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揚州的散文(精選12篇)

描寫揚州的散文(精選12篇)

  導語:揚州城內外桃花正豔,三月天前後春色未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描寫揚州的散文,歡迎大家閱讀與借鑑!

  描寫揚州的散文 篇1

  尋一支竹,攜上一管簫,一壺茶,獨自泛舟於瘦西湖上。輕輕地,緩緩地,竹並不避開這垂柳,只徑向前去。柳葉嫩嫩的,細細的,輕託著你的臉龐。天幕上一輪圓月,此時想著“白兔搗藥成”的故事。

  月光均勻地撒在湖面。湖面上波光閃爍,月色便朦朧在湖面的水氣之上,夾雜著嫩柳的清香,使人賞心悅目。月光蹁躚著,低吟著。這光剔透,樸素,這光美麗,純潔。

  月下有晚練的人,有品茶吟詩的人,更多的是五、六個人圍坐在一起,一邊磕瓜子,一邊拉家常的人。人們盡情地享受著月光的美好。

  平躺於竹筏之上,飲一壺揚州綠茶。抬頭仰望夜空,月亮明而大,白日的所有憂愁煩惱都拋於腦後船飄至五亭橋下,每個橋洞都有一輪明月,投一顆石子於洞下的月亮,月亮變得朦朦朧朧,彷彿有些支離破碎,又彷彿有些飄忽不定。爾後,便又復攏起來了。天下的星星密密麻麻的,襯托著月亮,使此時之月又有一番神韻。月亮的周圍,鑲了一道黃色的邊,月邊沒有半絲雜雲,感嘆道:“明天又是個晴天!”

  天涯共此月,但揚州地平湖多,因此在揚州便能尋覓到“許多月亮”。天涯共此月,揚州的月,以她的柔、靜、美,哺育了揚州這片熱土上的一代又一代人,不愧於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的美譽。

  提到揚州的月,不得不聯想到“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的詩句。揚州的簫聲和揚州的明月是緊密聯絡的,這應了有簫必有月,有月必有簫,簫以它的悠揚純樸博得了文人墨客與絕代佳人的情物。

  揚州的明月被世人所讚頌,因為她美得純潔,美得剔透,美得不張揚,美得不妖嬈。

  描寫揚州的散文 篇2

  揚州是一個風景秀麗的現代都市,也是一個滿含文化底蘊的歷史古都。該如何展示這座華夏名城的風采呢?作者想到了月亮。因為文人總是離不開月亮,而月亮又與這座城市處處相連。這種化大為小、細處取材的方法,令內容新意頓生。

  寫月亮,總是離不開文人,寫文人自然離不開詩詞典故。月光營造出的寧靜夜晚,小秦淮河邊盪漾的縷縷簫聲,以及詩詞引出的無窮詩意,將揚州獨特的古蘊揭示得淋漓盡致。倘若作者找不到“月亮”這一獨特的材料,我們怎能讀到如此美不勝收的佳篇?

  揚州,一個人傑地靈、令人神往的地方。在浩瀚而美麗的歷史長河中,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為它陶醉。揚州又被人們稱為“月亮城”,揚州的月亮美在它的含蓄而不張揚,美在它的自然而不事雕琢。

  天氣晴朗的夜晚,皎潔的月光灑在揚州城的每一個角落,秀美、柔和、寧靜、優雅。夜色斑斕,勞累了一天的人們,靜靜地享受著這寧靜的夜晚。託一壺清新淡雅的香茶,與左鄰右舍圍桌而坐,談談閒話,論論家常,清風為舞,明月相伴,真是無限愜意。信步於小秦淮河邊,或漫步於瘦西湖畔,你隨處可以聞到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水的氣息和花與樹的清香。月光灑在瘦西湖上,給這美麗的人間仙境又增添了幾分迷人的風采。透過月色,朦朧的沉醉中似乎聽見簫聲,不禁令人浮想聯翩:那長髮飄飄手執玉簫的美貌女子此刻彷彿就站在二十四橋上和著晚風輕輕地吹奏著。此刻水邊的垂柳低低地拂著水面,微風撥弄著湖面。湖水在小橋下堆起一層層漣漪。

  月光在湖面閃動著。隨意撿起一粒石子丟向湖裡,撲通一聲,畫出一道道美麗的弧形,盪漾著向四周擴散。而我的心也如月影一樣被均勻地分成了一圈圈,晃著,蕩著……等水波漸漸地平靜了,那細條兒也聚攏起來,河面上又映出一輪明淨的月。據說每到皓月當空之夜,站在瘦西湖邊往五亭橋下望去,十五個橋洞,洞洞有月,形成了天上月,水中月,水天一色,眾月爭輝的絕美景觀。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道出了揚州無邊的月色。就連大詩人杜牧也因“十年一覺揚州夢”而流連忘返,真可謂是“半灣星月漾銀溝,瘦盡春城十二樓”,“明月滿揚州”啊!

  河岸、細柳、拱橋、天幕,越往上越清晰,一輪淡黃中透出白皙的月兒便是這一切的靈魂。她默默地打量著這個日新月異的城市,把她的萬般柔情化作了那絲絲縷縷的纏綿灑向揚州的每個角落。湖水清清,楊柳依依,微風習習,簫聲陣陣,與皎潔的月光融為一體。這溫馨的氣氛籠罩在揚州城上空,瀰漫著,升騰著,成了數百數千年的永恆,成了永遠流傳的家鄉月,故鄉情。

  遊過揚州,誰能忘得了這揚州的月亮?

  描寫揚州的散文 篇3

  二十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蕭。明白人一眼看出是描寫揚州的一首詩,沒錯,今天,我就讓大家來領略一下揚州的風情文化及月的特色。

  揚州是中國的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地處在江蘇的中部,江淮平原南端,長江中下游。揚州城區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歷史了,在揚州的範圍有:郊區,廣陵區,邗江區3個地區;高郵,江都,寶應,儀徵。這麼一個歷史遺留下來的風水飽地,特色那一定是少不了,揚州的特色就有:包子,醬菜等等。那當然少不了月。揚州的月我認為是最好看的,尤其是在瘦西湖看月亮。馬上就是中秋節了,那時的月亮是最圓的,如果把它倒影在五亭橋的那些洞下,那就有16個月亮倒影在水中,那種景色是多麼美啊!

