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疫情防控社會實踐調研報告模板

大學生疫情防控社會實踐調研報告模板

  辛苦的社會實踐已經告一段落了,相信收穫不少,就讓我們對對這次實踐活動做一次總結吧。那麼實踐報告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學生疫情防控社會實踐調研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學生疫情防控社會實踐調研報告 篇1

  透過新冠肺炎疫情社會實踐調查我發現了一下幾個問題:

  1.多數民眾較早開始關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但重視時間較晚,重視程度;

  2.不足人們對疫情風險的認知比較客觀、理性,疫情之下人們整體的安全感並未出現大幅下降;

  3.民眾普遍存在擔憂情緒,較高比例的人存在恐懼、憤怒、悲傷和恐慌情緒;

  4.社交媒體成為疫情資訊主要傳播渠道,官方媒體信任度高於民間渠道;

  5.民眾對抗擊疫情的信心很高,信心主要來自於醫護人員、醫學科研人員和政府相關部門;

  6.多數民眾能夠認識到疫情防控措施的必要性,多數人不存在過度防範行為。

  社會心態是在不同個人心理交匯、融合、相互影響、互動感染的基礎上形成的,它以個體心理為基礎,但又與個體心理有著本質上的差異。社會心態就像一個無形的能量場,影響著個人和全社會的心理和行為。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民眾的個人心理普遍處於應激的憂慮和恐懼狀態,相應地,社會心態也在不斷髮生變化。對於疫情防控來說,積極社會心態至關重要。為了解此次疫情防控中的社會心態,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社會心理學研究中心在春節前開始進行社會心態的持續調查。此次社會心態調查的內容包括:疫情認知、疫情下的情緒、疫情中個體需要的滿足、人們在疫情中表現出的價值理念、疫情防控行為等方面。

  本次調查使用線上調查平臺“問卷寶”進行,調查進行的時間為除夕和春節(2020年1月24日-25日)兩天,共回收11055份有效成人問卷,其中男性3811人,佔34.5%,女性7244人,佔65.5%。受訪者年齡範圍在18-70歲之間,平均年齡27.36±8.91歲。調查物件來自全國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

  大學生疫情防控社會實踐調研報告 篇2

  疫情關注與風險認知

  1. 疫情關注與重視程度

  民眾對疫情關注度高,長時間關注相關新聞。在此次調查中,99.2%的民眾都表示關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其中79.1%的人表示非常關注,僅有0.8%的民眾表示不太關注和完全不關注疫情。40.8%的民眾每天會有1-2個小時左右關注疫情相關資訊,45.6%的民眾每天會用3-4個小時甚至4個小時以上的時間關注疫情。

  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越高的調查物件,關注程度會越強。初中畢業及以下學歷的調查物件有55.7%對疫情非常關注,高中畢業的調查物件有69.6%非常關注,76.5%受教育程度為大專的調查物件非常關注疫情,大學本科和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調查物件,則分別有79.2%和81.8%的人非常關注。中等收入及以下的調查物件有七成多的人表示非常關注,而中高收入和高收入的調查物件分別有84.2%和87.4%的人表示非常關注。此外,疫情最為嚴重的湖北省民眾關注度高於其他地區的受訪者,87.3%的人表示非常關注(其他省市78.6%)。

  民眾對疫情的重視程度不足。67.6%的民眾認為周圍人比較重視和非常重視疫情,有超過三成的民眾感覺周圍人對疫情並不重視(見圖1)。另有共計40.2%的人表示其所在地公共場所很少或沒有人戴口罩。

  與其他地方的居民相比,湖北省居民感知到周圍人的重視程度明顯更強,30.7%的人都表示周圍人對新型冠狀病毒非常重視,而其他城市只有16.1%感覺如此。31.6%的湖北居民表示公共場所人們幾乎都戴口罩,而其他省市調查物件只有10.0%的選擇比例。

