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發展的社會實踐報告範文

家鄉發展的社會實踐報告範文

  一段充實的社會實踐又告一段落了,想必你學習了很多新技巧,不如好好的做個總結,寫一份實踐報告。那麼實踐報告要注意有什麼內容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鄉發展的社會實踐報告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家鄉發展的社會實踐報告1

  一、實踐地簡介

  富陽市富春街道作為富陽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境地域總面積103.95平方公里,行政村33個,社群19個。近年來,富春街道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通訊器材生產基地之一。社會服務功能不斷完善,水平持續提升。

  二、實踐前期準備

  1、召集有興趣的親朋好友陪同前往,保障安全。

  2、列出詳細計劃,使實踐當天的活動有條不紊。

  三、社會實踐過程

  8月7日,一大早,我們一行人從家中出發。來到比較繁華的桂花路。

  由於是早晨,天氣涼爽,街上行人也不少。我們以參加社會實踐的學生身份,隨機向幾位路人進行了採訪。

  一位年逾古稀的老爺爺非常熱情,聽完我們的問題後,認真的向我們講述了他所瞭解的富陽的一些傳統民俗。例如喪葬、上樑之類的過程。

  我們又採訪了幾位二十歲左右的路人,但他們對富陽的傳統民俗似乎知道的並不多。在採訪過程中,有部分人對我們的訪問顯得很不耐煩,有的甚至毫不理睬。但我們不氣餒,還是在越來越高的溫度下堅持著。

  到了中午,大家已是汗流浹背,太陽逐漸變得毒辣,街上的行人也很稀少了。於是我們商量後決定結束今天的實踐活動,回家整理收集到的材料。

  四、實踐結果

  在市民的配合下,我們收集到以下材料:

  1、喪葬:自死者臨終之日起,每個七日祭奠一次,稱為“做七”。至七七四十九日才畢,稱為“滿七”。

  2、生育:婦女臨產前夕,孃家饋送雞蛋、紅糖、索麵和嬰兒毛衫等物,叫做“催生”。滿月時,要剃去嬰兒的胎髮,親戚家送來以粳米制成的大湯圓,稱作“剃頭湯圓”。

  3、祝壽:祝賀老人的壽辰以五十歲開始,壽越高慶典越隆重,也有提前一年逢九祝壽的。賀壽時在家中設壽堂,懸掛壽幛、壽聯,高燒壽燭。壽星居中上坐,本家及親友晚輩依次行禮參拜。

  4、上樑:新房落成後一定會選吉日上樑。事前,房主向親友贈送粽子、饅頭、果品等。上樑時,備“三牲”酬神,木工於大梁正中懸紅布一方,並上屋頂向四周拋擲粽子、饅頭、甘蔗、糖果等,讓小孩競相爭取。晚宴時,請木工、泥工坐首座,幫工、親友次之,以示感謝。

  五、實踐心得

  這次的實踐讓我發現自己對於家鄉的風俗瞭解甚少,遠不如老人們知道的詳細。還有些年輕人對這些習俗一無所知。雖然現在提倡婚葬從簡,人們的生活節奏也很快,年輕人很少會去舉行這些儀式,但我們也不能忘記這些祖先們傳承下來的文化。

  家鄉發展的社會實踐報告2

  活動時間:

  7月25日至8月23日

  活動地點: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水江鄉上洞村宜春市奉新縣幹洲鎮水頭村

  主辦:

  大學生青年聯合支農隊

  宜春市委市政府共青團宜春市委

  共青團袁州區委共青團奉新縣委

  袁州區水江鄉人民政府奉新縣幹洲鎮人民政府

  承辦:大學生青年聯合支農隊

  正文:

  繼寒假開展了全國第一次“返鄉支農,支援家鄉建設”活動後,暑假,在社會各界機構、人士的廣泛關注和大力支援下,大學生青年聯合支農隊的暑假“返鄉支農,支援家鄉建設”活動順利開展,並圓滿結束。為了今後更好地開展返鄉支農活動,本文對此次活動進行了全面的總結和反思;同時為了成功地探索“返鄉支農模式”,本文以大學生青年聯合支農隊為研究個案,進行了著重分析,提出了我們對中國三農問題的思考以及對農村青年的期盼。

