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社會實踐報告(精選5篇)
道德社會實踐報告(精選5篇)
社會實踐結束了,回顧這段時間的實踐活動,取得的收穫不是一星半點的,這時候,最關鍵的實踐報告怎麼能落下。可是實踐報告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道德社會實踐報告(精選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道德社會實踐報告1
一、健全組織,落實責任
1、健全組織機構。成立了以校長宋啟峰為組長,副校長許彥強、梁志忠為副組長,中層領導、年級主任為主要成員的領導小組,建立了學校校、年級、班三級管理網,統籌安排,層層落實,相互協調。同時,將活動向外延伸,構成了學校、家庭、社群三位一體的協作網,使這項工作從組織系統上步調一致,資訊暢通,有效保證了此項實踐活動的順利實施。
2、強化班主任、教職工隊伍建設。為給主題活動提供保障,使活動有效進行,我校按照活動部署,以思想品德、師德規範、職業道德、崗位要求為主,分層、分類培訓了班主任、科任老師及教輔行政人員,使其明確目標,強化責任,努力做到勝任自己的道德育人崗位,並將培訓內容列入到教職工年度考核當中。
3、加大對學生幹部的培養力度。實踐活動的過程也是各類學生幹部進一步強化能力的過程。我校透過每月培訓,樹立典範,放手讓學生會幹部自理策劃學生自主管理及各項活動,提高了他們的責任意識及工作能力。一批班級、學生會、共青團幹部和各類“文明之星”標兵、學生會志願者管理員等學生骨幹在道德實踐活動中快速成長起來。
二、積極宣傳,營造活動氛圍
1、營造德育育人環境。我校努力將校園環境做到淨化、綠化、美化,透過營造牆壁、走廊、教室等文化氛圍。做到讓每一塊牆壁、每一處場所都發揮育人功能,讓學生在耳聞目染、潛移默化中陶冶情操。
2、抓好宣傳陣地建設。學校騰出四樓(六口教室),建成未成年人活動中心;為了使“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實踐活動深入人心,加大了宣傳力度,透過校園廣播站、校園網、宣傳欄、班級文化牆、黑板報等媒體,開設了“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專題專欄,廣泛刊播學生參加活動的收穫、體會,及時發現、總結、宣傳活動中湧現出來的先進典型和成功經驗,表彰好人好事,推動活動不斷深入。
3、重視國旗下的講話。升旗儀式作為宣傳教育活動的主要形式,歷來是對全體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平臺。利用每週一的升旗儀式,透過升旗儀式致辭,達到了讓學生從情感上認識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的重要性這一目的。
4、抓實課堂道德教育主渠道。學校將課堂作為道德教育主渠道,要求各科教師充分挖掘教學內容中的德育內容並進行適時滲透,集體教研、推門聽課、教研處檢查教案都要看此專案標的預設和落實情況。特別是政治、語文、歷史、地理等學科採取重點查。同時利用學校開發的相關校本課程,利用班會課進行大力宣傳。
5、抓典型,樹新風。我校透過培育和評選“市縣級三好學生”、“市縣級優秀班幹部”“市縣級優秀團幹部”“校級文明之星”、“我身邊的小雷鋒”等形式,推動先進學生的文化建設和傳播,有效推動了道德建設的程序。我校每年受表彰人數要達到全校人數的1/5以上,政教處將這些校園之星在校園中廣為宣傳,上牆、表彰、開報告會等,給學生樹立了身邊可親、可信、可學的榜樣,激勵了他們時時處處去做一個有道德的合格學生的信心。
6、搭建學生自律平臺,實現學生自我教育。我校一直十分重視德育研究,重視“班級自主管理”探索和實踐,從重檢查發展到重評比,已形成了我校“自主管理、全員育人”的網路式班級管理模式。“我能行”自主管理模式、“每週紀律、文明、衛生”流動紅旗評選、每期“文明班級”評選、“班級特色”建設使我校自我教育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師生在發揮自身特長的同時,培養了管理能力,增強了責任意識。
三、以活動為載體,加大活動內涵,
1、加強行為規範教育。在開展“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實踐活動過程中,我們除利用主題班會、團會組織學生學習《中學生守則》、《中學生行為規範》等各種法規以外,還根據學校實際編寫了細化行為規範的《學生管理制度彙編》,並使實踐內容更加具體化。為了確保活動的成效,我校還加強了每週的定期和不定期常規檢查,加大督促力度,及時獎優罰劣,有效促進了學生文明行為習慣的養成。
