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山之行敘事散文

東方山之行敘事散文

  臘月25日,我們“大冶東嶽戶外群”在群主“羽兒”的組織下上東方山。儘管離過年還剩下5天了,但是什麼都比不上戶外運動重要。

  星期六早上8點,我帶上兒子隨其他隊員一共十人,在指定地點集合,兩輛小車載著一群忙裡偷閒的人,去找尋喧鬧中的寧靜。

  天氣晴朗,氣溫怡人。

  在東方山的山門泊車,據嚮導“飛龍”介紹,我們所處的位置為曼倩峰和攬勝峰之間,

  今天他就帶領隊伍沿著小村子邊的小溪上山。

  這是條古道,因為可以看到沿途都有人工砌壘的,而都被踏平的石階,雖然不平但也好走,踩在上面穩當。

  東方山乃聖山,自古以來就是佛教聖地,在方圓百里間的名氣極盛。山上弘化禪寺始建於唐憲宗元和六年,此廟歷經千載,香火旺盛,高僧輩出。

  此山文人景觀豐富,傳說頗多,公元前100年時,西漢文學家東方朔曾在此讀書、修道,東方山也因為東方朔之名而得來。“飛龍”一提到“曼倩峰”我就想到東方朔字曼倩,可見此山和他有太多的關聯了。

  我多次上東方山,但都不是走這條路,每次的目的也不同,或陪同愛人或老人上山拜佛還願,心境也不一樣。

  小溪流盡頭處,突兀出現一片松樹,林子不大,微微山風吹拂,松林裡發出輕輕的沙沙聲,剛剛爬過一個小山坡人們開始出汗了,脫下笨厚的棉襖,山風吹到我們身上涼颼颼的`,這風來得真及時。

  松林連著一片竹林,竹林也不大,青翠的竹子與別處見到的有所不同,這裡的竹子都不太大,竹竿修長,竹葉特別的青,像少女似的亭亭玉立、楚楚動人。

  歲寒三友出來了兩位,就缺梅花了,我心裡暗暗思忖。一股清香隨風飄來,讓我們大夥為之一振,尋香望去,一樹靚麗的梅花盛開在竹林邊的小山坡上。我們都湊上前去嗅其香,和它合影留念,但誰也捨不得碰它。

  兒子問我:梅花開在嚴冬臘月,不為蜂不為蝶,也不結果,是為誰開呢?我答他:獨芳自賞。她潔傲脫俗,是最堅韌的花,其色豔麗而不妖,其香清幽而淡雅,其姿蒼古而清秀。

  不知是大自然的造化而為之,還是當地人的志趣而為之,將歲寒三友居然放到一塊了,不由得不讓人敬佩此山的文化層次之高了。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彷彿聖山一樹、一草、一花、一石,甚至一股清風,一片鳥鳴,每一樣都有其不可言說的美麗和信靈,處處都透露著道,處處都顯現出菩提。

  風雅至極!

  彷彿,我聽見了東方朔就坐在竹林間朗朗讀書的聲音,我看到了他身穿白袍松林間嗖嗖舞劍的身影。這些松樹、這些竹子當然不是東方朔當年的舊物,弘化禪寺那棵1200多年的老銀杏樹是真的見過東方朔的。

  山林靜悄悄的,唯有我們一行在林間穿行,在山裡奔走,感受著這幽靜,享受著寂寧。

  “飛龍”說,能在這裡擁有一所房子居住該多好啊,每逢週末邀三兩好友同行於此,或茗茶聊天,或飲酒對弈,那該是神仙的日子了。我們都有同感。

  別三友,不久就到達弘化禪寺。穿越禪寺,“飛龍”領著我們到山西邊熊家境灣用中餐。

  熊家境是一座極精緻極幽靜的小山村,處在山澗之中,村子坐東朝西,背靠母子巖,山上滿是植被,這裡山清水秀,空氣清新,不遠處,潺潺的溪水唱著歌兒沿著彎彎的小河從橋下緩緩地流過。村頭的左邊一片茂密的竹林,幾隻鳥兒在唧唧喳喳地飛來飛去。

  村中有口池塘,池水十分清洌,幾隻白鵝悠閒嬉戲在水面,塘邊柳樹枝條垂落水面,有一兩婦女在搗衣,搗衣聲迴響在山谷間。

  村民都住居著小洋樓,戶戶門前屋後皆有小院子,翠竹奇石環繞,村子乾乾淨淨。我們在一家門前掛著“旅遊農家樂”牌匾,還有三顆星的人家就餐。

  院落不大,但打理得井井有條,門前有一爿小竹林,竹林中建有一草棚木屋,庭院裡有幾盆高品位的盆栽,院內還種有金錢橘,桂花,桃樹等等。正午的陽光照到院子裡,暖暖的。

  我們就要求在院中用餐,農婦和她的兒媳很快弄來了好幾樣小菜擺上桌,有農家醃肉炒幹筍、野豇豆燒燻肉、苕粉肉、河蝦小乾魚、還有時興蔬菜,比如紅菜薹、小白菜、蘿蔔肉湯等等,還拿出了家釀的黃酒招待我們。大夥吃得甚歡,特別是小朋友們說這裡的菜比家裡的更有味。

  我們邊吃邊和農婦婆媳聊天,她們自豪地說,熊家境是黃石市最美山村呢。陸陸續續的還有遊客來此用餐,她們又忙去了。

  其實我們羨慕那些寂寞的人,戀上了一種單純簡潔的生活。或許是看多了繁華世態,內心更加堅決地想要一份安靜與純粹。於是每個人都在嘗試改變自己,努力減去繁複,視單薄為完美;努力摒棄浮躁,視清涼為超脫。

  今天,我們都回歸寧靜,因為那是生命的本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