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歲的青春散文

十七歲的青春散文

  我不知道青春究竟發出怎樣耀眼的光芒,以至於那麼多人都憧憬和緬懷它,成為每個人心中永遠的風景線,下面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十七歲的青春散文,歡迎大家閱讀與借鑑,希望能夠給你帶來幫助。

  十七歲的青春散文(一)

  不久前,有位素未謀面的朋友給我發來一條訊息,內容是:“今天立冬,記得吃餃子哦!休息保暖!冬天美美的!”。心裡微微一顫,猛然間突然就是冬天到了,原本還沉浸在秋葉靜美的絢爛中的我,有絲絲的不安。歲月如梭啊!

  忽然腦海中閃現著過往煙塵,輕似夢,日子就像那附著在怪獸身上的蝨子一樣,在你不經意間抖動身體的時候,有些飄落如塵埃,沒有閃爍著光澤,有些還緊緊地吸附在它的身上,隱隱的你看不見他的樣子。而只有在你卸下漂泊的腳步,在這淺淺冬天裡圍在火爐旁,溫一壺茶,靜靜的等待歲月那深邃的眼眸,不痛不癢卻是深深的鐫刻的記憶裡,後來我們才知道那就是青春!

  17歲,多麼輕的青春啊!於我而言,就是那不經意間的回眸,不經意間心底的漣漪泛著一圈、一圈,遠了、遠了的牽著個魂。我魂不守舍,那麼近卻顯得那麼遙遠!

  17歲,那個時候似乎還是懵懂的青春年少,也在為著讀一個好的大學,一個美麗的夢而努力著,懷著多麼美妙的夢想,做著無與倫比夢境,幻想的青春不管怎樣的不知天高地厚,怎樣的不食人間煙火事,都不為過的年紀。

  那時候,世界沒有煙塵飄散,是那麼的奇妙,連偶爾的嚎啕吶喊都變得驚奇,像是給世界一個熱鬧的點綴,可以坐在校園的老松針樹下聊個三天兩夜,依然意猶未盡的渴望著,那是對美好的世界最好的懷想。

  青蔥的歲月!你已經開始懂得了花開的聲音,是佛主坐下的蓮,美豔得時時闖入你的夢境中,攪擾了你一夜又一夜的天明。這種聲音聞著就像那夜來香,淡淡的'沁入你的夜,你剛剛開化的心靈。

  17歲,你站在夜深人靜的校園裡,數著天空中流星劃過的樣子,掉落的卻是一個個心。夜裡燈亮著的樣子,也許你會細心的觀摩過酣睡中同桌的夢囈,常常幻想著也許眼睛不眨一下的盯著,你會有幸一睹曇花一現的匆匆,時光如它,生命亦是如此不堪回首月明中。生命有多重?也許只是詩人眼中的一卷詩文,或是一杯水靜靜的端詳著。

  17歲,還未來得及感受青春那癢癢的痛,就那樣站在樓上看風景,卻不知不覺就那樣裝飾著別人的夢,而自己也在一次、一次不能自撥的沉浸。肆無忌憚的揮霍著,爽朗的笑聲在天與地的邊緣蕩氣迴腸,暈開的漣漪泛起青春不痛不癢但是又那麼難以放下的記憶。黑夜裡獨自循著有月光的窗子,輕拭著留有餘溫的淚痕,早已遠去的裝飾著明月的青春。回眸的剎那,已然領略荒誕的點點滴滴卻成青春的風景,裝飾著我一路走來的夢!

  17歲,昨天的誓言,放下的青春,飛鳥在綠葉枝頭穿針引線,將那斷斷續續的小時光串連著,最好是別在胸前,隨你走遍海角天涯。

  愛做夢的年紀,我們總是異想天開的幻想著多年以後的自己,是那麼執著的想要一份帶點青澀的愛情,容易感動於故事裡描繪著的情節,說好17歲別哭!可是你總是忍不住三滴滾燙的淚,有時候就像版納雨林裡的天,變幻得你不知所措。

  17歲,一陣風掠過,抖落著銀杏樹尖的黃葉,還未來得及擦乾青澀青春裡的最後一滴眼淚。天還是隱隱的泛白,美夢還在散發著沁脾的味兒。它就偷偷的從指尖溜走了

  17歲的玻璃杯裡,滿滿的,結著一個叫“夢”的果子。我在玻璃窗外靜靜的凝視著!

  十七歲的青春散文(二)

  十二歲以前,沒有青春的概念。雖然那時我已經追完了流星花園、薰衣草,卻無法很好地理解其中愛情的含義。小學的時候班上有個男生喜歡一個女孩子,上音樂課的時候脫了女孩的白球鞋扔來扔去,然後女孩被氣哭了,現在看來這種方式是可愛而蹩腳的,但稱不上青春,因為它並未夠上酸澀疼痛這一層。

  初中的時候,我開始看郭敬明和饒雪漫,疼痛這兩個字此時可以說深入骨髓,橫跨了整個初高中六年。我深夜打著電筒在被窩裡看顧小北的白色毛衣,看陸之昂的頭被警察踩在腳下,看小耳朵在酒吧為了許弋打架,看莫醒醒用剪刀戳破了米礫的肚子,我的日記本上寫的不再是兒童節媽媽給我買金魚,父親節我去超市給爸爸買牙刷,取而代之的是“青春”、“疼痛”、“黑暗”、“冰冷”、“荒蕪”這些現在看起來讓人忍俊不禁的詞彙。我並非嚴格遵守各類規範守則,但是大致走的還是普通少女的成長路線,抽菸喝酒打架染髮一樣都未曾經歷,偶爾抱有賊心從未有過賊膽,卻仍舊不妨礙我哀傷我自認為疼痛的青春。

