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文藝範兒散文

奶奶的文藝範兒散文

  這是一個小村莊,多年前,奶奶拉著小女孩的手,去田裡幹活,一路上雲淡風輕地說著家長裡短。繁重的農活和做不完的家務,每天壓在起早貪黑的奶奶頭上。

  奶奶經常要冒著酷暑,帶著小女孩去給棉花打叉。棉花在生長過程中會滋生新枝條,這些枝條不結棉桃,只會爭搶養分,必須掰掉。這些要掰掉的枝條,奶奶叫它們“眼子”。

  奶奶一邊教小女孩分辨,一邊“掰眼子”。奶奶一棵棵地“掰”過去,小女孩很快就落在了後面——她被那些“棉花”吸引了,很漂亮,幾片薄薄的軟嫩的花瓣,組成一個小喇叭形狀的城堡,裡面住著小公主一樣嬌柔的花蕊,一朵朵,緋紅嬌黃。

  就在奶奶掰完“眼子”,淌著汗轉回之後,發現小女孩頭戴花環興高采烈:“奶奶你看,多好看呀!”奶奶抹了一把汗,心疼地看著自己起早貪黑的成果——沒有花朵哪能結果呀。但她很快恢復了微笑:“好看,真好看。但這些花不能摘,奶奶等會兒帶你摘野花,好嗎?”

  小女孩並沒有覺察到奶奶身體的勞累,“棉花”的鮮豔,野花的香氣,在小女孩的夢境裡若隱若現。辛勞的奶奶,給了小女孩無數美好的夜晚。

  20年後,小女孩長大成人。她喜歡旅行,喜歡寫字,喜歡美好的、樸素的東西——有人把這些糅合了浪漫與憂鬱的特質,稱為文藝。

  冬天,長大的小女孩坐在一家咖啡店裡,翻閱一本時尚雜誌。裡面有文藝範兒的衣服,特意註明:純棉。

  奶奶的棉花與那個時代,隔著幾十年的光陰呼嘯而來。

  什麼是文藝?穿著長裙看風景,穿著球鞋去旅行,45度角仰望天空,自拍憂鬱朦朧的照片,在微信朋友圈發一些傷感唯美的句子……忽然覺得,這些所謂的文藝,是那麼膚淺,真正的文藝,是屬於奶奶的。

  那個時代,奶奶很辛苦。天天早早起床,準備一家人的`早餐,餵雞餵豬,還有一年四季無休止的勞作……這陀螺一樣的生活,文藝嗎?

  但奶奶是文藝的。在孩子糟蹋了她的勞動成果後,她沒有責罵,反而帶她摘野花。奶奶總是把家裡打掃得乾乾淨淨,小院子裡,種著柔黃淡紫的月季,白色的、紅色的鳳仙花,很文藝。

  最重要的,不管多麼苦累委屈,奶奶從沒有失控號叫過。最多獨自發一會兒呆,然後笑一笑,接著依然是無休止的勞作——這,更文藝。

  現實生活,本就是粗糙冷硬的。而文藝,能讓我們看到粗糙背後的細膩與優雅,冷硬背後的溫暖與柔情……

  正因為這份溫柔,讓人們在艱難的日子裡,能夠有心情欣賞飄過的雲朵,採摘路邊的野花,記住生活的美好……所以,忙碌辛勞的奶奶,才是真正的文藝範兒吧?雖然她不曉得旅行沒喝過咖啡,但她擁有文藝的靈魂——面對艱難時的溫柔態度。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