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動物的進化過程探析論文
脊椎動物的進化過程探析論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論文了吧,藉助論文可以達到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目的。那麼一般論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脊椎動物的進化過程探析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脊椎動物的進化過程探析論文
摘要:
脊椎動物的進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從最早的甲冑魚逐漸進化到兩棲類,從此生物開始由水生向陸生進化;從兩棲類進化發展到爬行類,又從爬行類中分化出鳥類和哺乳類,最後直到人類從哺乳類中演化出來。顯然正是這樣一個由簡單到複雜、從低階到高階進化過程造就了動物界中最高等生物群體。
關鍵詞:
脊椎動物、進化
動物的進化從最初的單細胞生物(原生動物)逐漸進化到多細胞生物進而不斷的進化出具有體腔、神經系統、完整的迴圈系統的越來越高等動物。其中在動物界分門中脊索動物為最高等的一門,而在脊索動物中脊椎動物又是最高等的一門,那麼這類高等的動物究竟是怎樣進化的呢
1、脊椎動物簡介
脊椎動物是動物界最高等的類群,它們組成了動物界脊索動物中的一個亞門-脊椎動物亞門。脊椎動物體內有一條由一串脊椎骨連結而成的脊柱,起到支撐身體的作用;脊柱前方有發達的頭骨,它與脊椎一起來,連同從脊椎骨兩側伸出的肋骨構成了脊椎動物的中軸骨骼。大多數的脊椎動物還有一套附肢骨骼,起到導航、平衡或推動身體前進的作用。脊椎動物的中樞神經系統脊髓,位於脊柱的上方、身體背側;心臟和消化系統位於脊柱的下方和腹側。脊椎動物中魚類用腮呼吸(包括兩棲類幼體),四足類用肺呼吸。除最原始的型別(圓口綱)外,脊椎動物都有上下頜。感覺器官包括眼、鼻、耳。
2、水生脊椎動物簡介
①脊椎動物伊始甲冑魚
最早的脊椎動物屬於無頜綱,統稱為甲冑魚類。它們沒有上下頜骨,作為取食器官的口不能有效的張合,因此它們獲取廣泛食物資源的能力就很受限制;它們沒有真正的偶鰭,也沒有骨質的中軸骨骼。甲冑魚類到泥盆紀時發展成為適應於各種生態環境和具有各種生活習性的一大類群,取得了暫時的成功。然而隨著有頜脊椎動物的逐漸興起,甲冑魚類最終在競爭中失敗,退出歷史舞臺。
②脊椎動物進化的革命頜
脊椎動物登上歷史舞臺之後的第一次革命就是頜的出現。甲冑魚類有大量的腮,而後前邊兩對腮弓逐漸消失,在第三對腮弓上長出了牙齒,並在“弓”行尖端處以關節結構鉸和在一起。這樣,能夠張合自如,有效地咬住事物的上下頜形成,從而擴大了脊椎動物的取食範圍,使脊椎動物更適應生態環境。
③高等魚類
高等魚類是以上下頜攝取食物的變溫水生動物。典型的高等魚類有一個大而有力的尾鰭,尾鰭來回擺動在水中引起反作用力從而推動身體前進。其背鰭臀鰭均為平衡器。偶鰭包括位於前方的一對胸鰭和位置或前或後的腹鰭。偶鰭非常靈活,起到水平翼或升降舵的作用,有助於魚在水中的遊動。高等魚類分為軟骨魚系和硬骨魚系。軟骨魚類骨骼為軟骨,無鰾,體內受精,代表性動物為鯊魚。硬骨魚類具有高度進步的骨化了的骨骼。頭骨在外層由大量骨片銜接拼成一複雜圖式,覆蓋著頭的頂部和側面,並向後覆蓋在腮部。大多數硬骨魚由舌頜骨將頜骨與顱骨以舌接型的連線方式相關連。體外覆蓋鱗片完全骨化。原始硬骨魚類的鱗厚重,隨著其不斷進化鱗片厚度逐漸變薄,最後進步的硬骨魚僅有一薄層骨質鱗片。大多數硬骨魚的肺轉化為有助於控制浮力的鰾。高等魚類已經與今天我們所講的魚類大致相同。
3水生向陸生的過渡--兩棲類簡介
