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結構對區域工業技術創新影響研究論文

市場結構對區域工業技術創新影響研究論文

  一、市場結構與技術創新的理論背景淺析

  不同的市場結構,對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會產生不同的作用,關於市場結構和技術創新之間的關係,不同的理論學者對這一問題有著不同的認識。較為典型的,主要是以下三種觀點。

  1.新古典經濟學的相關觀點

  這種觀點認為,只有在完全競爭的市場結構形態下,整個社會經濟才能創造出最大的價值和效率。它的理論根據是,在開放型的完全依賴市場競爭的環境下,參與競爭的主體都是透過在市場中透過市場行為來實現自身利潤的最大化,這種對利潤的渴望會驅使他們對各種生產資料、社會資源進行最為科學有效的配置,以此來實現企業福利的最大化。對於企業福利的最大化,不是指企業單純經濟效益的最大化,這種福利是綜合企業主體與社會兩個方面來考慮,既要求企業利潤的最大化,同時也要求社會所取得收益最大化。這是這項理論學說的主要觀點。

  2.熊彼特觀點

  與新古典經濟學的觀點不同,熊彼特認為“壟斷性的市場結構更加有利於整個市場環境下的技術創新工作”。他的觀點基於以下幾個方面來予以展開。首先,技術創新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一種具有潛在風險的工作,它需要資金、人力等方面大量的投入,成本高,收益不穩定,這是技術創新工作不可避免的特質。其次,壟斷會加強經營主體對技術創新的渴望,處於壟斷地位的經營主體並不會因為自己的優勢地位放棄對技術的創新,反而是基於自己優勢的地位,透過技術創新能夠幫助自己獲得更多的利潤。其次,弱勢地位的經營主體即沒有能力進行技術創新,也缺乏覺悟進行技術創新。綜合以上原因,熊彼特認為只有在壟斷性的市場結構下,才能更加有效地實現市場技術創新。

  3.可競爭市場理論

  這種理論產生於上個世紀80年代,該理論認為,在開放性的市場環境下,即使存在具有壟斷地位的優勢企業,只要整個市場允許有新企業的進入,那麼壟斷企業能夠獲得的收益也要低於完全市場競爭結構下的市場收益。只要有競爭對手的存在,那麼任何壟斷企業渴望高於正常收益的行為,都會引來其他行業主體的競爭。在這種生存環境下,無論企業是否具有壟斷地位,都會選擇透過不斷的技術創新來提升自己在市場競爭中的地位,透過技術的創新來實現市場的均衡。可競爭市場的顯著特點是它是以實現福利最最佳化為主要目標。

  上述三種理論,是不同的學者根據不同的分析方式作出的解釋,但是,對於市場結構與技術創新之間究竟存在著何種關係,在那一種市場結構下能夠更好地實現技術創新,我們難以從中得出結論。無論哪一種理論,都告訴我們,技術創新與市場發展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

  二、市場結構的影響因素

  透過上文的分析,我們已經對市場結構與技術創新的相關理論有了一定的瞭解。為了更好地分析市場結構對於市場經濟所產生的影響,我們要對市場結構的影響因素進行全面的解析。除了繼續使用相關的理論知識以外,我們結合長吉圖地區的客觀情況對這一問題進行分析。

  長吉圖是圖們江區域的核心領域,它的範圍主要涉及到吉林省的長春、吉林市和延邊州的部分地區。在2009年,國務院正式批准了《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規劃綱要——以長吉圖為開發開放先導區》,確立了長吉圖地區新一輪的經濟發展方案,工業的發展,是整個經濟方案發展的重中之重。長吉圖地區的工業發展,在綱要正式確立之前,已經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發展。這一區域的工業發展現狀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特徵。“首先,整體實力在不斷進步,經過21世紀頭十年的發展,長吉圖地區的工業化水平和經濟發展有了明顯的進步。其次,產業結構和工業內部結構正在不斷的最佳化,長吉圖地區的特殊地理位置,決定了其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產業結構的進步缺乏有效的完善。經過多年的發展,無論是整體的產業結構還是工業內部結構,都有了很大的進步。”這是當前長吉圖地區工業發展的市場結構現狀,下面我們從理論的角度對這一問題進行解析。