  民眾對疫情關注的時間較早,但開始重視的時間較晚(見圖2)。從事件發生的節點看, 33.8%民眾在2019年12月底,xx衛健委首次通報27人感染病毒肺炎的病例時就開始給予關注,但那時只有9.8%的人給予了重視。2020年1月11日xx衛健委通報出現首例死亡病例的時候,有21.5%的人開始關注,這時有19.7%的人開始重視起來。隨著疫情的發展,在2020年1月19日和1月20日,深圳市和北京市相繼出現感染病例之後,23.9%的民眾由此開始關注,30.1%的人開始真正重視這次疫情。2020年1月20日晚,鍾南山肯定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人傳人,有醫務人員感染,16.7%的人這時開始關注疫情,33.1%的人由此開始重視疫情。雖然有超過半數的人(55.3%)在2020年1月11日和這之前就開始關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但是70.5%的人是在2020年1月19日之後,有了異地傳染性病例和專家論斷之後,才給予重視。

  年齡較大的調查物件開始重視的時間相對較早。50後、60後群體中40.5%的人都是在2020年1月11日和這之前開始重視,同一時間段,其他年齡段調查物件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給予重視的比例為:70後有35.3%,80後有29.2%,90後有27.5%,00後有33.0%。

  疫情嚴重的湖北省居民開始重視的時間相對較早,40.1%的人在2020年1月11日和之前開始重視(全國為29.5%),但大部分人(59.9%)是在2020年1月19日之後才開始重視(全國70.5%)。

  2. 民眾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風險認知

  對疫情風險的認知包含幾個方面,一是風險與自己的距離,包括自己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可能性、自己社群出現感染者的可能性,以及這個病毒感染後的危害性,也就是治癒的可能性;二是疫情環境下的安全感;三是與以往經歷參照下的危險性,也就是與2003年SARS相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危險性。

  民眾認為疫情擴散到自己社群的可能性較高,自己感染的可能性相對較低。調查中,超過六成的調查物件認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有可能(57.3%)或非常有可能(9.2%)在自己所在的社群擴散,少部分人認為疫情不太可能(32.3%)或不可能(1.2%)在自己所在的社群擴散。不過,人們認為自己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機率比較低,超過七成的人認為不太可能(69.4%)或完全不可能(5.8%),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人認為自己可能(23%)或非常可能(1.8%)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對於感染風險的認知在不同人群中的地區差異比較明顯。湖北省調查物件中24.1%的人認為疫情非常可能擴散至自己所在社群,而其他地區只有8.4%。湖北省有共計41.7%的調查物件認為自己可能感染,而其他地區只有23.9%。

  民眾對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可治癒性比較樂觀。對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七成多的`調查物件都認為治癒的可能性比較大(60.4%)或非常大(14.5%),21.7%的人認為治癒的可能性比較小,僅有少數人(3.3%)認為治癒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可能性非常小。

  在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治癒可能性的感知上,不同人群中也存在一定地區和年齡上的差異。疫情較嚴重的湖北省受訪者對治癒可能性的評估相對較低,共65.6%的人認為能治癒,其中9.7%認為非常可能。而其他地區調查物件則有75.4%的人認為能治癒,其中14.8%認為非常可能。

  疫情當前,民眾安全感較高。調查中,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接近六成的調查物件認為比較安全(55.0%)或非常安全(4.1%),有37.1%的人認為不太安全,3.9%的人認為非常不安全。

  不同人群對比發現,受教育程度不同、收入不同、地區不同、年齡不同的民眾安全感均有一定差異。受教育程度較高的調查物件安全感較低,收入較高、年齡較大的調查物件安全感較強,湖北省調查物件安全感低於其他省市居民。具體而言,大專及以下學歷調查物件認為自己安全的人數百分比為64.1%-65.1%,大學本科和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調查物件則分別有58.3%和58.0%認為自己安全。中等收入調查物件認為安全的比例最高,合計61.8%。中高收入和高收入調查物件認為安全的比例也都在六成以上。而低收入和中低收入的調查物件分別有55.8%和57.3%的人認為安全。湖北省的調查物件只有41.1%的人覺得安全,其他省市則有59.9%的人覺得安全。

  受訪者對新型冠狀病毒的危險性評估比較高。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出現的時候,很多人會和2003年的“非典”(SARS)相比,那麼人們眼中新型冠狀病毒的危險性如何?結果表明人們對新型冠狀病毒的危險性評估比較高。40.37%的民眾認為此次疫情同SARS疫情一樣危險,有18.63%和17.39%的人認為新型冠狀病毒危險程度超過或遠遠超過SARS疫情,只有23.61%的民眾認為其危險程度低於SARS。

