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七月的賞析

詩經七月的賞析

  導語:人生,沒有永遠的傷痛,再深的痛,在切之時,傷口總會痊癒。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你不可以坐在坎邊等它消失,你只能想辦法穿過它。以下小編為大家介紹詩經七月的賞析文章,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詩經七月的賞析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

  三之日於耜,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饁彼南畝。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載陽,有鳴倉庚。女執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遲遲,采蘩祁祁。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

  七月流火,八月萑葦。蠶月條桑,取彼斧斨。以伐遠揚,猗彼女桑。

  七月鳴鵙,八月載績。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鳴蜩。八月其獲,十月隕蘀。一之日於貉,取彼狐狸,

  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載纘武功。言私其豵,獻於公。

  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

  入我床下。穹窒燻鼠,塞向墐戶。嗟我婦子,曰為改歲,入此室處。

  六月食鬱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

  七月食瓜,八月斷壺,九月叔苴,採荼薪樗。食我農夫。

  九月築場圃,十月納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麥。嗟我農夫,我稼既同,上入執宮功。晝爾於茅,宵爾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穀。

  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於凌陰。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

  九月肅霜,十月滌場。朋酒斯饗,曰殺羔羊,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

  [《詩經·豳風·七月》註釋]

  1.觱:(bì)

  2.耜:(sì)

  3.饁:(yè)

  4.畯:(jùn)

  5.萑:(huán)

  6.斨:(qiāng)

  7.猗:(yī)

  8.鵙:(jú)

  9.葽:(yāo)

  10.蘀:(tuò)

  11.蘀:(zuǎn)

  12.豵:(zòng)

  13.螽:(zhōng)

  14.墐:(jìn)

  15.薁:(yù)

  16.苴:(jū)

  17.樗:(chū)

  18.穋:(lù)

  19.蚤:(zǎo)

  20.饗:(xiǎng)

  21.兕:(sì)

  《詩經·豳風·七月》賞析

  這首詩是產生於西周時代的豳風。豳風,就是今陝西旬邑和彬縣一帶地方的詩歌。

  詩共八章。詩中的月數,周曆和夏曆並用。“一之日”、“二之日”、“三之日”、“四之日”是指周曆的一月、二月、三月、四月的日子。其餘的月數(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是用夏曆。周曆比夏曆早兩個月,周曆的一月,就是夏曆的十一月。“一之日”、“二之日”、“三之日”、“四之日”,就是夏曆的十一月、十二月……

  全詩以“七月流火”開篇,由第一年的夏曆九月寫到第二年十月,真實地反映了三千年前奴隸的勞動生活和痛苦。“火”,即火星。古人認為每年夏曆六月火星出現於正南方,位置最高,七月以後就偏西向下了,所以叫“流”。也就是說七月以後天氣漸漸寒冷,準備度過寒冷的冬天。

  第一章寫奴隸過冬的苦況。九月,奴隸主將裁製衣服的差事交給xx,而xx裁製出的衣服都歸奴隸主享用。儘管北風呼嘯,寒氣凜冽,而奴隸們卻沒有衣服可以禦寒,不禁發出了怎樣度過、嚴寒冬天的呼喊。他們苦撐著度過嚴冬,還要準備好農具,在春天即將到來的時候,帶著妻子孩子,捎著飯食,走向田間開始耕種,讓農官看到高興。

  第二章寫春天到臨,太陽暖和,黃鸞啼叫,xx拿著深口的籮筐,沿著田間小路,去採摘柔嫩的'桑葉。桑葉已經採得很多了,

  可春天的日子偏偏很長,還不能回去。還特別擔心和害怕,因為隨時會被那些貴族惡少搶回家去揉躪。

  第三章寫奴隸拿出上年用蘆葦做成的蠶箔養蠶,桑葉不夠,還要帶著斧頭去砍桑枝,摘下桑葉。當伯勞鳥叫的時候,就要紡絲織錦,並染上各種鮮豔的顏色,為奴隸主做成衣裳。

  第四章寫日子一天天過去,季節也隨著變換,四月狗尾草結子之後,五月蟬叫得令人發煩,八月是收穫的季節又忙得團團轉,到了十月草木的葉子就脫落了。十一月寒冬又得去打獵,抓捕狐貉,剝下毛皮,給貴族少爺做皮袍。十二月還得參加大規模田獵活動,為奴隸主顯示武功,打到的小野獸歸自己,大野獸則要獻給奴隸主老爺。

  第五章寫一年時間過得很快,五月蝗蟲類鳴蟲叫過之後,六月紡織娘又叫了,七月蟋蟀還在野外活動,八月就跑到屋簷下來了,到了十月更鑽到床下來了。天氣一天比一天冷,就要忙著堵塞鼠洞,燒煙燻死老鼠;還要用泥巴塗塞北窗來抵擋寒風,奴隸一家人進人這樣破陋的屋子度過嚴冬。

  第六章寫奴隸一年到頭吃的東西。六月吃的是野生的李子和野葡萄,七月要烹煮葵菜、豆子吃,八月打棗充飢,十月才收成稻穀。但留下的稻穀要釀成春酒,用以祝賀奴隸主長壽。七月吃瓜,八月採吃葫蘆,九月撿收麻子和苦菜當糧,拾取樗木做柴火。

  第七章寫奴隸九月忙著把菜園修築為打穀場,十月收藏糧食入倉,可嘆的是他們把所有糧食交給奴隸主之後,還要為奴隸主修整房屋頂,白天割茅草,晚上搓繩子,修整好房屋,又得開始播種了。

  第八章寫奴隸為奴隸主打鑿和收藏冰塊,為奴隸主收拾場地,準備祭祀,舉行宴會。

  全詩反映奴隸們一年到頭從播種、採桑、養蠶、紡染、收成、打獵、裁衣、修房,以至於鑿冰和祭祀,都辛苦不停地為奴隸主勞動,換來的卻是“無衣無褐”,終年採集瓜果野菜充飢和居住破房陋屋,生動地描繪了奴隸主和奴隸們的統治與被統治、剝削與被剝削的關係,以及他們生活的天壤之別。這與其說是奴隸們對自己勞動和生活痛苦的訴說,毋寧說是他們對剝削者的血淚控訴,使人們看到了奴隸社會的殘酷和罪惡,看到了奴隸主的醜惡和無恥。

  全詩按月序和季節的推移,分類敘述一年到頭的農事辛苦和生活,毫不修飾渲染,但一件件、一樁樁,卻真實如見。敘事之間,充滿感慨、嘆息之聲,真是如泣如訴,造成極其感人的藝術效果。其次在描寫衣、食、住等典型細節中,善於透過對比,造成強烈的對立形象,由此顯示出敘述者強烈不滿的意識和情感,令人產生鮮明的愛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