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根生名言欣賞閱讀
牛根生名言欣賞閱讀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名言吧,多看多背一些名言可以豐富知識水平,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名言的型別多樣,你所見過的名言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牛根生名言欣賞閱讀,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牛根生名言欣賞閱讀1
1、從更廣大的意義上來講,在企業競爭中,保護與自我品牌形象相關係數高的競爭對手的品牌形象,是一種更高的策略,是另一種“為自己負責”。因為競爭當中有聯合(潛在的聯合,或者顯在的聯合),對手和盟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我們內蒙古乳製品企業應該覺悟到,每個企業除了擁有自己的張三牌,李四牌,還擁有一個共同的品牌:內蒙古牌,呼市牌。這個大牌子閃光,我們每個企業頭上都有“光環效應”;這個大牌子受了汙染,
我們每個企業的頭上都會“佛頭著糞”。在區內,蒙牛的牌子怎麼被人砸都可以;但在區外,如果還要砸,那麼砸的恐怕就不僅僅只是蒙牛的牌子了。
2、我自己體會,人類社會的基本準則,就是“交換”。只有誠心,才能換來誠信。誠信既是世界觀,也是方法論,“大誠信”其實就是“大智慧”。當今社會最大的學問,就是按市場規律辦事;而按市場規律辦事的最大學問,就是“對別人有利的,才是對自己有利的”。
3、“散”的甜頭,“散”完之後才知道。人們不敢散財,是因為害怕散出之後就再也回不來了。其實,“大有”和“大無”是相通的。
4、世界上的競爭,從古到今,無非是三種資源的競爭,一是體力競爭,二是財力競爭,三是腦力競爭。如果論這三種力的關係,誰都可以統御誰,只是條件不同,三種力的地位也不同:蠻野社會,體力可以統御財力和智力;資本社會,財力可以僱傭體力和智力;資訊社會,智力可以整合財力和體力。這就是“三力法則”。
5、潮流有淺層的,也有深層的。這就像海流一樣。當我們看到表層海流向西涌去的時候,深層海流往往是向東湧動的。
6、做人要講“為人之道”,做企業要講“經營之道”。同樣的裝置,同樣的原料,同樣的人,在不同的企業發揮的效力是不同的,因為各個企業的文化不同。企業文化就像人的基因,無時不在,無處不在,一臺機器、一筆資金、一車原料,從進廠那天起,就被植入了這個企業的基因,它們按照什麼邏輯運轉,要看這個企業的文化。
7、同樣的核子反應,有人用它來作惡,有人用它來行善。科技影響著資源的使用效率,文化決定著資源的使用方向。如果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那麼,我們是否可以說“文化是第二生產力”呢?
8、世界上的思想比星星多,觀點比人口密,沒作選擇的時候,此也有、彼也有,然而此也混沌、彼也混沌,分不出個主賓來;一旦作了選擇,就有了凝聚點,有了向心力,有了主心骨。所以,若論企業文化從哪裡來?“結晶式”也好,“播種式”也好,歸根到底,企業文化首先是一種選擇,然後是一種整合。
9、發射自己的光,但不要吹熄別人的燈。
10、最大的培養在實踐。使用就是最大的培養。
11、這個世界不是有權人的世界,不是有錢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有心人”擅長“三大做”:做事,做勢,做市。
12“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借用這一思路,我們可以說:“文化是第二生產力。”
13、誤解與被誤解的頻率標誌著一個人的素質。
14、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不夠。