  不同人群對比發現,收入越高、年紀較大的調查物件,越是認為新型冠狀病毒比SARS危險;低收入的調查物件認為新型冠狀病毒比SARS危險很多的人數比例最少,佔13.2%,隨著收入增加,高收入調查物件持此觀點的人數比例最高,達到25.7%。50後、60後有41.3%的人認為新型冠狀病毒比SARS危險,而00後的調查物件危險感知則較低,有28.9%的人認為比SARS危險。湖北省調查物件對於危險性的估計也強於其他省市居民,23.6%的人認為新型冠狀病毒比SARS危險很多(其他省市17.0%)。

  疫情下的社會情緒

  從民眾的情緒反應來看,整體上最普遍的情緒體驗是擔憂,79.3%的人都有較為強烈的體驗,其次是恐懼(40.1%)、憤怒(39.6%)、悲傷(38.6%)和恐慌(33.4%)。積極的情緒體驗較少,只有21.6%的人感到樂觀,14.2%的人感到平靜。

  進一步比較普遍擔憂情緒的人群特點,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和湖北省的調查物件擔憂情緒較強烈,不同年齡的調查物件擔憂程度也不同。具體而言,擔憂程度隨受教育程度升高而增強,高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調查物件表示擔憂的比例低於百分之七十,大專受教育程度的人72.9%表示擔憂,本科受教育程度的人79.7%表示擔憂,研究生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人82.0%表示擔憂。湖北省調查物件86.8%體驗到較強的擔憂,其他省市78.9%有此體驗。

  疫情資訊獲取和評價

  1. 民眾疫情資訊的關注與評價

  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人們最希望及時瞭解的資訊排名前三位的是自己、家人、親友所在區域的疫情或潛在風險;關於疫情感染、擴散情況的資訊與統計資料;政府部門、有關機構採取的應對、防控、治理等措施(見圖4)。

  在面對不確定和危險的時候,人們渴望獲取有效資訊,對於當前有關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各種資訊公佈狀況,從民眾的評分看,超過半數的調查物件認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資訊公開比較滯後(37.6%)或非常滯後(13.8%),41.4%的民眾認為公開比較及時,7.2%的民眾認為比較及時。總計49.9%的調查物件認為資訊公開透明程度比較低,50.1%的調查物件認為資訊公開透明程度比較高。

  對比不同人群發現,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調查物件越是認為資訊公開不及時、不透明,湖北省調查物件與其他省市居民相比,也更多認為資訊公開不夠及時和透明。具體來說,初中及以下學歷調查物件有70.3%認為資訊公開及時;隨著受教育程度增加,認為及時的人數比例逐漸減少,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調查物件有43.0%認為資訊公開及時。資訊透明度評價呈現相同變化模式,初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調查物件認為資訊公開透明程度高的人數比例為66.4%;研究生及以上受教育程度調查物件對此的選擇比例為45.6%。

  湖北省受訪者有33.0%的人認為資訊公開及時,其他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則有共計49.5%的人認為資訊公開及時。湖北省有34.2%的受訪者認為資訊公開透明程度非常高(2.3%)或比較高(31.9%),其他地區則有51.0%的人認為透明度非常高(5.0%)或比較高(46.0%)。

  2. 民眾疫情資訊獲取渠道與信任程度

  民眾獲取疫情資訊的渠道以社交媒體為主。在疫情期間,社交媒體微信(82.4%)和微博(75.8%)成為民眾瞭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最主要的渠道,其次是傳統的電視渠道(42.9%),然後是網站(41.1%)和新聞客戶端(40.8%),周圍人口口相傳的形式也有部分人使用(29.0%),報紙(7.9%)和本地論壇(7.7%)使用的人很少。