  一、團隊介紹

  大學生青年聯合支農隊是由,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各鄉鎮農村大學生和當地農村在外務工青年共同首創,志在號召和組織領導更多的農村青年投入到“返鄉支農,支援家鄉建設”活動的民間團隊。它成立於10月份,在全國支農活動風起雲湧的浪潮中,它獨闢蹊徑,開拓了一種全新的“返鄉支農支教”模式。寒假大學生青年聯合支農隊組織了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25位當地農村大學生和農村務工青年,在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楠木鄉槐溪村開展了全國有史以來的第一次返鄉支農活動。

  暑期,大學生青年聯合支農隊開展了第二次“返鄉支農,支援家鄉建設”活動,在團隊號召和第一次活動的影響下,最終確定了來自全國11所高校的18名隊員參加此次返鄉支農活動,他們分別是: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的馮軍;齊齊哈爾大學的劉志生、陳曉菊、趙振娜、趙忠研;江西農業大學的林亮亮、張蓉、唐建紅、易錫成;井岡山大學的鄧飛、石朝莉;長安大學的唐仁根;北方民族大學的歐陽光平;內蒙古科技大學的毛志斌;贛南師範學院的李建發;廈門理工學院的易華清;天津中醫藥大學的易雲;貴師範大學的黃勇。

  二、活動概況

  在返鄉之前,我們的支農地點選在袁州區水江鄉上洞村。後在宜春團市委的幫忙下,我們拓展了奉新縣幹洲鎮水頭村。這樣我們用一個月的時間在兩個村子裡先後開展了返鄉支農活動,7月25日——8月11日是在上洞村,為期18天;8月13日——23日在水頭村,為期11天。

  為了方便總結,我們以“分總”的模式結構此文,即先以上洞村的返鄉活動為主體,輔以水頭村的返鄉支農活動,然後總體反思我們暑假返鄉支農活動。

  (一)、活動第一站:袁州區水江鄉上洞村

  1、上洞村簡介

  袁州區水江鄉上洞村與萍鄉市上栗縣桐木鎮接壤,是贛西北的一個偏遠小山村,它四面環山,遠離市區,被稱為水江鄉最偏遠的一個山村。但是上洞風景優美,是狼牙山五壯士劉梓華烈士的故居地,也曾經是偉大的毛澤東主席行軍中的宿留地。全村面積約8平方公里,其中森林面積達1XX畝,絕大部分為未開發的毛竹覆蓋;水田約900畝。全村600多戶村民共約2700人,全部為漢族,被分為17個村民小組,六大片區;各區之間距離較遠,山路陡峭,特別是學生上學的山路更是異常危險。全村共有1600多位在外務工農民,280名共青團員,學生人數約240人(不包括學前班)。全村經濟落後,人民生活水平低下,有低保戶36戶,殘疾人80多位,人均年收入僅1000多元。年久失修的房子依然大量存在,僅有一半左右的房屋是1987年以後新建的,甚至有房齡達到170年之久。上洞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是務工、毛竹粗加工、採煤以及花炮加工,所產水稻全留作自用。

  上洞村遠離外界,鄉土氣息濃厚;但是資訊閉塞、精神文化匱乏以及教育事業嚴重落後。全村沒有一個英語老師,上洞小學的教育設施極其缺乏並且學習環境極差。無疑,這樣的教育環境不利於農村少年的茁壯成長。

  鑑於以上對上洞村村況村貌的調研瞭解,大學生青年聯合支農隊在使命和責任的驅動下,毫不猶豫地來到了上洞村,開展了為期18天的返鄉支農活動,活動時間是7月25日至8月11日,活動內容主要是以下四項:陽光創夢學校支教活動;返鄉支農活動啟動儀式;陽光全家福活動;電影下鄉活動和返鄉支農文藝匯演活動。

  2、前期準備工作

  自4月份開始活動策劃一直到6月份,共確定18名隊友參加此次活動,在團隊“返鄉支農,支援家鄉建設”的精神和理念的召喚下,一大批有志農村青年和社會人士積極響應,透過電話和qq等遠端聯絡方式維持團隊運作。具體為每兩週召開一次qq群網路會議,在會議上大家暢所欲言,每個人把對農村和活動的想法都說出來,增進了友誼,維持了隊伍團結。

  在返鄉前,隊友們必須主動學習“三農”理論和實踐經驗,我們要求隊員在活動開始前至少要看兩本有關“三農”理論與實踐的書籍,以及自帶數量不限的三農書籍供隊友們交流學習使用,隊友們還透過各種方式、渠道瞭解和提高支農素質。在支教方面,返鄉前我們也大概確定了課表及授課老師,隊員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充分的備課。

