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社會實踐報告範文

教師社會實踐報告範文

  轉眼難忘的社會實踐生活就已結束了,回顧這段時間的實踐活動,取得的收穫不是一星半點的,這時候,最關鍵的實踐報告怎麼能落下。可是實踐報告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師社會實踐報告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教師社會實踐報告1

  我本著科研先導,以研促教,教為學服務的研究宗旨,堅持不懈地抓住新課程改革這一契機,有條不紊地開展各項教學教研活動,教師研修總結報告。我積極參加各項教研活動,經過不懈努力,順利地完成了教育教研任務,實現了學期初制定的教學目標。為了更好地完成今後教育教研工作,使教學工作做到有的放矢,特對自己研修總結如下:

  一、抓常規,落實教學。

  我認為,教研活動,就是以將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作為研究物件,以教師為主體的一種教學研究活動,目的是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能力。因而,教學是不容忽視的。故在教學上,我給自己制定瞭如下教學原則:

  1、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備課前,我總是先認真研究教材,再結合學生實際,然後揣摩教材編排意圖,落實重點訓練專案,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現狀選擇教法,訓練學法,既注重知識的傳授,又突出能力與學法的培養,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認真上好每一節課,探究教改新模式。課堂上,我總是積極地給學生搭建探究的平臺,努力營造出一種寬鬆、愉悅、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氣氛。課後,認真總結,積極反思,寫好教學隨筆。

  3、認真輔導每一位有困難的學生,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我從不歧視班級內的任何一位有困難的學生,我總是滿腔熱情地去關心、輔導他們,使他們及早轉化,實現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4、虛心向他人請教,取人之長,補己之短,進行教學研討和提升。積極參加學校的校本研修活動,堅持聽評課,汲取成功經驗。

  二、深入開展校本教研

  1、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加強理論學習,掌握現代教育思想,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學生觀、教學觀,並記好學習筆記,達一萬字以上。

  2、深入開展校本小課題《提高學生識字效率的研究》,激發了學生識字興趣,課堂方法多樣化,引導學生自主識字,自主識字必須以趣為前提,所以在教學中我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透過一定的過程和方法,掌握一定的知識與技能,工作總結《教師研修總結報告》。我教給學生多種識字方法,在教材中識字,重在教給學生識字方法,以便以後學生運用這些方法去識更多的字。關於識字方法,我查閱了很多相關資料,總結起來有:加一加、減一減,猜字迷、換部首、形近字比較、編故事、擴詞、說話等。但這些方法又不是絕對的,只要學生能選用喜歡的方法去識記漢字,我相信,效果就一定會好。社會是個大課堂,漢字無處不在,我讓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到生活中去發現自己認識的字,去學習自己不認識的字,這樣識字將越來越有趣,我們的識字教學也將註定輕鬆、愉悅而有意義。

  3、在這學期我給全鄉低年級教師講了一節研討課《蜻蜓和螞蟻》,解決了部分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的困難和問題,並總結和推廣識字教學經驗,探索識字教學規律,給我校課改工作起示範帶頭作用。

  4、教學和研究相結合,掌握教育科研的理論和方法,掌握新的教育技術和手段,提升駕馭課程的能力,提高自身教育教學水平,推動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5、提升業務,樂於動筆,揚長補短。加強基本功的訓練,讓學生聽說讀寫之前,教師的自身業務也要能跟上。結合自己的校本小課題,適時總結經驗教訓,每月撰寫一篇教育敘事,每月寫兩篇教學反思。每週寫一篇科研札記。每天堅持動筆,正人先正己,育人先育己。不斷豐富自己的內涵。轉化為教學的動力之源。

  6、積極參加培訓,潛心學習研討,認真參與小組活動,相互交流,共同進步。積極向專家請教,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困惑。利用好每次的學習機會。

