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葦之行散文
蘆葦之行散文
先前只在京劇《智鬥》裡面聽到過沙家浜這個地方,一直以為只有鏗鏘山水才能孕育出阿慶嫂那樣不卑不亢的人物。不曾想2013年開春後,我有幸可以親眼目睹位於常熟陽澄湖畔的沙家浜之姿,不料卻是如此柔婉明淨,如清麗伊人,斂一切狂風波瀾於安靜水眸,不見絲毫端倪。
那一日驕陽帶著初春微朦的色彩,綠水幽幽清風依依時,心底升翠處,恰見一曲紅廊繞著澄淨的湖水橫波而過,頗為古樸典雅。頓時駐足,但見其側天空湛藍,蘆葦叢生。時值三月,葦葉不免枯黃。但黃葉纖長,入目蒼勁。參差交織,虛實相錯。層次映襯間有盈光拂動,飛蟲明滅。始覺歲月源遠流長,而“智者樂水”之志久恆也。偶有淘氣的白鳥忽然展翅,惹得眾鳥飛鳴不已,四散於淡藍天幕中。碧波漣漪中倒影和諧,融貫天地人之間的唯美。此景此情,不似茂林修竹繁盛,卻自有一番細水綿長的沉澱之美。
曾經看過一個無聲影片,名字叫《憂鬱河上的橋》。大概是落日黃昏裡的康橋吧!那座橋因為一個人,一段往事而成為佳話中的音符。乘著烏篷小船在蘆葦迷宮中游蕩至蒹葭橋,我不免想到了另一本書。《詩經》裡說“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我多想在漂流的時光深處掬一捧綠,放在手中,輕輕地暢想!雖然那千年前的故事和這座橋並無瓜葛。可搖著木筏,輕巧而過時,我似乎還是看到了蒹葭蒼蒼,晚霞為裝,秋水碧影,一捻馨香!遙想碧波之上,月亮之下的伊人,是否曾與我有過同樣的心結,是否曾與我共有同一片天堂。
走到這個乍暖還寒的季節深處,忽然發現暗合了心靈的節拍。瞳孔邊影,一抹幽藍泛著微微的寧靜。抬眼,墨綠的葉子點綴著天空,同時也在生活的邊緣勾勒出淡然的印痕,反射出點點明朗的光。既無風雨也無晴的日子,水天相接的遠景近景都一起默然。那些涼亭建築也開始悄然地退後,殞落成纖巧的想象。徒留那茫茫蘆葦一簇簇一叢叢鋪排成蒼翠的記憶,連那倒影都一併蒼勁地聳立著。終有一天狂風會捲起層疊玉浪,但是我依然記得那一天——歲月靜好,現世安穩!依然記得那一天——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柳絲低垂,百鳥紛飛,悄悄將沉睡多時的'春天喚醒,將海子的期盼點亮。有句話曾穿過亂紅鞦韆,穿過杏花春雨,穿越喧囂的人生百態,終於在這個寧靜的所在開成一片安然。這裡有一湖清幽蕩著微不可見的漣漪。黛青色的屋頂,純淨的白璧,整齊又莊嚴的肅立。掩映在蘆葦半遮半露的夢境裡,以一種守望的姿勢清晰著。而那大片漫卷的蘆葦儼然成了輔助的節點。盤根錯節低訴著生命偶爾的荒蕪與無力。那蒼松碧柏的倒影亦像翡翠絲帶,環環繞繞若隱若現,盡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希望。見過此景,有了此情,懂了“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玉樹臨風剪剪,小橋流水細細,雕廊畫壁無泥。這一路處處皆是乾淨細緻清靈透徹的自然潑墨。究竟有多美?我真的寫不出!不能長時間停留,更不敢輕易駐足。害怕輕輕的一呼一吸都會將她寧靜的夢驚醒。也只有那朝陽明月才可以拂慰她的顰笑。因為這裡不需要太多的人聲。我只是這樣在心底痴念著,這才是真正的江南,真正的靈魂棲息之地!當年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怕是也沒有如此的鐘靈毓秀之氣吧。都說遠離塵埃的陳舊之地才能抗拒時間的流逝。那麼我相信,我的心底已種下了古老的精靈。任地老天荒,任斗轉星移,心靈一隅 ,不滅靈犀。
曾有朋友說心思細膩的人,對美的追求都是極致的,但我並不知道究竟怎樣算是他說的極致。向著陽光的時候,我想象不出這裡的每一顆蘆葦都是怎樣頑強地同敵人周旋過。走過青石板路的時候,我也不知道兩邊的特色飲食被多少文人當成過欣賞的文化。
一步步丈量腳下的土地,我不知道有多少專業人士曾擔憂過,怕現代文明把這裡的古典淹沒。我只知此刻我的心,早已醉在這些柳絲依依、廊坊高聳、蘆葦搖曳、流水明媚裡。作為一個平凡寧靜的女子,只有一顆安然無奇的心,沒有那樣的高度和深度,自然也體會不到那些遠慮!也許有一天,她也會面目全非,熙熙攘攘。但我始終相信,她的內心最深處依舊深藏著蘆葦的心魂。任來往人群如何絡繹不絕,沙家浜就是沙家浜,是那位曾在蘆葦的柔韌中,千錘百煉直到波瀾不驚的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