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來了,跟我走吧的雜文隨筆
春天來了,跟我走吧的雜文隨筆
霧罩龍眠
過完年,天氣一下暖和了,許多種花都競相開放,或者是快開了。
我就想等到氣溫再上升幾度,把笨重的外套去掉後,單衣薄衫的,一身經過一個冬天捂出來的大肚腩,和腰背上的贅肉就會被一覽無餘了。傍晚應該去西郊公園繞繞圈子,刷刷微信步數,揮汗如雨地消耗消耗脂肪。精力特別充沛還應該去信步走馬嶺,爬爬投子山......氣喘吁吁地登上山頂之後,將小城四面八方的美景盡收眼底。
有三、二好友同行最好不過,可以沿途邊趨庸附雅地聊點風光詩文,講講地方典故。一個人去也無所謂,正好一邊走路一邊思考思考人生,揣摩揣摩一些家長裡短的世俗人情。或者可以在心裡偷偷地“只”想一下“誰把你的頭髮盤起”的漂亮同桌。雖然形單影隻,但是自在又灑脫,反正都適合。
小城故事多
我尤其喜歡一個人獨來獨往。大宋朝有一個大文豪叫辛棄疾說過:“水聲山色競來相娛”,就是這種心境的最佳寫照。這已經不是單純的“觀山是山”,還包含著更多“只緣身在此山中”的互動。是的,一朵正在孕育中的野花的花骨朵,一片剛剛從樹幹上抽枝的小嫩芽,甚至山谷裡的野筍被泉水催促著破土的時有時無的聲音。還有一掠而過,漸鳴漸遠的鳥鳴聲、“簌簌”的風聲......往往都會隨時隨地愉悅著我的眼耳鼻喉,直到我的內心。
我又想起偶爾會被一些俗事所絆,解不開心裡的疙瘩,帶著不好的情緒上山來時,確實是“見山不是山,見樹不是樹”,碰見和尚當尼姑。只顧著悶頭走路,一肚子都是沉甸甸的心事,彷彿突然跌落到美妙的風景之外。這才是我今天想要囉嗦,想要給自己解鎖的糾結所在。
山也好,水也好,從不會問上山來的人“官至幾品啊、師出哪個名門啊”?有沒有“良頃高廈”,有沒有“貌美如花”啊......,只要願意來,都會坦坦蕩蕩地以誠相待每一個人。也許有人瞧不上這名不見經傳的山中沿途經過的`風景,說泰山如何如何,黃山如何如何......。嘿,有種別來呀,有種去天天“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呀!不過也不能把自己太當回事,還真自以為是“呔,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呀?得遵守山上的規矩和自然界的秩序。
走馬嶺遠眺
因此,只有自己調節好心情,凡事都看開些、大度些,儘量把人往善處想,把事往好處想,不被“負能量”的事物所左右,才會“境由心生”,才會覓得天地間山水的精妙,才會時時刻刻觸景生情。才能每走一步,都是移步換景,都是不一樣的如詩如畫。
日常生活中也是一樣。只有對生活充滿著熱愛的人,才能體會到生活的意義與價值,才能感受到春光明媚、陽光溫暖,才能從自己從事的每一件事中收穫到自娛自樂的效果,才能盡情盡興地享受到生活的真諦與美好!龍眠諸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