  就這樣,7月25日,期盼已久的18名隊友終於走到一起,激情澎湃的趕到了活動地點:宜春市袁州區水江鄉上洞村,為著共同的三農目標而奮鬥,開始著手暑期專案的具體實施。

  7月26號食宿安定後,我們就積極地投入返鄉支農工作中;7月27日,我們的返鄉支農支教活動正式順利開展。

  3、返鄉支教活動

  返鄉支教是廣義的返鄉支農裡的一個分系統,也是大學生青年聯合支農隊的重點專案,因此在這裡我們將系統闡述和總結我們的支教經驗。

  我們採取的是獨立性和規範性的支教辦學模式,不同於高校三農社團的合作式、嵌入式支教。為了確保我們支教活動順利進行,同時提高我們的支教質量,我們制定了一整套的嚴密方案。

  首先我們借用了當地上洞小學的教室、操場等基礎設施獨立開展返鄉支教活動,這奠定了我們返鄉支農活動的物質基礎。

  再次我們將支教學校命名為“中國陽光創夢學校”,陽光就是希望給當地學生帶去陽光般的希望,創夢就是希望學生們能在這裡找到奮鬥的動力,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學校設有校長、教務主任、班主任等職務。這樣不僅能規範我們的管理,而且還能引發學生的興趣,拉近師生感情。中國陽光創夢學校的校訓是:心靈是一盞燈,將心點亮就擁有陽光般的夢想!校歌是《真心英雄》。

  中國陽光創夢學校的支教理念是:用心做自己,用心辦教育,用知識開啟學生的心門,讓他們感受社會的陽光,讓他們更好地創造自己的夢想。我們的追求是:不拋棄,不放棄。具體的支教理念還有:感恩教育;愛國教育;集體、團隊意識等。顯然,這種系統化、獨立性、規範性的支教模式有利於這一理念的貫徹實施,同時能給當地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美好回憶。

  三、發現的問題

  1、透過此次活動,我們發現團隊的凝聚力並不是紀律和規範能做到的,者必須得有完善的組織制度和文化,並且在強有力的管理監督下才能把團隊凝聚力做好。不僅要進行隊員的正式培訓,而且不能忽視日常細節,比如榜樣的發現和及時有效的表揚,日常工作的完全落實,不能沒有原則辦事等。所以在將來的活動中,隊員的正式培訓將是一個重點突破點。

  2、在支農方面我們依然是狹義上的支農,實質性效果依然沒有突破,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支農,我們團隊一離開,村莊的情況立即恢復原狀,很難有很大的改變,這是很值得總結的,在以後的活動中還將認真探索更好的切合實際的支農活動。

  3、在支教方面,由於隊員相同,經歷有限,導致上洞分校和幹洲分校開展的課程基本相同。由於返鄉支農時間短暫,支教老師和學生相處時間有限;但是我們也強調返鄉支農後,支教老師必須保持與學生的長期聯絡,指導學生健康成長。

  4、下鄉後,在團隊建設上,由於沒有很好的處理好實際與理想的衝突,比如在遇到隊員時間比較分散時過分發揮民主,任意隊員自由活動,沒有按計劃組織團隊活動,団建幾乎沒有任何行動,導致團隊力量不集中,經常發生摩擦等,嚴重影像了活動質量和程序。

  5、在活動準備上,第二站(水頭村)是完全由團市委聯絡和推薦的,前去活動地點之前,我們一點情況都不瞭解,沒有做好準備工作,結果最後只能臨時安排和調整活動內容,但是意外情況接連發生,而且第一個活動剛結束就又開始另外一個活動,這樣又增加了隊員的疲憊,不僅如此,在處理意外情況時,沒有很好考慮到隊員的情況,很多工作安排下去,執行起來都很困難,效果大打折扣。

  6、在活動材料整理方面,今年沒有和固定的人員來做此項工作,結果材料很散。在以後的活動中,必須得有完整的制度來規範材料整理工作並安排專人全權負責材料的整理,團隊統一的檔案,如策劃等,還有活動中用到的各種材料均要歸檔,包括各種文、圖片材料和影音資料等。

