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亡齒寒的人生哲理(精選6篇)

唇亡齒寒的人生哲理(精選6篇)

  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接下來就讓小編帶領大家看一下成語唇亡齒寒的人生哲理吧。

  唇亡齒寒的人生哲理 篇1

  春秋時期,晉國想攻打虢國。但是兩國中間隔著一個虞國,要攻打虢國就得向虞國借路。晉國的國君晉獻公怕虞國不答應。

  晉國的大夫荀息向晉獻公獻計,說:“請您把那塊垂棘出產的寶玉和屈產出產的駿馬,作為禮物送給虞王,然後提出借路的要求,他一定回答應的。”

  獻公說:“垂棘的玉石是我祖傳的寶貝;屈產的那匹馬,是我最喜愛的好馬啊!如果虞國收下這兩件禮物,又不借路給我們,那可怎麼辦呢?”

  荀息回答說:“決不會那樣。他如果不答應借路,必然不會收下我們的禮物;如果收下我們的禮物,一定會借路給我們。即使他收下了禮物,那塊玉石,那匹駿馬,也只是暫時屬於虞國罷了,最後還是可以收回來的。把玉石放在虞國,就好比把馬從圈裡牽出來養在圈外一樣。您還有什麼可憂慮的呢!”

  獻公聽從了荀息的話,就派他把禮物送到虞國去。虞王貪圖美玉和寶馬,就答應了晉國的借路要求。

  虞王身邊有個大臣,名叫宮之奇,他勸阻虞王,說:“我們不能答應晉國的要求!虢國是我們的友鄰,和我們的關係如同嘴唇和牙齒一樣,互相關聯。前人曾經這樣說過:‘唇亡齒寒’。虢國所以沒被滅掉,是靠虞國的支援;虞國所以沒被滅掉,是靠虢國的支援。如果我們把道路借給晉國,那麼虢國早晨被滅掉後,虞國在當天晚上也會跟著被滅掉。我們怎能把道路借給晉國使用呢?”

  虞王沒有采納宮之奇的意見,把道路借給了晉國。

  於是,荀息帶領兵馬,進攻虢國,很快就把它消滅了。晉軍得勝返回晉國的時候,又背信棄義進攻虞國,把虞國也消滅了,虞王當了晉國的俘虜。

  荀息捧著那塊美玉,牽著那匹寶馬,向晉獻公報捷。晉獻公得意洋洋地說:“美玉還是原來那個樣子,馬卻有些老了。”

  唇亡齒寒的人生哲理 篇2

  春秋時候,晉獻公想要擴充自己的實力和地盤,就找藉口說鄰近的虢(guó)國經常侵犯晉國的邊境,要派兵滅了虢國。可是在晉國和虢國之間隔著一個虞國,討伐虢國必須經過虞地。“怎樣才能順利透過虞國呢?”晉獻公問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說:“虞國國君是個目光短淺、貪圖小利的人,只要我們送他價值連城的美玉和寶馬,他不會不答應借道的。”晉獻公一聽有點捨不得,荀息看出了晉獻公的心思,就說:“虞虢兩國是唇齒相依的近鄰,虢國滅了,虞國也不能獨存,您的.美玉寶馬不過是暫時存放在虞公那裡罷了。”晉獻公採納了荀息的計策。

  虞國國君見到這兩樣珍貴的禮物,頓時心花怒放,聽到荀息說要借道虞國之事時,當時就滿口答應下來。虞國大夫宮之奇聽說後,趕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國和虢國是唇齒相依的近鄰,我們兩個小國相互依存,有事可以彼此幫助,萬一虢國滅了,我們虞國也就難保了。俗話說:‘唇亡齒寒’,沒有嘴唇,牙齒也保不住啊!借道給晉國萬萬使不得。”虞公說:“人家晉國是大國,現在特意送來美玉寶馬和咱們交朋友,難道咱們借條道路讓他們走走都不行嗎?”宮之奇連聲嘆氣,知道虞國離滅亡的日子不遠了,於是就帶著一家老小離開了虞國。