2、利用重大節日進行主題教育。學校充分利用雷鋒紀念日、“安全教育宣傳月”、三八節、清明節、端午節、五四、教師節、國慶節、“11.9消防宣傳日”“12.4法制活動宣傳日”“12.9紀念日”等重大節日等內容對學生進行感恩父母、尊敬師長、助人為樂、熱愛祖國、熱愛黨、熱愛家鄉的教育。並利用每週升旗儀式的機會,結合國旗下致辭,激發同學們“做一個有理想、有文化、有親情、有道德的人”。
3、與時俱進設計系列主題教育活動。為了使主題實踐活動富有成效,我校力求圍繞學校整體工作制定相應的主題活動計劃,做到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注重實效。如:透過組織主題班會、團會、演講、徵集道德格言以及讀書評比、徵文比賽、“學雷鋒、樹新風”、日行一善等活動,引導廣大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實現了對“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內涵認識的提高;透過開展“彎彎腰,撿起一片文明”等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體驗從小事做起,和諧社會靠全體社會公民的文明行為來構成的道理等。
4、開展家校及校外德育活動。我校利用每學期的家長會時間,與廣大家長取得共識。在家長委員會的大力協助下,學校政教處、團委、各班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校外實踐活動。如:開展祭掃抗日烈士柳青江墓活動,組織志願服務隊慰問敬老院活動,開展垃圾分類活動,組織中學生走進企業活動,開展對本土名人的走訪活動,舉辦法制安全講座,聘請各路人才,豐富德育內容,開展體驗“社群一家親”活動……
近幾年來,透過開展“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實踐活動,我校學生對如何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如何做一個文明學生、如何做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四、存在的問題
1、由於學生學習緊張,教學任務重,開展“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活動在時間上難以保證。
2、部分家長認為只要學生學習成績好就可以了,過多開展活動會分散學生精力,影響成績,所以家長對學生開展的活動支援力度不大。
五、今後工作的設想
今後在開展“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的主題活動中,我們將不斷豐富德育工作的宣傳手段,加大向家長、社會的宣傳力度;開放學校各項德育活動,讓家長參與進來;促進學生的習慣養成教育;加強德育工作中的人性化,地關注問題學生、留守孩子和單親家庭的學生,同時針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加強學習、銳意進取,加倍努力,使“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活動再上新臺階。
道德社會實踐報告2
近年來,高校錄取率不斷提高,教育普及進一步發展。但高學歷是否就意味著高的道德素養?德才兼備是我們每個人希望做到的,但現實中兩者並不一定是正比例相關。一些大學生違背道德,甚至泯滅人心的事,在網路媒體發展的狀況下,時常活生生出現在人們眼前。作為溫州大學的大學生,我們有必要審視自我,瞭解環境。特作此調查。
一、調查的方法與內容
本次調查報告由溫州大學學生處資訊調研隊發起,主要以問卷調查的形式展開,調查的主要物件為溫州大學在校大學生,調查內容從道德素質基本認識及看法、自身道德素質水平兩個方面展開。透過反饋回來的調查表統計總結得出溫州大學在校生在道德素養方面存在的問題。
二、調查報告的分析
本次調查發放問卷350份,收回326份。
1.道德素質基本認識
首先,什麼是道德素質?89.9%的受調查者認為是一種道德修養,89.7%的同學認為是一種道德情操,認為是一種文化素質的佔71.3%,還有59.7%的同學將之認可為一種心理素質。本題既然為多選題,並且每個選項都有半數以上人選擇,可以看出道德素質是多方面綜合性的。它既是一種內在的修養,也必會受到心理文化各方面因素的影響,隨後透過一定的外化,將這種內在的抽象的素養反應在日常生活中。
在對當今大學生道德素質水平的認識上,認為非常好和好的總共僅佔20.1%,67.5%的同學選擇了一般,還有12.3%認為差。這樣的資料不免讓人疑惑而心有微涼之意。我們從小所以為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我們所以為的德才兼備,所以為的要讀書,先做人,難道到了大學,到了更遠的社會就淡化甚至是遺忘了?