  7、由於工作安排不夠合理,分工不夠明確,導致有些隊員閒散,無事可做,引發浮躁情緒。因為紀律執行不到位,部分支農隊員沒有嚴格要求自己,導致團隊工作有時候效率不高。

  8、

  由於部分女隊員水土不服,再加上長期的工作壓力,出現了感冒、皮膚髮炎現象。團隊再次向辛苦付出的和各位隊員表示感謝和誠摯的慰問。

  四、團隊建設

  1、建設回顧

  大學生青年聯合支農隊於10月份正式成立以來,由於隊員來自全國各個大學院校的大學生,平時只能主要透過網路和電話聯絡。透過qq群的形式,每週六晚上7:00-9:00,我們舉行網路例會,共同策劃返鄉支農活動和學習相關理論知識。從3月至6月,在第一次活動的基礎上,我們集中精力策劃第二次返鄉支農活動,並取得極大進展。第一次返鄉支農活動結束至今,我們團隊不斷髮展壯大。然而靠虛擬網路來維持團隊的運轉具有極大的挑戰,必須充分利用好網路這把雙刃劍,發揮其最大能量來維護團隊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2、理論培訓

  一個好的團隊必定有好的理論做指導,返鄉支農團隊要想在農村開展工作,必須對每個隊員進行理論培訓,灌輸支農思想、三農知識,讓隊員認識到中國三農問題的重要性、緊迫性,從而肯定自己這次支農的意義。這樣在支農期間能更加積極地工作,並且積極地思考中國農村的出路;而且理論培訓能引導更多的青年關心農村、關愛農民,培養農村人才。

  3、團隊精神

  一個團結的隊伍必定有自己的團隊精神來凝聚隊員,然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集體主義精神。因此必須對每個隊員進行集體主義思想教育,防止個人主義氾濫。集體利益永遠大於個人利益,集體的力量永遠大於個人力量。

  4、紀律觀念

  一個集體就要有集體的步調,就要有集體的原則和紀律,每個隊員必須嚴格遵守,如有觸犯這一底線,必須按紀律嚴懲。只有服從紀律,才能形成一個集體,構成戰鬥力;否則任何工作都幹不了。另外,支農期間,隊員的安全始終是頭等大事。紀律就是安全的保障,紀律規定的誰也不能違反,否則出了安全事故,誰也擔當不起。支農隊員必須時時刻刻遵守團隊紀律,擁有強烈的紀律觀念。

  5、團隊作風

  一個返鄉支農團隊作風的好壞直接影響整個團隊在村民心目中的印象,也影響團隊工作的效率。支農團隊強調的就是“支農”,就必須為農民服務,保持“紅軍”作風,艱苦樸素,不畏艱難,緊密聯絡群眾,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這樣才能取得村民的信任。

  家鄉發展的社會實踐報告3

  我的家鄉位於某某省西南邊陲的一個小山村---鶴峰縣五里鄉中坪村。今年暑假放假回家,坐著破舊的中巴車,沿著崎嶇的盤山公路,一路顛簸,而同時我的心也隨之被顛簸的痛了起來,在大城市武漢呆了一年,對於外面的繁華世界與家鄉的窮鄉僻壤,讓我的內心不覺的閃過一絲寒意。而整個暑假的親身經歷加上自己十九年來在家鄉生活的回憶,更令我寒從心起!

  中國的農村是貧窮落後的,這一點對於在農村長大的我來說,印象更為深刻直觀,家鄉的現狀也仍然處於貧窮落後局面,透過暑期的調查,家鄉的貧窮可表現為以下諸多方面:

  1`家庭經濟收入相當有限。當地的經濟來源主要為菸葉的種植,由於農戶的土地面積本來就受到限制,再加上耕作方式原始落後,一年下來,收入相當有限,對於大部分家庭來說都是入不敷出,尤其是有孩子上學的,面對高中大學高昂的學費,許多家庭都望而卻步!另外,可以說農村的收入是一種“望天收”,在自然災害面前我們無能為力。今年暑假我就見證了這樣一起自然災害:一日,天氣突變,風雨交加,豆大的冰雹打在菸葉上,玉米也倒在狂風之下,猶如石磙碾過,老百姓望著地裡欲哭無淚,一年的收成就在這一瞬間化為烏有!

