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雜文隨筆

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雜文隨筆

  艾情20歲以前沒有想過自己的人生會是什麼樣子的。

  10月9號是艾情的生日。

  她早早地就開始期待這一天。

  可是這一天與她想象的一點也不一樣。

  艾情是一個愛笑的,善良的,溫柔的,傻傻的女生。

  兩個月之前,艾情就開始告知她的的好朋友,她要過生日了,她想要什麼樣的禮物。她在電話裡跟她的朋友說的眉飛色舞,滔滔不絕,“我想有堅果吃,有漂亮衣服穿,有蛋糕,要許願,一堆人陪著吃飯,再出去唱歌”。她把那一天描述的很美好,美得像空中飄的粉紅色的氣泡。一戳,就破。從那時起,她就開始期待這一天。

  她依然忙碌的過自己的日子,刻著所有的忙碌彷彿都是為了那一天到來。她假期裡收了幾個學生,每天給他們上課,陪他們玩玩象棋。等孩子們都走了,她改完作業,就開始看自己喜歡的.書。

  艾情是一個理科生,但是卻很喜歡看書。高中的時候,艾情總時不時地跑去學校的小書店。書店主要是賣書,不讓白看。所以,艾情只能把吃飯的費用貢獻出來一點,去買些《讀者》類的雜誌。然後把這些書放在課本和資料的下面,等到上自習的時候偷偷看。可是艾情並不是每一次都可以很幸運的安心地看一整節課。因為艾情的座位是靠窗戶的,班主任總是神出鬼沒般的出現在艾情窗邊,敲一敲窗戶。每當這個時候艾情都很“自覺”地將它們收起來,開始理科生們的題海戰術。其實,艾情對於這個沒有大聲批評她,讓她陷入窘境的班主任還是很感激的。

  艾情高中的時候是沒有朋友的。她只有一個喜歡的人。

  艾情是在重點理科班,但她的成績卻在全班倒數第十。艾情的成績一開始沒有那麼差,是中等的成績。可是,重點班是一個很特殊的班集體,這裡面的每一個人都很不一樣。愛情和她們說話的時候,發現她們“不會”好好說話。她們的話裡總是包含了另一種意思,這種意思令艾情不舒服。於是艾情慢慢的放棄了融入她們的圈子。她一個人吃飯,一個人走路,一個人做作業。她不跟別人說話,她安靜地像不存在一樣。

  艾情的物理老師是個很兇,很睿智的人。艾情對他是又愛又恨。艾情欣賞他的睿智,但又很怕他。因為他老是教育艾情。在艾情從食堂回教室的路上偶遇了他,他詢問了艾情直線下降的成績。然後就在大庭廣眾之下,人來人往中對艾情開始了一場諄諄教誨。他說完,揮一揮衣袖,走了。艾情反映過來的時候,人影都沒了。

  而在多年以後,艾情每每憶起這位物理老師,心裡滿滿對他的感激,以及對自己的懊悔。那個時候,如果自己足夠堅強,足夠勇敢,不逃避,能夠把他睿智提點的話聽進去,或許結局就不會是現在這樣了。她的高中生活也不會是黑色的了。

  陰差陽錯地,艾情大學讀了物理專業。大學之後為了應付繁難的專業課,艾情幾乎不再看文學雜誌。天天泡在自習室啃專業書。除此之外,讓艾情覺得辛苦的另一件事就是交朋友。大學裡艾情儘可能的與人為善,希望可以交到好多朋友。可是事與願違,交朋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交到知心朋友更難。入學至今,艾情只有一個知心朋友,就是閨蜜。她跟她無話不說,相互吐槽分享快樂。

  她兩個月前的電話就是打給她閨蜜的。她以為,除了她之外,一定還有別人的祝福。

  可是,她錯了。

  生日這天凌晨。艾情不停地翻動手機,希望空間裡出現一條類似“終於守到凌晨,祝你生日快樂”在別人空間裡常看到的留言。她不停地劃手機,越來越快,最後往旁邊一扔,睡覺。艾情不免失落:原來真的沒人如此惦記我。白天,艾情和室友有說有笑,一起吃飯,一起上課,但卻沒聽到一句“生日快樂”。到了晚上,艾情心裡隱隱的期待全部落空了。開啟手機,滿滿一手機屏的QQ系統發的生日祝福。艾情苦笑了下,如果不是自己提前一個星期把資料卡的生日日期改到今天,是不是連這系統發的祝福也沒有。

  艾情默默地躺到床上開始漫無邊際的胡思亂想,她想起了那個物理老師,那些說話尖酸刻薄的同學,想起了她喜歡的那個人,想起了大學裡遇到的人和事。她方佛看到了自己的人生,多麼孤獨,多麼寂寥。她彷彿明白了,人人都是孤獨的。那些看似親密,相互依偎的人也是孤獨的。因為孤獨才會使兩個人相互靠近,相互依賴,相互偽裝。而她到此時才恍然大悟。她不能再假裝是一個孩子,可以伸手要糖吃,有最喜歡的顏色。

  手機震動,是閨蜜來的祝福電話。她在心裡笑了笑。她和她也是相互孤單的。

  只是自此以後,她再也不害怕孤單。她會做自己喜歡的事,說自己想說的話,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