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哉,石橋步優美散文
美哉,石橋步優美散文
草長鶯飛的三月,“野渡無人舟自橫”的石橋步,桃花綴滿枝頭,油菜一片金黃,身穿五顏六色服裝的遊客穿行在紅花綠葉之中,或攝像、或歡歌、或笑語、或賦詩、或填詞……時有歡快的歌聲飄出樹梢,紅的桃花、白的梨花、黃的杏花……簇擁著一幢幢徽派建築的別墅村中的“黃髮垂髫”皆“怡然自樂”。
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見。如此美景為何人所賜?我帶著疑問問及樹下勞作的老農,鶴髮老者娓娓道來:“我們石橋步,北靠大山,面向清白如練的鴻陵河,整個村落像一面大扇子,是由上游河水攜帶泥沙沖積和背後山上泥土沖刷滯留所致,上面是薄薄一層沙土,下面是河沙、石頭,不但貧瘠,還不保水,在‘以糧為綱’的年代,圍河、填河造田,長年累月的耕作,也收不了幾顆糧食,捱餓成了家常便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幾個膽大的村民,在田頭、地角、旱地試種李子、桃子,剛開始,遭到村民的責罵,認為‘桃李’是‘逃離’的諧音,意思是說他們不懷好意,暗示大家將要逃離家鄉外出要飯,以後的生活更加艱難。而我村離縣城近,桃李成熟時,他們挑到城裡去賣,收穫比種水稻好,漸漸地擴大規模,有的人家將水田也改種果樹,收成一年比一年多,影響一年比一年大。到了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上面提倡發展經果林,加上政府部門推動,我們廣種果樹,收入逐年提高,成了遠近有名的水果村。”
石橋步人立足實際乘勢而為,收穫自然早於多於他人。
新世紀以來,石臺縣委先後為石橋步派來三任“支部書記”,他們研究村情,尊重石橋步村民創新精神,吸收外地經驗,同石橋步村民一道,結合“退耕還林”政策的推進,進一步擴大果樹種植規模,不斷提高產品質量,請來技術人員指導栽培、嫁接、整枝、採摘、運輸,改造果園,引進新品種等,在果樹苗木期的果園裡套種蔬菜,形成立體農業的格局。幫助農戶建沼氣池,在沼氣的上游發展養殖業,下游為果樹提供所需的有機肥料,形成了“豬—沼—果(菜)”的立體迴圈。成立村水果專業合作社,既有利於果品品質的提高,水果品牌的統一,又不斷有效拓展了市場。十幾年來長期不懈的堅持,整個村子的果樹種植開始規模化,沿鴻陵河形成了蔚為壯觀的“十里果樹長廊”。
先後幾任支書抓住“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之機,爭取資金,在果園內鋪設縱橫交錯的人行道,修築水泥溝渠、水池、垃圾池,架通了橫臥鴻陵河的吊橋,鋪設直連省道村級水泥公路,整治村莊內部道路,實施太陽能路燈亮化工程;引來清潔亮麗安全衛生的自來水工程,實施移民搬遷工程,建設面貌一新徽派建築風格新的“油紙街”。利用介於牯牛降、蓬萊仙洞、秋浦河等景區之間的.區位優勢,與旅遊企業合作,推出集遊園、採果、休閒、觀光於一體的生態農業觀光遊專案。
村民老舒感慨道“黨的政策、人、財、物造富於石橋村人民,生活在今天的石橋步,比陶淵明筆下‘桃花源’也不知好多少萬倍。”
陪同我們的女大學生村官汪婷自豪地說:“如今的石橋步不但是我們的花園,也成了城裡人的公園、憩園、溫馨之園,更是成了附近都市居民覽田園風光,睹鄉村新貌,品農家特色的好去處。”
我們一行沐著春陽,徜徉在石橋步的桃花徑中,留下一路歡笑與讚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