那麼大學生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
53.7%的人認為是道德修養,有德才是最基本的;24.7%的人看重社交能力,11.6%的人認為成績優異最重要,還有10.1%選擇了創新思想。而在當今社會知識與道德素養孰輕孰重的問題上,58.4%的人認為兩者都很重要。
而另一方面,即在道德對公民制約作用的問題上,21.7%的人認為作用很大,而72.3%的人認為作用正在弱化,6%的人則認為完全沒有作用。這不僅需要政府學校方面的宣傳教育,更重要的是構成這個社會的每一個人的自我改善。只有人人道德向上,才會使道德的公信力和約束力增強,真正起到無形之法的作用。
作為大學生,我們應該如何提升自己的道德素養?42.3%的人認為在於個人覺悟,30.7%的人認為在學校教育,還有26.4%的人認為家庭教育也必不可少。確實,道德素養既然作為一個綜合性的存在,在其養成的道路上必然也是受多方面因素共同影響的。
2.自身及周圍人群道德素養水平
這一方面為本次調查的重點。
在公交車上看到老弱病殘,78.1%的人會主動讓座,15.4%選擇別人不讓,我也不讓,5.3%的人會假裝沒看見,還有1.3%的同學不管怎樣都不讓。在平時乘坐公交車的經歷中,其實經常能看到溫大學子主動為老弱病殘讓座,有些同學甚至覺得讓座麻煩,乾脆一直站著。但是還是有一些同學沒有這種謙讓的意識,覺得同樣花錢坐車,憑什麼讓位於人。這種想法雖然不能受制於法令法規,但必然會受到道德上的質問譴責。
在人行道為紅燈,但此時恰好沒有車輛經過的情況下,你會怎麼做?
僅有29.2%的人會堅守交通規則,等綠燈了再通行;19.4%的人表示會隨大流,別人走我就走;16.1%的同學認為能快點走最好,而35.3%則會視情況而定。不論人走我走,還是視情況而定,其實都是人僥倖心理的體現,以為車少,以為自己速度快,而就此釀成大禍的又何嘗少,真正到了那時就追悔莫及了。
對於學校組織的志願者活動、社群服務和公益勞動,56.4%的人認為只要是能得到好處而且相對輕鬆,那麼就會參加;33.2%的同學表示什麼活動都願意參加,而還有10.3%的人不願意參加此類活動。確實大學生志願者活動與學分相掛鉤後,志願者活動的動機似乎不再那麼純粹。有的學生加入青年志願者,只是為了取得相應學分,不是為志願而志願,只是為學分而志願。但是試想,如果志願者活動沒有相應的學分獎勵,當代大學生又有多少能發自內心不求回報去做這一份事業?這是值得人們反思的問題。
如果你的舍友在出門前忘了關臺燈或熱水器,導致檯燈或熱水器開了整整一早上,你會怎麼做?
80.1%的人會與其溝通,希望對方下次注意;8.6%的同學會選擇保持沉默,但是心裡會就此留下疙瘩;另有11.3%的人持無所謂態度。隨手關燈關熱水器是一個需要養成的好習慣,生活中確實會出現由於一時馬虎而忘記關燈關水一類的事,這個時候,作為寢室成員,就應該互相溝通,互相體諒,互相幫助來養成這種習慣。
你是否介意不道德的行為?