  對比不同人群發現,資訊渠道的使用具有比較鮮明的人口學特點。微信的使用幾乎沒有年齡、受教育程度或收入的明顯差異。使用微博獲取資訊的則較多是90後和00後,以及受教育程度較低,收入偏低群體。使用電視獲取相關資訊的主要是50後、60後和70後。使用網站較多的是70後。使用新聞客戶端獲取資訊的以70後和80後為主,以及受教育程度中等,收入較高群體。周圍人口口相傳獲取資訊的以00後和90後居多。

  在各個渠道的各種訊息源中,人們最信任的訊息來源還是官方渠道,中央媒體如央視、人民網等,有共89.5%的人認為可靠。排在第二位的是公益組織釋出的訊息,有77.5%的人覺得可靠。緊隨及後分別是地方新聞媒體(75.6%)、類似新浪網和鳳凰網這樣的商業網站(71.8%)。人們對微博大V釋出的資訊和熟人內部訊息信任度最低,有超過六成的人質疑熟人發來的內部訊息(61.3%)和微博大V資訊的可靠性(60.7%)。

  疫情發展的估計和疫情防控信心

  民眾對於疫情未來一個月的發展勢態並不樂觀。43.7%的人認為會變得嚴重一些,30.9%的人認為會變得嚴重很多。只有20.0%的人認為未來一個月疫情會緩解一些,3.7%的人認為會得到較大緩解。

  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越高的調查物件,越傾向於預期未來一個月疫情發展會更嚴重,80後和90後的發展預期更偏向為嚴重。具體來說,初中學歷的調查物件合計58%認為未來一個月疫情會更嚴重,隨受教育程度增加,認為疫情會更嚴重的人數比例增加,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調查物件81.2%都認為疫情會更嚴重。72.4%的低收入調查物件認為疫情未來一個月內會更嚴重,82.0%的高收入調查物件認為疫情會更嚴重。80後和90後調查物件認為疫情會更嚴重的人數比例要高於其他年齡段的人,分別有74.3%和76.9%。

  對於抗擊疫情,民眾對科研人員和醫護人員信心最強,分別有51%和47.6%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43.3%和46.3%的受訪者表示比較有信心。對政府部門非常有信心的比例(16.9%)低於科研及醫護人員,比較有信心的比例為53.6%。對於廣大民眾的信心程度相對低些,42.7%表示比較有信心,13.4%表示非常有信心。

  疫情防控行為

  1. 民眾關於防範措施的態度和行為

  對於戴口罩、勤洗手、酒精消毒、少外出等防範措施,絕大多數人都認為有必要,並且採取了相關的行動。具體如下:

  只有0.8%的民眾認為沒必要出門戴口罩應對疫情。99.2%的民眾都認為有必要,而這些人中,佔所調查者整體的6.7%沒有出門戴口罩,92.5%採取了出門戴口罩應對行為。

  只有0.8%的民眾認為沒必要外出回家後洗手,99.2%的民眾認為有必要,而這些人中,佔整體5.2%沒有外出回家後洗手,94.0%外出回家後洗手。

  只有0.9%的民眾認為沒必要減少外出次數應對疫情,99.1%的民眾認為有必要,這些人的具體行為上,佔全體1.8%沒有減少外出次數,97.3%減少外出次數。

  只有1.5%的民眾認為沒必要少乘坐公共交通,98.5%的民眾認為有必要,這其中,佔全體2.5%的人沒有少乘坐公共交通,96.0%少乘坐公共交通。

  只有0.8%的民眾認為沒必要不去人流較多的場所,99.2%的民眾認為有必要,這些人中,佔整體3.4%沒有不去人流較多的場所,95.8%不去人流較多的場所。

  對於外出回家換衣服應對疫情,81.5%民眾認為有必要外出回家後換衣服,其中佔全體的21.2%沒有采取相應的行為,而60.3%的民眾外出回家後換衣服。18.5%的人認為沒有必要外出回家後換衣服應對疫情,其中佔全體的16.7%也沒有采取相應的行為,而1.7%的民眾外出回家後換衣服。

  28. 8%的民眾認為沒必要用酒精消毒家中物品,其中佔全體的27.7%沒有相應的行為,而1.1%的民眾有相應行為。71.2%民眾認為有必要用酒精消毒家中物品應對疫情,其中佔全體的37.6%沒有相應行為,而33.6%的民眾用酒精消毒家中物品。