  1.競爭程度

  競爭程度,是影響市場結構的重要因素。如何衡量一個市場現有的競爭激烈程度,我們需要採用多個具體的指標來進行分析。從理論分析的角度來看,當一個市場的競爭效果尚未完全體現,市場競爭表現並不激烈時,一個典型的特點就是,工業主體在數量上應該較少,但是在整個市場中的資產貢獻率卻很高。所以如何衡量一個市場的競爭程度,可以以工業企業的數量和工業企業的資產貢獻率兩個因素作為研究指標,透過這項分析,瞭解當前長吉圖地區的市場結構。

  2.企業規模

  企業規模如何作用於市場結構,在研究領域主要是透過企業規模對技術創新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不同的企業規模,在促進工業主體的技術創新上發揮著不同的作用。一種觀點認為,大型企業更有利於進行技術的創新,特別是壟斷性企業,在技術創新上有著獨特的優勢。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在競爭的市場結構中能夠更加有利於技術的創新進步,企業規模不需要過大,適度的中小企業能夠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做出更好的應對,能夠更加自主地進行各項技術的創新。

  3.行政壟斷

  壟斷作為經濟執行的一種特殊形式,不僅存在於資本主義國家中,在社會主義國家同樣存在。“按照壟斷的不同形態或者產生的原因來分,主要有以下三種形式:市場壟斷、自然壟斷,以及行政壟斷。”我國雖然缺乏由於生產力進步和科學技術創新帶來的市場壟斷地位,但是行政壟斷現象卻大量存在。在一些行業中,由於市場的集中程度不高,市場競爭的特性表現的還不明顯,政府或者國家是這些行業的壟斷經營主體。行政壟斷的出現,影響了市場經濟規模化的形成,阻礙了行業技術的創新,對市場結構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長吉圖地區,也存在著政府壟斷經營的行業,透過比較分析,我們能夠更加明確行政壟斷對於市場結構產生的重要影響。

  4.具有特殊優勢的市場主體

  市場上,存在一些市場主體具有特殊市場地位和優勢,從而具有影響市場結構的能力。例如,具有免稅優勢的企業能夠以較低成本獲得市場優勢;具有資金優勢、渠道優勢的.企業能夠迅速拓展市場覆蓋範圍,阻止競爭者進入;具有技術專利的企業能夠利用法律保護創造利於自己的市場結構等等。外資企業多來自於經濟發達國家,在中國當前的市場中具有資金、管理、技術等多方面的綜合優勢,能夠對市場結構產生較大的影響。我國曾經大力扶持各種外資企業的進入,企圖透過“用市場換技術”這一方式,來實現工業的發展。外資企業的大量進入的確給我國的工業發展帶來了許多動力,但是並沒有在技術領域有很大的進展。許多外資跨國公司,利用他們強勢的市場地位,在我國不斷地擴大市場規模,對我國的市場結構產生了巨大的衝擊。在長吉圖地區,同樣不乏外資企業的進入,透過協整分析和麵板分析的方法,我們可以對外資企業對長吉圖地區的工業市場結構產生的影響進行全面的分析,有利於未來這一地區的工業發展路線和發展規劃的確定。

  三、市場結構對區域工業技術創新的影響

  市場結構對技術創新產生的影響,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能夠得到不同的結果。本文主要以長吉圖地區的工業發展為藍本,瞭解市場結構對於區域工業技術創新產生的影響。