  2.交通.資訊不方便。雖說現在大部分人家裡都通了公路,但是路況極差,交通事故頻繁發生,短短的一個暑期就發生了數起交通事故,導致多人死傷,許多家庭物是人非,肝腸寸斷。資訊的不通體現的猶為突出,雖說電視電話都不算什麼稀奇的東西,但是對於當今資訊交流的主流---電腦來說一竅不通,猶如天外來物。下面就有一個案例體現出資訊不通的危害性:現在我們村隨處可見一片片樹苗(鵝掌楸---國家保護樹種),均有三四米高,那就是村民受害的見證。幾年前,國家植樹造林成風,許多外地的商人就到我們村和村民協商培育樹苗,頭兩年,村民還賺了不少,但是最後由於市場飽和,而村民資訊不通,對於外界的變化一無所知,又沒有與那些外地人簽訂合同,村民只有打掉牙齒望肚子裡咽,看著滿地的樹苗,無能為力!

  3.醫療衛生條件差。村裡和附近的兩個村公用一個衛生院,整個衛生院總共就幾個人,藥品不齊全,裝置什麼都沒有,因此村中很多人的病根本就得不到治療,導致病情加重。XX年8月20日,縣醫院領導陪同省協和醫院專家到村裡義診活動時,全村大部分鄉親紛紛前去檢查,儘管醫生們什麼裝置都沒有帶,但是鄉親仍然非常重視,足見他們對當地醫療條件的不滿!

  4.生活條件艱苦。今年暑假中國東南部分省市遭遇颱風侵襲,造成罕見的水災。而瀕臨重慶的家鄉卻遭遇了近幾十年來最大的旱災。在我放假的近兩個月的時間了幾乎沒有下雨,而由於往年的雨分充足,大家都沒有作好抗旱的準備,除了偶爾的跑暴雨外,就很少下雨,最後連吃飯的水都成了問題,自來水管沒有水來了,自家水庫的水用完了,最後只得挑水,我也就挑了近一個月的水,然而旱情還在繼續,不知何時是盡頭縱觀家鄉現狀,阻礙經濟發展的因素也是多樣的,在我看來,在發展的道路上存在著一下的絆腳石:

  1.首先從政治上說,缺乏政治民主,老百姓的維權意識不高,據調查去年村委會幹部換屆選舉的時候,拉選票的現象十分嚴重,競選村支書的兩位候選人都使盡了渾身解數為自己拉選票,而擁有選舉權的百姓們完全不看重自己所擁有的權利,別人一包煙.幾句好話就換給別人一張選票,毫無疑問,善於耍手段的楊某最終打敗了原村支書張某。當然,在沒有政治民主或者缺乏政治民主的地方,尤其實在偏遠的農村,想要發展經濟又談何容易啊!

  2.忽視文化教育。村中許多十幾歲的適齡學生都外出打工或者輟學在家,很多家長都只將學生送到初中畢業,儘管有經濟條件的限制,但是由於對知識的重要性沒有清楚的認識,因此許多家長和學生都對上學不感興趣。認為沒有多大出路,只會花冤枉錢。

  3.對生態環境破壞相當嚴重。由於鶴峰縣的`主要經濟作物主要為菸葉和茶葉,而這兩種作物的烘乾都需要木柴或者煤,一直以來,各家都砍自己家的樹。然而經過多年的砍伐,有些人家的樹砍得差不多了,就向別人購買,如此一來就在近幾年掀起了一股瘋狂的砍伐風暴,每年的冬春交季的時候,農用車拖著柴一車車的往外運,而我的家鄉有許多大山,所以成為產柴大村,成為遠近聞名的木材出口村之一。看著一片片的大山被砍成光禿禿的後,我真心寒,這可破壞了生態環境啊。與此同時,這還是在吃子孫的東西,如此目光短淺,只為追求眼前利益,不需幾年,必將遭受自然界的懲罰,進而也阻礙了經濟的發展。

  4.辦喜事成風。結婚有喜酒,生孩子有滿月酒,孩子考上大學有慶祝酒,三十六、五十、六十......都有生日喜宴。一系列的喜宴,雖說都是喜慶的事情,但是作為別人,每年的人情就是相當大的開支,一年到頭,人情少則幾千,多則上萬,對於收入本來就微薄的老百姓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啊!但都是鄉里鄉親的,如果不去的話臉上掛不住啊。可是怎麼辦呢?那就自己也想著方法半喜事了。如此的惡性迴圈,一年的收入都僅僅能夠應付這些喜事了。

