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旅遊地理教學論文

中國旅遊地理教學論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大家都接觸過論文吧,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還是對論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國旅遊地理教學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國旅遊地理教學論文1

  摘要:目前,中職《中國旅遊地理》教學的現狀並不樂觀。為了提高中職《中國旅遊地理》教學的有效性,中職旅遊地理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靈活採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本文分析了中職《中國旅遊地理》教學的現狀,並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改進方法。

  關鍵詞:中職;中國旅遊地理;教學方法;有效性

  一、中職《中國旅遊地理》教學的現狀

  《中國旅遊地理》是中職旅遊專業的一門必修基礎課程,教學的任務是讓中職旅遊專業學生掌握旅遊從業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其教材內容豐富多彩,涉及範圍廣,再加上大部分中職旅遊專業學生文化基礎差,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起來難度加大。如果在中職《中國旅遊地理》教學中一直沿用教師講授的教學方法,教學效果並不理想。不僅很難調動中職旅遊專業學生學習《中國旅遊地理》的積極性,長此以往還會使中職旅遊專業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失去學習的興趣,同時也很難提升中職旅遊專業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二、在中職《中國旅遊地理》教學中改進教學方法

  教學實踐證明:在教學過程中靈活採用新穎的教學方法創設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對於最佳化中職《中國旅遊地理》教學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能夠幫助中職旅遊地理教師活躍課堂氣氛,為中職旅遊專業學生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基於對中職《中國旅遊地理》現狀的分析,中職旅遊地理教師在《中國旅遊地理》教學過程中應積極轉變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來增強課堂學習的氛圍,最大限度地調動中職旅遊專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一步提升中職《中國旅遊地理》教學的有效性。

  1.開展模擬導遊講解活動,提升中職旅遊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在中職《中國旅遊地理》教學中,單純依靠教師的講解,久而久之會讓中職旅遊專業學生覺得枯燥無味。因此,中職旅遊地理教師可以嘗試把教學內容與導遊工作有機結合,讓學生扮演導遊角色來開展模擬導遊講解活動,這樣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增強教學的實效性,還能給予中職旅遊專業學生更多真實的實踐感受,凸顯他們的主體地位,使其在以後的帶團過程中能夠積極應對所遇到的問題,進一步提升他們的實踐能力。比如在學習“江西省”這個章節時,可以讓中職旅遊專業學生在課前以小組為單位蒐集江西省主要旅遊城市和主要遊覽勝地的相關資料,並整理成導遊詞。上課時旅遊地理教師走下講臺,組織、引導中職旅遊專業學生開展模擬導遊講解活動,鼓勵他們透過自薦或推薦扮演地陪進行車上模擬導遊講解、旅遊路線的介紹以及景區景點的講解,同時讓其他同學充當遊客,給“導遊”製造一些突發事件,並對該組導遊的講解內容,以及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進行點評,最後教師總評,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來提升教學的趣味性。同時開展模擬導遊講解活動也能夠鍛鍊中職旅遊專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加深了他們對導遊工作的理解,為今後從事導遊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2.充分利用本土旅遊資源,開展實地參觀考察活動實地參觀考察是中職《中國旅遊地理》教學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中職旅遊地理教師可利用節假日靈活選擇到當地著名的旅遊風景區開展實地參觀考察活動,並在實地參觀考察活動中引導學生結合書本的理論知識進行思考,進一步提升中職旅遊專業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比如福建省東山島職業中專學校旅遊地理教師可以在清明節組織旅遊專業學生到當地參觀谷文昌紀念館、到烈士陵園掃墓,在黃金週參觀考察東山風動石景區。這樣既能夠激發中職旅遊專業學生的愛國熱情,也能消化他們在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逐步培養中職旅遊專業學生對中國旅遊地理的求知慾,又能讓他們在景區景點看到導遊是怎樣工作的,開闊了他們的視野,增長了他們的見識,進一步提升中職旅遊地理教學的有效性。