  1.沉沒成本影響

  沉沒成本,是指某一個企業在退出之前發展經營的產業時,其必須面臨的在裝置、技術、資產等方面的成本損失。“具體的來講,就是一個企業如果發展的規模越大,在一個產業中發展的時間越長,資源積累的越雄厚,那麼它在放棄原產業進入新產業的時候,它的沉沒成本也就越大。”這種沉沒成本的出現,主要是透過已進入企業和新進入企業之間的對比來分析的。已進入某項產業的企業,無論是生產技術、裝置、還是組織生產方式,都與產業形態密切相關,如果這些企業要進入一個全新的產業,那麼他們就必須面臨重新研發技術、重新購買裝置、重新組織生產的問題,原有的技術、裝置、資產將會隨著新產業的進入成為沉沒成本。相反,新進入企業則不需要面臨沉沒成本的問題。所以,透過這項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對於一些規模大的企業而言,他們在進行技術創新時受到沉沒成本因素的干擾。並且在原產業中積累的經驗也不再使用,雙重損失的情況下使得大企業對於技術創新的要求更為嚴格。而新進入的小企業,雖然缺乏一定的實力,但是不需要面臨沉沒成本與經驗損失的威脅,在技術創新工作上更具有活力,技術創新更有動力。所以,從這個角度看,並非企業規模越大,其技術創新的動力就越強。

  2.壟斷與競爭性市場結構

  壟斷與競爭是兩種對立的市場形態,對於工業技術創新的影響,我們從壟斷與競爭比較的角度來進行分析。壟斷市場結構,按照威脅地位和程度的不同,又分為,威脅的壟斷和不受到威脅的壟斷。處於壟斷地位的主體,會隨著地位的變化對於技術創新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一種觀點認為“在穩定的市場環境中,如果技術的創新與進步處於平穩的隨著生產力進步而演進的狀態,壟斷者的地位不會因為這種平穩的技術進步使自身的壟斷地位受到威脅。”在這種情形下,壟斷與競爭兩種市場結構,對於技術的創新進步影響並不大。但是,一旦技術的進步處於快速發展的狀態,新產品的出現對壟斷主體的地位造成了威脅,在這種情形下,壟斷市場機構將會比競爭市場結果在技術創新方面爆發出更大的實力。所以在當前開發性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壟斷形態的市場結構,仍然在技術創新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這是一些理論學家的觀點。

  3.產業集中度影響

  對於產業集中度與工業技術創新之間存在著何種關係,在理論界有著不同的觀點。第一種理論認為,產業的集中程度越高,那麼這個產業的技術創新就會表現的越活躍。任何一種技術創新,都是為了追求更多的利潤,集中程度越高,代表著這個產業的競爭越激烈,企業透過技術革新獲得高於一般剩餘價值的渴望就越強烈。第二種觀點認為,產業集中對技術創新的影響,存在著階段性,也就是,在產品的技術開發潛力較大,處於大規模的創新階段時,競爭性的環境能夠有利於創新。當產業的可開發潛力變小,創新難度增大時,需要高集中程度的壟斷企業來進行創新。

  4.產業規模影響

  產業規模對技術創新的影響,從當前國內的學者研究現狀來看,大部分學者認為,產業規模的擴大,能夠更加有利於整個工業的技術創新。“透過對多組資料的對比實驗分析,證實了產業規模對技術創新有著積極的顯著的促進作用。但是這一觀點存在著例外,就是使用的產業物件是非國有企業,單純的產業規模並不能保證整個產業的技術創新水平,還需要考慮整個產業的發展方式和治理結構。”也就是說,我們不能簡單的透過產業規模來評價一個產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必須綜合考量其他多種因素。

  參考文獻:

  [1]王子君.市場結構與技術創新[J].經濟學家,2002(4)32

  [2]趙儒煜,李晗斌.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的產業發展戰略[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9,(3)23-24

  [3]傅勇.行政性壟斷的經濟分析[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6):15219.12-14

  [4]趙玉林,朱曉海:市場結構對企業技術創新的影響分析[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6(8).11-12

  [5]楊林.有效競爭與技術創新的因果鏈效應及其政策建議[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5(1):1272128.23-25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