紀末期,硬骨魚類中的肉鰭亞綱中某些魚類爬上了陸地,成為最早的兩棲動物。呼吸問題是早期的兩棲類必須克服的重大問題。大多數有肺的魚類,用腮呼吸是主要的呼吸方式。而最早的兩棲類用肺呼吸或皮膚呼吸,只在青年或幼體階段用腮呼吸。乾燥問題是兩棲類所碰到的另一個問題。兩棲類表皮角質化程度不深,表皮細胞多為活細胞,這就極大的限制了兩棲類的活動。在繁殖方面,它們從來沒有解決離開水體去繁殖後代的問題。為了適應陸地生活它們就必須解決這些問題從而進化出更高等的型別。
4真正陸生生活的開始
①爬行類
爬行類是由兩棲類進化而來的,爬行類在個體發育的過程裡直接由羊膜卵發育,而不像兩棲類那樣中間要經過變態發育脊椎動物的進化向前躍了一大步,這就是羊膜卵的出現。這是脊椎動物史上一次重大的革新,其意義可與頜的出現以及脊椎動物從水生向陸上生活的轉變相媲美,羊膜卵的出現為脊椎動物的發展開創了新紀元。以羊膜卵進行繁殖的動物,卵在母體內受精,然後產在陸地上或其他適宜的場所,或是在母體輸卵管內停留到幼體孵化時為止。爬行類的骨骼發育更為完善,肢體和足骨都比兩棲類更為進步,使其在陸上的活動更為靈活。許多爬行類都有角質的表皮,可以減少水分的蒸發,這就使的其生活的範圍大為擴充套件,更加的適應陸地生活。
②陸地生活的擴充套件--鳥類
鳥類通常被稱為“美化了的爬行類”.鳥類具有高機能的組織、固定的體溫和很高的新陳代謝率。最早的鳥類出現在侏羅紀。第一次發現為德國巴伐利亞省發現的兩幅很好的骨骼和一些不完整的標本,這就是始祖鳥。始祖鳥是爬行類和鳥類的中間型別。骨質的尾巴為典型的爬行類樣式,從骨骼方面說,它基本上屬於爬行類。但它也有一些非常傾向於鳥類的特徵,如後肢強壯,而且和鳥類相像;更重要的是它具有典型的鳥類羽毛,主要因為這一點,始祖鳥才被確定為一種鳥類鳥綱中最早和最原始的成員。擴大的腦腔表示它已經具有相當複雜的中樞神經系統,這一點對於飛行動物異常重要。從現代世界上生活的大量鳥類來看,它們無疑是進化十分成功的一類脊椎動物!
③哺乳動物
哺乳動物的特徵多種多樣,而且更為先進。哺乳動物是靈活的四足動物,體溫比較恆定,基本的代謝作用高,由於這個原因,它們通常被稱為“溫血”動物。有一種特有的起保護和絕緣作用的毛髮覆蓋。幼體通常為胎生。哺乳動物有一對枕髁,使頭骨和第一頸椎形成關節;有次生性的骨質硬顎,使鼻道和口腔隔離;等一系列的骨骼結構的進化。尤其重要的是:所有的哺乳動物,除了非常原始的以外,都有比較大的'頭顱,它反映了這些動物腦子的增大和智力提高。顯然發達的智力以及更為發達的繁殖方式使得哺乳動物能夠在大自然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大地上的強者。
④靈長類動物
之所以把靈長類放到最後來討論是因為靈長類特別是高階靈長類在智力發育上勝過其他的動物,由此而產生的種種適應性變化,使得靈長類成為進化非常成功的類群;人類的產生和發展更是把這一過程推到了迄今為止的最高峰。靈長類具有高度敏感的視覺、嗅覺神經系統;腦顱很大,在比較進步的型別中,腦顱組成了頭骨的大部分,這就使得其大腦發育更加發達智力也更高。靈長類的四肢關節可以使骨頭有較大的旋轉能力。手腳通常有趾甲而不是爪,保留五趾.在大多數的靈長類動物中,大拇指和第一趾與其他趾分開,有助於執握和操縱物體。腦、眼、手的發展使得其取食更加有效,從而更有利於其存活。絕大多數的靈長類依靠同手同腳一起進行移動,有些靈長類大部分依靠臂和手移動,極靈活地在樹林中吊蕩;有些高等靈長類是部分用兩腳行走,而人類則完全如此。許多靈長類的尾巴很長,作平衡器官用,而猿和人的外部尾巴則消失了。從甲冑魚到不斷進化發展為靈長類再到人類,從水生到陸生,脊椎動物的進化經過了漫長而又曲折的過程,然而就目前的現狀來看脊椎動物無疑是成功進化的典範。
小結:這裡只是簡單的研究了脊椎動物的進化,要指出的是在脊椎動物從水生向陸生進化的過程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出現了反覆的現象的,這裡就不在做詳細的敘述了。脊椎動物的進化到此為止了嗎不,發展沒有停止,變化依然繼續,地球上的生命也還將繼續演化下去,脊椎動物進化這部歷史還將繼續書寫下去……