  關於月亮的傳說有很多,大多都是關於嫦娥的,有人說嫦娥奔月,有人說嫦娥下凡,還有人說吃了月餅之後就夢見嫦娥,這些一大堆的故事我小的時候聽的很多,所以我說揚州的月亮是最好看的,決對不是吹牛。要不然很多人稱揚州為月亮城呢?現在有很多的人用揚州月或月亮城做廣告,現代的詩歌寫揚州的裡面總也要提到一個“月”字,好像突出月亮城之美,所以來到揚州旅遊的遊客都說;“揚州城真是名不虛傳啊。”都在為這有著月亮城之稱的揚州城而讚歎。

  揚州,它不僅有月亮城的美稱,而在月亮的基礎上的煙花三月旅遊節更是別有一翻風味,這個旅遊節可是吸引了更多的遊客前來揚州玩,差不多都是為了“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這首李白的千古絕詩而來,雖然有了詩句,但沒有真才實料也不行所以,揚州本來就是一座風光秀美的風景城;有著知識和文話的文化城;有著千年博物的博物城。我記的有人說過,“淮海淮揚州。”這句話的意思是:揚州四界地方多水,水揚波以揚出了名。所以,這就是揚州的真才實料。從地圖上看,揚州屬於亞熱帶的氣候地區,一的四季中,又是以春天的氣候最好,景色最迷人的。煙花三月下揚州的“三月”是指農曆,相當於一年中的四月。有資料表示說明:當時的揚州,平均氣溫為14。3攝試度,大地回春,各種各樣的花都開了,這就是煙花,就在這是候,揚州的市花——瓊花,伴隨著揚州的市歌——茉莉花的音調下開放,那時的揚州有一種無與倫比的魅力。所以煙花三月旅遊節才引來了那麼多的遊客,大家都異口同聲,拍手叫好。

  揚州,這個美麗城市,不但有家鄉的特產,還有“月亮城,旅遊城”的美稱。最後,我就用一首詩來結束,表達我對揚州的讚美之情:

  月亮已經走過自己的歷程,如山河一樣,以七五的時間從殘缺走向圓滿此時天朗氣清一盤冰輪懸在空中,把一結白灑向人間,人的個條大道的腳步頻密如急速的鼓點。那是歸人的心跳啊!所有遊子彷彿受到了月亮的召喚,月亮的吸引,都急匆匆的往家奔去。

  描寫揚州的散文 篇4

  幼時離家,跟隨父母到遙遠的北方打拼生活,年幼的我第一次體會到“鄉愁”的苦澀。北方的城市總是乾燥又荒蕪,黃河水裹挾著一路泥沙,一片渾濁中,揚州的楊柳堆煙,綠水人家便成了心中最柔軟的想念。家鄉的河流總是溫柔而綿長,長江水清澈明亮,碧波盪漾中倒映著拂堤垂柳,亦或是那比水更纏綿的月色,山隱水迢,波光粼粼,煙波浩渺,於夢中輕易撫平我鄉愁的燒痛。給我一瓢家鄉水,便有醉酒的滋味,是鄉愁的滋味。

  在普通話普及的今天,我從未放棄使用鄉音的權利。自呀呀學語到年少青春,與摯親的親人朋友間的交流都是純粹的揚州話:兼有吳越地區呢儂軟語的軟糯和北方方言的大氣豪邁,傳達的是彼此間最深厚的親近。偶爾聽一曲揚州清曲評話或是老人們最愛的揚劇,那總是略微上揚的語調訴說著昔時今日,經久不息。鄉音就像是清遠的笛聲,一直縈繞在夢中,是嬰孩時期母親的搖籃曲,是一生無法割捨的鄉愁。

  猶記那年回到揚州,即使多年未見,撲面而來的也是熟悉的味道。周圍的人說著熟悉的語音,熱情又善良,從陌生人的熱心指路到鄰居阿婆的主動收拾傢什,一切都銘刻在我的記憶中,那是渴望多年的溫暖的真正的“家的感覺”。相容幷蓄,繼往開來的揚州城也完美地詮釋著她的博大情懷。新區日新月異的現代化都市建設,老城區數年如一日的古老滄桑,是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是心靈永遠的棲息地。偶然瞥見“揚州三把刀”的老店,恍然大悟:正是這千年流傳的勤勞善良的精神,使得一代又一代揚州人不斷造就歷史,創造輝煌。揚州情懷,融於骨血,世代傳承。

  數不清多少次與外地朋友驕傲地介紹:“我是揚州人,就是煙花三月下揚州的那個揚州!到2015年,她就2500歲了!”2500年的沉澱,使得揚州早已超越了普通城市的發展,而轉向更加別緻的“精緻”。從吳楚開邗溝建廣陵,到如今邗江邗城的盛世繁榮,京杭運河流淌千年,揚城美名名滿天下,經過歲月滄桑,血淚洗禮,茉莉花永遠盛開在美麗枝椏上。清香芬芳盈於空氣,縈於鼻息。她是每個揚州人的自豪,每個揚州人的幸福。

  十年一覺揚州夢。人在揚州,那些鄉愁早已埋在心底化作年輪。流動的江水,呢喃的鄉音,勤勞善良的品質,茉莉的清香是我心靈深處難以忘懷的“鄉愁四韻”。

  描寫揚州的散文 篇5

  揚州,坐落在浩浩長江與千年運河的交匯處,國務院首批公佈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悠悠歷史,璀璨文化,賦予了這座2500年曆史古城的厚重、繁榮、精緻與儒雅。“煙花三月下揚州”,千百年來,多少文人墨客,多少仁人志士,在這裡流連忘返,在這裡奮力打拼,創造了幾度輝煌,激起後人無數嚮往。

  改革開放30年來,特別是近幾年來,揚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科學把握城市發展規律,挖掘城市內涵,以打造精緻揚州為目標,彰顯“人文、生態、宜居、和諧”的鮮明特色,不和其他城市比規模、比高樓、比洋氣,而是位元色、比秀氣、比大氣、比文氣,“古城要古的經典,新區要新的現代”,著力推進以高新技術為主導的精緻產業,以打造文化博覽城為目標的精緻文化,以建設生態綠楊城郭為特徵的精緻人居。今天,站在長江岸邊,沿江開發的強音,融入歷史與現實交織的雄壯樂曲,響徹天地;站在運河岸畔,400公里市域環路產業帶錯落分明,一股大開發開放的激情點燃區域經濟騰飛的新希望。2007年,揚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11億元,財政收入213.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產值2580億元,小康綜合得分96分,先後獲得“聯合國人居獎”、“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生態示範市”等一串串閃光的榮譽。

  “全面達小康、建設新揚州”。讓城市更精緻,讓民生更幸福,讓社會更和諧。460萬揚州人民以心血、汗水、智慧,以創業創新創優的故事,續寫揚州新的篇章。

  “煙花三月,精緻揚州。”在發展的熱土上,揚州像一顆明珠,在長江之畔,運河之岸,熠熠生輝,再鑄輝煌!

