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名言內容
孟子的名言內容
孟子是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有關孟子的名言文,歡迎大家一起來借鑑一下!
1、遠望之襄王而不似人君,言無人君之威儀也;就而近之而不見所畏焉,言無人君操柄之威也
2、養心莫善於寡慾
3、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4、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飢而死也
5、則天下歸之,以政傷民,民樂其亡,以梃服強,仁與不仁也
6、富歲,子弟多賴;凶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7、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
8、養心莫善於寡慾。
9、君視臣如手足,臣視君如父母;君視臣如草芥,臣視君如仇寇
10、定天下者,在乎仁政為一者也
11、“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間旱,則苗稿矣,天油然作雲,沛然下雨,則苗氵孛然興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
12、吾善養浩然之氣。
13、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14、言定天下者一道,仁政而已,不貪殺人,人則歸之,是故文王視民如傷,此之謂也
15、有為者闢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16、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耨以養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徵之,夫誰與王敵
17、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1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9、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20、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孔子之門徒,頌述宓義以來至文、武、周公之法制耳,雖及五霸,心賤薄之,是以儒家後世無慾傳道之者。故曰臣未之聞也
21、窮困便獨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22、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
23、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
24、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25、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可使制梃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
26、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禮。
27、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28、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
29、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30、父子有親,君臣有交,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歷史地位
地位奠定
孟子是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後人稱為"亞聖"。但孟子的.地位在宋代以前並不是很高。有一首諷刺孟子的打油詩:“乞丐何曾有二妻?鄰家焉有許多雞?當時尚有周天子,何事紛紛說魏齊?”自中唐的韓愈著《原道》,把孟子列為先秦儒家中唯一繼承孔子“道統”的人物開始,出現了一個孟子的“升格運動”,孟子其人其書的地位逐漸上升。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孟子》一書首次被列入科舉考試科目之中。元豐六年(1083年),孟子首次被官方追封為“鄒國公”,翌年被批准配享孔廟。以後《孟子》一書升格為儒家經典,南宋朱熹又把《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為“四書”,其實際地位更在“五經”之上。
《孟子》一書,在漢代就被認為是輔翼“經書”的“傳”,和孔子的《論語》並列。至五代,後蜀主孟昶下令將《易》《書》《詩》《禮》《周禮》《儀記》《公羊傳》《穀梁傳》《左傳》《論語》《孟子》十一經書寫刻石。《大學》和《中庸》被認為是孔子弟子曾參和孔子之孫子思的著作,這樣,《孟子》一書便與孔子及孔子嫡系的著作平起平坐了,其實際地位更在“五經”之上。
元朝至順元年(1330),孟子被加封為“亞聖公”,以後就稱為“亞聖”,地位僅次於孔子。
在明清兩代,官方規定,科舉考試的八股文題目必須從《四書》中選取,要“代聖人立言”。於是,《孟子》一書便成了明清兩代士子們的必讀書之一了。
追封追諡
宋朝 元豐六年(1083年) 宋神宗 鄒國公
元朝 至順元年(1330年) 元文宗 鄒國亞聖公
明朝 嘉靖九年(1530年) 明世宗 奉為亞聖,罷公爵。
明朝景泰二年,孟子嫡派後裔被封為翰林院五經博士,子孫世襲。
民國三年,73代翰林院五經博士孟慶棠改封奉祀官
民國24年,改稱亞聖奉祀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