  7、積極參與網路教研活動,發表了幾篇文章,並受到同行們的認同。

  回首走過的日子,有在教學上艱難跋涉的痛苦,有在工作中成長的快樂,有收穫信任的喜悅,這一切讓我體會了時間的意義,讓我明白了擁有的珍貴。

  教師社會實踐報告2

  回首過去的一個多月,我們每日與旭日同起,伴著皓月而歸。生活充實而有規律。

  在社會實踐之前,我迷茫過,壓抑過。要成為一個老師,除了知識淵博,說話必會需要一定的魅力。但一直以來,我始終有個無法克服的缺點,在眾人面前說話我常會緊張,或是聲音顫抖,或是說話太快。因此越接近社會實踐,我心裡越緊張。到了社會實踐動員大會上,我們院的指導老師的一句話,留給我很深的感受:社會實踐,我們就是去失敗的,去成功的。這句話讓我釋放了許多。

  來到社會實踐學校,見到穿著統一白色服裝的學生,特別是第一天就聽到一句很真摯的“老師好”,我的心裡已平穩了許多,很自然的,接受了另一個身份。也開始了這不同尋常的八個星期的有著雙重身份的學習生活。

  一、教學體會

  我任教初三級的美術。之前在學校的十節微格教學訓練,在這裡變得有點微不足道。

  1、基礎技能課

  第一堂課,我抱著敢死的心態,沒有緊張。聲音自我感覺也比較響亮,而且教的內容是基礎技能課,這樣的課堂彷彿有個形去抓,目的非常明確。我結合我的經驗和初學者易犯的錯誤,分步驟去教。同學們的專注的眼神不斷地給我動力和勇氣,這讓我感覺很實在。

  但是,一個星期下來有五節的重複課,不同的班級,有不同的課堂反應,活躍或沉悶。這相當考驗老師的應變能力。根據課堂上的反應,我也做出相對的改變。一個星期下來我有了一個小總結:

  (1)聲調錶情是控制課堂氣氛的方向盤。

  (2)別想著一節課你說完了就了事,那是完了你的事,別忽略了學生。

  (3)儘早摸索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如接受能力,學習美術興趣等。

  (4)別老在簡單的問題上搞太多花樣。

  (5)學生喜歡實際例子的引導。

  於是,接下來的`時間,我以這幾點去要求自己,在課堂上多了幾分自然,也漸漸加強了隨意發揮的能力。而且在改了大量的學生作業之後,我才發現,原來批改作業的作用是如此的大。它讓我更清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面對學生的時候,讓我有個底。在上課之前,評論分析同學們的作業,可以讓課程分階段性,更加系統性。同學們學習的積極性更高。

  2、作品鑑賞課

  可以說鑑賞課是美術教育裡面最難以把握的課堂,像水中月,霧裡花,你知道她的美,卻難以展現在學生面前。

  在備課階段,我儘量想象優美的語句,或搜尋大師的一些幽默的小故事來渲染課堂氣氛,我把課堂儘量設成我的想像中那樣完美。

  而到了真正的課堂上,才發現以上準備的這些,需要你的語言藝術,你的真正的感受去感染學生。但我的感覺是,我像是把剛發現的新聞報告給觀眾聽一樣。我放不開,無論是動作,表情或是語調。每一節課,我的指導老師顏老師都全程跟蹤。顏老師意見比較簡短,她讓我注意與學生互動,像這種課留多點時間讓學生去說、還有聲調沒有控制好,整節課就平了。

  我抓住這兩個意見,反思。的確,幾節課,我都上得比較吃力,想盡量帶學生進入那個大師的崇高的藝術境界當中去。卻沒注意到學生的感受。就像前面總結的別忽略了學生。

  接下來,我嘗試讓學生去說大師的故事,或是怎麼欣賞大師的畫。有一個男同學給我的印象很深刻,他把達芬奇的畫模糊地總結了一下,雖然聽起來有點稚氣,但著實讓我產生了點小佩服,課堂氣氛也比較好,那是從他們理解的世界出發,比較容易帶動同學。課堂氣氛也比較好。我也更加註意了什麼時候用什麼聲調,適當停頓或留個空白,會讓課堂更富有節奏感。

  幾節課下來,我多了點體會和一些思考。

  (1)課堂就像匹野馬,需要你的點點積累去慢慢馴服。

  (2)要想去感染學生,你必須要有真實的感受。

  (3)教好美術,需要一種情感,這種情感包括你對藝術不斷的探索,還有對學生的一份愛心,守護學生的天性並加以引導。

  (4)把你對學生的愛融入到你對藝術的熱愛。這樣你的教學質量才能不斷上升。

  3、手工製作課

  最後的一個星期是手工製作課,主要讓同學們製作和設計傢俱模型因為前面的許多挫折,我很早就為這個課做好準備,我努力回想我在初中時對美術課的期望,和那個時候對房子裝扮的一些幻想。搜尋了大量而又精美的手工製作,我也事先做好了幾個範品。我也想著讓音樂融進美術課堂,音樂美術本相通。有些音樂就是有種無形的力量,激發著人的情感。

