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報告(精選6篇)

最新中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報告(精選6篇)

  我們眼下的社會,報告的適用範圍越來越廣泛,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避免篇幅過長。一聽到寫報告馬上頭昏腦漲?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最新中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最新中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報告 篇1

  活動主題:今天,我掌廚

  團隊成員及人數:個人

  實踐時間:8.13至8.27

  實踐單位:本家庭

  實踐,就是把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客觀實際中去,使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有用武之地。只學不實踐,所學的就等於零,理論應該與實踐相結合。另一方面,實踐可為以後找工作打基礎。透過這段時間的實習,學到一些在學校裡學不到的東西。因為環境的不同,接觸的人與事不同,從中所學的東西自然就不一樣了。要學會從實踐中學習,從學習中實踐。而且在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又加入了世貿,國內外經濟日趨變化,每天都不斷有新的東西涌現,在擁有了越來越多的機會的同時,也有了更多的挑戰,中國的經濟越和外面接軌,對於人才的要求就會越來越高,我們不只要學好學校裡所學到的知識,還要不斷從生活中,實踐中學其他知識,不斷地從各方面武裝自已,才能在競爭中突出自已,表現自已。做飯,雖說用不到什麼理論知識,但它確確實實是一種實踐,一種社會實踐。因為這是一個合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步入社會所必須掌握的技能。

  雖然實踐的這幾天並不能算得上是酷暑,可以說是比較幸運,可以在屋子裡工作,但屋內烘熱的空氣有時還是會把自己弄得喘不過起來,一活動起來很快便會汗流浹背的,一會衣服就溼透了,才幹了一天,就已經腰痠背痛,甚至有第二天不想幹的想法。但我很快發現自己的想法是不正確的,雖然累,但我始終都牢記著這次實踐的目的,再累也應該堅持。因為我知道這就是考驗,只有在這種環境中才能看出一個人的毅力水平。想到這些我就會覺得自己渾身又充滿了力量,在接下來的幾天中那種想放棄的想法就很少出現了,當時就覺得充滿精力充滿奮鬥精神能夠堅持才是一箇中學生應該具有的素質。在這短短的幾天中我碰過壁,流過汗,但我卻成長了。

  社會才是學習和受教育的大課堂,在那片廣闊的天地裡,我們的人生價值得到了體現,我們更多的瞭解了社會,我們的這些體驗不僅為我們的現在提供了可供借鑑的知識,更為我們在將來激烈的競爭中贏得一席之地打下了基礎。希望以後還會有這樣的機會,讓我在實踐中得到鍛鍊。七天,對於人生而言或許並不算太長的時間,但在這七天中我卻得到了人生最寶貴的經驗,這幾天將使我人生中最寶貴的回憶。這些天來,雖然付出了很多汗水,也感覺很累,但從這次實踐中我的意志力得到磨練。我慢慢的開始明白為什麼大家都希望我們能更多的參加社會實踐,我們也真忠告受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真正涵義。

  最新中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報告 篇2

  中學生透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可以逐步瞭解社會,開闊視野,增長才幹,並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認清了自己的位置,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對自身價值能夠進行客觀評價。這也在無形中使我們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定位,增強了自身努力學習的信心和毅力。使我們自己提早走進社會、認識社會、適應社會。

  在整個暑期實踐中,自己能夠不怕苦不怕累,勤奮工作,盡力、認真完成自己的任務;能夠積極進行有關方面的自學並積極向別人請教學習;能夠熱心幫助不同小組去完成他們的任務;能夠積極思考並提出自己的建議看法等等;與此同時也發現自己的知識面不夠廣,還有很多方面需要廣泛的學習;自己有時做事還缺少一點耐性和細心。從這次實踐中也有不少的收穫和心得體會,以下就來分享一下。

  一、我們需要堅持團隊精神打造奇蹟。

  這次實踐,我想我們其中每一個成員都清楚這一點——我們是一個從開始各不相識,為了共同的目標聚在一起,去完成一項共同任務的團隊,只有大家都做好,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而且這樣的組隊方式可以鍛鍊與人合作的能力。在等我們組員來的時候,我自己心裡一直都想如果再有機會,無論有多麼艱苦,我仍相信團隊。