參考文獻
1李維德《有趣的脊椎動物進化史》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年版
學位論文格式模板
一、學位論文的基本要求
碩士學位論文,要求對所研究的課題有新見解或新成果,並對本學科發展或經濟建設、社會進步有一定意義,表明作者掌握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學科知識,具有從事學術研究或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學位論文應在導師指導下,由碩士研究生本人獨立完成。
博士學位論文,要求對所研究的課題在材料、角度、觀點、方法、理論等方面或某方面有創新性成果,並對學術發展、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有較重要的意義,表明作者掌握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學科知識,具有獨立從事學術研究的能力。學位論文應在導師指導下,由博士研究生本人獨立完成。
學位論文應當用規範漢字進行撰寫,除古漢語研究中涉及的古文字和參考文獻中引用的外文文獻之外,均採用簡體中文撰寫。
學位論文必須是一篇[或一組相關論文組成的一篇]系統完整的、有創造性的學術論文。
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一律不接受其學位論文答辯申請。
二、學位論文的一般格式
學位論文一般應依次包括下述幾部分:
1.封面。
2.版權宣告。
3.題目:應準確概括整個論文的核心內容,簡明扼要,讓人一目瞭然。一般不宜超過20個字。
4.中文摘要:內容摘要要求在3000字以內,應簡要說明本論文的目的、內容、方法、成果和結論。要突出論文的創新之處。語言力求精煉、準確。在本頁的最下方另起一行,註明本文的關鍵詞(3-5個)。
5.英文摘要:英文摘要上方應有題目,內容與中文摘要相同。在英文題目下面第一行寫研究生姓名,專業名稱用括弧括起置於姓名之後,研究生姓名下面一行寫導師姓名,格式為Directedby...最下方一行為英文關鍵詞(Keywords3-5個)。參見附件2。
6.目錄:既是論文的提綱,也是論文組成部分的小標題。
7.序言(或序論、導論):內容應包括本課題對學術發展、經濟建設、社會進步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述評,本論文所要解決的問題,論文運用的主要理論和方法、基本思路和論文結構等。
8.正文:是學位論文的主體。根據學科專業特點和選題情況,可以有不同的寫作方式。但必須言之成理,論據可靠,嚴格遵循本學科國際通行的學術規範。
9.註釋:可採用腳註或尾註的方式,按照本學科國內外通行的正規化,逐一註明本文引用或參考、借用的資料資料出處及他人的研究成果和觀點,嚴禁抄襲剽竊。
10.結論:論文結論要明確、精煉、完整、準確,突出自己的創造性成果或新見解。應嚴格區分本人研究成果與他人科研成果的界限。
11.參考文獻:按不同學科論文的引用規範,列於文末(通篇正文之後)。外文用原文,不必譯成中文(參見附件3)。
文獻是期刊時,一般書寫格式為:作者、篇名、期刊名、年月、卷號、期數、頁碼。
文獻是圖書時,一般書寫格式為:作者、書名、出版單位、年月、版次、頁碼。
12.附錄:包括正文內不便列入的公式推導,便於讀者加深理解的輔助性資料和圖表,論文使用的符號意義,縮略語,程式全文和有關說明,其它對正文的必要補充等。
13.作者的致謝、後記或說明等一律列於論文末尾。
14.學位論文原創性宣告和授權使用說明(導師和作者本人均需簽名)。
15.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