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別的詩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離別的詩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是唐代詩人王勃的作品。此詩形式整齊,平仄協調,對仗工穩。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離別的詩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原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譯文

  雄偉的長安城由三秦之地拱衛,遙望蜀地,穿過迷茫的風沙好像能望見泯江的五個渡口。

  和你離別心中懷著無限情意,我們都是遠離家鄉出外做官的人。

  只要在世上還有你這個知己,就是遠隔天涯也像近在比鄰。

  絕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時,像小兒女那樣悲傷淚溼佩巾。

  文學賞析

  此詩是王勃的代表作之一。下面是中國古典文學專家、陝西師範大學文學研究所所長霍松林先生對此詩的賞析。

  首聯屬“工對”中的“地名對”,極壯闊,極精整。第一句寫長安的城垣、宮闕被遼闊的三秦之地所“輔”(護持、拱衛),氣勢雄偉,點送別之地。第二句裡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泛指“蜀川”,點杜少府即將宦遊之地;而“風煙”、“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兩地連在一起。自長安遙望蜀川,視線為迷濛的風煙所遮,微露傷別之意,已攝下文“離別”、“天涯”之魂。

  因首聯已對仗工穩,為了避免板滯,故次聯以散調承之,文情跌宕。“與君離別意”承首聯寫惜別之感,欲吐還吞。翻譯一下,那就是:“跟你離別的意緒啊!……”那意緒怎麼樣,沒有說;立刻改口,來了個轉折,用“同是宦遊人”一句加以寬解。意思是:我和你同樣遠離故土,宦遊他鄉;這次離別,只不過是客中之別,又何必感傷!

  三聯推開一步,奇峰突起。從構思方面看,很可能受了曹植《贈白馬王彪》“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恩愛苟不虧,在遠分日親”的啟發。但高度概括,自鑄偉詞,便成千古名句。

  尾聯緊接三聯,以勸慰杜少府作結。“在歧路”,點出題面上的那個“送”字。歧路者,岔路也,古人送行,常至大路分岔處分手,所以往往把臨別稱為“臨歧”。作者在臨別時勸慰杜少府說:只要彼此瞭解,心心相連,那麼即使一在天涯,一在海角,遠隔千山萬水,而情感交流,不就是如比鄰一樣近嗎?可不要在臨別之時哭鼻子、抹眼淚,像一般小兒女那樣。

  南朝的著名文學家江淹在《別賦》裡寫了各種各樣的離別,都不免使人“黯然消魂”。古代的許多送別詩,也大都表現了“黯然消魂”的情感。王勃的`這一首,卻一洗悲酸之態,意境開闊,音調爽朗,獨標高格。

  名家點評

  明代胡應麟在《詩藪》中說:“大曆以還,易空疏而難典贍;景龍之際,難雅潔而易浮華。蓋齊、梁代降,沿襲綺靡,非大有神情,胡能盪滌。唐初五言律,惟王勃‘送送多窮路’‘城闕輔三秦’等作,終篇不著景物,而興象婉然,氣骨蒼然,實首啟盛中妙境。”

  林庚在《唐詩綜論》中評價這首詩說:“開始把詩歌導向典型洗練;技巧聲色都結合在思想感情的表現上。這就是統一南北文風的具體發展。”

  袁行霈《歷代名篇賞析整合》認為此詩“是長期以來膾炙人口的詩篇,特別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兩句,至今還常被人們引用。這首詩寫得樂觀開朗,沒有一般贈別詩常有的那種哀傷和悱惻。”“樸素無華是這首詩的藝術特色,也正是它的好處。從齊梁到初唐,浮華豔麗的詩風一直佔據著詩壇的統治地位。王勃和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等人扭轉了齊梁詩風,為詩歌創作開創了新的風氣。”

  劉建勳評此詩曰:“此詩是送別的名作。詩意慰勉勿在離別之時悲哀。起句嚴整對仗,三、四句以散調承之,以實轉虛,文情跌宕。第三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偉詞自鑄,傳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聯點出‘送’的主題。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一洗古送別詩中的悲涼悽愴之氣,音調爽朗,清新高遠,獨樹碑石。”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