  二、全心全意地投入自己選擇所要做的事,尊重選擇。

  全身心地投入自己選擇所要做的事,我覺得好對,這不是辛不辛苦,難不難做的問題,而是你自己尊不尊重自己的選擇,願不願意去做的問題,既然選擇了,就要好好地去做好自己所選擇的事,全力做好工作,完成任務

  三、既要相信自己,又要相信他人。

  我們都知道,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守株能待兔最終會遭到失敗,只有全心投入,才能有真切的感受。最令我難忘的是在調查過程中請人幫忙填問卷的情境:很多時候兩個多鐘的時間只做了10來20張的問卷!填一張最多隻要5分鐘而已!其實也有原因的,主要是不相信,被問人不相信這些,所以拒絕;有時候是我們自己不相信自己,不敢隨便問人,因為自己怕被拒絕以及聽到一些難聽的話語,所以不停尋找一些少拒絕的物件。後來問著問著,可能問多啦,膽子也大了,也可能覺得被拒絕也沒有什麼,可以再來的,就沒有那麼多的顧慮了,放開膽子去請他們幫我做調查,被拒絕了,還帶微笑說:“沒有所謂,謝謝”,情況也便逐漸好多了,自己從中也鍛鍊了口才。現在再想一想,其實只要正確地看待被拒絕,機會可以自己去創造。我們應該懂得相信自己,也懂得相信別人。

  最新中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報告 篇3

  寒假的社會實踐活動已經結束了,但社會實踐給我們帶來的巨大影響卻遠沒有結束。它使我們走出校園,走出課堂,走向社會,走上了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到社會的大課堂上去見識世面、施展才華、增長才幹、磨練意志,在實踐中檢驗自己。半個月的社會實踐雖然比較辛苦。是慶幸?還是依戀?回想起來,才發覺,原來乏味中充滿著希望,苦澀中流露出甘甜。

  透過本次社會實踐活動,一方面,我們鍛鍊了自己的能力,在實踐中成長;另一方面,我們為社會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但在實踐過程中,我們也表現出了經驗不足,處理問題不夠成熟、書本知識與實際結合不夠緊密等問題。我們回到學校後會更加要珍惜在校學習的時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 識,並不斷深入到實踐中,檢驗自己的知識,鍛鍊自己的能力,為今後更好地服務於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機遇只偏愛有準備的頭腦 ” ,我們只有透過自身的不斷努力,拿出百尺竿頭的幹勁,胸懷會當凌絕頂的壯志,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在與社會的接觸過程中,減少磨合期的碰撞。加快融入社會的步伐,才能在人才高地上站穩腳跟,才能揚起理想的風帆,駛向成功的`彼岸。

  我做的活動是幫助居委會清除亂貼的廣告紙。現在的亂塗亂畫現象很嚴重,有些人只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不顧城市的美觀,不折手段的在牆上,到處亂貼廣告。他們難道那樣亂貼會使整個城市不美觀嗎?他們知道,但他們還是那麼做了。看那些環衛工人每天那麼辛苦的收拾著那些廣告,難道他們不知道環衛工人的辛苦嗎?他們肯定知道。我在清理那些廣告紙的同時,也在邊罵那些亂貼廣告的人。我用鏟子把他們刮下來,好累哦!真的好累,手都軟了,可想而知那些環衛工人的辛苦。學校讓我們做這個活動的原因,也是為了讓我們更多的接觸生活,在生活中體會到一些東西。做社會實踐也是為了鍛鍊我們的能力,讓我們的能力充分展現出來。在做這個活動的過程中,我發現只有用心去做,才能把廣告紙刮乾淨,這也是為了培養我們做事要認真的能力。曾經看過一則材料,有一個年輕人在前面吃香蕉邊往後面不斷的扔香蕉皮,環衛工人邊跟著在後面打掃,真的很費勁,而且環衛工人是個很老的老伯。那些年輕人真是太不懂事了,我覺得應該增強對年輕人的教育。為了城市的美觀,我們應該更少的在城市的地板上增添一些垃圾,那樣的城市會更好看。我們現在的孩子生活太好了,都不知道多動手做一些家務了,做這個社會實踐,也是為了讓我們多做一些有利於我們成長的事情對於我們養成吃苦耐勞的精神有好處,以後能在社會上更好的立足。平時,我們在家裡應該多幫助父母做一些家務活,現在的學生過於懶惰,不知道父母的辛苦,如果不加強鍛鍊以後出社會後,要怎麼去面對更多的考驗。