69.8%的同學表示介意,16.1%表示不介意,另有8.8%和5.3%的人表示無所謂和習慣了。在遇到不道德的事情時,25.7%的人會堅決反對,21.2%的人選擇隨波逐流,47.1%的人會提出自己的看法,6%的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當做什麼都沒發生。
對於不道德的行為敢言敢指出,才能避免這些行為更加猖狂。但現在的風氣是,公交車上如果有人在實施偷竊,很少有人敢正義指出。這是社會的悲哀所在。
三、本次調查總結
據有效統計,總體上看我校學生對於網路都有一定的認識,但是其中的問題還是不容小視,忽視不道德因素做缺乏素養的事的人並不在少數,這其中有主觀的原因,也有客觀的原因。
透過本次社會實踐調查,就如何解決網路問題提出三點建議:
一.大學生反思自我,從自身點滴做起。很多大學生只注重專業技能的培訓,而忽視了人立於世的根本。只有先學會做人,才能做學問,才能成就我們各自的人生道路。
二.學校作為教授知識的場所,不僅要將學生培養成才,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道德觀念,如果一個高學歷高智商的人沒有道德的約束,那麼很可能給社會帶來的不是貢獻而是危害。
三.擴充套件到更大的層面,便是整個社會的責任。居鮑魚之肆,久不聞其臭。如何改善這個社會大環境?說到底還是需要從小處做起。人與社會不可分割,相互影響,相互作用。
相信透過學生道德意識的提高,學校德育工作更有效的開展落實,國家對道德工作和諧社會的大力關注。大學生道德素質問題會得到進一步的改善。
道德社會實踐報告3
一.實踐方案
1.活動背景
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迅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環境的衝擊和壓力越來越大,亂丟生活垃圾的現象無處不在,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汙染。池塘、河道兩旁等地方,隨處可見各種生活垃圾,更為嚴重的是這些生活垃圾多由一些無法或很難分解的物質組成,對土壤、地下水、大氣造成的現實危害和潛在危害更是在不斷增加,會產生多種有害氣體包括二噁英之類的劇毒物質,汙染空氣,同時產生大量的殘渣。垃圾處理方法多不理想。生活垃圾數量大、增長速度快,組成成份越來越複雜,給人們帶來的危害越來越大,這已是不容爭議的事實。是什麼原因使生活垃圾到處氾濫,既影響環境,又影響人們健康呢?
1、人們對垃圾危害認識不夠,人們多忽視了垃圾的危害。
2、生活垃圾處理方法不當。多使用焚燒、掩埋、堆肥。這些方法破壞土壤、危害生物、淤塞河床、汙染水質……對空氣、土壤、水質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我們作為二十一世紀的小主人,首先應該行動起來,從自身做起,自覺清除身邊的垃圾,創造一個乾淨而美麗的生活環境。
2.活動目的
(1)鼓勵同學從社會、自然和科學等不同角度考察並理解環境問題,激發同學對環境問題的關注及好奇心,鼓勵他們積極參與解決環境問題的活動。透過同學的親身參與,獲得豐富多彩的學習體驗和個性化的創造表現,發揮同學的自主性,培養同學樂於探究、勤於動手、敢於實踐的精神。透過活動,培養同學動手實踐的能力和參與社會生活的意識,培養同學正確的價值觀,培養資源意識。
(2)培養收集、處理資訊的能力,能將自己的研究成果透過不同的形式展示,具有創新能力。培養同學在生活中發現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促進同學綜合實踐能力的發展。經過小組的集體研究,對自己的成果有喜悅感、成就感,感受與他人協作交流的樂趣。
(3)透過活動,使同學瞭解垃圾的危害,增強環保意識。明白綠色生活涵義,引領同學走進環保世界,體驗現實世界生活,提高同學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間的聯絡的整體認識,初步形成自覺保護周圍自然環境、節約資源的意識和能力,並身體力行。
3.實踐意義
透過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鍛鍊自身,親身瞭解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用實際行動去愛護身邊的環境,領會國家的相關政策對社會的積極影響;作為大學生,我們感到自己的責任重大,在努力學習的同時,要主動擔負起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在學習和實踐中不斷成長,為祖國建設貢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4.實踐內容
(1)環境保護相關知識的專題培訓
(2)在星海公園義務清掃
(3)留意遊客對垃圾箱的標識的認知
(4)問卷調查
(5)自制宣傳板展示,環境保護宣言收集
(6)實踐心得
5.實踐流程
(1)借用多媒體教室,舉行環境保護專題班會,向同學介紹環境保護的相關知識,讓同學們粗略掌握一定的知識基礎。
(2)提前製作宣傳板。主題為“環境保護,從我做起”
(3)以班為單位,集體到星海公園進行義務清掃。出發前要分為5個小組,選出小組長。準備好清掃工具,宣傳板,班旗等相關物品,並進行安全教育!要保證本次實踐活動的安全性。各小組長需管理好本組成員及清掃工具,如遇緊急情況,立即與班長聯絡。
(4)5組同學中3組進行義務清掃,1組同學進行環境保護相關知識宣傳,並收集環境保護宣言,黏貼於展板上。最後一組同學負責調查問卷及對遊客對垃圾箱的標識的認知的調查,並對結果進行記錄分析,本組同學要保證資料的真實性,會有攝像機全程錄影!活動從下午2點開始至下午4點。活動結束後,由班長帶隊返校。
(5)每個小組寫一份實踐過程報告,至少1000字。
(6)每人寫一份不少於100字的實踐心得。
(7)彙總調查資料、圖片、錄影和實踐心得,製作實踐報告。
6.實踐分工
參與實踐活動人數:31人(31人)
班長:曹振宇負責協調整體,本次實踐活動的設計以及環境保護相關知識培訓的主持,對大家進行監督、照相和錄影。
二.實踐過程
1.《環境保護知識――垃圾分類》宣傳講座
時間:12月2日星期五
地點:西部校區化工綜合樓B103
出席人數:28人(31人)注:3人因創新實驗課請假
過程:
本次講座由班長主持,目的在於讓大家知道什麼是垃圾分類?為什麼要垃圾分類?怎樣可以更好的做到垃圾分類?
