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勤學的名言或故事
關於勤學的名言或故事
三更燈火五更雞, 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髮不知勤學早, 白首方悔讀書遲。下面是關於勤學的名言或故事,歡迎參考閱讀!
關於勤學的名言
◆不要等待機會,而要創造機會。
◆如果寒暄只是打個招呼就了事的話,那與猴子的呼叫聲有什麼不同呢? 事實上,正確的寒暄必須在短短一句話中明顯地表露出你對他的關懷。
◆昨晚多幾分鐘的準備,今天少幾小時的麻煩。
◆做對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對重要。
◆人格的完善是本,財富的確立是末。
◆沒有一種不透過蔑視、忍受和奮鬥就可以征服的命運。
◆行動是治癒恐懼的良藥,而猶豫、拖延將不斷滋養恐懼。經典勵志語錄
◆沒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斷培養的信心。
◆人性最可憐的就是:我們總是夢想著天邊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園,而不去欣賞今天就開在我們視窗的玫瑰。
◆征服畏懼、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確實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獲得成功的經驗。
◆失敗是什麼?沒有什麼,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麼?就是走過了所有通向失敗的路,只剩下一條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讓我們將事前的憂慮,換為事前的思考和計劃吧!
◆再長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邁開雙腳也無法到達。
◆任何業績的質變都來自於量變的積累。
◆成功不是將來才有的,而是從決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續累積而成 大學生勵志
◆大多數人想要改造這個世界,但卻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積極的人在每一次憂患中都看到一個機會, 而消極的人則在每個機會都看到某種憂患。
◆莫找藉口失敗,只找理由成功。(不為失敗找理由,要為成功找方法)
◆偉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與別人共處逆境時,別人失去了信心,他卻下決心實現自己的目標。
◆世上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
◆當你感到悲哀痛苦時,最好是去學些什麼東西。學習會使你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時間最不費力。
◆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一個有信念者所開發出的力量,大於99個只有興趣者。
◆每一發奮努力的背後,必有加倍的賞賜。
◆人生偉業的建立 ,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任何的限制,都是從自己的內心開始的。
◆含淚播種的人一定能含笑收穫。
◆慾望以提升熱忱,毅力以磨平高山。
◆一個能從別人的觀念來看事情,能瞭解別人心靈活動的人永遠不必為自己的前途擔心。 三毛經典愛情語錄
◆一個人最大的破產是絕望,最大的資產是希望。
關於勤學的故事:
白居易
唐朝有個寫詩很多的少年天才——白居易。
白居易五六歲便開始作詩,九歲時對詩的聲韻就非常熟悉了。母親是個慈愛、嚴格又有文化的婦女,充當白居易的啟蒙教師。
不論白天還是黑夜,她總是拿著詩書教導兒子,不過,孩子畢竟是孩子也有偷懶的時候。這時,母親不去打罵他,而是講道理,督促他把漏下的學習任務一點一點補上。
就這樣,白居易漸漸養成了勤奮學習的好習慣。
有一次,他拿著自己的幾首新作,來到在當時很有名望的詩人顧況俯前,顧況漫不經心地瞟了一下名帖,等他一翻開,眼神就像被磁石吸住了,禁不住韻味十足的吟誦起來:“‘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好哇,好!能寫出這樣詩句的人,想在任何地方住下去,都不是難事!快請進!快請進!”
看到寫詩的人竟然是一位少年,就高興的與他談起作詩來,不知不覺的就談到了天黑!這一年白居易才16歲。
從此這個會寫詩的少年天才的名字,一下子在長安城傳開了。
白居易寫的詩,生動流暢,連沒有什麼文化的老婆婆都能明白。可是誰能想到,他那裡是什“天才”,他學寫詩花了多大的心血啊。
成名後,白居易對自己的要求更嚴格了。他還是一天天不停的讀了寫寫了讀......白居易給後世留下了3千多首詩歌,成為唐代寫詩最多的詩人之一。
司馬光
司馬光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也是當時了不起的大學問家。流傳千古、影響深遠的歷史著作《資治通鑑》就是他編寫出來的。
司馬光小時候在私塾裡上學的時候,總認為自己不夠聰明,他甚至覺得自己比別人的記憶力差。為了訓練自己的記憶力,他常常要花比別人多兩三倍的時間去記憶和背誦書上的.東西。每當老師講完書上的東西,其他同學讀了一會兒就能背誦,於是紛紛跑出去玩耍了。司馬光卻一個人留在學堂裡,關上窗戶,繼續認真地朗讀和背誦,直到讀得滾瓜爛熟,合上書本,能背得一字也不差,才肯罷休。
他還利用一切空閒的時間,比如騎馬趕路的時候,或者夜裡不能入睡的時候,一面默誦,一面思考文章的內容。久而久之,他不僅對所學的內容能夠記誦,而且記憶力也越來越好,少時所學的東西,竟至終身不忘。由於他從小學習一絲不苟,勤奮用力,為他後來著書立說奠定了很堅實的基礎。
司馬光一生堅持不懈地埋頭學習、寫作,往往忘記飢渴寒暑。他住的地方,除了書本,只有非常簡單的擺設:一個板床、一條粗布被子、一個圓木做的枕頭。
為什麼要用圓木做枕頭呢?原來是這樣的,司馬光常常讀書到很晚,他讀書讀累了,就會睡一會兒,可是人睡覺的時候是要翻身的,當他翻身的時候,枕頭就會滾到一邊,這時他的頭自己會碰到木板上,這樣一振動,人也就醒了。於是,他就馬上披衣下來,點上蠟燭,接著讀書。後來他把那個圓木枕頭看成是有思想的東西,給它起了個名字,叫“警枕”。
就是憑著這種永不自滿、永不懈怠的精神,司馬光和他的助手,花了整整19年時間,編成了《資治通鑑》這本歷史鉅著。
伽利略
伽利略17歲那年,考進了比薩大學醫科專業。他喜歡提問題,不問個水落石出決不罷休。
有一次上課,比羅教授講胚胎學。他講道:“母親生男孩還是生女孩,是由父親的強弱決定的。父親身體強壯,母親就生男孩;父親身體衰弱,母親就生女孩。”
比羅教授的話音剛落,伽利略就舉手說道:“老師,我有疑問。”
比羅教授不高興地說:“你提的問題太多了!你是個學生,上課時應該認真聽老師講,多記筆記,不要胡思亂想,動不動就提問題,影響同學們學習!”“這不是胡思亂想,也不是動不動就提問題。我的鄰居,男的身體非常強壯,可他的妻子一連生了5個女兒。這與老師講的正好相反,這該怎麼解釋?”伽利略沒有被比羅教授嚇倒,繼續反問。
“我是根據古希臘著名學者亞里士多德的觀點講的,不會錯!”比羅教授搬出了理論根據,想壓服他。
伽利略繼續說:“難道亞里士多德講的不符合事實,也要硬說是對的嗎?科學一定要與事實符合,否則就不是真正的科學。”比羅教授被問倒了,下不了臺。
後來,伽利略果然受到了校方的批評,但是,他勇於堅持、好學善問、追求真理的精神卻絲毫沒有改變。正因為這樣,他才最終成為一代科學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