  果然,晉國軍隊借道虞國,消滅了虢國,隨後又把親自迎接晉軍的虞公抓住,滅了虞國。

  唇亡齒寒的啟示:

  事物是彼此相依的,捨棄其一就會影響到另一半,因為它們是共存亡的。

  唇亡齒寒的人生哲理 篇3

  晉獻公要出兵攻打虢(guo)國,首先必須經過虞國,但是他擔心虞國不肯答應借路。這時,晉國大臣荀息對獻公說:您如果肯將垂棘(地名)所產的名貴玉石與屈產(地名,均屬晉國領土)所出的良馬奉送給虞國的國君,然後再向他借路,我想他是會答應的。

  晉獻公有些猶豫地說:垂棘玉石是我祖傳的寶貝,屈產寶馬是我心愛的坐騎啊。如果虞國國君收下了我的這兩件珍貴禮物,卻仍然不肯借路給我,那怎麼辦?

  荀息於是對獻公分析道:虞國的國君如果不肯借路,他定然不敢隨便收下我們的禮物;如果他收下了玉石和寶馬,就一定會借路給我們。至於這兩件寶貝,您有些捨不得,這也不要緊,只不過是暫時寄存在那裡罷了,遲早還是要歸還給您的。打個比方,我們將垂棘玉石放在虞國,就好比從內室移到了外室;而將屈產寶馬放到虞國,也就好比是從內馬圈牽到了外馬圈一樣。到時候,您如果要把這兩件寶貝取回來,那還不容易嗎?

  一番話說得晉獻公如釋重負,於是決定按荀息的計謀行事。

  虞國的國君見到這兩件稀世寶物後,有些動心,打算給晉國借路。這時,虞國大夫宮之奇出面勸阻說:國君可不能這樣做呀!虢國是我們的鄰邦,他們與我國恰似一種唇齒相依的親密關係,如果嘴唇沒有了,牙齒是會挨凍的呀!長期以來,我們兩國在危難之際互相救助,這並不是什麼互施思德,而完全是戰略上的互相需要啊。而今,您同意給晉國借路,讓其攻打虢國。如果晉國在今天消滅了虢國,我們虞國在明天就會被晉國吃掉,這該是多麼危險的事啊。

  可是,虞國國君一心貪戀晉國的寶玉和良馬,聽不進宮之奇的勸阻,給晉國軍隊讓出了一條攻打虢國的必經之路。

  晉國憑藉自己的國力強盛、兵強馬壯,很快就消滅了弱小的虢國。在班師回朝之際,又順便剿滅了毫無準備的虞國。為此,荀息專門去虞國找回寶玉和良馬,當面歸還給晉獻公。

  晉獻公望著失而復得的寶物,十分得意地說:寶玉還是我原來的那一塊,沒有變樣;只是這馬又多長了一顆牙齒,比去年大一歲了。

  虞國國君為了貪圖眼前的一點小利,置國家利益於不顧,結果招致亡國的巨大災難,這個深刻的歷史教訓,是值得後人深思的。

  唇亡齒寒的人生哲理 篇4

  我讀了《上下五千年》這本書,現在我來談談《唇亡齒寒》這個故事。

  晉國想攻打虢國,但是,中間還有虞國。虞國的國君是個愛貪小便宜、見錢眼開的人。晉國派使者送上了一匹千里馬和一對名貴的玉壁,虞君見了這些,高興的答應了。但大夫宮之奇趕緊勸他不要給晉國讓路,但虞君一意孤行,根本不聽從宮之奇的話。晉國打敗虢國之後,順便也把虞國打敗了,拿回了千里馬和玉壁。