  那時候非主流還不算貶義詞,也沒有殺馬特一說,我們收集那些暗色調的貼畫和海報,齊劉海包子臉大眼睛的女生,頹廢性感的女生,劉海長的看不清臉的男生,寫字永遠要加上單人旁和草字頭,書包帶子一定要放到最長,大頭貼記得嘟嘴,寫出的文字決不能沒有憂傷。然而即使表面看起來這樣我們的本性仍然熱愛著學校門口一塊錢兩串的麻辣燙,兩塊五一碗的米粉,放滿了香精各色素的垃圾食品,青春的本性看起來和吃起來,天差地別。

  我和玩得好的女生們寫交換日記,整個早讀滿滿當當兩頁只為把昨天看到的一個感人的故事複述出來,也寫絕交信,字跡還被眼淚化開無法認清。我遇見暗戀的男生,刻意表現出不那麼真實的自己來,想吸引他的目光卻始終沒有成功。我唏噓男生女生們分分合合忙著送禮物還禮物,在晚自習的樓道不小心撞到大膽接吻的情侶低著眼睛快步走開。

  我成熟了一點卻又不那麼成熟,十五歲以前感傷青春的疼痛,十五歲以後開始哀悼青春的逝去。日記本的扉頁寫著“打馬而過的青春裡,只留下一地碎玻璃”,看完《小時代》小說的第一部之後,自己寫了一篇類似於以前的郭敬明再也回不來了的讀後感,到現在仍舊清晰得記得那努力憂傷實則矯情結尾:十七歲的我看二十七歲的他,深夜端著咖啡站在頂樓巨大的落地窗旁,再也寫不出十七歲時的故事,二十七歲的我回過頭來看十七歲的我,又會是怎樣的感想。

  那時候還沒有微博,女生們費盡心思裝飾QQ空間,從背景到游標。我在空間裡寫自己都不太明白的詩,寫穿棉布裙子的女孩和白色T恤的男孩相愛卻沒有在一起的故事,玻璃杯和落地窗是常見道具,走在木地板上一定是赤腳,窗簾總是碎花,對了,床頭不能少了娃娃。

  80後不能理解周杰倫、五月天在90後心中的分量,如同現在提起beyond,我也只會覺得歌好聽,卻並無回憶。我未曾對他們瘋狂迷戀過,卻對他們的許多歌都耳熟能詳。2014年周杰倫長沙演唱會,許多好友以懷舊名義紛紛前往,甚至在大合唱時打來電話,訊號微弱歌聲嘈雜,仍舊掩飾不住他們的激情。有沒有那麼一個明天,重頭活一遍,讓我再次感受,曾揮霍的昨天(五月天《如煙》),演唱會的心情,大致在此。

  十七歲已經被稱為青春的尾巴,站在青春的尾巴上必定回望。然而我好像沒有那麼憂傷,反而被新名詞小清新蠱惑,喜歡幼稚的人生哲學,摘抄本上寫滿心靈雞湯,每篇文章不治癒地表達一個哲理就渾身不舒服,頻繁地使用“人生”二字加上比喻修辭,形容詞用上一節火車車廂那麼長,不打標點符號,或者只打句號,夢想在西藏,誤以為自己看透全世界,其實不過在象牙塔裡多轉了幾個圈。

  林夕為《曾經》作序《昨日的情書》,“假如我們每隔十年都寫一封《給昨日的情書》,又會為那逝去的歲月作什麼補白、會為過去的我發出什麼溫馨提示,好讓現在活出一個更理想的我”,回頭細數,青春二字的確已伴我十年,那些真真假假為賦新詞強說愁的腔調我再也模仿不來。逝去的歲月有遺憾有後悔,可我最愛是天然,也不想作什麼補白,那麼多歌曲電影都以回到過去為主題,與時光倒流搭配的卻永遠是天馬行空。

  2013《致青春》大火,導演、演技、演員都不出彩,唯討得青春之大巧,引起無數人共鳴,讓趙薇導演處女作有了一個驚人的票房,今年《同桌的你》也是如此,會員卡的電影票折扣買一場回憶物超所值。《致青春》裡最出彩的一句臺詞就是趙又廷那句神來的“你神經病啊”,回望橫跨十年的青春,這也正是我想對每一個場景裡的自己想說的話。

  21歲,我開始覺得“青春”二字矯情,大概已經初步具備了致青春的資格。然而即使長篇大論也沒有辦法面面俱到,沒有相同經歷的人也沒有一模一樣的故事,寫下的東西也不過是為了尋求共鳴來獲取認同感,你難道真的看見過別人真實而隱秘的青春嗎?因此,我們致青春,致的不過是真實而共同的青春,屬於一代人。那些只屬於你自己的青春,永遠只在歌曲結尾電影散場合上小說之後你百轉千回卻無法說出口的紛亂情緒裡。那時你大概會感嘆,如果你主演《楚門的世界》該多好,可以有清晰的過去,而不會只是留下一些莫名其妙的眼淚。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