  又好又快運河聽潮

  “廣陵自古繁華地”。歷史上揚州即是我國重要的經濟州郡,興盛於漢,繁盛於唐,鼎盛於清,屢衰屢興,綿延不絕,成就了其屹立千年的財富神話。今日,一度藉藉無響的揚州再度發出騰飛的強音,新鳳清於老鳳聲,古代文化與現代文明互動齊鳴。

  從運河走來,向長江奔去。沿江沿河大開發,激勵著揚州人暢想更加顯赫的“掘金”夢想,以創造見證未來。揚州科學把握城市發展規律,科學策劃經濟發展模式,工業強勢發展以環境保護為前提,打造精緻產業,規劃經濟質態,堅持“工業第一方略”,大力推進工業技術創新和企業二次創業,支援重要產業、重點企業和重大專案建設與發展。著力引導資源要素向汽車、船舶、化工、電工電纜、電子資訊及新光源、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集中。

  在發展的過程中,揚州注重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和諧並進,相與取利,避免無序開發,減少遺憾工程,科學規劃,步步為營,精心打造產業載體,要求2011年前所有工業企業“退城進園”,先後建立完善“八區二園”,成為孵化企業的優良平臺。近幾年來揚州老城區共關停、搬遷58家企業;化工園移至下風口儀徵,不僅避免汙染城區,且與南京化工園形成規模效應;為避免各鄉鎮“村村點火、家家冒煙”的紛亂格局,要求鄉鎮工業集中區統一規劃、合作共建,凡鄰近省級開發區的鄉鎮一律不得單獨建園、自鳴鑼鼓。

  自古以來,從吳王邗溝的折戟沉沙,到煬帝運河上遮天蔽日的錦帆龍舟,從漢代封都的廛閈撲地歌吹沸天,到大唐帝國的國際港口海上通衢,從寧啟鐵路鋼鐵巨龍一朝騰躍,到潤揚雙塔凌空江天飛虹,實現千年跨越,“公、鐵、水”的三維網路,構建起經濟發展的快速通道。今天的揚州人終於有膽氣地說:“揚一益二”說明過去我們在“運河時代”的“龍頭”地位,當“長江時代”來臨時,成為“龍頸”的揚州必會隨“龍頭”上海一起率先騰飛。

  生生不息古城流香

  2500年通史性的文化積澱,東西通衢、南北要衝的絕佳地形,構成揚州的時間與空間之軸,鑄就了其空前絕後、熠熠生輝的獨特文化形象,漢代厚重博大、隋唐文采風流、康乾富甲天下,清脈長流,步步行至今日。近幾年來,揚州著力推進文化揚州建設,實施了一系列旨在弘揚傳統、融通現代的文化工程,堪比春秋筆法之恢宏氣度。

  厚重的歷史文脈和通史式的人文景觀,有理由讓揚州人對文化產生少有的執著。打造文化博覽城是文化揚州建設的神來之筆。揚州是“中國運河第一城”,古邗溝是中國大運河的起源。揚州成為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牽頭城市。現在,5.09平方公里的老城區是國內歷史風貌儲存比較完好的古城之一。近年來,市裡出臺了文化博覽城建設規劃綱要,計劃到2020年建成100多座博物館,目前建成揚州雙博館、揚州工藝美術館、揚州剪紙博物館等各類博物館近30座。如今站在蜀岡之上,鑑真和崔致遠這兩位文化先賢正遙相呼應,彼此訴說著揚州文化建設的新傳奇。

  揚州堅持保護與利用、改造與復興並舉,遵循國際上古城保護的成功經驗,跳出古城建新城,書寫傳統與現代的“雙城記”。實踐中,堅持做到“五個保護”,保護古城的街巷體系,保護古城建築風貌,保護古宅名園,保護古街古巷古井古樹,保護非物質形態文化;嚴格遵循“修舊如舊”的基本原則,保持古城原汁原味的“歷史形態”。目前,僅市區就有484處歷史建築,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148處,其中國家級9處、省級16處。“雙東”街區(東圈門,東關街)是揚州古城改造的成功典範、精華之筆,2008年一年一度的“中國揚州煙花三月國際經貿旅遊節”主會場將設定在此,屆時向中外來賓展示揚州古城改造的傑出成果。

  揚州古代商業經濟的繁榮興盛,造就了揚州種類繁多的民俗文化。揚州透過文化專案建設和文化活動舉辦,推動傳統文化資源的挖掘與整理。在北護城河建設“綠色文化休閒長廊”,展示揚州漆器、玉雕及剪紙、刺繡、樂器、木偶製作等民間工藝;在教場地區建設“商貿民俗文化街區”,恢復一批“老字號”酒樓、茶肆、旅館,重現揚州的民俗風情和市井文化;加強對揚劇、清曲等口頭藝術的傳承與現代性改造。揚劇、清曲、漆器和玉雕等7個專案已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綠楊城郭詩意棲居

  “煙花三月下揚州”、“春風十里揚州路”、“綠楊城郭是揚州”,歷代文人墨客對揚州傳頌不絕的褒揚,正是揚州生態秀美、環境寧靜、精緻典雅的城市個性的真實寫照。現代揚州建設抓準了城市氣質,沒有走上建造“千城一面”的發展誤區,著力打造“人文、生態、宜居”的綠楊勝地。

  近年來,揚州以榮獲“聯合國人居獎”為新起點,在拓寬城市發展空間的同時,著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在這座2500年的古城裡,彰顯出古今輝映、水綠相依、精緻寧靜的城市個性。一水、一路、一街、一景……傳統與現代、新城與古城、人與自然在這裡和諧共生,藍天碧水與城市神韻在這裡和諧相應,保護與建設完美兼顧。

  揚州尊重自然條件和城市基礎,把生態理念融入城市發展,推進環境整治和生態建設,再現“夾岸垂柳桃花”的優美畫卷。重點做好“水”和“綠”的文章。揚州之名即源自“州界多水,水揚波”。水是城市的眼睛,眼睛亮了,城市才靈動起來。揚州先後投入330多億元,推進城市環境綜合整治,重點強化水環境治理,加快水汙染整治;在“綠”方面,全面實施“綠楊城郭新揚州”工程,打造沿路、濱河、環城400多公里的市區綠化長廊和城區東西南北五大“綠肺”系統。每年,揚州新增綠化面積100萬平方米以上,新建了200多個公共“小遊園”,市區綠化總面積超過1300萬平方米。環抱碧水藍天,棲居於此的揚州人在都市的喧囂中重拾一份難得的詩意。