講座由水汙染、汽車尾氣汙染和工業汙染引入正題:生活垃圾。
緊接著,班長為大家解釋了什麼是垃圾分類。垃圾分類就是把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分開投放,廢棄物如果丟棄就是廢渣,就要汙染環境。其實,任何廢棄物都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如果我們開動腦筋,它們都應該有回收和利用的價值。
本次講座大家收穫了許多有關環保的知識,例如: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垃圾分類可以回收再生資源,減少環境汙染,節約資源;生活垃圾一般可分為四大類:可回收垃圾、廚餘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可回收的垃圾主要包括廢紙、塑膠、玻璃、金屬和布料五大類;人類對垃圾處理的方法具體分為四種.它們分別是綜合利用、衛生填埋、焚燒和堆肥等等。
講座的第二個環節是知識競答環節。我們讓同學按排分組,每一排為一組,回答問題。
(第一組)
(第二組)
(大家在努力思考)
(第三組)
(第四組)
此環節是為了瞭解大家對本次講座知識的吸收情況,回答問題時,大家積極踴躍的回答,雖然有個別題目大家給的答案不是很確切,但是大家已經基本瞭解了垃圾分類的基礎知識。從這一環節中同學們的表現可以充分看出環保已經深入人心,緊接著,我們的講座也在同學們的高漲情緒中進入了尾聲。
最後一個環節是宣誓環節。由班長帶領大家鄭重宣誓:
我們以共青團團員的名義宣誓:
一定把身邊的垃圾分類扔進垃圾箱;
並進行廢舊電池的回收;
對廢舊材料進行分類資源化處理處置;
自覺學習環保知識,提高環保意識;
並帶動身邊的朋友、親人參與環保行動,積極向社會宣傳環保知識!
道德社會實踐報告4
當前社會意識形態多元化的形勢之下,形形色色的思想意識衝擊著人們的精神世界。感恩,作為中華優秀傳統道德,現如今也是對青少年及青年大學生道德教育的有效切入點。調研山東中小學、大學等相關教育部門感恩教育、家庭感恩教育以及人民感恩意識與道德實踐活動能深入瞭解青少年及大學生感恩教育感恩意識現狀,從而根據調研結果分析,探尋感恩教育意識的著手點,幫助青少年,大學生提高自身的道德素養,促進學校完善道德教育理論,加快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發展。
一、感恩意識現狀
學生感恩意識調查表的調查結果表明,絕大多數學生認為感恩是每個人都應具有的品質,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學生們普遍認為,受人恩惠理應表示相應的感謝。但是,在感恩物件及怎樣感恩方面,學生們的認識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調查中大部分學生表示應感恩父母,而對父母表示感恩的方式僅限於做家務活或者好好學習以及掙錢孝敬父母;其次,近一半學生表示應感恩老師,但是很少學生會真正對老師表示感謝;再次,少部分學生表示出應對同學表示感恩,他們認為同學之間沒有必要表示感謝,最後,對於其他較為陌生的人給予的幫助,學生們表示應知恩圖報。
二、分析
當前青少年及大學生對父母老師及他人的感恩意識較強,但仍存在不知感恩的情況,分析原因如下:
1、家庭原因
家庭是一個孩子的第一個教育者,家庭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因此家庭的感恩教育對於學生能否形成正確的感恩意識是非常重要的。根據感恩教育家長調查問卷分析,當前,大部分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家長對孩子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很少關注孩子的思想心理狀況,對孩子的德育就更少了,這是當前學生感恩意識缺失的一個重要原因。
另外,大部分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並不注意培養孩子的感恩意識,從調查問卷可以看出,大部分家長採用說教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感恩意識的教育,而很少有家長選擇以實際行動為榜樣或與孩子進行民主的交流,而且,家長們覺得兒童上學期間的感恩教育活動都是形式主義,沒有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若提及與感恩相關的話題也都是教育學生工作後掙了錢孝敬父母,這是學生認為感恩父母要在物質上感恩的原因。
