,就像美學關於美一樣,很難有一個公認的定義。如果你問一位詩學家“什麼是詩”,就像你問一位美學家“什麼是美”一樣,是難以得到你滿意的回答的。詩之所以難於定義,大概因為“它是太屬於精神世界,太縹緲了”,而且詩有廣義與狹義之分。當詩的廣義與狹義攪在一起時,“什麼是詩”就顯得更為紛紜複雜了。海德格爾就不滿於“把詩歸入文學”,對“詩必在文學之中謀得其存在形式”不以為然。這不免是偏頗之論。詩是一種語言藝術,它當然應該屬於文學,文學包括詩、散文和小說等,這難道還有疑問嗎?不過,這裡所謂的詩,只是狹義的詩。還有一種廣義的詩。廣義的詩就不再屬於文學,不再是文學的一個分支和組成部分了。

  當我們把廣義的詩與狹義的詩區分開來,就可以避免許多混亂,詩的定義就開始明晰了。

  廣義的詩

  廣義的詩,是一切藝術(包括作為語言藝術的文學)的統稱,是自然美、藝術美和人生美的代名詞,是人類觀照世界的一種方式,是人的靈魂逃逸現實後的棲息方式。

  作為藝術的通稱,可以說一切藝術都是詩:音樂是在時間座標上流動的詩,繪畫、雕塑是二維或三維空間裡的具象的詩,建築是對空間進行格式化的詩,舞蹈是人的形體語言在時間和空間一同展開的詩,散文、小說是無韻的詩(試讀《莊子》和《紅樓夢》)。亞里士多德的《詩學》實際上是文藝理論,是藝術哲學。就連司馬遷的《史記》也被譽為“無韻之《離騷》”。世界幾大宗教的經典文獻如《聖經》及佛教經典,也不妨說都是詩。

  作為自然美的代名詞,藍天白雲是詩,山水田園是詩,鶯歌燕舞是詩,桃紅柳綠是詩,海上明月是詩,大漠孤煙是詩,枯藤老樹昏鴉是詩,小橋流水人家是詩,東南西北是詩,春夏秋冬是詩,天籟是詩,人體也是詩……

  作為藝術美的代名詞,旋律是詩,色彩是詩,線條是詩,結構是詩,雄渾激越是詩,輕靈優雅是詩,壯麗崇高是詩,恬靜閒適也是詩……

  作為人生美的代名詞,青春是詩,愛情是詩,事業是詩,理想是詩,天真是詩,智慧是詩,守望是詩,淡泊是詩,入世出世皆可為詩……

  一切美好的東西都可以用詩來形容:詩一般的風景,詩一般的國度,詩一般的語言,詩一般的年華,詩一般的時代……

  詩的意義還在於,它是人類觀照世界的基本方式之一。

  人類觀照世界的方式,大致有兩種:科學的方式和詩的方式(後者包括哲學的方式和宗教的方式)。科學是反映現實世界各種現象的本質和規律的分科的知識體系。但科學並不等於一切真理,甚至不等於真理,因為科學並不總是正確的。例如,認為太陽是宇宙中心的“日心說”,曾經是人們信奉的科學真理,可是在今人看來,它的真理性已經微乎其微了,它只不過是一個新的謬見,它取代“地心說”,不過是以五十步笑百步罷了。科學有自己的侷限性,許多真理、許多價值是在科學之外的。科學之外,人們抵達真理的方式就是詩的方式。詩是人類對世界的一種超越科學實證的美妙的幻想的直覺的把握。

  作為人類的精神家園,作為靈魂的一種寄託和棲息方式,詩與宗教相通。而宗教作為靈魂的慰藉,是如此地不可靠,在科學昌明的今天,上帝存在與否早已成為疑問。蔡元培曾經提倡“以美育代宗教”,想必也是希望在宗教幻滅、“上帝死了”之後,還有一種方式詩化人生,讓無根的漂萍般的人生還有一個皈依,讓茫然無助的人生還有一種形而上的嚮往和追求,而不至於像當今世界的“後現代”們,在解構、顛覆、虛無了一切價值之後,六神無主地瘋癲下去;像當今中國某些不知詩為何物的暴發戶們,除了吃喝嫖賭吸毒,就是給自己修墳墓。

  是的,尋求世界和人生的最高真諦、終極真理,是我們靈魂的需求。上帝或許會死,詩神卻永遠不會死。上帝死了之後,詩神更加任重道遠。

  狹義的詩

  狹義的詩,就是從巴比倫英雄史詩《吉爾伽美什》以來,尤其是中國的《詩經》和古希臘的荷馬史詩以來,幾千年一直被創作、傳播和鑑賞著的,在中國近代以前一直被奉為文學正宗的那種文體。