  揚州高度重視人居建設,突出加強住房保障,建立起商品房、經濟適用房、拆遷安置房、解危安置房、解困定銷房、補貼市民購房等多層次住房保障體系,滿足不同群體的居住需求。針對特殊困難居民,實施“831”安居工程,對人均住房面積8平米以下、人均月收入300元以下、居住揚州10年以上的困難家庭,政府建房以低於成本價定向銷售,有3000戶特困居民、近2000戶老房戶住上新房。

  綠楊城郭、維揚風情、小橋流水……如今,一個既有現代氣息又有古城風格,既有南方清麗又有北方雄健的揚州在世人面前展現出她美麗的容顏。老祖宗留下的白牆黛瓦、小橋流水和揚州人用雙手創造的新城如此合拍地融合在了一起。東有廣陵新城,老城新城相得益彰;西有新城西區,高檔住宅錯落有致,城市行政商務副中心浮出水面;北有蜀岡生態城,風景如畫,生機盎然,宜居宜業;南有“揚州第二城”和“臨港新城”,揚州從“運河時代”走向“長江時代”的主戰場和承載平臺初露端倪。

  “綠楊城郭新揚州”,已成為揚州市向世界推介的一張亮麗“名片”。“愜意地生活,詩意地棲居”,已經成為當代揚州人現實生活的寫照。

  描寫揚州的散文 篇6

  國人自古,對揚州有一種不可言傳的嚮往。古有李白,對煙花三月的揚州念念不忘,今有,朱自清,沐浴著揚州,如水般的月光長大。

  因偶然的一次機會,去了一趟揚州。縱橫古今,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從天南海北,四面八方,共赴揚州,去趕著,一場春的盛宴。因此,我更珍惜,這次可遇不可求的緣分,想去賞賞,這一場盛大的花事,想去聽聽,這座古城的風流韻事,想去切身融入這座古城。

  正值言語濛濛,目光所及之處,便是一派,江南小城的腔調,飛簷翹角,粉牆黛瓦。

  自古就說“欲把西湖比西子”,那麼,瘦西湖,便就是一個更苗條的西子了。兩岸楊柳依依,柳枝彎得將“秀髮”垂進了湖中。夢中的瘦西湖和眼前所見,居然如此相像,彷彿自己曾經來過,是什麼時候,是前世,還是今生。微開的桃花,好似這位瘦西子額前的花鈿。春風吹過,他浮動著碧色的水秀,婀娜倩影,風韻萬千。都說瘦西湖是藉著西湖的名氣。可瘦西湖卻因瘦而更美。一個“瘦”字,藏著幾許的精巧,精美,精妙,讓天下人,忍不住去猜想她的風流往事。

  揚州也以園林著名,而其中就屬個園最清雅。個園,以竹石取勝,就連園名中的“個”字,也是去了竹的半邊,應合了庭院裡的各色竹子。可見,個園主人的情趣和心智,全都在裡面了。個園運用不同石料,堆疊而成“春,夏,秋,冬”。石景與竹景,相映成趣。春景,門外的兩大片竹林中,插植著石綠斑駁的石筍,好一個“雨後春筍”之意;夏景,利用青色太湖石凹凸,透,露,皺的特性,多而不亂,頓覺清爽,目不暇接;秋景,黃山石與翠竹,堆疊成一座大山,蒼茫之感,頓然而生;冬景,終年不見太陽的牆之下,宣石堆疊,石質晶瑩雪白,好似覆蓋著,一層未消的殘雪,散出逼人的寒光。真真是個“春山豔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淨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的景緻。

  生活在這個城市,必定是幸福的,然而旅人的.記憶,更是為她添上了,幾分歲月,幾分溫潤。

  描寫揚州的散文 篇7

  不知道從武漢乘船順江而下,會不會到達揚州?

  因為那次我在黃鶴樓上想到《故人人西辭黃鶴樓》,我心裡就想如果乘船從武漢黃鶴樓順長江而下,

  能不能去到下游的蘇州和揚州,在蘇州城有我的好朋友,我想去蘇州去看看我的好朋友。

  每個人去到黃鶴樓上,也許第一個都會想到李白的詩《故人人西辭黃鶴樓》,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我想,每個人看完詩以後,被詩句感染了,都會想到自己的朋友,一時不能相見,唯有思念天際流。

  從武漢順長江而下,然後就能水路到揚州嗎?我聽說古代從武漢到揚州是有客船的,

  揚州在古代可是太出名,揚州城這個名詞在古人的詩裡有朋友的牽掛,還有很多的繁華,

  我記得那篇文章裡說過,古代最奢侈的事就是腰纏三萬貫,騎鶴下揚州,可見揚州城在古人心中的位置,

  如今形容人走了,也會說駕鶴西遊,其實是一種美好的祝願,祝他去到極樂世界以後,拋卻塵世無奈,能得到人生最大的繁華。

  在古詩的意境裡,煙花三月的時候,揚州城的花開的最奇最豔,揚州一城都是噴發而出的春色,

  李白就寫出了另一句詩“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李白是在問,五月梅花凋落之期的時候,揚州城會不會有懂他詩句的人和他一起寫詩句,和他能一同看揚州城煙花三月。

  我沒去到過揚州,卻在蘇州城有好多朋友,蘇州城有我的一位好友老付,他就是一個喜歡和我談論詩情畫意的人,

  應該再加上即將轉世和子欣,他們也是有詩情畫意的女生,他們都在蘇州。

  所以才有前文,我想從武漢順江而下到蘇州城,是去看望老朋友的。

  老付在蘇州的時候,喜歡和我討論文化,詩句,創作,

  他和我說過《虎丘的劍池》,《東周列國》,《鄭州花神賦》,這些題材我也都開始寫了。

  還記得那時候我們在蘇州,我和他是生活中有很多愛好相似的人,我和他一起討論,一起創作,真是一種美事,

  現在他去到了鄭州,成了鄭州的野獸,我也回到老家,那次在蘇州的我和他一別,就像古人說的“揚州一別”

  如今,我在老家,他在鄭州,蘇州一別,何時再相見,何時再一同寫煙花三月,夢裡江南。

  蘇州城,繁華三千,離別萬里,可否憶得文友,萬里之外安好?

