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裡有於連的影子散文

我心裡有於連的影子散文

  讀司湯達的《紅與黑》時,我已經十九歲了,是一名省屬本科院校的學生。那時候,大家除了上課,就是閱讀“大部頭”名著打發青春的大好時光。那本《紅與黑》是我專門到書店買的,因為總讀別人買的書,害怕落入“書非借不能讀也”的圈套。

  開啟《紅與黑》,男主人公於連的生活立即吸引住了我。因為作為農民的父親,也是一名木匠,我也曾像於連一樣,不會幹農活被他無數次地臭罵過。唯一不同的是,我的父親知道“讀書改變命運”,他的臭罵是為了鼓勵我發奮讀書。而於連的父親並不知道這一點。看到這樣一個柔弱的小男人,我馬上覺得那就是曾經的自己啊!

  往後讀,我卻漸漸地對自己感到失望了。當我讀到於連對那本《聖經》,可以隨便指出一段就能流利背誦的時候,我覺得自己不過是個低智商的傻瓜而已。因為在我的中學同學眼裡,憑我的“智力”,是不可能考取本科院校的,這一點讓我非常沮喪。但是,於連對未來生活嚮往美好的決心,卻深深吸引著我:我想知道,與自己相似命運的他,最終會有怎樣的結局。

  讀完這本書,卻讓我深深陷入到了重重的矛盾裡面。這種矛盾一直使我困惑了兩年,直到畢業實習將我和本班那位彼此並沒有說過幾句話的女生,安排在同一間實驗室裡。她與我一樣,也愛讀書,我的那本《紅與黑》她也曾讀過,似乎還在我在字裡行間的“批語”後留過“批語”。一場關於於連“好與壞”的辯論在所難免。辯論的過程很凌亂,已經拾掇不起來了,但我沒有改變她對於連“卑鄙”的看法,她也沒有說服我改變佩服於連追求幸福的勇氣的看法。她的忠告我只記住一句:“在今後的生活中,你決不能依靠女人往上爬!”

  畢業後參加工作,就該談婚論嫁了。在一個狹小的基層社會里,對婚姻我沒有多少選擇的機會:教師、醫生、護士、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企業工人……在熱心人介紹的形形色色的女孩子當中,還有一種就是“領導”的女兒。如果我當初放棄娶“領導”女兒就是“賣身求榮”的想法,也許就能成為這個小世界的“駙馬爺”了。因為,回到基層的`大學生並不多見。但我好幾次明確拒絕了他們的一片良苦用心。因為,那位大學女生的話一直響在耳邊。豈不知,是女人總要嫁人的,我們非要把那些不夠光榮的詞彙強加到娶“領導”女兒的男人身上嗎?但在我的心裡,有於連的影子緊緊相隨,高傲得似乎不可一世。

  最終,我選擇了一位企業女工做為妻子。沒過幾年,企業改制,她“光榮下崗”了。生活第一次證明,我的高傲是多麼的虛弱,甚至不堪一擊。於連最初的影子,再一次籠罩在心頭,我又開始重新設計自己的“世界觀”了。在耽於幻想的時光裡,我一次次扣問自己的內心:是不是我太過於幼稚,不能理解生活的規則?如果我選擇“賣身”,能不能“求榮”?我的進步真的離不開女人嗎?那位大學女生的話又回到耳邊,促使我放棄了一切雜念,依舊選擇了“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信條。

  時光繼續流轉。十年後,命運的青睞終於光顧:我脫離了最底的基層,回到了一個小城市工作。如果要我對進步再做一次總結,我只能這樣表述:一個人的能力再強,再鍥而不捨,如果沒有人給予你肯定,即使有人給予肯定而他又不能改變你的命運,一切只能是徒有虛名。於連就是這樣,他的每一次進步,都隨著那些肯定並能夠改變他命運的人層次的不斷上升,一步步走向人們所謂的成功。但社會不是由於連這樣的小人物構建的,他是被動的,他無法重新構建屬於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完整的世界。

  生命流逝,《紅與黑》裡於連的影子還是沒有消失。我從於連的身上汲取了努力,也汲取了教訓,更汲取了生活的經驗。一個柔弱的人的努力不一定會獲得成功,但不去努力,他一定不會成功。踩著那些臺階的時候,我們不能只盯著預定的生活目標,還要注意腳下的磕絆:一層一層的臺階上,總是擠滿了各種各樣的人,他們有理由站在那裡,你也有理由站在那裡。當你不小心被他們故意伸出的腳絆倒的時候,上面臺階上的人會笑話你的無能,下面臺階上的人除了嫉恨,還會爽爽快快地給你讓出一條路來,讓你一直掉到最深的深淵裡。

  於連就是這樣,而你我卻不願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