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觀閒聊的散文

人生觀閒聊的散文

  我自己雖然走過的路不是很長,但是也有二十多年了,我覺得處在這個階段的年輕人,內心是最豐富易變的。他的思想,行為,價值觀和人生觀都是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刺激而改變。以我自己為例,我覺得自己變化很多,觀念也改變了很多。

  我在高中的時候,喜歡語文課,喜歡作者將自己的情感縱橫融入他的文字裡面,所以那個時候看書也比較多,那個時候看書,覺得人生就應該向書中所寫,忠義孝悌,恩怨分明,什麼東西都是格外分明的,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有明確的行為規範要求自己。思想偏激,通俗講來就是憤青。一直認為只要自己努力,有用心,什麼都不在話下,以為自己可以堅持什麼事情,這個時候的人生觀就像當年的大躍進,想的美好,實踐不夠。高中是值得懷念的,至少為了那個大學努力過,不過畢竟還是沒有考上那些大家眼裡公認的大學,這件事其實對我的打擊不大,因為當時我書生意氣,覺得天生我材必有用,讀不讀書都無所謂,相信很多人有這些想法。

  總結自己高中時期的想法,就像一個文盲在執行書中之道,他執行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執行,只是覺得那樣是應該的,因為文豪,聖人都是這樣做的。“見義不為,無勇也”,那個時期我要是碰到什麼不義之事,肯定水滸人物附身一樣,拔刀相助了。

  爸媽還是苦勸我去讀書,於是去了,由於高考的失利,打擊不大,但是還是有一些打擊的,所以那個時候我就覺得我去了得好好讀書了,這個也是那個時候思想必然結果,覺得高考的失利需要在大學中得到挽救,自己的`智商和能力等等要在大學中得到證明。我在上大學的時候也是這樣去做的,除了生平最討厭的英語課翹課外,其他的都勉強堅持下去了,萬事開頭難,當你堅持下去的時候,後面學起來就容易多了,我承認在大學時期是我讀書階段最認真過的一個階段,雖然這個階段不長,但是我獲益匪淺,這個時候我的觀點是什麼事情只要去做,自己肯定可以做好的,英語除外。這段時間你學到了自信,來源於內心深處的自信,學到了去分析內在的東西,你懂得了高高在上的人並非人們都尊敬,人們敬畏的只是在上的權利這個外套而已,不是在這個外套裡面的人,學到了真正讓人們尊敬的肯定是那些真誠幫助人們,品德高尚的人。大學時期的思想是多元的,學校和社會接壤的邊緣,一半在學校,一半接觸社會,所以這個時候的人生觀總體來講是保持書中的美好理想而又要照顧顯示社會。只是偏向哪個多一點而已。“見義不為,無勇也”,這個時候要是碰到了不義之事,不會再不顧一切,“拔刀”了再說,會權衡一下自己的能力,會考慮一下怎麼樣做會好一點。你開始知道聖人也說過“君子不立危牆”,“君子不涉險地”等等,要先儲存好自己。

  大學是美好的,也是短暫的,一出社會面臨就業問題,憑藉在大學期間的努力,和你的自信以及對理想的追求,總結來講就是具備吃苦耐勞的精神,你找一份工作雖然不容易,確也不是很難。但是工作總是難以如人所願,相信大多工作者都這個想法。你會發現社會並非大學時所想,那麼容易成功,你看的只是成功人士的成功經理,正如彼得·聖吉在他的書中所說“我剛剛讀了一本關於騎腳踏車的好書--我已經學會騎車了”,這話會很好笑。很多人會有一種錯覺,看到了,看懂了就等於你做得到。曾經我也這樣認為。工作久了你會發現以前的想法和觀點很幼稚,你會發現大學時期的以自己為中心的豪情壯志是不現實的。你會發現社會中個人的力量的是很小的,別說你只是自命不凡,就算你真的很不凡,你個人也很難改變什麼。這個時候你的觀念會由個人內心改變一切轉變成怎麼在社會上適應潮流,借力做事,就像牛頓說的,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個時候“見義不為,無勇也”,見到不義的事情你不在激動憤憤不平,你會分析為什麼會有這些事情發生,你會想到怎麼才能從更深處去幫助,匡扶道義。將這些問題,將需要幫助的力量導向社會。你對聖人的話不在只按照書面去做,你會去理解,去衡量。

  我覺得當代年輕人其實面臨很大的挑戰,因為社會環境的惡化對我們這一代人損害很大。我就在馬路上多次看見青年人吸毒,還有校園裡面的種種令人不恥的事情,損害更大的是人生觀的損害。我曾經和很多年輕人交談過,發現很多人都認為當今社會上要有錢有女人,他們羨慕有錢人,內心想著有錢以後怎麼揮霍瀟灑,物慾橫流。再問有什麼目標沒有,大多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怎麼去要。行為準則則是以小說為指導,總覺得自己是主角,但是內心確極度不自信。缺乏主動學習意識。總結來講,大多數人還停留在迷茫沒有目標,人生觀跟隨低俗大潮走。可以想象這樣下去以後,未來的中國會是什麼局面。不過我也接觸到很多的同齡的年輕人,都有目標抱負,也注重品德的修養。

  這裡閒談這些東西不是說想表達自己什麼高風亮節,有目標抱負,只是想把自己的看法觀念寫出來,勵己勵人而已。因為有些時候需要自我提醒,自我激勵!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