  5.仍有少數不良惡習侵蝕著老百姓的靈魂。如賭博。其實賭博在全國都是一個非常嚴重而又棘手的問題。雖說老百姓都是比較忠厚的,都勤勤懇懇的為農事操勞,但總有那麼一些遊手好閒的人,經常聚眾賭博,更有甚者以此為生,常年流竄於各個鄉鎮賭博,輸得傾家蕩產仍不罷休,最終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我的一個小學同學,在廣州去的時候,和別人賭博,贏了8000多元仍不罷休,最終連老本都輸了才知道後悔。這種事情在賭博中屢見不鮮。

  雖然家鄉是貧窮的,但是畢竟也有許多美麗的地方,山清水秀,氣候溫和,在武漢感受了酷熱後回到家就象一個避暑山莊,讓我倍感親切和舒適。家鄉人民淳樸無華,勞動勤懇,在我長大的歷程中受他們的影響很大,我也學會了淳樸和勤勞。目前,在國家“三農”政策的影響下,家鄉也有了許多發展。

  絕大部分的家庭都裝上了電話或者用上了手機,部分村民還購買了摩托車,公路也能到各家各戶了,政府投資幫助修建水庫和沼氣池,來改變農民的生活狀況。看著家鄉父老的日子在慢慢的好起來,我內心也泛著一絲暖意。只是由衷的希望家鄉的人民能夠群策群力,克服我在本調查報告中所提到的種種弊端,改變貧窮落後的狀況,奔上富裕的道路!

  家鄉發展的社會實踐報告4

  今年寒假,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家鄉建設的越來越漂亮了,人們生活越來越好了,消費水平越來越高了。與之前的面貌相比有了很明顯的變化。

  我的家鄉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博白縣,在我的印象中,博白一直是一個貧窮落後的地方。人們都是以種地為生,沒有其它收入來源,電視機是家庭最高階的電器,街道都是簡陋的商鋪,人們的消費水平很低。據說博白曾經是全國百強縣,但我想那是政府官員誇大政績才得來的稱號,不然一個全國百強縣怎麼會如此貧窮?我的一個初中老師跟我們說,他在1998年裡有好幾個月沒有工資,要不就是髮香煙當作工資。老師的生活都如此艱難,更何況普通的老百姓?

  我想人口眾多也是博白貧窮落後的原因之一。博白是客家之鄉,而重男輕女是客家人的一個傳統思想,每個家庭都有幾個孩子。孩子多了,生活更加地困難,就沒有能力送孩子去學校接受教育,因此,大部分家庭的孩子在小學或初中時就輟學去打工了。教育程度低直接導致他們除了種地外沒有其它可以改善生活狀況的辦法。貧困的生活一直沒有改變。

  進入21世紀後,博白遇到很多的發展機遇,而辛勞的博白人民善於抓住這些發展機遇,利用自身的優勢努力爭取致富的機會。比如博白的笀編遠銷海內外,婦女們就大批大批地從產商那裡拿來笀編的材料自己編織;有些人就靠養豬發了財;有些比較有商業頭腦的就外出做生意,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了。

  最令我感到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的還是這次寒假在家看到的景象。在XX年時,博白縣城的街道兩旁還是簡陋的店鋪、商鋪,而這次我看到的不再是簡陋的商鋪,取而代之的是像阿迪達斯、鴻星爾克、阿依蓮、森馬等品牌專賣店,大街上的男男女女穿著時尚品牌服裝;而家庭電器也不再只是電視機了,由於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政府家電下鄉政策的實施,電冰箱、洗衣機、熱水器等電器逐漸走入人們的家中,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

  而像電腦這種對農民來說更加陌生的東西也逐漸走進了普通百姓的家。像我的一個叔叔,他就買了一臺電腦回家給他的子女用來學習,這在我們村可是引起了很大的轟動;還有現在的婚嫁,電腦也成了嫁妝或彩禮的一部分;也有越來越的農民進城買了房,這一切都說明了我們家鄉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除了人們自身的辛勤勞動外,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援。像我們三灘鎮,政府將投資修建火車站和高速公路,計劃在兩年內完成。如果修建完將會給人們的生活和出行帶來極大的好處。

  這個寒假讓我見到了家鄉博白的新變化,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裡,博白會有更加可喜的變化,因為有著家鄉這群勤勞樸實的勞動人民的辛勤勞作和國家政府的支援,不可能都會有可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