  在真正的課堂上,效果都不錯。我把初中時的一些幻想陳述或轉為提問放在匯入部分。這給課堂起了個很好的展開,在展示樣品時,同學們的眼睛都亮起來了,氣氛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在同學們的製作過程當中,我慢慢推放原先準備好的一首節奏輕鬆的鋼琴曲,沒有人發問我為什麼播放音樂,我也沒故意說明。整個課堂情境,輕鬆流暢。師生能得到較好的交流。上完這個課以後,我發現和同學們的感情更親切了。一部分同學的作品都不錯。看著她們的作品,我彷彿回到了我的中學時代。

  藝術是一種語言,藝術探索的是人類情感的奧秘。在美術教育中我深深體會到:必須注重與學生心與心的交流,盡全力、用愛心喚醒和鼓舞學生對生活的感受,講方法、抓契機引導他們用美術語言去表現內心的情感,豐富生活、陶冶情操,促進審美能力的提高,能夠身心和諧地健康成長。

  二、班主任工作體會

  有句話說,天下最小的主任是班主任,管的事情最多的也是班主任。真言。雖然社會實踐之前看了一些關於班主任工作的書籍。但是在我剛面對一班學生時,我什麼方向都沒有。

  原來的班主任是一位比較嚴厲的老師,向我介紹了班裡的基本情況之後,我便甚少與張老師交流。一切得靠我自己慢慢摸索。

  我給自己的定位是原班主任的助手。同學們的第二個領導者。因為一個美術繪畫表演的輔導,我選擇了初三3班。18個男生,28個女生。剛開始的感受是女生對於集體活動比較積極,也比較可愛,而男生相對被動些,但是給我的印象很幽默。本班級是美術專業班,學習成績在全級看來多是中等水平。大部分同學學習積極,學習氣氛良好。

  面對他們,有種更深的身為人師的責任感,也有一種領導者的感覺。因為這是一間封閉管理式的完全中學,以藝術教學為主。這就更加考驗了班主任在許多細細碎碎方方面面無所不及。在這過程當中,我深深第體會到了作為老師的不容易。

  在初階段,我主要以觀察為主,早讀,午讀,晚修時間去巡班,留意同學們的一舉一動,學習狀態。漸漸的,每次去的目的更明確。我也漸漸清楚了自己的任務。多利用在宿舍的時間瞭解學生,交流溝通,儘早記住學生的名字,這個我完成的比較出色。作為一個班主任,一定要了解班上每一位學生,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同時,還透過批改週記、作文,中下午有空找學生聊天,課間深入班級,廣泛接觸學生,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溝通。透過以上方法,我逐步瞭解了班內每一個學生,為做好班級輔助管理工作做好了準備。

  學校的許多活動都是在我們社會實踐期間舉行。這給了我更多的機會去與學生接觸,以及鍛鍊我們的組織與領導能力。我本著對學生關愛,負責的態度很快獲得了同學們的信任與依靠。相處久了,漸漸發現這個班級存在的問題,相當一部分的同學學習比較散漫,有些同學存在互相猜忌的情況,而不清楚現在所處的狀態。缺少一個目標。在瞭解了同學們的基本狀態之後,我決定召開一個以“堅持,奮鬥”為主題的班會。

  這讓我深受感動開始去深思,作為一個教育者,所具備的知識體系只是個基本條件,而更多的是你對教育的情感、態度。這一份職業帶給你的生命內涵。其中的複雜,意義還需要我以後慢慢去發現,去經營。

  三、工作關係體會

  社會實踐期間,我們幾個美術隊員參加了三次美術科組的例會。這讓我對一個科組的整體工作的執行有了初步的瞭解。也認識到工作中的同事關係,集體協調性的重要。

  對於這方面,黃校長的一翻話,讓我從容:人的整個職業生涯分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創業階段,在這個階段裡你要多幹活,不怕吃虧,用事實去證明你的實力。對生活抱著積極樂觀的心態。第二個階段發展階段,這時候你辦事得講求一種創造性,創新非常重要。最後的一個階段就是頓悟人生了。這時候很多事情都講求隨緣……