  3.巧用資訊科技,開展間接體驗活動中職《中國旅遊地理》教材理論性強,主要是介紹中國各省的概況以及主要旅遊城市和遊覽勝地,單純依靠教師的講解,只能讓中職旅遊專業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同時本門課程涉及全國各省的旅遊景點,不可能帶領中職旅遊專業學生到各省市逐一進行實地考察。所以中職旅遊地理教師應整合教材內容,利用資訊科技改變《中國旅遊地理》教學的呈現方式,大膽嘗試創設各種間接體驗活動,增強中職旅遊專業學生的學習體驗。比如,中職旅遊地理教師可以利用課餘時間蒐集各省市旅遊景區、旅遊城市的宣傳片和圖片等資料。在課堂教學中,利用計算機虛擬現實技術來展示各地的風景圖片和旅遊宣傳片來幫助學生體驗“網上旅遊”。資訊科技的運用能夠直觀、形象地展示教學內容,幫助中職旅遊專業學生更好地理解書本上所學的知識,還能讓他們在頭腦中形成相關的立體畫面,產生身臨其境之感,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最大限度地激發中職旅遊專業學生學習中國旅遊地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採用“任務驅動+小組合作”教學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任務驅動+小組合作”教學法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它主張“做中學、學中做”。在中職《中國旅遊地理》教學中採用“任務驅動+小組合作”教學法,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以福建省東山島職業中專學校2016級旅遊班學生為教學物件,授課中職《中國旅遊地理》“福建省”這一章節為例。首先在授課“福建省”前一週給本班學生布置任務為:“收集福建省旅遊資源的相關資料”,同時明確任務的教學目標是:“掌握福建省主要的旅遊城市和主要遊覽勝地的旅遊資源”;然後中職旅遊地理教師把本班學生分成3組,給小組成員分配任務:“假設每組都是代表1家旅行社,每家旅行社將要推出1個福建主題的旅遊路線,以山水風土人情旅遊路線、紅色之旅旅遊路線、歷史文化古蹟旅遊路線3條路線為參考,由各個旅行社抽籤決定”,這樣就明確了他們在合作學習過程中該做哪些事情;接著小組成員開始分工合作,收集景點的相關資料,集中討論路線景點的組成、行程的安排;最終在課堂上把小組的合作成果向全體同學彙報,並由各組成員進行互評,最後由教師點評,並進行歸納總結。採用這種“任務驅動+小組合作”教學法,能夠真正地把“課堂交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進一步培養中職旅遊專業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的能力,又能夠活躍課堂氣氛,幫助他們更好地記憶、理解所學的知識點,提高了中國旅遊地理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中職旅遊地理教師在《中國旅遊地理》教學中,要更新教育觀念,做到因材施教,充分挖掘教材,結合所在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深入研究教學方法,選用模擬導遊講解、實地參觀考察、“任務驅動+小組合作”等教學方法來豐富中職《中國旅遊地理》教學,努力為中職旅遊專業學生營造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參考文獻:

  [1]王靜文.開展多種學習活動,促進中職旅遊地理有效教學[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2,07:4748

  [2]劉金橋.中職學校旅遊地理課程教學方法思考[J].亞太教育,2015,23:228.

  [3]盧冬梅.基於“任務驅動+小組合作”教學法的中國旅遊地理課程教學案例與反思[J]廣西教育,2016,10.

中國旅遊地理教學論文2

  【摘要】教學改革是當前研究的.重要課題。中國旅遊地理是旅遊管理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必須加大其改革創新的力度。本文就中國旅遊地理課程教學目標的定位,教學內容的合理規劃和設計以及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進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中國旅遊地理;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

  隨著中國現代旅遊業的興起和發展,旅遊業已成為21世紀最有前途的朝陽產業之一。早在1999年國家旅遊局在全國旅遊工作會議上提出:“到2020年把我國建設成世界旅遊強國”的目標。因此大力培養高素質的、符合社會需求的旅遊人才就成為各高等院校旅遊專業的主要任務。

  中國旅遊地理是旅遊管理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從該課程的性質來說,它是一門集趣味性、綜合性、實踐性、應用性為一體的學科。透過該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為今後從事旅行社經營與導遊工作、旅遊飯店管理、旅遊地建設與區域旅遊開發工作等,打下必備的中國旅遊地理知識基礎。

  筆者根據近年來對旅遊管理專業中國旅遊地理教學的實踐、研究和探索認為,要提高中國旅遊地理的教學質量,應該在教學中注意以下幾個關鍵方面。

  1合理定位中國旅遊地理課程的教學目標

  中國旅遊地理是一門在旅遊地理學理論指導下關於區域旅遊地理研究的學問。就這門學問目前發展的實際情況而言,其在很大程度上由旅遊地理學的部分原理和方法,與中國這個特定區域有關旅遊的地理知識結合而成的實用知識領域⑴。它綜合了地理學、歷史學、建築學、園林學、民俗學、考古學、生物學、經濟學、環境科學、社會學、城市與區域規劃學、文學、藝術等學科的知識,是一門知識性、實踐性以及綜合性較強的課程。其知識涵蓋面廣,不僅對教師,而且對學生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目前,在旅遊類、地理類等專業都普遍開設了旅遊地理課程。然而不同專業學生培養的目標不同,所具有的知識結構不同,因此教學目標和要求也應該有所不同。同時,在我國高等本科教育從以前的精英教育轉為目前大眾教育的背景下,對旅遊管理專業的本科生來說,其培養目標應該從培養“從事旅遊管理工作的高階專門人才”轉變為培養“寬(專業)口徑,厚(專業)基礎的複合型、交叉型人才”。這樣,既可以增加本科畢業生就業的靈活性,又可為進入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⑵。