15、回顧這些年我們的發展,有許多事,專家都說“不能”;但因為我們識字不多,一不小心把“不”字給丟了,結果就變成了“能”!可謂是“有膽有識”。最近我到北京把膽切除了——佯說去蒙古了,不是撒謊,是怕影響大家……這個膽結石做了以後,基本就沒“膽”了,也沒“石”(識)了…
16、一個企業的成敗往往就在一點兩點上。每天進步一點,每天突破自我,就能走在前面。敢於跟自己較勁的,在歐洲是德國人,在亞洲是日本人,在中國,蒙牛人首當其衝。
17、一個人一生只做一件事,肯定比三年做東、五年做西的人更容易成功。
18、我自己體會,人類社會的基本準則,就是“交換”。只有誠心,才能換來誠信。誠信既是世界觀,也是方法論,“大誠信”其實就是“大智慧”。當今社會最大的學問,就是按市場規律辦事;而按市場規律辦事的最大學問,就是“對別人有利的,才是對自己有利的”。
19、別人從零起步,而我是從負數起步。
20、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我常想,如果缺乏參照物,缺乏警覺性,可能對市場的敏感度也差,反而散了……蒙牛超不超伊利已經不那麼重要了,因為我們與伊利同屬於草原品牌、內蒙古品牌。今後比較大的可能是,有時伊利超過蒙牛,有時蒙牛超過伊利。哪一方長期做第一,也不一定是好事。
21、直接去舉一千斤的人,笨蛋;四兩撥千斤的人,聰明。一個人做了十件事,取得了100%的成果,而另一個人做了一件事,就取得了90%的成果,那麼這個做事少的人就是聰明人。因為那個做十件事的人,用九件事只爭取到10%的成果,那是不行的。”
22、一個做鞋的人,為別人負責是做不好的,為自己負責就能做好。當他“為別人負責”的時候,他的服務物件是泛指的,不特定的,模糊的,由於他的服務物件的模糊性,他在工作中的動機就不是強烈的,感情就不是具體的,思維就不是深刻的,責任意識就是鬆懈的。
當他“為自己負責”的時候,他的服務物件就是活生生的自己:做不好就沒人買,砸了牌子就賣不上好價錢,丟了工作就無以養活一家老小——這時候,他的動機足夠強烈,他的智慧強力發揮,他的責任意識是緊繃的。所以,首先“為自己負責”,然後才能“為別人負責”。
23、一個人要懂點哲學,從無到有,再從有到無——任何人都少不了走這一步,包括歷史上的能人在內。在有生之年就看到自己從有到無,我看我比許多人幸運。
24、我的父親養牛送奶38年,我是子承父業;我的母親給了我教育,她囑咐我的兩句話讓我終生難忘,一句是‘要想知道,打個顛倒’,另一句是‘吃虧是福,佔便宜是禍’。
25、我們提倡全民喝奶,但你不一定喝蒙牛奶,只要你喝奶就行。
26、不要小看我們小地方,小地方的人不想則已,一想便是著眼全國的大事!上海有一千多萬人,上海的企業只要佔領上海,就能做中國的老大老二;
北京也有一千多萬人,北京的企業只要佔領北京,也能做個全國前幾名;而我們呼和浩特才一百多萬人,只有像鄂爾多斯廣告語所說的那樣——“溫暖全世界”,才能在全國排上座次。
27、小勝憑智,大勝靠德。
28、我作為做企業的人,一方面信奉馬克思主義,另一方面也結合一部分凱恩斯觀點,讓我的員工儘快變成中產階級。凱恩斯比馬克思生活的時代晚,因此凱恩斯觀念應該可以對馬克思主義形成一定的補充。
29、差異化、挺進無競爭領域是弱勢企業迅速製造相對強勢的不二法門。
30、人是生產力首要的能動的因素,工具是生產力發展水平的標誌,兩者的結合體就是我所謂“帶工具的人”。所帶工具可以是自創的,也可以是“拿來”的;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可以是務實的,也可以是務虛的;可以是反應堆,也可以是催化劑。總之,我們要的是“帶工具的人”。
牛根生名言欣賞閱讀2
1、我母親教我的兩句話讓我終生難忘:要想知道,打個顛倒;吃虧是福,佔便宜是禍。
2、產品質量的好壞,就是人格品行的好壞。
3、善待每一頭牛,因為它們都是母親。
4、小勝憑智,大勝靠德。
5、先做人,後做事。
6、想贏兩三個回合,贏三年五年,有點智商就行;要想一輩子贏,沒有德商絕對不行。
7、發射自己的光,但不要吹滅別人的燈。
8、一兩智慧勝過十噸辛苦,腦袋決定口袋。
9、要麼自我革命,要麼被人革命,沒有第三條道路!