  教師社會實踐報告3

  在期末考試前一個月左右,受以前所在社團之邀——吳天祥小組,參加夢·翔暑期實踐團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擔任其負責人之一。聽到這個訊息,難免有些感動和震驚。一直擁有是願望——在大學期間要參加一次三下鄉活動,終於有機會實現了。想到一學期前,由於各方面的原因,我很不捨的退出了小組,雖然人不能經常與組員共處,但在平時也是一直關注著小組的動態。同時也在小組裡結識了很多有才、有能力的好友。很榮幸能得到現任成員的掛念,能夠參加小組組織的活動更是感激,何況還是與華科愛心協會和華師聖兵愛心社的協作。為此活動,我也是作出了很大的決心和不少的努力。我一直認為,決定了去做某件事情就得把它做好!並能夠取得一定的效果!

  期末考試結束在在炎熱的六月下旬,考試的科目很緊促,需要花不少的精力,可心裡也一直關心著夢翔的工作進展怎麼樣了。有時候回有心有餘而裡不足的感覺。還好一切都過去了,雖然有些磕絆,在大家的努力下都挺過來了。我們考試結束時間早於華師和華科的成員,早期的籌備工作就有我們來做的多些,在此同時,我們還做了相應的試講,體能鍛鍊等專案。最難做的要數外聯工作了,我們經院的同胞們集體出發跑了兩天的外聯,可成效也不是很大。但我體會到了現在工作的艱難和不易,現實往往比計劃與想象殘酷。

  暑期社會實踐團是由華中科技大學愛心協會和湖北經濟學院吳天祥小組發起組織,華中師範大學聖兵愛心社參與,三社團交流的暑期社會實踐隊伍。即兩方發起組織,一方參與,三方交流的團隊。隊員主要由華中科技大學愛心協會和湖北經濟學院吳天祥小組的優秀成員構成,同時也有邀請的了華中師範大學聖兵愛心社的部分優秀社員。在這次的活動中,我們大家都付出了不少。

  7月6日下午,我們一行住進了華科,正式進入了三校成員集訓階段,為期四天的集訓,時間有些倉促。我們二十五人可以說是用好了這四天的時間,彼此相互瞭解,相互幫助,也為以後的工作奠定了基礎。在此期間,我們還瀏覽了華科校園的部分,一起爬瑜家山。還留下了我們的足跡和歡聲笑語。難忘的一段回憶。

  在7月10日晚上,我們一齊二十五人從漢口回車站出發了,那標誌著我們夢·翔工作進入了真正的實施階段,也是考驗我們的時候到了。到達阜南縣王家壩鎮,我們的食宿是在王家壩鎮政府食堂和王家壩中學,聽起來很不錯,一般的人是沒有這種待遇的,說句實際的話,比我想象中的要好很多,可是仍然會不適應,作為負責後勤工作的我,看到這一幕卻也是無能為力。所幸大家都經住了這次考驗。

  在阜南王家壩鎮的這段日子裡,我們都是有條不紊的工作,即使有些變動,都作出了一些協調,這就是所謂計劃趕不上變化吧。這段日子類,我主要參加了社會調查、初中支教、走訪活動和一些後勤工作。透過這些活動,我也小有所感。

  我們的活動依據了以下背景:讀書使人們進步,教育使國家富強。而有一個學生群體,他們在鄉下,他們在山裡。他們可能在讀高中,各自懷揣著大學夢想,卻苦於缺乏大學的資訊,缺乏瞭解大學的途徑。他們可能在讀初中,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和疑問,卻沒有足夠的圖書資源。他們可能是留守兒童,經濟危機的背景下,打工父母提前返鄉了,卻不能很好的彌補長久的心靈缺憾。

  面對這些,作為大學生的我們要有所行動。我們可能沒有精深的學術水平,我們可能沒有雄厚的資金和社會背景,但我們有知識,我們有熱情,我們能在暑期三下鄉中為他們做些事情,放飛夢想,點燃希望,與他們共同成長。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