  在勞動的過程中,我知道勞動人們的辛苦和艱辛。每年有很多的人在外當志願者,在各個城市的大街小巷發宣傳彈,宣傳“保護環境,愛護環境”。我們周邊的環境是美麗的,如果不加以保護,環境將會惡劣,我們就將失去我們生存的地方,地球是我們唯一賴以生存的地方,我們應該加以保護。

  透過做社會實踐,可以培養我們的動手能力,讓我們從實踐中發現很多的小問題。學校讓我們做這個活動就是為了培養我們的能力,還有從細微的生活瑣事中去發現一些問題。沒有實踐就不會得到真理,很多的真理都是透過實踐的來的。

  希望學校以後多做一些實踐活動,以便增強我們的能力。

  最新中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報告 篇4

  一、活動目的:

  走向社會、接觸社會、瞭解社會、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增強社會責任感,培養並提高社會交往、組織管理、分析思考、實踐創新能力。

  二、活動主題:

  深入社會、瞭解社會、增強社會責任感,盡情展示“遼油一高”的風采。走進社群,開展社群服務活動,自主參加社會公益活動,進一步培養和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能力。

  三、活動時間:寒假。

  四、活動內容:

  1.參與社群管理,協助社群出牆報、普法宣傳,進行清潔樓道、拾撿垃圾等活動,清理綠化帶內隨意丟棄的垃圾;

  2.清理社群內牆面上張貼的廣告;

  3.為社群居民分發報紙;

  4.服務孤老,為社群孤寡老人做家務事;

  5.收集社群廢品賣掉處理,將掙的錢用於社群公共建設,為社群買幾盆花。

  6.開展綠色環保活動。在社群開展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宣傳活動;開展本地區水資源狀況的調查及提出改善的建議;對本地區水環境汙染的調查、分析和建議等。

  7.開展讀書學習互助活動,幫助和指導社群內的小學生開展讀書學習。

  五、活動心得:

  透過服務社群的活動,使我熟悉社群在地理環境、人文景觀、物產特色、民間風俗等方面的特點,繼而萌生親切感、自豪感,並懂得愛惜、保護它們;留意社群中人們關注、談論的問題,並能學會綜合而靈活地運用自己的知識加以解決,從而掌握基本的服務社群的本領,形成建立良好生活環境的情感和態度;在服務的過程中學會交往、合作,懂得理解和尊重,形成團隊意識和歸屬感,增強服務意識和責任感。自覺地從身邊小事開始,關注周圍、社群、國家乃至世界性的環境問題,並養成隨時隨地保護環境的意識和習慣。

  最新中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報告 篇5

  活動主題:關注環境保護,美化我們的村莊

  活動地點:大河村、小河村、邵營村、賈村、曲寨

  活動時間:7月12日---7月17日

  活動內容:清潔村內小廣告及亂貼亂畫

  參加人員:九年級(1 )班

  我們的主要目標是清除牆上所有亂貼亂畫內容。我們將班級分組,實行包片到人的制度,並自帶了所有需要的工具。每個小組內又有不同分工,有人專門負責塗掉亂畫的痕跡,有的人帶來了小鏟子,水桶等,專門負責將亂貼的小廣告清除。

  在服務過程中產生的體驗與感受: 天雖然很熱,但是,大家熱情很高,為了能清理的更加徹底,走遍了每一條大街小巷。透過本次社會實踐,給我們帶來的巨大影響,它使我走出校園,走出課堂, 走向社會,走上了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到社會的大課堂上去磨練意志,在實踐中檢驗自己。 這幾天的社會實踐雖然比較辛苦。看到得到改善的村容村貌我們都品嚐到了成果的喜悅。

