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而全面地評價學生

客觀而全面地評價學生

  學期臨近尾聲,班主任要忙於填寫“學生素質評價手冊”,不少教師憑主觀印象給學生寫操行評語,把期末考試成績填在成績欄中,這種做法缺乏客觀性、全面性。學生評價改革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的課程標準執行中,每一門學科都強調培養目標和評價內容的多元化,即學生評價不僅包括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包括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過程與學習方法等等。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依據教育教學目標,對學生進行多元評價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

  一、重視對學生的日常評價,及時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點滴進步和變化給予評價和反饋

  日常評價關鍵是要建立作業評價機制,對於學生每天上交的作業,除了及時批改、採用等級制進行定量評價以外,還採用寫批語的方式針對每個學生的作業質量、書寫、重視程度進行定性評價。例如:在主動參與、書寫整潔而正確的學生作業本畫上一個開懷大笑的笑臉,在主動參與、書寫較整潔而正確的學生作業本上畫一個微笑的笑臉,在主動參與、書寫較整潔但有錯誤的學生作業本上畫一個傷心流淚的哭臉,並寫上”做錯了多可惜呀,快改正吧”的批語,對於沒有完成作業的寫上“怎麼忘了做作業,請快把作業補上啊!”等等。對學生的作業進行定性評價的目的主要是透過激勵性的標記、語言促使學生自主及時、保質保量地完成每次作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

  二、重視對學生的階段評價,讓學生在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中不斷地完善自我

  改變單獨由教師評價學生的狀態,鼓勵學生本人、同學、家長等參與到評價中,將評價變為多個主體共同參與的活動。為此,要設計各種評價量表對學生的學習生活進行階段性小結,其中包括“老師的話”、”家長的話”、”同學的話”、“我的話”和每個階段的摘星情況等等。例如某個學生在單元測驗拿到了不夠理想的成績,老師是這樣說的:“不要灰心!其實你很聰明,老師相信你下次一定會做得更好,加油啊!”家長是這樣說的:“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希望你吸取教訓,爭取進步。”他的好朋友是這樣說的:“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一定會在你旁邊為你加油的!”而他自己是這樣說的:“我發現這次測驗主要是計算不過關,我以後要與細心做朋友,認真檢查,爭取把成績趕上去!”透過這樣的多元評價,學生的自信心得到了保護,同時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重要的是透過自我評價能夠促進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反思,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我成長的能力。

  三、重視對學生的過程評價,利用成長記錄的方法關注學生髮展的過程

  成長記錄袋記錄的是學生在學習和生活過程中的'真實故事,收集學生各方面的資料,其中包括父母的期望,教師、同學和自我的評價、教學觀察日記、每次檢測和競賽的試卷等等。學生透過成長記錄看到自己進步的軌跡,發現自己的不足,並透過成長記錄加強了自我反省和自我評價的能力。對於中高年級學生來說,從建立成長記錄袋的封面開始就可以由學生自己來設計,充分體現成長記錄袋的個性化特徵,學生操作起來會有很大的積極性,但是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最主要的還是需要家長的配合,協助孩子做好每次的記錄。另外,成長記錄袋的製作和收集需要長時間的堅持,進一步提高應用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四、重視對學生的綜合評價,將日常評價、階段評價和期末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

  在綜合評價中,要將日常表現和作業、單元測驗以及期末考試各佔一定的比例,進行綜合考慮。比如說有一位學生平時課堂表現很不錯,作業質量很高,單元測驗成績也很好,但在期末檢測的時候卻考得不夠理想,就要參照他的日常表現給出較高的評價;相反,如果平時這位學生調皮搗蛋,上課經常搞小動作,即使期末檢測考到了滿分,也要在總體評價中作出相應的扣分。這樣做的導向作用是使學生和家長不只關注期末考試,體現了評價的綜合性,並將評價融入日常教學中,做到教評相長。儘管現在很多家長並不看重孩子平時的成績和表現,只關注期末考試成績,但作為教育工作者對此一方面要堅持正確的導向,另一方面也要採取某些方法和策略,如在學科期末成績評定中對不同的學習內容分別報告,並根據內容的不同對平時和期末成績設定不同的權重,引起學生和家長的重視,從而提高評價的效率。

  總之,不管採取哪種方式的評價,都要考慮學生的過去,重視學生的現在,著眼學生的未來,要更多地體現對學生的關注與關懷,透過評價達到基礎教育培養目標的要求。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