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關雎全文賞析

詩經關雎全文賞析

  《關雎》出自《詩經 國風 周南》,為《詩經》的首篇。寫一“君子”思念自己愛慕的“淑女”,希望與她成婚。是表現男女戀愛的作品。下面關於詩經關雎全文賞析,希望可以幫到您!

  【原文】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註釋】

  ①關關:水鳥鳴叫的聲音。雎(ju)鳩:一種水鳥。②洲:水中的陸地。③窈窕(yao tiao):內心,外貌美好的樣子。淑:好,善。④君子:這裡指女子對男子的尊稱。逑(qiu):配偶。⑤參差(cen ci):長短不齊的樣子。荇(xing)菜:一種多年生的水草,葉子可以食用。⑥流:用作“求”,意思是求取,擇取。⑦寤(wu):睡醒。寐(mei):睡著。⑧思:語氣助詞,沒有實義。服:思念。⑨悠:憂思的樣子。⑩輾轉:轉動。反側:翻來覆去。琴瑟:琴和瑟都是古時的絃樂器。友:友好交往,親近。⑿毛:拔取。

  【譯文】

  關關鳴叫的水鳥,

  棲居在河中沙洲。

  善良美麗的姑娘,

  好男兒的好配偶。

  長短不齊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採。

  善良美麗的姑娘,

  醒來做夢都想她。

  思念追求不可得,

  醒來做夢長相思。

  悠悠思念情意切,

  翻來覆去難入眠。

  長短不齊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採。

  善良美麗的姑娘,

  彈琴鼓瑟親近她。

  長短不齊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取。

  善良美麗的姑娘,

  敲鐘擊鼓取悅她。

  【賞析】

  《關雎》是一首描寫男子追求女子的民間情歌,它聲、情、文、義俱佳,是《詩經》三百篇之冠,《風》之始,說明古人對《關雎》的評價甚高。孔子論《詩》,一般都是以《關雎》為始,他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確如此,詩歌質樸的語言帶你走進純粹、高尚、至善至美的境界,讀它是美的薰陶,是理想的精神嚮往。

  《關雎》是聲與義的完美結合,以聲調傳達詩義,它的藝術特色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從詩義而言,《關雎》把古代男女戀情作為社會風俗習尚描寫出來,真實地再現了社會生活,有著美而深遠的意境。

  這首愛情戀歌描寫了一位痴情男子對心上人朝思暮想的執著追求。從詩歌表面意思可以這樣解釋:“關關鳴叫的水鳥,棲居在河中沙洲。善良美麗的姑娘,好男兒的好配偶。長短不齊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採。善良美麗的姑娘醒來做夢都想她。思念追求不可得,醒來做夢長相思。悠悠思念情意切,翻來覆去難入眠。長短不齊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採。善良美麗的姑娘,彈琴鼓瑟親近她。長短不齊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取。善良美麗的姑娘,敲鐘擊鼓取悅她。”

  成雙成對的雎鳩就像恩愛的情侶,在河中小島上相依相和、其樂融融,此景誘動了男子對採摘荇菜女子的痴情和迷戀,複雜的情感油然而生,期待與失望交錯,幸福與煎熬並存,把男子熱戀中的心態描寫得淋漓盡致。一句“鐘鼓樂之”,又讓我們聯想到“回眸一笑百媚生”“千金難買美人笑”的畫面。

  一句流傳千古的佳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讀來讓人朗朗上口。何為“君子”?古代謙謙君子,以“君子務本,本立道生,當思無邪”為其追求的目標。《易經》雲:“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當厚德載物。”君子一定是胸襟廣闊,是有才德的人

  “窈窕淑女”究竟是怎樣的女子呢?《毛傳》::“窈窕,幽閒也。”“淑”者,善也。”窈窕淑女即是美麗善良,有高尚品德的女子。“淑女”配“君子”正相宜,所以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詩人是想用美麗的'姑娘比喻君子應該具備的美德和修養,君子在追求自身的美德和修養時,就像看到了自己心儀美麗的姑娘一樣,為了修正和追求自己德行,透過不斷努力,使之完美。當德行和境界不能夠達到一定的境界時,自己不斷反思和朝思暮想,甚至徹夜難眠而輾轉反側。從最後一句“鐘鼓樂之”,就知道君子透過修德,重禮儀,內外兼修來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和道德水準。這才是《詩經.關雎》裡真正要表達的意境