  基於這樣的培養目標,按照國際國內當代大學課程發展的趨向、教育部21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總目標的要求,根據旅遊管理專業的特點以及現代資訊社會對旅遊人才知識和技能的需求,可以確定中國旅遊地理課程的教學目標應該是:

  (1)使學生系統地掌握中國旅遊地理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

  (2)增強學生運用所學的中國旅遊地理知識,科學地解釋旅遊資源形成的原因、旅遊路線的設計等方面的能力,提高旅遊素養;

  (3)樹立空間地域意識,形成旅遊綜合動態思維。[1]

  2合理規劃和設計中國旅遊地理課程的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的改革與課程改革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是學校教育核心的核心。根據旅遊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和中國旅遊地理的教學目標,中國旅遊地理課程教學內容的選擇應以綜合性為基礎,以應用性為動力,遵循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

  教學內容應特別注意向自然、人文相容,文化性與專業性兼具;向既有理論深度,又有較強實際應用性特徵的綜合性、開放性方向發展。為此,中國旅遊地理課程在內容體系上除主要研究中國的旅遊實際外,還可適當引入一些理論旅遊地理和應用旅遊地理方面的理論和知識,而且要重視學生實踐教學環節,著重培養學生的應用動手能力。具體來說中國旅遊地理的教學內容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2.1避免重複,重點突出

  中國旅遊地理課程中的一些內容,如旅遊者空間行為與旅遊客流規律,旅遊市場需求,區域旅遊資源開發、規劃等在旅遊管理專業或專業主幹課程:旅遊學概論、旅遊市場營銷學、旅遊心理學、旅遊資源開發與規劃等課程中均有專門的講授;另一方面旅遊資源是一國、一地區發展旅遊的基本前提。在現代旅遊活動三要素中,旅遊資源與地理環境的關係最為密切。目前中國旅遊地理知識體系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以旅遊資源地理為主要內容的。因此,為了避免重複,突出重點,該課程應把中國旅遊資源和旅遊區劃等作為重點內容進行講授,讓學生明確中國旅遊資源的種類、成因、地域分佈特點、主要代表性景區景點以及各旅遊區的旅遊資源和旅遊環境特徵、主要旅遊路線等。 2.2明確學習目標,擴大知識面

  任何知識的學習都應該強調學以致用。在就業壓力越來越大的今天,學生除了要系統學習旅遊管理知識,提高綜合能力外,導遊資格證的考取也是學生明確的目標之一。因此,為了幫助學生順利透過導遊資格考試,應結合導遊資格考試的要求,適當補充教學內容,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2.3加強內容深度,提高旅遊素養

  中國旅遊地理教育可以展示我國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和獨具風采的自然、人文景觀,並揭示它們形成、發展的奧秘,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增強民族的自豪感,樹立旅遊意識。對於豐富的旅遊地理知識,不僅要讓學生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因此,我們在講授過程中要加深涉及到的地理、歷史、建築、宗教等方面的知識,提高學生對旅遊景觀的鑑賞能力,增強建設美好未來的責任感,從而自覺地保護旅遊環境,愛護旅遊設施,宣傳我國的旅遊資源及其知識。

  2.4引入旅遊地理研究的新理論,關注旅遊資源開發的新動向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旅遊需求會發生不斷的變化,出現新的趨勢。為了適應旅遊需求的不斷變化,旅遊目的地會不斷地進行再次開發,推出新的旅遊產品。我們應把旅遊地理研究的新理論,旅遊資源開發的新動向傳遞給學生,讓學生時刻關注旅遊業發展的新變化。

  3改進中國旅遊地理課程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在教育部頒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指標內涵說明(教高司函[2002]187號)中,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是“教學建設與改革”中的二級指標“課程”項的三大重要觀測點之一,並明確指出“教學方法的改革中心是加強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改革‘灌輸式’和過分偏重講授的教學方法,實施啟發式、討論式、研究式的教學方法”。改革要有利於加強自學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有利於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有利於學生個性和才能的全面發展。同時明確教學手段的改革就是要積極採用現代教學技術和手段,特別是多媒體技術,利用計算機綜合處理文字、聲音、圖象、圖形、動畫等資訊的新技術。這就為中國旅遊地理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指明瞭方向,提出了具體要求。因此中國旅遊地理教師一定要更新觀念,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深入鑽研教學方法,精心設計課堂教學,並掌握多媒體技術這一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