  讀完這個故事,我非常為虞君感到惋惜,本來自己好好的,卻答應了晉國使者的話,就使國家滅亡了。虞國和虢國就像嘴唇和牙齒一樣,唇齒相依,唇亡齒寒。如果這兩個國家互相幫助,還不至於滅亡。但虢國滅亡之後,虞國一個小國還能對付得了晉國嗎?所有的事物都是有聯絡的,如果一個事物沒了,那麼另一個事物也將不會再存在。所以,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也可能會遇到類似的事情,到這個時候,我們一定要再想想《唇亡齒寒》這個成語故事。我們做事時,要三思而後行,多多聽從好人的意見,不一意孤行。

  唇亡齒寒的人生哲理 篇5

  虞國地處晉國和虢國之間。晉國要去攻打虢國,欲向虞國借路透過,擔心虞國不會答應。

  晉國的臣子荀息向晉獻公獻計說:“你如果肯把那塊垂棘的玉石和那匹待產的馬送給虞國國君,向他借路,他一定會答應的。”

  晉獻公說:“垂棘的玉石是我祖傳的寶貝;待產的那匹馬,是我最好的一匹馬。如果虞國收了這兩件東西,又不肯借路給我們,那時候怎麼辦?”

  荀息說:“他如果不答應借路,一定不敢隨便收下我們的禮物;如果收了,那一定是答應借路了。他收下了也沒關係,那塊玉石和那匹駿馬,只是暫時屬於他罷 了,最後還是會歸還我們的。我們把玉石放在虞國,只不過是把它從內室移到外室;我們把馬送給虞國,也只不過是把馬從這個馬圈關到那個馬圈裡去罷了。要把玉 石和駿馬拿回來,易如反掌!”

  晉獻公採納了荀息的計策,把禮物送去給虞國,然後向虞國借路。虞國國君得了玉石和駿馬,立刻答應了晉國的要求。

  虞國國君的臣子宮之奇站出來勸虞國國君:“這樣做是危險的,虢國是我們的鄰邦,和我們的關係像嘴唇和牙齒一樣。如果借路給晉國去攻打虢國,虢國滅亡了,我們虞國還能夠保全嗎?請您不要答應借路給晉國!”

  虞國國君並沒有採納宮之奇的意見。

  晉軍勢不可擋,一舉消滅了虢國。過了三年,晉國果然興兵滅了虞國。荀息把從前送給虞國國君的玉石、駿馬都拿回了晉國。

  晉獻公連聲稱讚荀息料事如神,感嘆道:“虞國和虢國都是小國,只有聯合起來、團結一致,別國才不敢冒犯這兩個國家。真是唇亡齒寒啊!”

  唇亡齒寒的人生哲理 篇6

  最近我讀了《中國歷史故事集——唇亡齒寒》這個故事,講的是春秋時期虞國的國君和宮之奇的故事。

  有一年,臨近的晉國給虞君送上一匹千里馬和一對玉璧,請求向虞國借道攻打虢國。虞君看看玉璧、摸摸千里馬,馬上同意。宮之奇阻攔道:“不行!俗話說:‘唇齒相依,唇亡齒寒’,咱們和虢國聯合,還不至於亡國;虢國要是給滅了,咱們就會亡國了!”但虞君堅持自己的意見,宮之奇還想再說幾句,被百里奚阻攔,就只好帶著家小偷偷的跑了。晉國滅了虢國,一回頭把虞國順便滅了,虞君和百里奚當了俘虜。

  沒有了嘴唇,牙齒就會感到寒冷。我覺得虞國和虢國都是小國,兩國關係密切。亡了一國,另一國就保不住了,只有團結才能強盛,這就是“唇亡齒寒”。我認為做事不能像虞國的國君一樣,愛貪小便宜,只顧眼前利益,不顧大局。應該和宮之奇一樣,做事謹慎,考慮全面、周到。

  就像我們人類和環境的關係一樣,保護好環境,人的身體自然健康;如果環境惡化,人類將不會避免死亡,正如同“唇亡齒寒”。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