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的快樂遊戲散文

翻轉的快樂遊戲散文

  過去的東北,特別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大家都愛玩一種炕上游戲,叫做歘嘎拉哈。一般都由嘎拉哈和布口袋所組成,幾個孩子,特別是女孩子圍坐在炕上,在一聲聲的‘珍兒、輪兒’驚叫聲,打發自己快樂的童年。

  關於嘎拉哈的傳說都是和金代的梁王金兀朮有關。金兀朮少年時,父母讓他進山打獵。克服重重難關後,他終於取下四種最兇猛的野獸的腿膜骨.從此,金兀朮的勇敢和強悍便成為當地的佳話。女真人為了讓後代像金兀朮那樣勇敢,便讓孩子們抓玩野獸殯骨“嘎拉哈”。也有傳說說努爾哈赤將這種遊戲帶到軍隊裡,閒暇時候讓軍士們玩耍,用這種遊戲來鍛鍊將士們的頭腦和手的協調反應速度,為取得戰爭的勝利打下基礎。

  嘎拉哈四個為一副。手巧的一次能同時玩三四副。玩嘎拉哈,都是要一副嘎拉哈配一個口袋的。嘎拉哈是六面體(所有動物的都一樣),因兩個尖角重心不穩,棄之不用。正面像人的肚臍眼兒叫“坑兒”,背面像胖人的肚皮叫“背兒”(肚兒),側面像人的耳朵叫“輪兒”,還有一側什麼都不像就叫“真兒”。

  歘嘎拉哈計數是以阿拉伯數字為單位的:一對“坑”是十、三個“坑”是十五、四個“坑”是二十、四樣是五,以此類推。抓滿一百,分別翻真、輪、坑、肚;抓起四樣、空中拋接在手背上,翻轉過來,一個不掉就算贏。“歘”是這個遊戲過程和輸贏的結果。

  歘的過程是這樣的:用一隻手(另一隻不用)將四個嘎拉哈散亂地拋在炕上(桌上),然後將口袋向上扔起,在口袋落下的時間內將四個嘎拉哈都先搬(以下的過程叫搬)成真兒,用手抓起,再接住落下的.口袋(用同一隻手)。如口袋和嘎拉哈都沒有落在炕上,則接著搬下個背兒,依次接下的次序是坑兒,輪兒。最後,把口袋拋起,手把都成輪兒的嘎拉哈抓起。如果口袋落下時在手裡(沒有落在炕上)則第一個回合完成。倘若在搬的過程中口袋沒能接住,則叫“壞了”,交由下一個人玩(抓)。

  其輸贏的判斷是:在搬四個嘎拉哈的過程中,誰拋口袋的次數最少,誰就是贏家。這只是歘嘎拉哈的一般過程,當然裡面還有許多技巧。比如說:在搬真兒時,因為下個是背兒,所以將真兒一字排好,到搬背兒時用手心一壓就行了,節省時間和次數。歘嘎拉哈的輸贏關鍵,一是口袋要拋得高(留空時間長),二是抓的過程要快,儘量用少的次數完成全過程;這個遊戲要手、腦、眼並用。

  必須注意的是在翻轉之時堅決不能碰到其他的嘎拉哈,中間倘若有一次失誤,就算失敗了!玩的時候大家一律很認真,眼睛張得大之又大,生怕其他夥伴耍賴,而有些愛面子的女孩一旦輸掉,常會抹眼淚或者翻臉吵鬧,很多時候大家一起歘嘎拉哈常常忘記吃飯是經常有的事情。

  在那個年代,想攢一副嘎拉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原因有兩個,一是適合做嘎拉哈的的只有羊骨,因為豬骨比較大,孩子手小,顯然不適合,一個村子養羊的又很少,能夠在年節捨得殺羊吃肉的人家一定很富裕,所以更顯珍貴;二是每隻羊上面只有2枚骨頭適合做嘎拉哈,而且很多人家都保留配對,就顯得十分難得。

  那時候通常我們在過年的時候聽說誰家殺羊,都是早早的守候在那裡,急切的盼望著肢解,一旦得到羊骨便會迅速回家將其煮熟脫肉並用小刀刮乾淨,有的女孩甚至將嘎拉哈塗上五顏六色的圖案,增加美觀。

  如果在那個時候誰能夠在生日或者過年的時候把嘎拉哈作為禮物贈送,將是接受者最大的幸事和快樂!之時可惜我從來沒有享受到這樣的待遇,之時去別人家和其他玩伴玩別人的嘎拉哈,滿是羨慕和欣賞!

  遺憾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現代的孩子玩嘎拉哈的人越來越少了,甚至有許多孩子不知道嘎拉哈為何物?即使在一些少數民族的滿族自治縣也是如此,甚至市面上出現了塑膠的嘎拉哈,五顏六色的嘎拉哈很是養眼,但是完全不能與那些有靈有肉的骨質嘎拉哈相提並論。

  因為它無法克隆骨與骨相碰時美妙聲音,畢竟翻轉的快樂任由誰也無法取代,它們伴隨著我們走過了一個青澀的快樂幸福童年!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