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寬容的名言和事例
有關寬容的名言和事例
寬容就是寬大有氣量,不計較或不追究,能容忍別人。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有關寬容的名言和事例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寬容的名言
1、開誠心,布大度,寬容的名言。──康有為《上清帝第一書》
2、人之心胸,多欲則窄,寡慾則寬。──[清]金纓《格言聯壁》
3、量大好做事,樹大好遮陰。──中國諺語
4、人之謗我也,與其能辯,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與其能防,不如能化。──弘一大師《格言別錄》
5、人非堯舜,誰能盡善。──[唐]李白《與韓荊州書》
6、關公放了曹丞相,丈夫要有容人量。──中國諺語
7、與人為善就是善於寬諒。──[美]弗羅斯特《新罕布什爾》
8、忍耐記心間,煩惱不沾邊。──中國諺語
9、能忍能讓真君子,能屈能伸大丈夫。──中國諺語
10、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舊恩。──[清]金纓《格言聯壁》
11、聖人貴寬,而世人賤眾。──[漢]陸賈《新語·術事》
12、東海廣且深,由卑下百川;五嶽雖高大,不逆垢與塵。──[三國]曹植《當欲遊南山行》
13、忍一句,息一怒,忍一事,少一事。──中國諺語
14、事不三思終有悔,人能百忍自無憂。──[明]馮夢龍《醒世恆言》
15、人本該是有良心的,就連最殘酷的心也會有寬恕他人的短暫、美好的記憶。──[捷]塞弗爾特《淚城》
16、多寬恕別人,少寬恕自己。──中國諺語
17、寬恕一個敵人要比寬恕一個朋友容易,名人名言大全《寬容的名言》。──[英]佈菜克《耶魯撒冷》
18、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尚書·周書·君陳》
19、有容乃大,無欲則剛。──《古今楹聯類篡》
20、自出洞來無敵手,得饒人處且饒人。──[宋]善棋道人《絕句》
21、仁者愛萬物。──《史記·趙世家》
22、山銳則不高,水狹則不深。──[漢]劉向《新序·節士》
23、氣餒者自畫,量狹者易盈。──[明]朱之瑜《朱舜水集·恭敏》
24、以大度相容,則萬物兼濟。──《宋朝事實類苑·祖宗聖訓》
25、惡人膽大,小人氣大,君子量大。──中國諺語
26、不會寬容別人,是不配受到別人的寬容的。──[俄]屠格涅夫《羅亭》
27、胸中天地寬,常有渡人船。──中國諺語
28、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秦]李斯《諫逐客書》
29、太剛則折,至察無徒。──《晉書·劉隗列傳》
30、能容小人,方成君子。──[明]馮夢龍《增廣智囊補》
事例一:六尺巷傳奇
清朝康熙年間,桐城人張英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鄰居是桐城另一大戶葉府,主人是張英同朝供職的葉侍郎,兩家因院牆發生糾紛。張老夫人修書送張英。張英見信深感憂慮,回覆老夫人:“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人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於是,張老夫人令家丁後退三尺築牆。葉府很受感動,命家人也把院牆後移三尺。從此,張、葉兩府消除隔閡,成通家之誼。
事例二:宰相肚裡能撐船
三國時期的蜀國,在諸葛亮去世後任用蔣琬主持朝政。他的'屬下有個叫楊戲的,性格孤僻,訥於言語。蔣琬與他說話,他也是隻應不答。有人看不慣,在蔣琬面前嘀咕說:“楊戲這人對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話了!”蔣琬坦然一笑,說:“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氣秉性。讓楊戲當面說讚揚我的話,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讓他當著眾人的面說我的不是,他會覺得我下不來臺。所以,他只好不做聲了。其實,這正是他為人的可貴之處。”後來,有人贊蔣琬“宰相肚裡能撐船”。
事例三:將相和傳奇
公元279年舊中國時代,趙國的藺相如守完壁歸趙,立了大功,拜為上卿,位在大將軍廉頗之上。廉頗自恃功高,很不服氣,揚言要羞辱他。藺相如聽到廉頗的話,常常稱病不上朝,不跟廉頗爭位。有時藺相如坐車外出,碰見廉頗就趕緊避開。門客以為他膽小怕事。藺相如說:“秦王那麼厲害,我都不怕,難道還怕廉頗?我考慮,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入侵趙國,只是因為有我們兩人在。如今二虎相鬥,必有一傷,勢必削弱抵禦外敵的力量。我之所以躲避廉將軍,是先男家之急而後私仇啊!”這話傳到廉頗耳中,廉頗很覺慚愧,便袒衣露體,負荊登門請罪。說:“我粗野低賤,志量淺狹,開罪於相國,相國能如此寬容,我死不足以贖罪。”於是將相重歸於好,成了生死之交。
事例四:千金之交
有個“”的典故說的是春秋時期管仲與鮑叔的故事。管、鮑二人少小相識,後來合夥經商,管仲總是要從中多佔一些便宜,鮑叔不以他為貪,知他是家貧的緣故。此後,管仲出了不少餿主意,幾乎使生意做不下去了,鮑叔也不認為他蠢,而認為是沒有遇上好時機。後來鮑、管二人分別投奔齊國公子小白和公子糾門下,小白勝而糾死。管仲跟著倒黴被囚。鮑叔不以勝者自旌,反而力薦管仲於齊桓公(小白),也不計較自己會處在管仲之下。桓公果然拜管仲為相,治理齊國,九合諸侯一匡天下,齊桓公終成一代霸主。管仲後來感嘆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也”。
事例五:仁義衚衕
明朝年間,山東濟陽人董篤行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信,說家裡蓋房為地基而與鄰居發生爭吵,希望他能借權望來出面解決此事。董篤行看後馬上修書一封,道:“千里捎書只為牆,不禁使我笑斷腸;你仁我義結近鄰,讓出兩尺又何妨。”家人讀後,覺得董篤行有道理,便主動在建房時讓出幾尺。而鄰居見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樣效法。結果兩家共讓出八尺寬的地方,房子蓋成後,就有了一條衚衕,世稱“仁義衚衕”。
事例六:楚莊絕纓
某天,楚莊王宴請文武百官,席間,他讓自己寵愛的許姬給大臣敬酒助興。一陣風將大廳內的燭火吹滅,黑暗中許姬感到有人拉住她的手。許姬惱怒中順手扯斷了那人帽子上的纓飾,悄悄告訴了楚莊王,要懲罰這個大臣。楚莊王卻下令暫緩點燈,並要求群臣全部拽斷帽子上的纓飾,盡情狂歡,隻字未提此事。次年,楚國與鄭國交戰,副將唐狻出生入死,為大敗鄭軍立下戰功。楚莊王要重賞唐狻,唐狻跪倒在地,說戰場上置生死於度外,實乃報答楚莊王昔日“絕纓掩過”的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