  2、從聲調而言,極具音韻美。

  這首詩採用了一些雙聲疊韻的連綿字,以增強詩歌音調的和諧美和描寫人物的生動性。如“窈窕”是疊韻;“參差”是雙聲;“輾轉”既是雙聲又是疊韻。用這類詞修飾動作,如“輾轉反側”;摹擬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寫景物,如“參差荇菜”,無不活潑逼真,聲情並茂。劉師培《論文雜記》雲:“上古之時,……謠諺之音,多循天籟之自然,其所以能諧音律者,一由句各叶韻,二由語句之間多用疊韻雙聲之字。”此詩雖非句各叶韻,但對雙聲疊韻連綿字的運用,卻保持了古代詩歌淳樸自然的風格。

  用韻方面,這詩採取偶句入韻的方式。這種偶韻式支配著兩千多年來我國古典詩歌諧韻的形式。而且全篇三次換韻,又有虛字腳“之”字不入韻,而以虛字的前一字為韻。這種在用韻方面的參差變化,極大地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和音樂美。

  3、興,是《關雎》的主要表現手法。《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有風、雅、頌三個部分,運用的寫作表現手法是賦、比、興。這詩的主要表現手法是興寄,“興”者,起也。取譬引類,起發己心,《詩》文諸舉草木鳥獸以見意者,皆“興”辭也。即先從別的景物引起所詠之物,以為寄託。這是一種委婉含蓄的表現手法。例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毛傳》:“關關。和聲也。”“雎鳩”,水鳥名,俗稱魚鷹,相傳雌雄有固定的配偶。然則這裡的“關關”就是雌雄求偶相和的鳴聲了。這兩句既有“比”的意思,又有“興”的意思,妙語天成。

  又如,此詩以雎鳩之“摯而有別”,興淑女應配君子;以荇菜流動無方,興淑女之難求;又以荇菜既得而“採之”、“芼之”,興淑女既得而“友之”、“樂之”等。這種手法寄託深遠,能產生文已盡而意有餘的效果,讓人讀後有意猶未盡的感覺。

  創作背景

  周代由文、武奠基,成、康繁盛,昭、穆以後,國勢漸衰。後來,厲王被逐,幽王被殺,平王東遷,進入春秋時期。春秋時期王室衰微,諸侯兼併,夷狄交侵,社會處於動盪不安之中。周代設有采詩之官,每年春天,搖著木鐸深入民間收集民間歌謠,把能夠反映人民歡樂疾苦的作品,整理後交給太師(負責音樂之官)譜曲,演唱給天子聽,作為施政的參考。反映周初至春秋中葉社會生活面貌的《詩經》,就整體而言,正是這五百年間中國社會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創業的頌歌,祭祀神鬼的樂章;也有貴族之間的宴飲交往,勞逸不均的怨憤;更有反映勞動、打獵、以及大量戀愛、婚姻、社會習俗方面的動人篇章。

  周南指周以南之地,是周公旦的封地,即今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一帶。《周南》大多數詩是西周末年、東周初年的作品。其中第一篇《關雎》是有關愛情的詩篇,是男子追求女子的情詩。

  名家點評

  周代孔子:《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論語》)

  漢代衛宏:《關雎》,后妃之德也,《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是以《關雎》樂得淑女,以配君子,憂在進賢,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賢才,而無傷善之心焉。是《關雎》之義也。(《毛詩序》)

  唐代孔穎達:此詩之作,主美后妃進賢。思賢才,謂思賢才之善女。(《毛詩正義》)

  宋代朱熹:孔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愚謂此言為此詩者,得其性情之正,聲氣之和也。(《詩集傳》)

  元代許謙:以荇起興,取其柔潔。(《詩集傳名物鈔》)

  清代方玉潤:此詩佳處,全在首四句,多少和平中正之音,細詠只見。(《詩經原始》)

  基本資訊

  《周南·關雎》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第一首詩,通常認為是一首描寫男女戀愛的情歌。此詩首章以關雎鳥相向合鳴,相依相戀,興起淑女配君子的聯想。以下各章,又以採荇菜這一行為興起主人公對女子瘋狂的相思與追求。全詩在藝術上巧妙地採用了“興”的表現手法,語言優美,善於運用雙聲疊韻和重章疊詞,增強了詩歌的音韻美和寫人狀物、擬聲傳情的生動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