  3.1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

  中國旅遊地理知識的講授需要大量的圖片、地圖、影片、音訊等材料。多媒體技術是集各種資訊載體,包括文字、符號、聲音、圖形、語言、靜止畫面以及活動影像於一體的資訊科技,是現代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首先,合理利用多媒體有助於集中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透過聲音、語言、圖片等綜合講解可以直觀形象地再現地理事物和旅遊景點,它的新穎性、多樣性、直觀性和趣味性使本來比較枯燥的、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加形象、直觀,從而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如利用照片、影片等材料向學生介紹黃山、九寨溝等旅遊景區的特徵、成因等狀況時,就比傳統的教學方法更有利於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

  其次,合理利用多媒體有利於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力的提高。旅遊地理的某些教學內容需要揭露事物的本質特徵,需要把一些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便於學生的理解。如在講到花崗岩地貌景觀時,堅硬的花崗岩岩石在球狀風化和差別性風化的作用下會分別形成巨大的“石蛋”造型、渾圓多姿的巨石兀立形態和各種維妙維肖的象形峰石,這時可以結合青島嶗山的“石蛋”、海南的“天涯海角”、黃山的“老人峰”、“猴子觀海”等景點的圖片進行講授。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很容易的理解這些奇特造型的形成原因,而且容易記憶這種型別旅遊資源的典型代表。

  第三,合理利用多媒體有利於縮短學時,提高教學效率。多媒體課件資訊容量大、圖文音並茂、呼叫方便,因此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使傳統教學方法不能放到課堂上操作的、難以用語言完全表達清楚的教學內容在課堂上很容易的展現出來,這樣可以大大節約教師在課堂上的時間及勞動,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向學生傳授更多的科學知識,最佳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

  3.2加強課堂教學的互動

  課堂講授法雖然因為具有在較短時間內能系統地向學生傳授比較多的資訊而成為一種應用廣泛的教學方法,但是其單向的資訊傳遞方式容易造成學生思維和學習的被動,不利於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培養及創新。針對課堂講授法的不足,我們可以引進課堂討論法、提問法、自學指導法等一些其它的教學方法,發揮學生主體的作用,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師生互動,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如針對課時較少,許多領域的知識不能在課堂上系統講授的問題,我們可以採用自學指導法和提問法,給學生介紹相關方面的書籍、雜誌,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自學;結合課堂講授內容可以讓學生介紹自己家鄉的或熟悉的旅遊資源狀況。一方面可以促使學生利用課餘時間主動收集資料,提高表達能力和管理的組織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擴大教師和其它學生的知識面。

  3.3重視野外實踐教學

  雖然資訊科技越來越先進,可以透過很多渠道獲得豐富的旅遊地理知識,但是實踐教學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仍然是不可替代和不可缺少的基本方法。把學生帶到野外讓其親臨其境進行觀察、判斷和體驗,一方面可以加強課堂講授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把書本里和課堂中學到的理論和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內化為素質。此外實踐教學可把旅遊地理新事物、新現象以及相關最新理論成果及時反映出來,使中國旅遊地理課堂教學和野外實踐教學互為補充,形成完整的課程體系。所以根據旅遊管理專業及中國旅遊地理課程的特點,合理安排旅遊地理野外實踐教學時間。並選擇典型的、且開發較成功的旅遊景區作為實習地點,也可利用週末及寒暑假組織學生到一些旅遊景點進行考察,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學生到雲臺山實習後,不僅加深了對山嶽旅遊資源形成原因、景觀特徵的認識,而且對其開發利用和保護方面的問題也有直觀的認識,增強了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業務素質。

  4、小

  本文對旅遊管理專業中國旅遊地理課程教學改革進行了探討,目的在於進一步促進我國中國旅遊地理課程教學的研究,提高教學質量,從而培養出高素質的、符合社會需求的旅遊管理人才。希望透過我們的有益探索,能推動中國旅遊地理課程教學的改革程序。

  參考文獻

  [1]羅茲柏,張樹林編著.中國旅遊地理〔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0.9.

  [2]蔡靖方,馬勇等.新時期高校旅遊管理專業培養目標、規格探討〔J〕.高等函授學報,2004.8.

  [3]楊載田、鍾順清.試論新世紀高校中國旅遊地理課程的改革創新〔J〕.嘉應學院學報,2004.6.

  [4]苗雅傑.合理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提高旅遊地理教學質量〔J〕.長春大學學報,2002.10.

  [5]呂新民,張金成.經濟管理類專業《管理資訊系統》教學研究〔J〕.中國管理資訊化,2006.2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