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致遠《天淨沙·秋思》的賞析
馬致遠《天淨沙·秋思》的賞析
“天淨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題目。元曲是我國古代詩歌中的一種體裁,興於元代,又稱散曲。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馬致遠《天淨沙·秋思》的賞析,希望能幫到你!
天淨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譯文】
天色黃昏,一群烏鴉落在枯藤纏繞的老樹上,發出淒厲的哀鳴。
小橋下流水嘩嘩作響,小橋邊莊戶人家炊煙裊裊。
古道上一匹瘦馬,頂著西風艱難地前行。
夕陽漸漸地失去了光澤,從西邊落下。
淒寒的夜色裡,只有斷腸人漂泊在遙遠的地方。
【註解】
天淨沙:曲牌名。
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鴉:黃昏時的烏鴉。昏:傍晚。
人家:農家。此句寫出了詩人對溫馨的家庭的渴望。
古道:古老荒涼的道路。西風:寒冷、蕭瑟的秋風。瘦馬:瘦骨如柴的馬。
斷腸人:形容傷心悲痛到極點的人,此處指漂泊天涯、極度憂傷的旅人。
天涯:遠離家鄉的地方。
【賞析】
一、主題:透過描繪了一幅絕妙的深秋晚景圖,真切地表現出天涯淪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二、賞析:它運用了景物烘托的'寫法,將抒情主人公置於特定的氛圍中,使主觀感情和客觀環境達到了高度的統一。
前三行全是寫景,十八字白描勾勒出這樣一幅生動的深秋晚景圖。“枯藤老樹昏鴉。”這“枯”“老”“昏”三個詞,描繪出當時詩人所處的悲涼氛圍。“小橋流水人家”,描繪了一幅安寧、和諧的景象,與淪落異鄉的遊子相映,使圖景帶上悲涼的氣氛。使“斷腸人”更添悲愁。“古道西風瘦馬”正是詩人當時自己的真實寫照,他長期奔波與勞累已不言而喻了。這與歸巢的昏鴉與團聚的人家真可謂構成了鮮明的對照。作者寄情於物表達天涯淪落人的悽苦之情。
三、作者馬致遠(生卒年不詳),號東籬,元代大都(今北京市)人。他的散曲被推崇為“元代第一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