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隱者不遇古詩賞析
尋隱者不遇古詩賞析
中國古代詩歌體式繁多,在古詩的分類和叫法上也眾說紛紜。尤其是對於樂府、古風、歌行體三類詩,更易混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尋隱者不遇古詩賞析,歡迎閱讀參考!
原文
《尋隱者不遇》
作者: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註釋
1、雲深:指山深雲霧濃。
2、隱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隱居在山野之間的人。
3、不遇:沒有見到。
4、童子:小孩。
5、言:回答說。
譯文
蒼松下,我詢問了年少的學童;
他說,師傅已經採藥去了山中。
他還對我說:就在這座大山裡,
可是林深雲密,不知他的行蹤。
賞析
這是一首問答,但詩人採用了寓問於答的手法,把尋訪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盡致。其言繁,其筆簡,情深意切,白描無華。以白雲比隱者的高潔,以蒼松喻隱者的風骨。寫尋訪不遇,愈襯出欽慕高仰。這首詩有人認為是孫革所作,題為《訪夏尊師》。
延伸閱讀
賈島推敲的故事
賈島是我國唐朝的一個著名詩人,早年因生活所迫,當了和尚。他熱愛寫詩,對詩作要求很高。作一首詩要化費很多功夫,一字一句去反覆琢磨,為此還引發好多故事,最有名的故事就是賈島推敲的故事。
賈島畫像
有一天,賈島騎驢夜裡去看一位朋友李凝,朋友住得很遠很僻靜的地方,可是半夜到的時候,朋友不在家,他只好又向回走,由感而發寫了首詩,這首詩叫做《題李凝幽居》。這首詩先是描述朋友家周圍幽靜的環境,到了“僧推月下門”這句時,賈島拿不準用“推”還是“敲”,一邊思索,一面還不停地用推敲手勢來回揣模,非常的專心,不知不覺中,撞上官道上大官的儀仗隊,被抓到官員面前,才如夢初醒。這個官員是當時著名的散文家韓愈,韓愈審問賈島時得知賈島撞上儀仗隊的原因,就和賈島一起討論用詞,最後韓愈提儀用“敲”字比較好,暗夜中的敲門聲音響亮,更可以反應黑夜的靜幽和客人的禮貌,賈島連連稱好,騎著驢跟隨韓愈去他家做客,並從此成為了好朋友,一起討論文學創作。
賈島推敲的故事是我國一個非常傳統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在詩歌創作過程中注重對字句的精練和準確。推敲的故事入選了小學生的課本之中,推敲這個詞已經成為在文學創作過程中反覆斟酌、比較,來更加準確生動表達作者本意的動詞。
賈島是唐代詩人,後人也稱他為瘦島,是苦吟派的創始人,他寫詩一字一句都反覆琢磨,很長時間才作一首詩,讀自己的詩也會非常感動。他的一生非常坎坷,早年家貧做了和尚,因為推敲的故事遇到友人韓愈後,還俗後參加科舉考試,多少年都考不中,後來得罪了皇帝,只做了一個很小的官,最後在貧苦中病逝。
賈島著名的詩有二十首,篇篇都是那樣直白而簡潔,沒有華麗語言,一下子就深入人心,引起讀者的'共鳴。例如他的《尋隱者不遇》,簡簡單單的幾句對話就描給出來無影去無蹤的道人形象。還有他的《憶江上吳處士》中景色的描寫,一片淒涼秋色,和朋友分別,詩意悲切,表達了作者和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他的詩作《寄韓潮州愈》,表態了他對韓愈的崇敬之情,高山流水,情意深長。他的《題李凝幽居》詩作引發著名的推敲故事,詩意幽靜,引人入勝。
賈島的詩和他的生活緊密相關,他科舉失利後,他非常地悲傷,前途一片暗淡,他寫下了《下第》詩。有時候賈島也鬥志昂揚,激情澎湃,他寫下了《病鶻吟》和《劍客》《代邊將》,《逢舊識》,但是他一生非常不得志,沒有機會施展他的抱負,只是空悲嘆。
賈島的詩寫了人生的種種際遇,大多數是訴說人生的悲涼,但其詩風純樸,意境悠長,讀了讓人不勝感慨。
作者
賈島(779~843),唐代詩人。漢族。字浪仙。范陽(今北京附近)人。早年出家為僧,號無本。元和五年(810)冬,至長安,見張籍。次年春,至洛陽,始謁韓愈,以詩深得賞識。後還俗,屢舉進士不第。文宗時,因誹謗,貶長江(今四川蓬溪)主簿。曾作《病蟬》詩“以刺公卿”(《唐詩紀事》)。開成五年(840),遷普州司倉參軍。武宗會昌三年(843),在普州去世。賈島詩在晚唐形成流派,影響頗大。唐代張為《詩人主客圖》列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清代李懷民《中晚唐詩人主客圖》則稱之為“清奇僻苦主”,並列其“入室”、“及門”弟子多人。晚唐李洞、五代孫晟等人十分尊崇賈島,甚至對他的畫像及詩集焚香禮拜,事之如神(《唐才子傳》、《郡齋讀書志》)。賈島著有《長江集》10卷,通行有《四部叢刊》影印明翻宋本。李嘉言《長江集新校》,用《全唐詩》所收賈詩為底本,參校別本及有關總集、選集,附錄所撰《賈島年譜》、《賈島交友考》以及所輯賈島詩評等,較為完備。
《尋隱者不遇》是我國唐代著名詩人賈島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遣詞通俗清麗,是一篇難得的簡練詩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