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採礦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探析論文

露天採礦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探析論文

  礦山資源是透過地質成礦的作用下而逐漸形成的具有實用價值的礦物,呈現出一些固態、液態或者是氣態儲存於地殼內部的一種有用的資源。慢慢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發展,這就導致了對於礦產資源的需求量也在逐漸增多,進而導致了對於礦產資源的開發力度也在加大,但是由於礦產資源本身的屬性即屬於不可再生資源。所以不合理的開發會對自然環境產生很嚴重的破壞,從另一方面來說也會限制當地的社會經濟的發展速度。所以,對於礦山地址的環境整改迫在眉睫,不僅僅要從思想上進行觀念的轉變,還要結合實際進行行之有效的措施治理。

  1對環境產生的不利影響

  第一點,造成地質災害。比如在礦山附近經常容易發生山體滑坡和崩塌以及泥石流等災害,露天礦山首先的工作就是要把覆蓋在礦體上面的土石進行分離,然後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對礦體進行分割,這就是直接在露天情況下進行採礦的過程。地質災害的主要表現形式是首先由於挖掘的不科學不合理導致受力不均勻容易導致山體出現形變進而發生山體滑坡[1]。其次就是由於對礦山的廢棄物進行隨意堆放導致了超出了承受能力進而引起山體滑坡。最後就是對於一些礦山的礦渣直接藉助溝渠進行了隨意的堆積放置,當天氣發生惡變出現大暴雨等情況的時候就更加容易造成泥石流。

  第二點,容易導致石漠化。在一些生態環境特別脆弱的地方,由於人們的不合理的開採活動造成了土地的石質荒漠化,地表的植被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水土流失情況嚴重,土地的養分流失嚴重導致土地的生產能力衰敗甚至是喪失。由於露天開採的現場會留下很多的石柱,而且在採石坑裡礦柱子、廢石料相互錯亂的堆放在一起,遠遠望去就像是一片石頭沙漠,很大程度上對生態環境造成了破壞。第三點,容易導致植被出現荒漠化。由於礦山附近的石漠化情況比較嚴重,這就導致了礦場內部並沒有有利於植被生長的土地。導致礦場周圍的很多植被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壞,造成了碎石、廢渣隨處覆蓋的情況,最終導致了植被出現荒漠化。第四點,佔用了很大面積的土地。很多的固體廢棄物會隨意的被丟棄然後堆積成了廢礦渣堆,進而會佔用很多的土地面積。

  2如何治理和恢復礦山地質環境

  礦山的開採工作是經濟發展的重要一個依靠,但是同時也對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不利的影響,導致了生態環境的惡劣變化,最近幾年,隨著經濟發展的腳步加快,這就導致了很多的地質環境問題急劇惡化,給社會帶來了很多負面的影響,所以,開展相關的礦山地質環境整治,這不僅僅在思想上進行的改變,更是時代的發展所需,是為了更好的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進而可以協調好人與自然的'統一,維護了社會的安定[2]。第一點,要改善好礦區附近的生活水平。礦山在進行開採的過程中對於石頭、灰土都是比較隨意的處理堆放,這就容易導致山體出現塌陷、滑坡、泥石流等其他自然災害的發生。第二點,要增加土地面積的耕種,合理利用土地。雖然在礦區附近進行土地的復墾比較困難,但是這確是礦山進行環境整改的必經途徑。第三點,要做好對於地質災害的預防工作。礦山在不斷的開採過程中會對山坡附近的植被進行破壞,導致土體受力不平衡,很容易出現自然災害。所以,為了避免這些情況的發生,可以採取建立防護坡、擋土牆壁等其他合理有效的方式來增加山坡的穩定性可以有效的防止山體出現塌陷、泥石流等情況。第四點,要注意對環境的保護和綠化。礦上的開採很大程度上對植被進行了破壞,與此同時,還造成了很多的廢棄石頭、廢棄石渣等其他顆粒狀物質,這就導致了礦山地區的土質出現問題,很容易出現山體滑坡或者其他的地質災害。透過對礦區內進行植被的再造,可以提高礦區附近的植被覆蓋率,有效的較少水土流失情況降低了山體發生滑坡等其他災難的出現率。

  3做好環境保護和恢復治理工作

  隨著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的採礦工業發展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每年的採礦石的產量大約有60多億噸,換個角度來說,採礦業的迅速發展還會引發環境問題的惡劣以及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導致了很多地區的水位急劇下降,水的質量也有了降低,導致酸度增加進而酸雨成災。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人們的採礦活動越來越頻繁,這就導致了對自然環境的破壞也是日益嚴重,已經很大程度的影響到了人們正常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很多不必要的經濟損失。為了進一步的對礦上地質環境進行整改,這就要採取合理而又科學的措施,儘可能的減少地質災害的發生和地質環境的惡化,可以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可以有效的保護土地資源,保護植被覆蓋率,最終實現礦產資源的科學開發和環境相互協同發展。下面是可以參考的具體方法。首先,要對採礦場周圍的山坡進行整治,加大監督力度,可以有效的防止山坡發生嚴重的坍塌或者滑坡等地質災難的出現。其次,要建造一個堆放廢石、廢渣等廢棄物的場所,要避免對地下水層的過度汙染,做好防治泥石流等地質災難的發生。然後,建立一個覆蓋範圍更加廣的地址環境監督管理系統,並且逐漸改善。最後,要採取合理的措施,恢復植被草地,要對露天的礦採場地、排土場地、工業場所內部等地方進行二次回土,施加肥料幫助土地重新獲得養分,透過逐步的種植草木等方式是來慢慢的恢復生態平衡。除此之外,還要積極的去探尋礦山開採的新型技術手段,要在原有的技術方式的基礎上,對礦場資源的開發利用和環境保護方式方法進行更新最佳化升級。政府要發揮好積極的引導作用,讓企業多去參考國外的一些成功案例,並且進行資金的支援,不斷的加大科學技術的研究人才和資源的投入,對於人才的選擇要是那種複合型人才,認真負責的研究新型的環保手段和技術,要第一時間內掌握世界上最新的科學技術水平,並且與實際進行有機的結合,合理的運用到實際的礦業開採中去。

  4結語

  目前來說,我們國家的礦山地質的環境保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礦山的地質環境保護和恢復工作是一項利國利民工程,這就需要相關的人員在進行礦產資源開發的時候要透過採用一些科學合理的辦法對礦山的地質環境進行保護,以此來減少礦產資源勘探開採過程中對礦山地質環境造成的嚴重破壞,有利於保護人們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利益。透過一些積極有效的整治辦法,可以很大程度上杜絕自然災害的出現,對礦山地質環境起到了積極的改善作用,進而能夠使得生態環境恢復平衡。

  參考文獻

  [1]於素紅.河南省新鄉市鳳凰山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竣工報告鄭州河南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院2007.

  [2]於素紅.河南省林州市任村鎮棘針林石英砂岩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方案鄭州河南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院2010.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