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你我未遇見之前隨筆

寫在你我未遇見之前隨筆

  韶韻年華,徜徉在青春的美好裡,曾幾何時,我像你,想她,篤定緣分這個詞。

  記得某節課上一位老師說,世界這麼大,兩個人相遇的機率很小很小,而你們竟然可以成為同學,成為朋友,成為同桌,可想,這是多麼大的緣分,你們要珍惜在一起的日子。

  我聽完這句話,心裡有些感動,但又摻雜些惆悵,我突然害怕分離的那一日的到來,我害怕時間將我們越隔越遠。或許,都有過那樣的時候,想留住某一個時刻,在那裡,有最好的朋友相伴,有喜歡的人在不遠處,只覺得時光靜好,現世安穩。

  然而,生活並不會照著我們的所想如願的進行。就像《匆匆那年》裡所說,青春並不是一朵鮮花的盛放,而是兵荒馬亂的草草收場。青春裡,總有人先走,來不及說再見。卻已分道揚鑣。但願曾經的故人天涯兩不忘,記住愛,記住我們共同走過的歲月。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那樣的時刻,想去一個陌生的城市,開始一段新的生活,但當這一天到來的時候,卻有莫名的恂然。害怕陌生的環境,害怕陌生的人。

  但卻明瞭,青春就是馬不停蹄地向前。在我即將跨入大學校門的時候,我想寫下這篇文章,為了即將遇見的你們。

  我想,你們會有明媚的笑容抑或溫和的嘴角。我們會在一起度過最珍貴的年華,日後想起會勾起嘴角溫和地笑。我也希望你們有一個愉快充實的大學生活。無論走多遠,都不改初心,不忘初願。

  珍惜在一起的歲月。

  秋夜微語

  這麼多年來,我雖離開了山裡的家鄉,但家鄉的秋夜在心目中,是一首詩,一幅畫,一支歌,一座山,一條河,一棵樹,一株草,是我一生中深深的眷念和牽掛,是我在離開山裡後回味的一種酣暢淋漓的回望,家鄉月夜泛著銀光的石上流泉,激揚、傾瀉,淡雅、清麗、潺緩、不驚。

  如田野山崗上舞風弄影的女子的胴體,沒有雕琢和粉飾,醇美自然,和諧、流暢。在時間的催化中,家鄉的秋夜就是一罈醇濃幽香的陳年老酒,幻化成一幅意蘊深沉的'水墨丹青,吟詠成一首靈秀雋永的錦繡詩篇,最終成為我出門在外刻在心底永恆的珍藏。

  家鄉的秋夜是飄浮不定甚至無蹤無影的精靈,摸不著也看不見,只能在沒有煩囂、沒有喧嚷的寧靜中,用心去吟唱,藉靈感去捕捉。於是乎,常在夜闌人靜之時,家鄉便風絮流雲般從佈滿木屋、菜畦和水田的鄉間淌出,輕輕悠悠地飄入我的夢境。

  家鄉的秋夜是原始的,在原始中成長,成長中孕育著原始的真實和真誠。所以,真切素樸、隨意恬然便構成了它的韻律。鄉村有如五線譜面,純樸厚實的鄉民,以及鄉民們如水般清淡澄澈的生活就是音符,當這些音符跳蕩在譜面,那美妙絕倫的天籟之音便會盈滿你的心空,如果你覺得苦了,這裡便是一棵隨意棲息的心枝,覺得累了,就暫時收起人生的風帆和船櫓在這港灣裡悄悄地依泊。

  家鄉的秋夜是真實的,真誠的。連綿不斷的山巒是真實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家鄉人是真實的,就連他們因生活中的磕磕絆絆引發的怒目圓睜,甚至爾虞我詐也是真實的、真誠的,沒有絲毫的遮掩。