  說到江南,人們提到江南,最開始應該不是“蘇杭”,其實在古代古人說江南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揚州,揚州過去是江南的大哥,

  後來世事變遷,繁華落盡,揚州城如今只剩繁華的影子,如今揚州也正在復興他的繁華,

  揚州城就像生活中的好多人,不應該黯然消失了,他還是很讓人懷念的,他該回來了,迴歸本來的自己的原來本性的。

  我對揚州不熟悉,還沒去過,說起揚州,只能從自己知道的歷史文字裡,大概推斷揚州的模樣了。

  提到揚州,我就想到了隋朝,大運河,隋煬帝,這些名字,還有那個古代繁華大都市--江都的名稱。

  大隋王朝,那是怎樣的一個時代啊,你想象的出大運河兩岸的風光,那宏大而窮奢極欲的場面嗎?

  隋朝的開創其實並不容易,經歷了200多年的混亂不堪的南北朝,到了隋朝,終於華夏大地才又一次的統一起來了。

  但是隋煬帝並不珍惜人民要休養生息的內心呼喚,繼續窮奢極欲,

  由於每月要役使民丁兩百萬人,隋煬帝又注重宮城完善奢華,因此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民不聊生,天下就又大亂起來。

  隋朝又覆滅了,歷史就是這樣淹沒著每一點繁華每一點進步。

  大家都看看吧,繁華只不過是一煙空夢,只有讓老百姓安定生活,才是立國之本。

  老百姓才是歷史的創造者,任何違背老百姓意願的統治者,都會走上不歸路。

  我也想好了,我準備約上老付,去到揚州,再寫《煙花三月下揚州》新篇章,等我們好訊息。

  描寫揚州的散文 篇8

  近讀汪曾祺先生的《中國人的口味》歎服其見多識廣,幾乎窮盡了人間五味,讓我的舌尖足足過了一把癮。細細品味他的文字,不禁想起了老家揚州的菜餚,不覺間已經垂涎漣漣了……

  揚州人的口味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清淡,即使酸甜苦辣,也只是淡淡的,就那麼一丁點兒,像蜻蜓點水一樣,絕不似鸕鷀那樣一頭扎進水裡。

  揚州人的口味最講究一個“鮮”字。當地人就地取材,魚是鮮活的,提上砧板還活蹦亂跳呢;肉是新鮮的,摸在手上還有豬的餘溫;菜是新鮮的,根莖上還粘著泥土的香味兒;瓜是新鮮的,臍上還留著殘花;茭白是新鮮的,綠葉上還沾著露水;田螺是新鮮的,上面還長著一層青苔。新鮮的食材,加上廚師的精心烹飪,每一道菜都鮮香怡人。比如吃鯽魚湯下麵條,“唆唆”幾下,麵條已悉數下肚,再喝下微熱的湯汁,那個鮮的感覺真叫爽!

  除了鮮,揚州人的口味還帶點甜。早春時節,大地上便生出綠茵茵的馬蘭,河崁上的灌木叢裡枸杞子也冒出鮮嫩的葉子,當地人就把馬蘭頭、枸杞葉採回來,先用開水一焯,然後撈出來,擠去多餘的水分,加適量的鹽、糖,倒點麻油一拌,甜滋滋的,香津津的,搭著白粥吃,那個感覺真叫美!揚州人制作的點心也是甜的,比如大京果、小京果、桃酥、金剛齊,還有各種包子,無論肉包、菜包還是三丁包,都有一股甜味兒。

  揚州人不太吃酸的,只有土法制作的豆醬有點酸味兒。到了盛夏,主婦們就把黃豆煮熟爛了,裹著麵粉置於陰暗處,幾天後豆麵團上就生出一層綠色的黴菌,然後將之倒進一隻陶缸,加入適量的滷水,放在陽光下爆嗮,兩週過後,一缸酸酸的、甜甜的土醬就製成了。土醬常常會招來蒼蠅,有時防範不到位,醬缸裡會翻動細長的白蛆,但這一點絲毫不影響口味。把黃瓜、茄子放在陶缸裡,一週以後就製成了醬貨,酸甜可口,清脆爽口,即使被打上一巴掌也不肯鬆口。柏楊談中國的“醬缸文化”可能就是受揚州人制醬、醬貨的啟發吧。

  揚州人很能吃苦的。當地的水田裡長出一種叫茨菇的水生植物,其根莖發達成卵形的塊狀物,這就是茨菇。茨菇性甘、味苦,是隆冬季節揚州人常吃的一種菜蔬。走進菜場,你會看到一個個用藍布包著頭的農婦高聲吆喝:“買茨菇囉——賣茨菇囉——新鮮的茨菇喲——”買茨菇回家去了皮切成片白白的,切兩塊豆腐乾成條狀,洗淨三根大蔥並切成數段,在鐵鍋里加入地道的菜籽油,待其沸騰騰起一股嗆人的香味後,放入豆腐乾,爆炒兩到三分鐘後加入茨菇片,不時地翻動著,四五分鐘後再放入蔥段,加醬油、食鹽、白糖若干。再倒進適量的水,沸騰時能淹沒茨菇即可。中火燒五六分鐘後,一股清新的茨菇香味便瀰漫了整個廚房。將菜餚置於盤中,在上面放幾根大蔥起到破色效果,一道色香味美的佳餚便可上桌了;揚州產的一種白蘿蔔味道也有點苦,據說用這種食材燉排骨湯很有滋補效果,所以揚州人特別愛吃這白蘿蔔。

  如今揚州人也吃辣的了。紅燒鯽魚時加入一兩段辣椒,別有風味;十三香龍蝦的味兒也有辣味,揚州人也吃得津津有味的。揚州人吃辣與四川人是無法比的,前者吃辣如二八佳人輕吹竹笛,唱起“楊柳岸,曉風殘月”,而後者就像關西大漢手持竹板,高歌“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揚州人很注意節約的,即使食材變了味,有時甚至發臭了,也不肯輕易扔掉的。年前磨好豆腐置於一隻陶缸裡用清水養著,可以一直吃到第二年的“龍抬頭”。隨著氣溫漸漸升高,豆腐水變成了渾濁的黃水,那豆腐拿在手裡黏答答的。地裡的青菜長出了菜薹,就用菜薹與豆腐一起燒,這種胺化了的豆腐聞著有一股臭味,吃起來特別的香,那湯汁還很下飯。初夏時用滷水醃好鴨蛋存於瓦罐裡,有時移動罐子不小心碰破了蛋,裡面就滲進了鹽水。這種破蛋煮熟了蛋黃呈黑色,散發出一股蛋白質的臭味,和大麥粥一起吃,有著一種特別的味道,唇齒留香,餘味無窮。