  我們想透過我們的行動,讓大家意識到美化我們的村莊,人人有責。

  活動主題:感受城鎮變化,參觀臨沂經濟開發區

  活動地點:曲寨

  活動時間:7月20日---7月25日

  活動內容:清潔村內小廣告及亂貼亂畫

  參加人員:九年級( 2 )班

  活動內容摘要:

  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生產力發展了,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了。作為一中的學生應該感受到這些發生在我們身邊的變化,並能分析出發生變化的原因,並自覺承擔起建設祖國、建設家鄉的責任感。故此利用這個暑假之際,參觀曲寨村,曲寨經濟發展較快,村民生活水平遠遠高於其他村莊,我們將透過參觀調查訪問,探求曲寨發展的原因。具體內容如下:

  1. 調查曲寨村居民近年來人均收入增長情況製成統計表;

  2. 收集曲寨家庭生活各項消費支出,製成統計表;

  3. 透過訪談長輩或觀察法歸納出曲寨環境建設、文化發展方面的變化,製成課件或拍成照片;

  4. 實地參觀工業園,走進工廠,近距離感受工業發展。

  活動主題:體驗鄉村生活

  活動地點:鹿泉山區

  活動時間:7月28日---8月10日

  參加人員:九年級( 2 )班

  班內的同學都以小組為單位活動,每一小組都去一個老鄉家體驗山村生活。

  我們去的這家只有一對老夫婦,老奶奶腿腳不是很好,是靠給北京加工塑膠花為自己增加一份收入。這是我第一次見到塑膠花的全部加工流程。跟老奶奶聊天才得知做一整袋子的花也才只有3毛錢的加工費,於是我們一整天幾乎都在做塑膠花,5個人也就做了3、4袋,也就是說我們忙了一天,只掙了不到1塊錢。如此算下來,我不禁大吃一驚,假如單靠個人力量完成的話,10天只掙兩塊錢,一個月只能掙不到10塊錢。想想看,平常在外面吃一頓飯就要15到20塊錢,那麼我辛辛苦苦做一個月的假花還不夠吃一頓飯的花銷。平時向父母要錢容易、自己花錢容易,卻不料掙錢卻如此困難。

  午飯老奶奶以“全蔥宴”招待了我們:小蔥拌豆腐、小蔥沾醬、小蔥炒鴨蛋、小蔥拌野菜,還有一盤燉肥肉。看似簡單的飯菜,可我卻從中吃出了農民的熱情與好客。

  來到這裡才讓我真正看清了社會的另一個切面,知道了這世上除了富有還有一種叫貧窮的現狀。這裡的人們被大多人所遺忘,他們在這四面環山的山窪裡,水資源緊迫,每年只在重要的日子才能吃點肉,就算是這樣,老人們淳樸的笑臉、孩子們天真的笑臉、老師們和藹的笑臉、村民們熱情的笑臉都無聲的裝點並振奮著大山的每一個角落,也深深地感染著我們每一個人的心。

  活動主題:擁抱大自然,低碳在我行

  活動地點:植物園

  活動時間:8月12 日--- 8月 13 日

  參加人員:九年級( 1 )班

  20xx年 8月12日,九年級( 1 )班組織班內學生到石家莊市植物園進行了“擁抱大自然,低碳在我行”的主題實踐活動。

  在植物園裡,珍稀植物溫室內空氣清新,所有的植物安靜地展示著自己,迎接著同學們的目光。溫室是植物園裡的特色所在,各種各樣的仙人掌住在這裡,有高的直攀屋頂,有矮的貼著地面,還有各種顏色和形狀。一路上,海棠、茶花、桃花不斷,一叢一叢的鬱金香怒放著,綠色的味道,花香,夾雜在空氣裡,沁人心鼻。同學們慢悠悠地走著,笑著,在青翠蔥綠的世界裡,覺得透徹清涼。可惜,時間追人。

  平時大部分時間都在教室裡,出來感受到春天的氣息,同學們都很興奮、激動。而透過此次活動,大家也感受到保護大自然對人類生活的必要性,進一步倡導環保型、低碳型生活方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