10、一個人一生只做一件事,肯定比三年做東、五年做西的人更容易成功。
11、一個產品,抓眼球,揪耳朵,都不如暖人心。
12、有人說我作秀,我說作一次秀容易,但要作無數次的秀、一輩子的秀是挺難的。
13、經營中的98%是有關人性,只要換位思考,將對方關心的利益想清楚了,凡事就迎刃而解。
14、在經營理念上我們有四句話,經營的百分之九十八是人心;品牌的百分之九十八是文化;矛盾的百分之九十八來自誤會;資源的百分之九十八是靠整合。
15、營銷的98%是在家裡完成的。
16、野蠻社會,體力可以統御財力和智力;資本社會,財力可以僱用體力和智力;資訊社會,智力可以整合財力和體力。
17、如果缺乏必要的競爭壁壘,“先驅”變“先烈”也是極有可能的事情。
18、品牌=品質+品位+品行。
19、可以越級關懷,但不可以越級管理。
20、一切競爭從設計時開始。
21、聽不到奉承的人是一種幸運,聽不到批評的.人卻是一種危險。
22、這個世界不是有權人的世界,不是有錢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有心人擅長“三大做”:做事,做勢,做市。
23、思路決定出路,佈局決定結局。
24、你有幾斤幾兩只有上市後才知道。
25、成功是優點的發揮,失敗是缺點的積累。
26、好心態才有好狀態。
27、不管螺絲是怎麼設計的,正向擰不開的時候,反向必定擰的開。
28、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無才,培養使用;有才無德,限制錄用;無德無才,堅決不用。
29、一個人智力有問題,是次品;一個人的靈魂有問題,就是危險品。經營人心就是經營事業。
30、人非“生而知之”,那麼,一定是“學而知之”、“思而知之”、“行而知之”。
31、這個世界不缺少發現,而是缺少發現後的思考。
32、我們提倡全民喝奶,但你不一定喝蒙牛奶,只要你喝奶就行。
33、這個世界凡是高階深奧的東西,沒有一個不藏在深處、細處、隱秘處。
34、(辭去總裁只當董事長)我給自己的定位是:能不做的就不做,只解決總裁與書記不能解決的問題。
35、我的父親養牛送奶38年,我是子承父業;我的母親給了我教育,她囑咐我的兩句話讓我終生難忘,一句是‘要想知道,打個顛倒’,另一句是‘吃虧是福,佔便宜是禍’。
36、不問我的一雙手能幹多少事,惟問移泰山需要多少雙手;不問我的一口鍋能煮多少斤米,惟問勞千軍需要多少口鍋;不問我的一盞燈能照多少里路,惟問亮天下需要多少盞燈。
37、三合論: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把合適的人放上去。衡量人才要堅持崗位標準,離開崗位去談抽象意義的人才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陳景潤是數學天才,但是在教師崗位上卻算不上好人才,所以崗位要與人匹配,千萬不能錯位,錯位之後成本太高。除了人崗匹配,態度問題也值得關注,如果你有智慧,請你拿出智慧,如果沒有智慧,請你流出汗水,如果沒有汗水,請你讓出崗位。
38、創業和守業不是前後關係,不是並列關係,而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係,創業是永恆的,守業是相對的;守業是創業的另一種表現形式,一切守業都是創業的子集。
39、把“創業”與“守業”視作兩個不同範疇的概念是有害的,它會使許多人誤解為,創業是需要“動”的,守業是需要“靜”的;創業是需要“激情”的,守業是需要“寂寞”的;創業是需要“擴張”的,守業是需要“內斂”的;創業是需要“大刀闊斧”的,守業是需要“平平淡淡”的……一句話,創業比守業離創造更近,守業比創業離激情更遠。
40、一個企業、一個組織、一個團隊,如果聚精會神只做一件事,做好的可能性就比較大;如果東也想做,西也想做,不能做到專一、專注、專心、專業,那麼,到頭來,每個領域都可能只是個二流角色,弄不好還會淪入三流、末流。迄今為止,做企業成功的招數很多,但有一條肯定屢驗不爽:聚焦,聚焦,再聚焦!
