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雞湯勵志散文
心靈雞湯勵志散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散文的身影吧?散文是一種以記敘或抒情為主,取材廣泛、筆法靈活、篇幅短小、情文並茂的文學樣式。那麼,你會寫散文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心靈雞湯勵志散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守得安靜,才有精進
91歲的葉嘉瑩女士曾表示:她喜歡多些安靜的時間,多讀些好書,多些靜思,多些與先哲的神交。百歲高齡的楊絳先生守靜功力更是了得,她和錢鍾書在春節也一樣專注學問,面對前來拜年的客人只透過門縫寒暄幾句,沒有讓客人進屋,有些不近人情。正是因為有了這種超常守靜的功力,才鑄成大美之作。
“動靜等觀”。人的生命與動密不可分,生活中要有動態美,但不能過,更不能變味。追求動態美更不能演變成:公共場所的喧囂,極盡顯露能事的誇張動作,聲嘶力竭的吼叫,酒桌上的推杯換盞,資訊的有量無質。這都屬於厚動薄靜,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守靜能安。韓國的一項長期跟蹤實驗顯示:長期身處節奏過快、喧囂的環境,少年易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動症等疾患,成年人邏輯推理能力會弱化,主管短期愉悅的細胞會更活躍。美國的腦科學研究也證實:長期守靜有利於神經細胞軸突的延長,有利於資訊在腦細胞中的儲存、分辨、比較與聯絡,有利於提升記憶力、分析力、判斷力與決策力。這些恰恰應驗了“水靜極而形象明,心靜極而智慧生”“非寧靜無以致遠,非淡泊無以明志”等諸多中華古訓。
守靜以削冗舉要。資訊爆炸的當今,削冗力、舉要力至關重要。此力不舉,個人就無法從雜亂的海量資訊中甄別出主資訊與有效資訊。此力足,主資訊得以甄別,有效資訊得以連結,創新性認知易得,大美之作可成。而削冗力、舉要力、甄別力、連結力的提升無一不需要守靜。萬萬不可因佔有資訊的過於求多而擠沒了“思”的時間,車多而不管理堵路,資訊多而不整理堵心,學而不思則罔。過多的資訊缺乏整理,帶來的只能是負效用。只有在“不窺牖,見天道”的守靜中方能帶來創新與突破。
守靜以求“資訊一致”。神經生物學進一步證實,注重整理資訊使頭腦中資訊得以一致,不但有益於認知創新,而且有益於提升積極情緒佔比。楊絳百歲時感言: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誰得“內在資訊一致”之法,誰就得“真實幸福”之道。
守靜而“無不為”,“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葉、楊兩位大師因守靜有了大為,並得人生之大樂。“重為輕根,靜為躁君”,環境略顯喧囂時,多些靜,或許更好。
別人不是你的彼岸
人生的輕鬆,就是能在這個喧囂的塵世,不用獻媚於誰,也不必跟誰說討好的話,他玩他的,你活你的。兩不相干,然後,兩相安。
你在意誰,在意到極致,就會活在這個人的陰影裡。這種在意,不外乎兩種情況:想求取和怕得罪。也就是說,人生的疲憊,更多的不是在自己這裡拎不起,而是在別人那裡撇不清。
別人,成了自己沉重的彼岸。
越在別人那裡唯唯諾諾,就越會在自我的言行裡戰戰兢兢。生怕說錯什麼,做錯什麼,進一步畏首畏尾,退一步左顧右盼,是進亦憂退亦憂。在這樣的境況裡,最累人的,不是做,而是拿捏著分寸去做。一個低聲下氣的人,憑恃別人,無論得到過多少,繁盛也好,光鮮也罷,最終,在自我矮化的奴才人格里,冷暖自知,甘苦備嘗。
不是一路人,就不會在一個語言系統裡。不在一個語言系統,就不會在同一個世界中。
知心的話,不必說給不懂的人聽,說了不懂還在其次,最怕的,是說了不屑。不懂已是傷害,不屑便是褻瀆。
散淡的人,只與散淡的人合得來。而奸邪的人,看起來跟誰都合得來。這不奇怪,因為在這個世界裡,有的人只認對的人,有的人,似乎跟誰都對。只因為,有的人,是奔著相宜的心去的;而有的人,是奔著可逐的名利去的。
在交往上,目的性太強,原則性就會差。在左右逢源的人那裡,找不到純美的人性;在蠅營狗苟的人那裡,找不到純淨的人格。
這個世界,總有狷介甚或狂傲的人,看起來,沒有幾個能夠合得來的人,他們不迎合,不投降,只是不想生命苟且於世俗。
偉岸的人心中常常都有一些孤傲,他們遺世獨立,盛享著內心孤獨的清涼。
每一個窩藏著的私心,都會影響到對別人公允的評判。盛大的完美,未必坍圮於風雨,卻能夠瓦解於私心。一千次地改變和完善自己,終難抵別人的一顆橫無際涯的私心。
所以,不要苛求在所有的人那裡都有好的評價。討好了所有的人,就意味著要徹底得罪了自己。一個人,平庸點不可怕,變得八面玲瓏才可怕。
你最終要活在相悅的人心裡。不為不值得的人去改變,不在飄忽而逝的生命過客那裡留戀,也不必為朵朵過眼煙雲煩擾。
與其要別人看好,不如自己活到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