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就在你身邊-雜文隨筆

朋友就在你身邊-雜文隨筆

  經驗說:身邊的人都不理解我,理解我的不知道在世界的哪個角落。實驗說:別滿世界找了,身邊的人才最可能成為你的朋友。

  “小姐,雖然我們互相不認識,但既然我們在同一時間來到這個地方,可能就是所謂的緣分吧。不如……交個朋友?”

  這個搭訕聽上去很土,但是說出了一個事實:容易成為朋友的人不是穿越千年的,不是在地球另一個角落的',而是即使相隔千里也必須相會在一起的。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最新一期的一篇文章,透過模型模擬發現,如果兩人在時間空間上重合程度越高,那麼兩人是朋友的可能性也越大。

  研究者選擇的資料是來自於最著名的圖片分享網站flickr

  透過處理超過380萬帶有空間資訊的照片,他們發現,隨著空間重合度升高(把世界劃分成的小格越小),時間分隔度降低(時間間隔越短),兩個使用者間社會緊密聯絡的機率會有一個質的飛躍,成為朋友的機率和同時同地事件的關係大概呈指數函式。

  其實這個結論和之前一些社會心理學研究的結果也有很好的對應。比如曝光效應(Exposure effect,我比較喜歡稱之為“混個臉熟效應”),人際交往和人際吸引力的研究發現,我們見到某個人的次數越多,就越覺得此人可愛可親、令人愉快(這個效應有一定前提,就是我們對那個人本身沒有明顯厭惡)。而從演化的觀點看,熟悉的東西和熟悉的環境也總是讓人有安全感。所以,當你剛剛進入一個新的群體,為了給大家留下個好印象,交到更多朋友,就要經常露一個臉,和更多的人出現在同一個時間地點。比如搬到一個新社群,就經常到便利店附近轉悠轉悠;進入一個新公司,就多參加“團隊建設”活動;來到果殼網,就多在小組發言。

  這篇paper很好地說明了,即使你和某人的情況如陳奕迅的《十面埋伏》“天都幫你去躲 躲開不見我”,你們還是很有可能會變成朋友的,因為你們每天都擦肩而過,具有時間和空間上的優勢。

  所以別猶豫了,愛ta就先接近ta吧!

  大部分的照片中的可交換影響圖檔exif資訊顯示了照片拍攝的時間,而部分照片中的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資料可以顯示照片拍攝的地方。

  研究者拿到不同使用者的資料之後,先計算兩個使用者的時間和空間的重合度:他們把地球分成一些小格,然後評估兩個使用者的照片所在的小格的距離;時間資訊也用相似的方法處理,分成1天、7天、14天、28天、一年五個時間段。兩個使用者間的關係則來自flickr資料(flickr可以相互關注或者標記為朋友)。研究者同時控制了一些可能影響因素(比如兩個朋友一起出去拍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