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經典名言及翻譯

《老子》的經典名言及翻譯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下面是小編分享的《老子》的經典名言及翻譯,快來看看吧!

  《老子》的經典名言及翻譯 1

  1、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這句話告誡人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必須具有堅強的毅力,從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業。

  2、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水無比的高尚,利養萬物而於世無爭,而且寧願呆在世人所厭棄的地方,它的品質接無比的接近於高尚,做人就應當如一彎清泉,保持高尚的節操。

  3、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天下事物,在表觀上總是分為真、善、美和假、惡、醜兩個對立的方面。然而任何事物或善或美、或惡或醜都具有兩重性和可變性,都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把美的事物當成永恆的美,把善的事物視為絕對的善,必然事與願違,導致惡的、不善的結果。

  4、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

  因為事物都是互相對立而出現的,所以有和無由互相對立而誕生,難和易由互相對立而形成,長和短由互相對立而體現,高和下由互相對立而存在,音和聲由互相對立而和諧,前和後由互相對立而出現。

  5、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有仁心,滋生了萬物;老子則說天地無所謂仁,也無所謂不仁。天地生了萬物,並沒有想取回什麼報酬。也就是天地看待萬物是一樣的,不對誰特別好,也不對誰特別壞,一切隨其自然發展!

  6、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人說的話多,往往會使自己陷入困境,還不如保持虛靜沉默,把話留在心裡。

  7、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

  強大處下,柔弱處上不要以為弱勢人家會瞧不起,其實,正因為人家看不在眼裡,反而是生長的好契機。生命的原則是看內裡的,不是看外表的;是看生長的,不是看既有的。真正的強者是柔弱之人,是「骨弱筋柔而握固」,像嬰兒一般!死板板的,有什麼好;活生生的才好!

  8、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世人得是名利的心太重,所以得到榮寵和受到屈辱都擔驚受怕。畏懼大的禍害也因為害怕,這也就是要求我們能以一顆平常心來待人處事。

  9、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人們做事往往在快要成功時失敗了,能始終如一、持之以恆、慎終如始,事情就不會失敗了。成語“功敗垂成”就出自這裡。

  10、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當人民不畏懼統治者的威壓時,那麼,可怕的禍亂就要到來了。這句話告誡我們一定要對一些事情保持敬畏之心。

  11、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老子說,我有三件寶貝,持有而珍重它。第一件叫慈愛,第二件叫節儉,第三件叫不敢處在眾人之先。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瞭解別人是智慧,瞭解自己是聖明。戰勝別人是有力量,戰勝自己才是強大。知足的人就是富有。堅持而行的人就是有志。佔有而不喪失才是持久,死亡而不被忘記的人才是長壽。不自以為是,目中無人的人,才能成就自己的事業。

  13、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人應該懂得知足常樂,老子說,罪過沒有比行私縱慾更為嚴重的,禍患沒有比貪得無厭更為嚴重的,災難沒有比貪慾必得更為慘痛的。所以說懂的知足知止而心無貪求,才能經常適可而滿足。

  14、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最完滿的東西,好似有殘缺一樣,但它的作用永遠不會衰竭;最充盈的東西,好似是空虛一樣,但是它的作用是不會窮盡的'。最正直的東西,好似有彎曲一樣;最靈巧的東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辯才,好似不善言辭一樣。萬事不要被表象所迷惑。

  15、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愈是讓人喜愛的東西,想獲得它就必須付出很多;珍貴的東西收藏得越多,在失去的時候也會讓人感到愈難過。故人要知道滿足,知道適可而止,如此方可長久。

  《老子》的經典名言及翻譯 2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以說出的道理,不是永恆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稱,不是永恆的名稱。)

  2、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以地為法則,地以天為法則,天以道為法則,道以自然而然為法則)

  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瞭解別人的人有智慧,瞭解自己的人有洞察力;戰勝別人的人有力量,戰勝自己的人才是強者)

  4、柔弱勝剛強(柔弱能戰勝剛強)

  5、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最方正的東西,反而沒有稜角;最貴重的器物,總是最後製成;最大的聲音,恰恰是沒有什麼聲音;最大的形象,看來反而無形)

  6、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產生宇宙原始混沌物質,宇宙原始混沌物質分裂成陰陽對立的兩個方面,陰陽對立的兩個方面產生新生的第三者,新生的第三者產生千差萬別的事物)

  7、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知足則不會遭到羞辱,知道適可而止則不會遇到危險)

  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辮若訥(最圓滿的好似有缺憾,但它的作用不會敗壞;最充實的好似空虛,但它的用處不會窮竭。最正直的好似有些彎曲,最靈巧的好似有些笨拙,最善辯的好似口齒木訥)

  9、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從事學問,知識要天天增加;致力於提高境界,知識要天天減少。減少了再減少,最後達到無為,雖然無為,但一切事情又自然而然地成功)

  10、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真懂的人不亂說,亂說的人不是真懂)

  11、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做天下的難事,一定要從做易事開始;做天下的大事,一定要從做小事開始)

  12、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我不願採取攻勢而情願採取守勢,我不願前進一寸而情願後退一尺)

  13、抗兵相加,哀者勝矣。(兩軍對壘時,悲憤的一方獲勝)

  14、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國小人希,即使有各種器具,也不使用;使人民不輕易冒險,不向遠方遷移)

  15、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各小國之間踮腳可望,雞鳴狗叫的聲音互相聽得見,人民直到老死,也互不往來)

  16、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天下人都知道怎樣才算美,這是壞事;天下人都知道怎樣才為善,這是惡事)

  17、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道規律,叫作明智。不知道規律,輕取妄動,其結果必兇)

  18、見素抱樸,少私寡慾。(表現出單純,執著於樸素,減少私心,去除慾望)

  19、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不只是用自己的眼睛看,所以明察秋毫;不自以為是,所以是非昭彰;不自我誇耀,所以功勳不沒;不自高自大,所以成為民眾之長)

  20、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於走路,不留痕跡;善於言談,無可指謫)

  21、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繽紛的彩色,使人眼花繚亂;動聽的音樂,使人沉溺迷惑;豐美的食物,使人口傷厭食;馳騁打獵,使人心發狂;稀缺的財貨,使人行為不軌)

  22、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要統治人民,就先用言辭表達對人民的謙虛;要領導人民,就必須將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後。)

  23、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所以說,聖賢高人處事應當以無為為要領,教化人民應當以不言為準則)

  24、為無為,則無不治。(按無為的原則辦事,沒有不成功的)

  23、“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不推重有賢才的人,免得人民競爭;不看重難得的貨物,也就無人偷盜;不使人看見可以引起欲的東西,民心也就不會被攪亂)–––––––老子消除紛爭的辦法不是制定規則,進行引導,而是消除人們的慾望,返回矇昧時代。

  24、“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復,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慾”(所以,聖人治國,要簡化人民的頭腦,填飽人民的肚子,削弱人民的志氣,強壯人民的骨骼,永遠使人民沒有知識、沒有慾望)––––––這種愚民的理論在孔子、莊子、韓非子、孫子那兒都能看到。

  25、“為無為,則無不治”(按無為的原則辦事,沒有不成功的)–––––––君無為,臣民有為,所以“無不治”.老子真是高明、詭秘的人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