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間聽書日記

田間聽書日記

  小時候,沒有電腦也沒有電視,收音機也是極其稀罕的。我們家就有一臺收音機,淡藍色,上面還鑲著一個方方正正的小石英鐘。

  那是父親治村有方,公社獎勵的,是我們村第一臺收音機。收音機剛拿回來時,母親用一條柔柔的紗巾搭著,儼然一個害羞的新嫁娘。村裡男女老幼都圍著看,父親除錯著各個頻道,有優美的歌聲飄出來。大家對這個藍色的長方體充滿了嚮往。他們排著隊來除錯,有的要聽《王漢喜借年》,有的要聽《李二嫂改嫁》……一段時間後,大家不再爭,都被劉蘭芳的評書《楊家將》深深吸引,還有袁闊成的《三國演義》,孫鎮業的山東快書“閒言碎語不多講,先表一表好漢武二郎……”

  夏日的夜晚,勞碌了一天的人們,拿著蒲扇,集中在寬敞的場院,躺在自己編的草簾子上,誰都不說話,只聽劉蘭芳字正腔圓的“穆桂英掛帥”、“四郎探母”和袁闊成的'“桃園三結義”。村人認字不多,書也很少讀,劉蘭芳和袁闊成繪聲繪色的講述,無疑是另一種形式的掃盲。人們漸漸有了期盼,“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夜已深,人們不得不拿著草簾子回家,等候下一個夜晚快快到來。人們說話的時候喜歡引經據典了,那是他們從劉蘭芳和袁闊成那裡聽來的;他們的知識面開闊了,知道歷史是怎麼回事兒了,儘管只是“演義”。

  書聽得入迷時,白天農忙也想,於是就央求我父親幹活時一定要把那臺寶貝收音機帶上,放在田間地頭,把音量調到最大。爹說話嗓門大,可能就是受袁闊成他們影響吧。當時還是生產隊,村裡擔心大家聽書耽誤幹活。爹作為隊長很體諒大家想聽評書那種欲罷不能的心情,他拍著胸脯打包票:“放心吧,我們一隊如果因聽評書影響幹活,影響糧食產量,我拿家裡的糧食補上。”隊裡的男女老幼聽了,都歡呼雀躍。聽書的時刻誰都不說話,手裡不停地插地瓜秧、鋤地,書聽完了,立刻加快速度,彷彿渾身充滿了力量。年終一稱量,一隊無論地瓜還是玉米花生,都是大豐收,超出其他隊很多很多。大家都說是劉蘭芳給了他們力量。

  娘雖然認字不多,但她的情感卻很細膩,有著自己獨特的是非觀。聽曹操華容道敗走的時候,我拍手叫好,因為《三國演義》是擁劉貶曹的,但娘卻為失敗的曹操流下了同情的淚水,也為關羽的仗義叫好。

  我想,當時中國農村對四大名著的普及主要得益於聽評書。我小時候對文學的痴迷也得益於聽評書。後來我讀了中文系,再看這些名著,劉蘭芳和袁闊成的聲音還會縈繞在心頭。

  如今,網路時代讓人們的娛樂五花八門,可以在電腦上、手機上隨時隨地聽歌、看影片,可是當年田間聽書的那份情致卻再也找不到了;電視劇可以在網上一集接一集地看,不需要像以前聽書那樣為“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而等待一天;過多過濫的資訊和內容讓人們應接不暇,沒有時間像以前聽書時那樣反覆回味;因為沒有節制地看影片、玩遊戲,身體累了,精神乏了,心也浮躁了。

  田間聽書跟牛耕時代一起消亡了,可是卻深深影響了那個時代的人們,讓人時不時地心生懷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