  揚州人的口味,注重的是天然,講究的是生態。每一位客居他鄉的揚州人一品嚐到淮揚菜,便如同邂逅到鄰家小妹一般,感到那麼的溫馨、那麼的親切……

  描寫揚州的散文 篇9

  今天一早就去上班。軍弟打來電話,問我到家沒有,很驚訝我竟然上班了,而沒有請半天假休息一下。我只能在心底苦笑。他怎麼能夠知道我生活在怎樣的一個工作環境中?我又如何向別人訴苦,告訴別人我工作上的壓抑?不過不要緊,生活原本就是這樣,沒有勞累,只單單享受或許也會覺得枯燥無味了。忙碌了才能豐富。

  可是,體力還有不支的時候。一上午一直頭重腳輕。早晨上課,竟然迷迷糊糊要睡著了的樣子,自己也覺得有點不好意思,看到學生的笑臉,我的臉也就紅了。呵呵……下課時候,學生看了手機上的圖片,看到雄偉的長江大橋,看到他們的老師站在渡輪上,江風吹拂著她的頭髮,他們羨慕地向老師嘰嘰喳喳問個不停。我完全沉醉在對揚州的回憶中了。

  對自己的體力已經很佩服了。沒想到居然這麼能熬。三十多度的高溫,在烈日下暴曬了幾天,除了皮膚黑了一層外,其他毛髮無損。呵呵……心情真是大好。當然,也許是因為心情好,所以才能克服諸多困難,才能堅持在高溫下游玩吧。不過,真的苦了老二和軍弟以及讓人疼愛的小外女。因為有了他們的陪伴,所以揚州對於我來說成了可愛的地方,溫馨的地方。

  “五一”下午我們到達揚州。對於一個從沒有出過遠門的人來說,無疑是到了天堂一樣,暈乎乎不知道東南西北。軍弟自我到鎮江開始便不停地打我電話,向我指引著方向。下火車,右轉,買回去的火車票,左轉,買鎮江——揚州的車票,揚州西站下車,左轉,19路公交車,揚大農學院……一路上有他的指點,我也很順利到達揚大農學院公交站臺。還沒下車便看到老二帶著舒欣和軍弟等候在那裡。心頭猛地一熱,溫暖霎時湧遍全身。我知道他們一定等急了!車上我的笑容就綻放開來,我向他們揮揮手。那時那地,真的長吐一口氣,終於到了!很順利地到了!看到了幾年不見的老二,比起上學的時候更有女性味道了,看到舒欣也長高了很多,軍弟依然和幾年前見到的時候一樣帥氣。那些笑臉迎著我們,旅途中所有的勞累霎時都煙消雲散了。老二忙著將我行李提著向住處走去。軍弟到揚大寢室中拿來洗乾淨的被罩和床單讓我們帶到宿舍。看到他們這樣盛情,感激之情難以言表。

  晚飯過後,軍弟上課去了,我和老二來到揚州大學的廣場上。廣場上,銀白的路燈朦朧地照著。早已有一群散步的人們在閒適中快樂地聊天了。廣場邊上有幾排石凳,橢圓形的,隨意地、散亂地擺放著。我們帶著孩子坐在石凳上,涼風習習,隱隱有花的芬芳飄來,所有的植物都隱約在月色中,很清幽很空曠的感覺。白日裡的燥熱這時候也涼爽了許多。兩個孩子在石凳上走八卦步,有時候又跑到遠遠的偏僻的角落藏貓貓,快樂的笑語灑落在腳下的草坪上。我和老二敘敘往事,說說現在,想想未來,或許,明年,後年我們還會有再聚的時候,或許又不知何年何月了,這樣想著不免有一種傷感和不捨,但是不管怎樣,心中牽掛著,叨唸著就不會被時空阻隔我們的感情。

  我們說到曾經的每一個小妹妹們,說到她們的生活,突然就很想很想再次聚集在一起,再次住在同一個屋簷下,再次親熱的勾肩搭揹走街串巷。可是,明明知道生活是不停地向前發展的,日子是不停地向前流逝的。眼前的相聚已經很不易,怎敢奢望更多?

  軍弟下課回來,看到疲倦的我們,於是又騎著車兒將我和兒子送到揚大農學院中休息。臨走交代好夜間注意的一切,起漱衛生等等。我和兒子住在這個靜謐的小屋裡,渾身像散架似的,但是卻很開心。很久都沒有這樣開心了。這些天來一直被一些事情困惑著,鑽牛角尖不得解。揚州之行,我希望是重生的開始,是找回快樂的開始。現在看來出來走走是正確的了,大自然的一切都那麼讓人心動。

  第二天我們一起去辦遊園卡,到何園和個園遊玩。軍弟跑前跑後,將我們四個照顧好,然後又忙著去上課。江南的“五一”,天氣晴朗的讓人有點不知所措,陽光白花花的令人害怕,太陽彷彿將所有的熱量都釋放在“五一”出遊的行人身上,絲毫不會顧及我們這些江北來的遊客受不了這毒辣辣的日光。老二肩上揹著重重的揹包,裡面裝滿了零食和茶水。老二體貼我腳掌磨破了,那麼重的揹包一路上就伏在她肩上幾乎沒有去掉過。因為穿著高跟鞋,我的腳趾已經起泡,再也沒有力氣行走,我磨磨蹭蹭跟在後面,齜牙咧嘴,但是心情一直很好!我聽到揚州的大街小巷飄來我熟悉的歌曲“……無論風雨中,無論網路多冰冷,我的心中早已把你深種,我問問雨,我問問風,我是否也在你心中……”這樣的音樂雖然很悽迷,但是旋律挺好,柔和。於是,溫柔的音樂便伴著我們來到每一個極富個性的園林中。我們相互看著彼此滿臉的汗水,再看著孩子們的笑臉,再累也覺得值得了!

