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言60句

孔子名言60句

  孔子,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孔子名言 ,歡迎閱讀。

  1、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2、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

  3、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4、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5、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6、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7、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8、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9、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10、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11、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12、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汝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13、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14、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15、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16、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17、不學禮,無以立。

  18、朝聞道,夕死可矣。

  19、小不忍則亂大謀。

  20、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21、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22、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23、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24、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25、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

  26、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7、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28、過,則匆憚改。

  29、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30、不遷怒,不二過。

  31、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32、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33、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4、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35、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36、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37、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38、甯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39、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

  40、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4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

  42、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43、吾日三省吾身。

  44、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45、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46、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47、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48、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的欲,不逾矩。

  49、鞭撲之子,不從父之教。

  50、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

  51、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52、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53、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54、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55、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56、執德不弘,通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57、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

  58、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59、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6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拓展閱讀:孔子人物軼事

  義利之辯

  魯國有一道法律,如果魯國人在外國見到同胞(遭遇不幸),淪落為奴隸,只要能夠把這些人贖回來(幫助他們恢復自由),就可以從國家獲得金錢的補償和獎勵。(孔子的學生) 子貢,把魯國人從外國贖回來,但不(向國家)領取金錢。孔子說:“賜( 端木賜,即子貢),你錯了!聖人做的事,可用來改變民風世俗,教導可以傳授給百姓,不僅僅是有利於自己的行為。現在魯國富的人少窮人多,(向國家)領取補償金,(對你)沒有任何損失;但不領取補償金,魯國就沒有人再去贖回自己(遇難)的同胞了。”

  子路救起一名 溺水者,那人感謝他送了一頭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興地說:“魯國人從此一定會勇於救落水者了。”

  孔子學琴

  孔子在學習方面是很虛心,尤為刻苦。有一次孔子隨 師襄學鼓琴。曲名是《 文王操》。孔子苦苦的練了很多日子,師襄子說:“可以了。”孔子說:“我已經掌握了這個曲子的彈法,但未得其數。”又練了很多日子,師襄子又說:“可以了,你已於其數。”可是孔子仍說:“不可以,未得其志。”又過了相當的時間,師襄子認為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認為自己沒有彈好這首樂曲。於是,孔子反覆的鑽研,體會琴曲的內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樂曲中表現出來了,才罷休。

  孔子相師

  《 史記》記載一日孔子子乘著一輛馬車周遊列國。來到一個地方,見有一孩子用土圍成了一座“城”,坐在裡面。孔子就問:“你看見馬車為什麼不躲開呀?”那孩子回答:“人們說您孔老先生上曉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情。可是,今天我見您卻並不怎麼樣。因為自古到今,只聽說車子躲避城,哪有城躲避車子的道理呢?”孔子愣了一下,問:“你叫什麼名字?”孩子答道:“我叫項橐。”孔子為了挽回面子,就想出了一連串問題來難項橐,但是都被項橐巧妙的化解。

  孔子覺得這孩子知識淵博,連自己也辯不過他,只得長嘆一聲,俯下身子對項橐和藹地說:“後生可畏,我當拜你為師。”回頭對弟子們講:“三人行必有我師矣。要不恥下問。”經孔子這一褒獎,項橐便名揚九州,震動朝野。以後《史》、《志》有關章節都有記載。據《史記》記載,甘羅十二歲拜丞相時,還拿項橐作比喻,說服文信侯呂不韋讓自己出使趙國。南宋大儒王應麟編寫的《三字經》勸諸後生說:“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蓋出於此

  實驗欹器

  《 荀子· 宥坐》記載“孔子觀於 魯桓公之廟,有欹器焉。孔子問於守廟者曰:‘此為何器?’守廟者曰:‘此蓋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聞宥坐之器,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孔子顧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果中而正,滿而覆,虛而欹。孔子喟然而嘆日:‘籲!惡有滿而不覆者哉!’”

  宥和右的意思相同,也跟侑意思一樣,勸說、勉勵的意思,坐同座。古時候的人沒有桌椅,只能坐地上,公元前面是案几。常用的物品放在右邊,所以,座位右邊是經常關注的地方。宥坐即座右銘。

  欹器的`底是尖的,它有個特點:空虛時只能歪斜地放著,即“虛則欹”;當注入一半左右的水,就可端正地擺放,就是“中則正”;但注水又不可太滿,水太多了,它又會自動側翻倒,把水都倒了出來,這就是“滿則覆”。欹器是對它的俗稱,當人們利用它的特性賦予了文化內涵後,又送它一個雅號叫宥坐。

  藏書始祖

  孔子於68歲返回魯國,開始整理圖書典籍。尤其是在晚年,主要精力是用在校勘、整理典籍方面,孔子是中國最早的圖書整理者,相傳他整理《 詩經》、《 尚書》等文獻,並把魯史官所記《 春秋》加以刪修,成為中國第一部編年體的歷史著作。孔子在整理文獻中,創立了揭示文獻“為之作序”、“言其作意”的目錄學方法。為《詩》、《書》作序,或附於書後,或臨於書首,或另出單行,這在揭示文獻的內容上起重要作用。孔子整理圖書所定的《 六藝》,對漢代 劉向、 劉歆父子在《 別錄》、《 七略》書目分類上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孔子的學生子路曾向他提建議,“由聞周之徵藏史有老聃者,免而歸居。夫子欲藏書,則試往因矣”。孔子透過國家的藏書,瞭解了虞、夏、商、週四代的典章制度和歷史。他所收藏的圖書主要以《詩》、《書》、《禮》、《樂》、《春秋》等。《公羊解詁》載孔子“使子夏等十四人救周史記,得百二十國寶書”,說明在編定《六經》時,廣泛蒐集各國典籍。故後,“所居堂弟子內,後世因廟藏孔子衣冠、琴、車、書。”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