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青山平民經典散文

皇帝青山平民經典散文

  唱響新時代

  陽春三月,走進玉山,車如小船,遊弋在油菜花海中。

  太甲山下,山塘外嶺,綠水青山的鄉村。山塘村位於江西省玉山縣四股橋鄉北部在地圖中檢視,背靠太甲山,因四周環山,形似水塘,故名山塘。

  小小山塘,大大世界,中央電視臺《唱響新時代》,讓山塘走向了全國,把山塘推向了世界。

  山塘外嶺的村口廣場,桃紅柳綠,水車轉悠,一座巨大的造型獨特、設計新穎的露天舞臺,無疑是最吸引目光的所在,太甲青山是舞臺最好的布幕,油菜花海是舞臺最美的裝點。

  這是山塘村史最精彩的一筆,這是山塘村民永遠的驕傲,2018年1月24日,由中央電視臺戲曲和音樂頻道策劃的大型文化走基層春節特別節目《唱響新時代》玉山專場,在四股橋鄉山塘村現場錄製,與22日在玉山縣文成塔民俗文化園錄製的節目一起,整合成一場“歌唱美麗中國,展示玉山人文魅力”的玉山專題演出。

  那天,天氣雖寒,但鮮花盛開,喜慶吉祥,山塘村民邀請親朋好友,在自家門口品嚐了一場高水準的文化盛宴,山塘人提升著精氣神,心中是滿滿的自豪。

  如果你沒能親臨現場,不用遺憾,舞臺燈籠依然鮮豔,山塘外林春意盎然。《唱響新時代》玉山專場的精彩節目,在廣場右邊的大型電子顯示屏上全程迴圈播放,古老的樟村板燈在歌聲中穿行舞動。烏蘭圖雅《走在鄉間的小路上》的美妙歌聲,讓每一個來到山塘的客人親身感受到在這個美好新時代邁步走向“美麗鄉村小康路”的'幸福和快樂。

  四姑娘廟

  在山塘,你可以沿溪而行,走進田間,親吻油菜花瓣,也可以登山邊棧道,居高望遠,遠賞油菜花海,更可以隨意漫步,穿街過巷,在掛滿椒粟蒜黍的廊簷下,與閒坐家門的白髮奶奶,聊聊當年的那四個姑娘。

  相傳清嘉慶年間,有一天,北鄉大葉地方來了四位前往縣城串親的姑娘,她們經過此地時,恰遇河水上漲,四女腳小不敢過溪,便出資僱人揹她們過去。誰知水急石滑,背夫跌倒水中,一位姑娘幾乎溺死,幸虧救得快,才得以生還。

  四位姑娘經過商量,她們情願將自己多年織麻積攢下來的一筆錢捐獻出來興建一座石橋。

  訊息傳開,深受四女精神感動的當地群眾也紛紛募捐出力參加建橋。不久,石橋果然建成,來往行人過河方便,也不再擔心遇到危險了。建橋時橋孔內側豎砌了兩塊青石碑,一塊上鐫“四姑橋”,另一塊刻著“四股善慶橋”,後面慢慢被傳成了四股橋,“四股橋鄉”的地名也由此而來。

  為了紀念這四位姑娘的勇氣和善行,後人在山塘村給她們建了一座廟,村裡人叫“四姑娘廟”,也叫觀音廟,每年初一、十五,都有朝聖廟會。

  廟門每天都開著,我們來到門口時,已經中午十二點多,值守的廟主剛回家吃飯,廟門上著鎖。我堅持要進去看看,接待我們的徐書記打通了電話,找到廟主趕來開門。

  廟是一座泥瓦房,廟門上方有一塊“太甲靈山”青石橫匾,兩扇木門,裂紋斑駁,透出歲月的滄桑。

  推開木門,只見四位嬌小的姑娘端坐正堂,中間是四位姑娘都信奉的觀音。廟內泥牆上鑲有石碑記載光緒十年(1884年)重修。站在廟門往外看,溪水潺潺,楊柳依依,水中一個陰陽八卦圖,用水的深淺調出柔和的曲線。莫不是知道姑娘愛美,特意為她們建造一個如此美麗的梳妝檯。

  為什麼在男尊女卑的舊時代,四個織麻的平民女孩因為自己的善行,得以在以王命名的太甲青山腳下享受著世代朝聖膜拜?

  我彷彿聽見四姑娘廟前浸潤在清澈溪水中的太極八卦池裡,傳來一個空靈的聲音——

  惡念起時,人是魔鬼。

  善念起時,人就是神。

  太甲青山

  “為什麼叫太甲青山?這裡面有什麼講究?”

  只要你有一點點好奇心,問上這麼一句,那麼隨便哪個山塘男人就可以開啟話匣子眉飛色舞地跟你聊上小半天。

  太甲山,位於玉山城北二十餘公里,主峰海拔966.7米,高度僅僅次於三清山和懷玉山,是一座以商代第四代帝王太甲命名有著較濃厚道教文化色彩的高山。

  相傳,商代大臣伊尹奉太甲之命,巡視各地後到玉山,見玉山北面的山勢高聳,重巒疊嶂,大氣磅礴,具有皇家氣象,便以當朝皇帝太甲名字起名為“太甲山”,距今已有3000多年曆史。

  宋代詩人汪應辰有《太甲山》詩一首:“君王自古幸遊多,未必南從山澗阿。龍虎真藏金鼎火,鳳凰從食玉山禾。雲霞落日舒旗幟,琪樹西風響佩珂。伊尹樂耕南畝日,想應高隱碧嵯峨。”清康熙玉山縣誌也有記載。

  太甲山範圍,東起七一水庫,西至橫街峽口水庫,橫跨二十多公里,有天梁風景區、漏底影視拍攝基地,還有尚待開發的溶洞群、喀斯特地貌、高山古村落和太甲山、葛仙宮等處道教文化遺存。

  山塘這個秀美鄉村點,是未來太甲青山鄉村旅遊景區的入口區塊,這個區塊建設的主題是“詩畫田園、清秀山塘”。

  現在你知道山塘村的重要區位和優勢了吧?

  南北通土菜館

  今年57歲,笑容憨厚的張宗才,手臂上戴著紅袖章,一邊給我們端上一盤碎椒炒土雞蛋,一邊解釋說:“今天太忙了,這是我親自上灶燒的菜。”

  他是山塘村新農村建設理事會會長,也是山塘第一戶辦起農家樂的村民。聽說自己的家鄉山塘村要建秀美鄉村,他從深圳跑了回來,把自家建好的樓房內部整修外牆粉刷,辦起了農家樂。

  現在,他這個理事會長天天忙得團團轉,農家樂的事早已完全交給愛人。我到廚房看了看,柴火灶前的鐵鍋旁,54歲的肖明琴正在翻炒辣椒豆腐乾,接著又炒白菜心,說話也沒耽誤手中出菜,“深圳再好,哪有自己家好。女兒在鎮裡上班,我們兩老在家辦個農家樂,房子是自己蓋的,米菜是自己種的,雞鴨是自己養的,蛋也是自己生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比在外面打工強多了!”

  我一邊出門上車,一邊繼續問詢:“看你農家樂這麼紅火,最多時一天有幾桌?”張宗才還是憨憨地笑著說:“十五六桌吧,我給你一張名片,有事可以打電話!”

  車子開動,他站在“南北通土菜館”門前,滿臉憨笑著向我們揮手。

  坐在車上,我忽然喊出了一個名字——周伯通?

  周伯通是誰?

  哈哈,金庸筆下的老頑童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