  關於狹義的詩,它的定義,古今中外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商務印書館1928年出版的楊鴻烈的《中國詩學大綱》曾列舉了中國古今關於詩的定義達四十種之多。美國詩人卡爾·桑德堡的《詩的定義(初形)試擬》則列舉了三十八種。實際上,古往今來的詩人和學者關於詩的定義肯定還不止這些。 《毛詩序》說:“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嚴羽《滄浪詩話》說:“詩者,吟詠性情也。”張舜民《跋百之詩畫》中說:“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姜夔《白石道人詩說》以為“守法度曰詩”。章太炎《答曹聚仁論白話詩》更以為:“以廣義言,凡有韻者,皆詩之流。……《百家姓》然,《醫方歌訣》亦然。以工拙計,詩人或不為,亦不得謂非詩之流也”。古希臘詩人西蒙尼德說:“詩是有聲畫,畫是無聲詩。”但丁《論俗語》說:“詩不是別的,而是寫得合乎韻律、講究修辭的虛構故事。”薄伽丘《異教諸神譜系》說:“‘詩’源於一個很古的`希臘語詞Poetes,它的意義是拉丁語中所謂的精緻的講話。”“詩是一門實踐的藝術,它發源於上帝的胸懷。”雪萊《詩辯》說:“詩是最快樂最良善的心靈中最快樂最良善的瞬間的記錄。”華茲華斯《〈抒情歌謠集〉序言》說:“詩是一切知識的精華,它是整個科學麵部的強烈表情。”柯勒律治說:“詩是最佳詞語的最佳排列。”別林斯基《詩歌的分類和分科》說:“詩歌是最高的藝術體裁。……詩歌用流暢的人類語言來表達,這語言既是音響,又是圖畫,又是明確的、清楚說出的概念。因此,詩歌包含著其他藝術的一切因素,彷彿把其他藝術分別擁有的各種手段都畢備於一身了。詩歌是藝術的整體,是藝術的全部機構,它網路藝術的一切方向,把藝術的一切差別清楚而且明確地包含在自身之內。”艾略特《詩歌的作用》說:“詩歌是生命意識的最高點,具有偉大的生命力和對生命的最敏銳的感覺。” 關於“詩是什麼”,各家所言,各有獨到和精闢之處:強調詩乃“志之所之”、“吟詠性情”或“生命意識”,著眼於詩的內容;強調詩乃“無形畫”、“有聲畫”或“既是音響,又是圖畫”,著眼於詩的意象特徵;強調詩乃“法度”,乃“精緻的講話”,乃“最佳詞語的最佳排列”,或索性以押韻為詩,著眼於詩的形式;強調詩“發源於上帝的胸懷”,“一切知識的精華”,“科學麵部的表情”,“最高的藝術體裁”,則著眼於詩的本質。就算是盲人摸象吧,許多“盲人”各執一辭的“摸象”結論之和,也與“全象”相去不遠了。

  不同流派

  現實主義詩學認為:詩是現實生活在詩人心中的反映。只有現實生活,才是詩及一切藝術的源泉。詩人是生活的歌手,詩是對生活的歌唱。

  浪漫主義詩學認為:詩人是情種,詩人心中的情感投射給世界,世間萬事萬物就會為之詩化。所以,詩應該是詩人的自我表現,是詩人情懷的直抒,是詩人的心靈對理想世界的呼喚。

  形式主義詩學認為:詩只是有意味的語言藝術形式。任何一種“內容”只有經過“形式化”才能成為藝術。形式並不屈從於內容。詩人對美的追求,趨向於形式的自主創造。形式的自主品質,意味著詩人有批判社會現實、開拓美的世界的自主權力。在極端的形式主義詩學看來,詩只是一種語言工藝。

  心理分析主義詩學認為:做詩猶如做夢,詩就是詩人的“白日夢”。常人做夢,是人的本能情慾等在社會道德和人的理性意識壓抑下得不到滿足,轉移到夢中去發洩。詩人做詩,是把他在現實世界無法滿足的本能情慾等,轉移到幻想的世界中去加以宣洩。二者的不同之處在於,詩有一個可供審美欣賞的藝術形式,這種藝術形式是詩把本能情慾加以美化的偽裝(在這個意義上,“愛情詩是男人炫耀他的豔遇”的說法,就不純粹是調侃)。同時,將情慾轉移到藝術世界,也是對本能情慾的昇華。而二者的相同之處在於,做詩與做夢都是不用邏輯思維而用形象思維的精神活動。

  各種流派關於詩的定義,各有側重,各有其偏激和深刻之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