  快樂的時光總是轉瞬即逝。三號下午我便要和他們分別了。心中有萬千不捨,但是很無奈!軍弟本來下午有課,可是因為我要回去,所以,請同學代替他去了。中午,我們幾個相聚在一家大排檔中,軍弟點了十來個菜算是為我餞行吧!中午沒有喝酒,但是卻感覺自己有點醉意。我們慢騰騰地吃飯,慢騰騰地離去。時間並不以我們的不捨而停滯。來到揚州兩天時間了,還沒有好好逛逛揚州的商場,怎麼說也得買一樣物品回家作為紀念。於是,我們讓兩個孩子呆在旅館裡。老二和軍弟陪我到商場買東西。老二和軍弟為我長眼,買了一件連衣裙,一個白色的小挎包,給Y和兒子各買了一件襯衫,給舒欣買了一件短裙和一雙小涼鞋。雖然這些東西並不貴,但是,看到它們,就會想到揚州之行,想到老二和軍弟在揚州這個地方對我的呵護,想到我三十年來第一次遠行所感受到的快樂。

  人是感情動物,在不斷地聯絡中,我和老二依然如當初上學時候一樣,將自己的喜怒哀樂訴與對方,或許這是因為一種叫做“緣分”的東西的存在。在我的生命旅程中有老二這個妹妹,感覺足矣。記得三妹說過這樣的話:有些人只能陪伴你走過生命的一段旅程。相聚,別離,別離,相聚。想起蘇軾在《水調歌頭》中這樣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對於別離我能夠坦然接受,而且,感到幸福的是,因為有他們的陪伴,我的這一段人生之途多了些許溫馨與快樂。

  描寫揚州的散文 篇10

  揚州的園林,是有別於蘇州園林的文人氣質的。揚州園林的主人,多富商巨賈,腰纏萬貫的財力,和王石鬥富的攀比,使得他們為堆砌心目中的那片田園,不惜一擲千金。何園便是這麼一處,遊走於何園的西園,彷彿是遊走於何園舊有的主人,用萬千銀兩所記錄下來的一個夢境,

  西園是圍繞著曲岸小池而建的,池北是一串兩層的樓閣,其中主樓三間略是突出,因簷角飛翹,狀似蝴蝶,而得名蝴蝶廳。樓閣間有廊道,隨勢高下,起伏相聯。園子四周沒有樓閣的地方,也並不只留下突兀的高牆,而由雙層的複道廊來補就。如此,沿著二層的廊廡逶迤而行,便可繞著小園凌空飛渡一般,將滿園的風華閱盡,這也確是蘇園所不曾有的體驗。

  二層遊廊消失在庭院西側一隅,那裡有湖石堆就的石階,將你從“不勝寒”的天上迎回到了細雨霏霏的人間。小跑到遊廊下,便也就找到了與池畔的湖石假山所對等的高度。於是,沿著曲岸樓廊徜徉,一處處高低錯落著的奇峰怪巖,便有意無意間邂逅到了你的面前。憑著你一時來的興致,由心歡喜地叫著,快來快看那個象不象。

  象什麼,象峰、象壑、象崖、象澗,也象鷹、象虎、象兔、象猴,山石有萬千姿態,人便也有了萬千想象,只要你肯細細把玩,不愁你沒有意外的驚喜。只如此玩味著一路走過,似也便多有了些“一山過後一山攔”的感悟。

  沿遊廊走到池東,有石板曲橋相駁,曲橋的另一邊,是一座方方正正的水亭。水亭四面臥波,飛簷雕棟,最是輕靈。亭下倚柱而坐,儘可縱覽滿園風情。只這個時間裡,細雨濛濛,碧波漣漪,那漣漪讓池中的花魚歡喜得竟相追逐。不經意間,會有一條貪玩的魚兒,“撲咚”一聲躍出水面,給寂寞的庭院一個清晰響亮的驚詫,而當你急轉頭來去尋找它時,所餘下的,只有澹澹的煙波了。

  煙波上,小鑼敲起,舊時的伶人踩著鑼鼓點,輕靈地走過這飛樑曲橋,當他們飄逸的身影融入到細雨卷裹著的這方天地裡時,便已是另外的一個自己了。那個另外的自己,在這方小小的天地裡,可以盡情地嬉笑怒罵,於是一段段情仇愛恨,便在這裡淋漓盡致地演繹出來。

  那水亭,原也是作戲臺的,亭內渺渺清音,傳到隔岸,想想便覺空靈。於是趁著四下無人,也細著嗓子“伊.伊.呀”地比劃兩聲,遊廊上,漏窗後,想是何家的某位小姐聽到了,卟哧地笑出聲來,那小姐,似正象是我在汽車站裡廣告畫上看到的模樣。

  這園林給予你一個人的,寂靜又寂寞的時空,也只是剎那中的所得。剎那後,從二層遊廊的漏窗後、斷牆內卻爽咧走出一個美女來,只她是打著小旗,帶著旅遊團隊呼啦啦地便將整個樓道佔滿。喧鬧著講解著對面的蝴蝶廳和我身處的曾作戲臺的水亭。在眾人驚奇的目光裡,我多半不過是一位不稱職戲子了,於是再瞧不進眼前的煙波了,於是倉促地收拾行裝落敗般地逃走。

  何園為住宅的部分,除了一進的楠木廳外,均是二層的小樓,小樓圍繞著天井環環相抱,彼此間有樓廊可以相連。那樓宇的風格與我念過的中學非常相象,其實但就建造的時間來看,也是相近的,一座是清末,一座是民初。在何宅介紹的展覽中瞭解到,原來那裡的部分庭院,也是做過學校的,那就更是象了。來到天井中的玉蘭樹下,我彷彿都能聞到熟悉的清香,聽到熟悉的下課鈴聲。

  其實,還想去的地方,是片石山房,只是走在何家的大宅子裡,竟迷了路,就和我第一次走進中學校園裡一樣。迷路也好,把不曾想見的見到了,也不枉費這不菲的票款,與悠閒的光景。

  片石山房,與何園有一牆之隔,如今成了何園的園中園。

  山房園內絕大的面積,被一泓碧波佔下了,繞水的地方有廳堂、軒榭,也有遊廊、飛樑。與楠木廳隔水相望的,是一處太湖石堆疊出的倚牆山,獨峰聳翠,秀映清池,堪稱得上“奇峭”。踩著池中的出水石來到峰下,方見有洞壑。逶迤而入,能尋到方正、狹小的石室兩間,便是那處山房了。

  據園林專家陳從周老先生考證,“片石山房”得名的這處假山,可能出自清初的書畫大家石濤大和尚之手,更可能是石濤所留下的“人間孤本”,因而彌足珍貴。

  繞出山房時,對岸多了一隊人馬,領頭的美女導遊於喧鬧中扯著嗓子講解著石濤和他的人間孤本,而後,指著亂石間透射到池面上的一個圓影,教人去識揚州的“二分明月”。我也好奇,繞過去跟在後面端瞧,那月影竟真如美女所言,隨著步態移動而圓缺。

  忽而於這喧鬧中想起,《景德傳燈錄》中記錄惠海禪師的一段偈語,“深潭月影,任意嘬摩”。

  而時人再問禪師,“如何是佛”時,禪師對答,“清潭對面,非佛而誰”。

  對嗎?似乎是,“法身無象,應翠竹以成形;般若無知,對黃花而顯象”懂嗎?似乎是,於是電光火石般一念過,猛然間抬頭找尋,一泓清潭、半池秀色,滿園風光卻都裝進了眼中,但那方寧靜淡泊、心無掛礙、懷高趣遠又有誰能由心地帶走呢?如此片石山房依舊是人間孤本,而那曼妙的景緻,於難識般若的我,依舊是鏡花水月,雲天一夢而已。

