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草散文

萱草散文

  五月是一個萬物爛漫生長的月份,一進入五月,漸漸走近了一個無比溫馨的主題,那就是“母親節”。這是從西方泊來的一個節日。不知從何時起,我身邊的人,紛紛過起了這個“洋節”。我對於其它洋節,並不感興趣,但對“母親節”我卻能欣然接受,原因很簡單,普天下的兒女,哪有不愛自己的母親的呢?

  跟著“母親節”一塊兒泊來的,是西方人眼裡的母親花——康乃馨。我對於這種花新奇之餘,覺得西方人也沒有特別高大上,只是跟我們習俗不一樣而已。對於中國這樣一個重禮儀、重孝道的泱泱文明古國,怎能缺少對母愛的表達?早在兩千多年前,中國就有了自己的“母親花”,那就是萱草。

  在我國最早的詩歌集《詩經》裡就有這樣的詩句:“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朱熹為之作註解:“諼草,令人忘憂;背,北堂也。”諼草,即萱草,又名忘憂草,北堂,是母親居住的地方。在那個戰爭頻仍的時代,很多兒子不屬於母親,屬於國家,他們要常年在外征戰。兒子思念母親,母親又何嘗不牽掛兒子?如果能在母親住的屋前栽一叢萱草,定能在她孤獨黯淡的日子裡增添一抹亮彩、一絲慰藉,使母親能有片刻閒暇忘卻思念兒子的憂愁。

  從此,萱草便成為中國文人集體記憶裡的.“母親花”。歷代詩人不乏吟詠者。唐代詩人孟郊就有兩首詩寫到萱草,其一是《遊子》:“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門,不見萱草花。”元代詩人王冕寫有《偶書》:“今朝風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為母壽,所喜無喧譁。”

  萱草花,代表了中國人的傳統審美,樸實無華,不張揚,不造作,然而生命力頑強,就像中國母親的愛,含蓄而熱烈,深沉而久遠,蘊藉而醇厚。不同於西方母子間表達愛意的直白和熱情,他們會直接說“我愛你”,會擁抱親吻彼此;中國母子間的愛是含蓄、深沉、內斂的,母親對兒女的愛,或許藏在那“臨行密密縫”的無言的細密的針腳裡,或許藏在那落日餘暉村頭駐足的望眼裡,或許藏在那兒女回家熱騰騰的飯菜裡,或許藏在母親笑著的淚眼裡……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