近年來,隨著農村勞動力向城市遷移,留守青少年越來越多,他們大都跟隨祖父母生活,備受祖父母疼愛,而祖父母對於這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更是少之又少。
以上總總情況,使得青少年以自我為中心,自私,缺乏責任感,於是只考慮自己,難以顧及他人,這些都是青少年感恩意識薄弱的原因。
2、學校原因
學校教育是孩子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徑。但是學校教育的過程中,總是單純的向學生灌輸感恩理論,很少讓學生真正實踐起來,且多數的學校德育教育是在應付上級檢查的情況下進行的。
目前,學校對於學生道德行為方面較低,許多基本的文明習慣也被列為行為規範,學生只是一味的記背條文,而不從自身做起,更感受不到感恩的現實意義,使得學生的道德水平出現滑坡。
3、社會原因
當前中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形勢下,社會物質化傾向愈演愈烈。人們強調金錢的追求與享受,以至出現見人摔倒不扶怕自己學雷鋒反被人坑的情況出現,社會對與感恩意識的宣傳過於缺乏,在這樣的環境中讓學生懷有崇高的'感恩精神是不現實的。
三、建議
根據學生感恩意識的調查結果及分析,提高學生感恩意識,促進青少年及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可以透過以下途徑:
1、加強家庭的感恩教育
家長應以正確的標準評價孩子,須知,成績好壞不是判斷一個孩子好壞的唯一標準,孩子不應只追求學習成績,還應注重孩子思想道德品質的培養,使孩子以感恩的態度對待他人,對待社會。對待孩子不應一味的溺愛,有求必應,這樣只會導致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不會顧及他人。
2、學校注重學生感恩實踐的培養
長期以來,在學校實踐中,經常可以感受到的是為事務而操勞,對學生考分、評比、獲獎等可見成果的關注而忽視了學生和教師在學校中的生存狀態與生命質量的提升。教育不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將知識昇華為一種關懷,它比知識更重要。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促進人的和諧發展,才能真正提升教育自身的素質。具有關懷品質的教師,他們關注的目光不是指向學生的學習成績,而是指向學生是否具有良好的態度和積極向上的自我觀念,堅持他們的學業努力和積極參與學校的活動各個方面。這樣,教師對學生的友善態度,對個人的關心以及人際間合作的教育風格,對學生的智力行為會產生大量積極肯定的影響。根據青少年身心發展的規律,因材施教,逐漸讓學生意識到關心他人實際上是關心自我的繼續,從而使學會關心成為自覺意識的行為。
3、家長與學校進行良好的溝通合作
作為社會人,青少年是否能與人和諧相處,關係到他們的人際關係,也影響著他們的幸福指數。家長是家庭氛圍的主導力量,父母良好的情緒狀態可以為孩子學習、理解和處理情緒提供良好榜樣和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是一種與人交往的職業,因此,與學生的交往能力便成為教師重要的職業技能。,它不僅關係到知識傳授的效率,同時也關係到學生交往能力的培養。在與學生的交往活動中,善於溝通和理解應該成為教師的必備素質,教師應成為學生可信賴的對話者。
4、讓青少年走進社會,瞭解現實,感悟人生。
大學生關於山東感恩教育與道德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大學生關於山東感恩教育與道德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人是社會實體,社會現實能直接影響個體心理或意識的形成和發展,有適宜的情境,他們會力爭達到某些積極的社會目標。青少年由於課業負擔沉重,加之家長為其代勞一切生活瑣事,使他們對社會及家庭缺乏真實的瞭解和本質的認識;對父母付出的辛勞沒有感恩意識,不知道社會生活中有許多深陷困境的人需要幫助,缺乏必要的同情心和社會責任感。社會和學校有責任透過組織一些修身立人的實踐活動,讓學生深入社會生活(以志願者、社會義工的身份)到孤老病殘家中送愛心,幫助他們解決一些生活上的問題;在家幫父母做家務,改掉自身的不良習慣,從中體會勞動的艱辛和偉大;增強學生的愛國、愛人民的意識,懂得珍惜勞動成果,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體會成長的感覺。