41、企業總要找馬騎,企業跑在平路上的時候,找到的可能是銀行的資金,它是一匹比較溫順的馬;可是當你跑在山路上的時候,找到的可能就是風險投資,它是一匹烈馬,烈馬的特點是——你行的時候,你指揮它,你不行的時候,它指揮你。
42、當企業利潤低的話我們會不安,當企業利潤自然升高的時候,我們同樣也會不安,因為你經常拿走別人應得的利益,別人就會離你而去,他一走,你的生態圈就崩潰了,你的利益就不存在了。
43、股東投資求回報,銀行注入圖利息,員工參與為收入,合作伙伴需賺錢,父老鄉親盼稅收。只有消費者、股東、銀行、員工、社會、合作伙伴六者的‘均衡收益’,才是真正意義的‘可持續收益’;只有與最大多數人民大眾命運關聯的事業,才是真正‘可持續的事業’。”
44、企業如何做大?我們認為企業在四個方面必須有前瞻性,首先大遠見、大胸懷、大責任感、大產業鏈為其四大才可能做好。
45、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既是必須的,也是個人的道德完善。財富向最能夠增值的地方流動,這是經濟學鐵的定律。一個企業家掌控的財富越多,說明社會對他的信任越大,與他相關的人也就越多,他的所作所為也就越舉足輕重……他是大家按市場法則共同“選舉”的委託人,不承擔社會責任行嗎?越是這樣的人,越需要進行個人道德完善,這一方面是讓更多的人從他釋放的能量中受益,另一方面這也是他贏得更大社會信任所需要支付的“成本”,也就是說,這是一個“社會公益”與“個人品牌”的共生過程。
46、我覺得自己沒缺過什麼人才,我認為使用是對人才最大的培養。比如,你需要三個人做一件事,現在去勞動力市場找來三個人,就算都是矮子,裡面也能選拔出一個將軍來。像米盧教練,他從不帶甲級隊,就帶乙級隊、丙級隊,把他們帶成乙級隊、甲級隊,這才是好教練!
牛根生名言欣賞閱讀3
1.好心態才有好狀態。
2.幫助別人,但不傷害別人。
3.要想知道,打個顛倒。
4.小勝憑智,大勝靠德。
5.城市多喝一杯奶,農村致富一家人。
6.財散人聚,財聚人散。
7.一個產品,抓眼球,揪耳朵,都不如暖人心。
8.一個人智力有問題,是次品;一個人的靈魂有問題,就是危險品。經營人心就是經營事業。
9.有幹勁,你就灑下汗水;有知識,你就獻出智慧;二者都不具備,請你讓出崗位。
10.從無到有,是件快樂的事。而從有到無,同樣是種快感。
11.產品市場是億萬公民,資本市場是千萬股民,原料市場是百萬農民。
12.讓認識你的人受益,還不能算好;讓不認識你的人也受益,那才是真好。
13.吃虧吃到再也吃不進的時候,就不會吃虧了。苦多了,甜就大了。
14.想贏個三回兩回,三年五年,有點智商就行;想做個百年老店,想一輩子贏,沒有德商絕對不行。
15.學得辛苦,做得舒服;學得舒服,做得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