  描寫揚州的散文 篇11

  讓陽光作詩,給大地盈滿畫意,請雨瀟灑,潛入夜的凝思,借來風的柔情,炫出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春意,梳一把綠色葉的清新紋理。舞出綠的清新,嵌入月的銀輝,開啟蓮的心扉,映襯波的笑窩,盛滿蝦的樂趣,魚的跳躍,劃一筆田螺青蟹的思路,錄一段蟲鳴的低吟,夜鶯的晚唱,漁舟歸影中的槳聲,寫不盡大運河的詩情畫意。攝霓虹如痴如醉的閃爍,鐫刻城市有聲的雕塑,瀰漫田野中牧歌的清唱,染滿山遍野楓的濃情醉意,塗抹凝碧清泉胸中快樂的喜悅,點綴盈笑的緋紅歡笑的漣漪,盪漾起粼粼碧波,撐一篙碧水裡閃爍的金碧輝煌,吟無聲的詩,繪立體的畫,栽真誠無限的精緻,感夜的寧靜,悟心靈的共鳴,帖海市蜃樓的美輪美奐,捧紫玉金砂陶醉心靈,品香茗,賞龍井茶的醇香,碧螺春茶的芬芳,陽羨雪芽的清香,讀茶經,感悟綠色世界的情長,沁人心脾,沁人肺腑,頌中華燦爛文化,揚人格魅力的高尚,插理想翅膀,開啟思緒的門窗,拉開詩的帷幕,請入詞的迤邐,沁入賞心悅目的人文景觀心曠神怡。

  邀來揚州八怪噴繪膾炙人口的心靈畫卷,心牆上掛一幅青山綠水奼紫嫣紅百鳥爭鳴百花爭豔的圖畫,快樂的童趣裡盈滿端午節粽的飄香香,端午時節龍舟敲著愉快的鑼響,心田中鐠寫一筆《離騷》的熱忱滿腔。望天邊飛虹晚霞倒映一湖凝脂如滑的遐想,藍天白雲舒展一江寬暢的倩影與微笑。隨波逐流到揚州欣賞大運河最古老的一段的風景,讀揚州段人文景觀,看人煙密集市井的繁榮,自古以來最盛產詩意和風流。娉婷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多情卻是總無情,唯有尊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有詩云: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似水柔情,瘦西湖畔,玫瑰牡丹鮮豔光華,茉莉玉蘭旖旎馨香,柳堤煙波的樣子,桃紅梨白的景色,鳥語鶯歌的靈動,鴛鴦戲水的脈脈情懷,蓮藕深情,大自然萬般風情把溫馨時尚雕琢得惟妙惟肖,詩一樣的風景,月一樣的嬌媚,天一樣的胸懷,雲捲雲舒的飄逸,山巒疊嶂的氣息,松的挺拔,竹的青翠,梅的冷豔。大運河波濤傾訴著揚州歷代皇朝風流人物的昨天。,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新一代揚州人民再創每一天的燦爛輝煌。

  描寫揚州的散文 篇12

  午後的陽光總是那麼慷懶,漫不經心地掠過青石板地,撫著那些黑漆漆的題板,籠著那些三五成群聚在一起的人們。店門前那隻貓,打了個哈欠,倚在自己懷裡睡去。

  就是在這樣一個午後,我漫步在東關街。

  那條望不見盡頭的石板路,彎彎曲曲,坑坑窪窪。雖不平整,但卻有一種雜亂之美,與兩旁整齊的屋簷相照應,既不呆板,又不浮誇。

  我喜歡漫步小巷,那種每走一步都會有新的發現的神秘感,會讓我沉浸在自己的想像中。人生總有那麼多驚喜與神秘,需要自己親自探索才會獲得最初的喜悅,不沾任何色彩的純粹的喜悅。

  眼前這條小巷,在許久之前,普通到不能再常見的巷子。猶記得當年,初來此地,就被一陣桂花糕的香味所吸引,拽著媽媽來到糕鋪。看著被洗得乾乾淨淨的桂花,曬乾、碾碎、攪拌,與糯米粉混在一起,入籠高溫蒸煮。整個小屋裡就滿滿的都是桂花香,濃郁芳甜。

  包了幾小包後,又被那做糖畫的老人所吸引。望著在鍋裡熬著的糖漿,被老人拖出後,連貫地板子上勾勒出人物、動物。就這樣短暫的時間,各種栩栩如生的形狀的糖便做好了。老人微笑著遞來那精緻的圖案,我那本想一吃痛快的饞心卻被遏制。望著它卻捨不得吃,一直舉著糨,看著它,偶爾添上幾口,滿心都是甜滋滋的。

  那做糕的女人如今不知在哪兒,那做糖的老人也不知了去向。這裡現在更是被古裝、古鞋、古代小飾品所填充。這時的店面比當時要乾淨得多,也沒有過去那麼吵鬧,人們或坐著,或站著,低聲交談著。幾有幾個孩子追趕著,尖叫著,跑到巷子更深處。我這才驚覺,揚州原來已經大變了模樣。

  或許是身為揚州人,對揚州總有一絲偏心,認為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或是將來,揚州都是最具人情味的古城,也是一個充滿故事的古城。這裡的每一塊磚,每一片瓦,都有它們自己的故事,緩緩講述著。給藍天聽,給小鳥聽,給倚在藤椅裡酣睡的老人聽,給駐足凝望的遊人聽。

  出了東關街,便是古運河。夜幕降臨,華燈初照。古運河兩旁彩燈熒熒。走在河邊,陣陣晚風吹走那些煩惱心事,吹來一個好心情。

  耳畔偶爾傳來車鳴聲,證實日益進步的社會。

  好像是一瞬間,那麼多古典與繁華,暄鬧與寧靜夾雜在一起,構成了如今這個現代文明與古代歷史交相輝映的揚州,形成了中國這樣一個含有五千年曆史文化內涵的國都。在亞洲這片土地上,成為閃亮的一顆星星,閃爍在地球上,不朽在宇宙中。

  此時已是黃昏,我回頭望了望這條巷子,想著自己與揚州結下的這段美好情緣將一直延續,並且擴大,擴大到整個祖國。祖國如此美麗怎可不愛?身為炎黃子孫,赤子之心將永遠不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