四、社會實踐總結
感恩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應被充分繼承和發揚。大學生作為特殊的群體,更應將這一品質充分發揚,落實到行動中去,以實際行動將感恩進行下去。
道德社會實踐報告5
青少年時期的道德培養對於未來人生是打基礎的重要時期,家庭的培養、學校的教育、生活的磨練助力成長,XXX成長在一個環境良好、重視教育的家庭,雖不富裕但對於孩子培養下足功夫,XXX他積極進去、熱愛生活、認真學習、刻苦讀書,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同學中的好夥伴,家長的好孩子。
一、熱愛生活,懂得探索
XXX從小熱愛生活,喜歡探索未知事物。上小學時他家住在農村,矮矮的平房,後面有一片小園子,在播種季節他總是陪伴父母在園子裡面勞作,他會不停的問這問那:西紅柿秧苗為什麼下面有個小袋子;玉米種子為什麼不埋的深一些;澆水時候為什麼要弄一個小坑;他父母耐心的解答滿足他求知的慾望。
二、勤奮、執著、有耐力
XXX從小不論做任何事都表現出一種努力認真、持之以恆的學習態度。課堂上,XXX認真聽講,自覺遵守課堂紀律,學習刻苦努力,作業從不拖拉,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父母出門他自己在家寫作業,從不會因為沒有父母監管而拖拉作業的完成,也不會偷偷的開電視玩電腦,做完作業還會認真修改一遍,他把“勤奮”二字刻在學習桌上,每天勉勵自己。
三、團結同學,熱心助人
XXX一直是同學眼中的“小俠客”,遇到有困難的同學他總是熱情幫助,有一次他發現同座悶悶不樂,他主動詢問,原來是因為當天老師講的歷史課沒聽懂,作業完成不了,他放下手中的書本,把自己的筆記拿出來一點一點的給同座講,他把自己課外閱讀的歷史事蹟編成故事講給同座讓他能夠理解。
四、熱愛閱讀,喜歡科學
XXX從小喜歡科學,他的哥哥送給他一套百科全書,厚厚的4本書涵蓋了自然、歷史、社會、科學常識。他得到書之後總是在閒暇的時候認真閱讀,很難想象一個孩子向你詢問什麼是暗物質;五代十國發生了什麼事情;合縱連橫的軍事戰略是如何實施的這樣的問題,可是XXX就會追著這樣的問題一個一個的問,他的父母能解答的盡力解答,解答不了的就上網查、找人問。XXX記憶力非常好世界歷史、中國歷史看上幾遍就能複述大概,尤其是歷史時間節點的記憶非常準確這是一種天賦十分難得。
五、孝順父母,親近長輩
中國人講“百善孝為先”孝順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XXX就是一個非常孝順的孩子,他在家會給母親洗腳給父親捶背,自己的衣服自己洗。姥姥住在離他家不遠處,老人70多歲,每天放學第一件事情就是去看望姥姥,他先是把姥姥養的小雞餵飽後關起來,之後會問問姥姥身體情況,拿好水和藥看著姥姥服下,把沒洗的碗洗乾淨放好。姥姥每每和外人聊天是談起外孫總是說:“我孫子就是好”滿臉自豪。XXX的孝順不僅是青少年學習的榜樣,同時也值得一些成年人學習。
六、尊重師長,熱愛學習
從小XXX的父母就教育他要尊敬老師,老師是站著講課,學生是坐著聽課。老師每天白天講課晚上批改作業,非常辛苦,所以要尊重老師。他每天見到老師會打招呼,教師節會送老師一朵小花。有學習上的問題會主動找老師問,從來不會和有的同學在一起說哪個老師講課好,哪個老師講課不好,喜歡哪個老師的課,不喜歡哪個老師課。他一直認為每名老師講課都很好,也許有的課程他沒聽懂,但他會在課下主動問老師,XXX的老師們都很喜歡這個懂事的孩子。尊師重道是流傳幾千年的傳統,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XXX一直認為教師是個崇高、偉大的職業,他立志當一名人民教師。
XXX以他的真誠打動著身邊朋友,以他的勤奮感染著老師同學,以他的努力感動著父母。相信他的成長平安健康,他的生活無憂無慮,他的未來遼闊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