  2. 關於過度防範措施的態度和行為

  對於用醋消毒空氣、用鹽水漱口、服用抗生素等不恰當的預防措施,民眾大多認為沒有必要,也較少有人如此做。

  77. 9%民眾認為沒有必要服用抗生素,其中76.1%沒有服用抗生素,1.8%服用抗生素。22.1%民眾認為有必要服用,其中佔整體的10.9%服用抗生素,而佔整體的11.2%沒有服用。

  超過一半民眾(56.5%)認為鹽水漱口是沒必要措施,其中佔全體55.2%沒有鹽水漱口行為,只有佔全體1.3%有鹽水漱口行為。而低於一半佔43.5%認為鹽水漱口有必要,其中21.5%沒有相應的行為,而22.0%使用鹽水漱口。

  59. 0%認為沒必要在家用醋消毒空氣,其中佔全體的57.5%沒有相應行為,而1.5%的民眾在家用醋消毒空氣。41.0%民眾認為有必要在家用醋消毒空氣,其中佔全體的22.8%沒有相應的行為,而18.2%的民眾用醋消毒空氣。

  3. 為了防範新型冠狀病毒而取消計劃行為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出現,不少人為了防範病毒,取消了原有計劃,減少接觸病毒的可能。具體如下:

  1. 9%的民眾認為沒必要取消原有的異地探親計劃;98.1%的民眾認為有必要,其中佔整體6.5%並沒有取消、69.5%取消原有的異地探親計劃。

  1. 6%的民眾認為沒必要取消原有的旅遊計劃;98.4%的民眾認為有必要,而再進一步詢問相應個人行為時,佔整體2.5%並沒有取消、74.7%取消原有的旅遊計劃。

  3. 3%的民眾認為沒必要取消原有聚餐計劃;96.7%的民眾認為有必要取消原有的聚餐計劃,佔整體8.1%並沒有取消、77.5%取消原有的聚餐計劃。

  主要結論

  多數民眾較早開始關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但重視時間較晚,重視程度不足。由於調查時間為大年三十至大年初一,這個時間多數民眾的關注點是春節的團聚和慶祝,對於疫情的關注和重視程度並不高,存在過度樂觀認知偏差,對於疫情不夠重視。

  人們對疫情風險的認知比較客觀、理性,疫情之下人們整體的安全感並未出現大幅下降。人們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危險性和疫情發展嚴峻形勢的判斷較為客觀,66.5%的人認為疫情可能在自己所在社群擴散,24.8%的民眾認為自己可能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74.9%的民眾認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治癒的可能性比較大或非常大,只有少數(3.3%)的民眾認為治癒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可能性非常小。基於疫情較為客觀的判斷,人們的安全感並未大幅度下降,59.1%的人感到非常安全或比較安全。

  民眾普遍存在擔憂情緒,較高比例的人存在恐懼、憤怒和悲傷和恐慌情緒。擔憂情緒在當前最為普遍,其次是恐懼、憤怒和悲傷,也存在一定比例的恐慌情緒。相對來說積極情緒比例較低,如樂觀和平靜。

  社交媒體成為疫情資訊主要傳播渠道,官方媒體信任度高於民間渠道。在疫情期間,社交媒體微信和微博成為民眾瞭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最主要的渠道。人們更信任官方權威媒體,民眾認為最可靠是中央媒體(如央視、人民網)釋出的資訊,其次是公益組織、地方新聞媒體和商業網站(如新浪網、鳳凰網)釋出的資訊。

  民眾對抗擊疫情的信心很高,信心主要來自於醫護人員、醫學科研人員和政府相關部門,對醫護人員、醫療機構和疾控人員抗擊疫情的表現非常滿意。民眾的信心非常關鍵,民眾的信心來自於各方面疫情防控工作的表現和成效,調查發現,民眾對於醫學科研人員和醫護人員的信心程度最高,對政府部門的信心較高。

  多數民眾能夠認識到疫情防控措施的必要性,多數人不存在過度防範行為。對於戴口罩、勤洗手、酒精消毒、少外出等防範措施,絕大多數人都認為這些措施有必要,並且採取了相關的行動。對於用醋消毒空氣、用鹽水漱口、服用抗生素等不恰當的預防措施,民眾的態度大多認為沒有必要,也較少有人如此做。

