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拉底的三個最人生哲理文章

蘇格拉底的三個最人生哲理文章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經常向學生提出問題來考驗其智慧,也常向自己提問,藉以反思,其中的“三個最”,頗有深意。

  最大的麥穗。蘇格拉底讓幾位學生走進麥田去摘麥穗,不能回頭,看誰能摘到最大的一束。有些學生剛走幾步,看到較大的麥穗就摘了,以後有更大的麥穗只能放棄,心裡充滿懊喪。也有些學生總覺得前面會有更大的麥穗,直到快走出麥田才湊合著摘一束,卻錯過了最好的機遇。只有一個學生先仔細觀察麥穗的長勢、大小、分佈規律,選擇了一個看起來最大的麥穗,然後就快步走出麥田。蘇格拉底藉此告訴學生:在尋求目標時要學會審視,掌握好度。目標既不能太高,也不必太低,一旦選定,便不猶豫。智慧就在全面審視和把握好度之間。

  最簡單的運動。一次,蘇格拉底要求學生把手臂儘量往前甩,再儘量往後甩,每天甩臂三百下。學生認為這麼簡單的事人人都能做到。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問起誰堅持了這項運動,有九成多學生舉起了手。兩個月後,他再提問,堅持下來的只有八成。一年後,他又問及,只有一個學生舉起了手。這個學生便是後來同樣著名的柏拉圖。“堅持”當然不等於智慧,但卻是成為智者的前提條件。蘇格拉底的偉大在於,他把腳踏實地的“堅持”看作智慧的一部分,而不鼓勵那種投機取巧的“小聰明”。

  最聰明的'人。一次,蘇格拉底的朋友到德爾斐神廟請示神諭,詢問蘇格拉底是不是希臘最有智慧的人,得到了肯定的答覆。蘇格拉底知道後十分驚詫,因為他一貫以無知自居。於是,他到處找“聰明人”對話,以證明神諭錯了,然而,卻失望地發現那些據說聰明的人實在不怎麼樣。蘇格拉底終於悟出了神諭的含義:他之所以被認為是最聰明的人,不是因為他有知識,而是因為他知道自己無知。一個自以為智慧的人不會再去追求智慧,而一個自認無知的人才會對智慧忠誠,畢生熱愛和追求智慧,從而不斷趨近智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