  這種真實和真誠似溪澗的涓涓清流,滌去在外奔波遊子心中的煩囂,使一顆顆躁動不安的心會變得寧靜、平和和坦蕩。這也許是對家鄉最好的詮釋,也是我對家鄉最深刻的感受,因此,只要閉上眼睛家鄉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溝溝谷谷,草草木木,生死別離、悲歡離合便會浮現在眼前,而且在歲月的剝蝕中,愈加清晰,歷久彌新。

  家鄉的秋夜就是家鄉人情世故的表達,甚至相互間的恩怨情仇,沒有晦澀,也沒有隱諱,就像千百年來家鄉傳唱的那一首首山歌,雖然原始古拙,卻總是百聽不厭。

  當然,最令我心動的就是鄉親們的生活和他們用以表達人生酸甜苦辣。遠離家鄉的我,遠在別處,爬上小城裡高樓上,看到秋夜的月亮升起來,一下把我帶回到家鄉的小山寨,因為家鄉的農曆八月十五有個中秋節,鄉親們坐在屋外邊看月亮,看著看著,不知不覺間,便到了午夜。天上一彎亮亮月,地下幾盞明明燈,習習涼風吹過,大家都沒有睡意,大家不由自主地哼起了一首首他們自編的歌:

  為人到了十七八,不懂家規不懂法;

  自己掙錢自己用,哪管爹孃作牛挪。

  為人到了三十八,家中事兒亂如麻;

  上有爹孃要供養,下有孩子沒成家。

  為人到了八十八,耳也聾來眼也瞎;

  幾多少年都去了,留下老人能做啥。

  這歌聲和著那些躲在草叢中的蟲鳴聲,使得鄉村的夏夜盈滿著歡樂、和諧和恬靜,身臨其中頓覺神清氣爽,心情也就變得格外的澄亮、輕鬆和愜意了。

  我常想,家鄉的秋夜何以讓我如此眷念和牽掛,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思念愈切,牽掛愈甚,除了家鄉的真實和真誠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鄉親們的生活無拘無束,在這兒可以真實充分地展露所有的性情,甚至放浪形骸,想說就說,想唱就唱,什麼也無須顧忌。

  寫到這兒,我忽然想起了李白過天柱山時所作“待吾還丹成,投跡歸此地”的兩句詩來。我的家鄉雖然沒有天柱山因山水、古寺、名剎所構成的瑰麗風景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但她那由純樸的鄉風、憨厚的鄉民以及鄉民們簡單而生動的生活編串而成的鄉情親情戀情,既沁人心脾,又耐人尋味,有如一隻棲息在心之枝頭的青鳥,將永遠在我的心空翱翔、鳴唱……

  如今,遠在小城裡的我一個人獨享秋夜,抬頭仰望,一枚瘦月嵌在幽渺的夜空。周圍繁星點點,眨著眼睛,彷彿在對語,互致問候。我不禁想起那句經典唐詩,“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在這月影清瘦、星光點點的秋夜,顯得格外的靜寂。別處的月亮沒有家鄉的月亮圓。人生就是這般行色匆匆呀!趕路的人永遠不停留。世上的路千條萬條,就是家鄉的路走不到盡頭。

  我略有所思,古人詠秋的詩句不少。從屈原《九歌湘夫人》的“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到漢武帝劉徹《秋風辭》“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還有陶淵明《酬柳柴桑》“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等等。多數表達的是借詠秋而抒發感傷和寂寞的寓意,婉約中不乏惆悵。

  也難怪古人詠秋多有哀傷和婉約,因為秋天到了,天氣漸寒,萬物隨之凋零。正如人生,漸至向中年、暮年走來。青春漸逝,卻壯志未酬,不生感嘆,那才怪呢!於是,突然有感而發,“錯過了太陽,還會有月亮,關鍵是繼續趕路,”這也許就是我對家鄉秋夜的心得。

  是呀,錯過了的就算錯過了,人生還須昇華、接力和拼搏,不放棄,不後悔,一如既往朝前走,趕路的腳步不停留,這才是真實的、永恆的、浪漫的人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