  大學生疫情防控社會實踐調研報告 篇3

  2019年末,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席捲全球,人們原本的生活節奏被打亂,為防止疫情擴散,人們聽從黨中央組織安排,待在家中,減少外出。面對這樣嚴峻的防控形勢,院士、醫生、護士、建築工人等不懼危險堅守在一線,努力研製疫苗,照顧病人,為他們建造“防護屋”……人民群眾也在背後默默的付出,捐款捐物、不外出等。經過不懈努力,疫情終於得到了控制,新感染人數不斷減少,我國也在2020年2月中旬逐步實施復工復產。雖然現在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但我們還是要做好基本防護,瞭解必要的疫情相關知識,為社會,為國家做貢獻。

  在暑假期間,我計劃在家鄉附近對人民群眾進行調查,瞭解他們對疫情的關注度,與他們交流防護措施,並向他們宣傳一些疫情小知識,盡我們所能為社會做出一點貢獻。在調查前,透過對部分人的瞭解,發現他們缺少基本的疫情知識,比如,他們不知道紗布口罩不具備防護能力,不知道口罩2-4小時後要丟掉,不知道一次戴多層口罩並不能更好的防護,不知道新冠的多種傳播方式等,這次的實踐活動就針對這些疫情小知識,讓人們更深入地瞭解新冠肺炎,做好防護措施。

  另一方面,大學生作為當代青年,有必要具備實踐能力,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學生以課堂學習為主要學習方式,這對大學生來說很重要,但這些理論知識並不代表大學生的實際技能,而書本上的知識往往也難以直接運用於現實生活之中。透過走訪,調查,宣傳等使大學生接近社會,同時使他們能夠把抽象的理論知識逐漸轉化為解決實際生活中問題的能力。鍛鍊我們大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實際操作能力,真正可以做到學以致用,服務社會。

  家庭是離我們最近的地方,也是與我們關聯最深、接觸最多的地方,從“家”出發,從自我做起,讓我們的親人更多地瞭解關於新冠的小知識,教育引導他們正確認識,仔細辨別核實網路資訊,堅決抵制散佈謠言。同時讓家裡的“小花朵”們學習到一些抗疫的小常識,在面對疫情時如何保護好自己,學會正確的佩戴口罩這一隔絕病毒的最簡單有效的方式。

  在這個特殊的時期裡,他們沒能去學校上學,而是待在家裡面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起度過,最美的白衣天使、最帥的白衣戰士和鍾南山爺爺是他們最深刻的記憶;

  有的志願者走進鄰里街坊,與他們共同探討疫情知識和防控措施,瞭解到人們在疫情期間的生活方式。志願者們瞭解到大部分人在疫情期間,為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沒有隨意的走親訪友、逛街旅遊,就連得的僅是平常的小感冒出門時都會很謹慎,出門散步更是則是能免則免。由於疫情延續的時間長,有些人也時常被忐忑不安的焦慮心理困擾著,口罩短缺的情況也時有出現;也有志願者走進了社群,詢問那些經營“地攤經濟”的商販們,疫情期間在家裡和以往有什麼不同,以及此次疫情給他們所帶來的影響。當然,我們不止侷限於身邊的人,熱鬧繁華的街頭,他們與我們分享疫情期間的生活,和在疫情期間所做的改變;公交車上見微知著,上車戴口罩,出示健康碼,測量體溫,有條不紊的進行著疫情防控;讀書聲滿滿的輔導機構,已經恢復正常執行的駕校裡,都有我們的身影。這次實踐活動不僅僅是一次問卷調查,也是一次有效的向大家科普,宣傳防疫小知識的方式。

  透過這次實踐活動我們瞭解到,作為一名在校大學生,實踐是學生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服務社會,運用所學知識實踐自我的最好途徑。親身實踐,而不是閉門造車。實現了從理論到實踐再到理論的飛躍。增強了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認識社會,瞭解社會,步入社會打下了良好的基矗同時還需我們在以後的學習中用知識武裝自己,用書本充實自己,為以後服務社會打下更堅固的基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