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大學生社交焦慮與歸因傾向關係的研究論文

有關大學生社交焦慮與歸因傾向關係的研究論文

  一、引言

  大學生的社交焦慮歷來受到許多研究者的關注。已有研究發現,大學生群體普遍體驗著不同程度的社交焦慮。呂峰、朱孔香的研究顯示大學生焦慮狀態檢出率為38.52%;社交焦慮受到性別、年級、文理科、生源地等許多因素的影響。彭純子、燕良軾等人的研究發現男生與女生的社交焦慮水平差異不顯著; 理科學生的社交焦慮水平顯著高於文科學生;大一、大二、大三學生之間沒有顯著差異,但都明顯高於大四學生。彭純子等人的研究發現男生社交焦慮水平顯著高於女生。大學生存在一定程度的焦慮情緒,城鎮大學生更為突出, 城鄉大學生在社交焦慮方面沒有區別。

  歸因方式指個體對事件發生的原因習慣上傾向於做出怎樣的解釋。海德認為,人們對過去成功或失敗主要歸結於情境的原因和個性傾向的原因。情境歸因是把個人行為的根本原因歸為外部力量,如環境條件、社會輿論、企業的裝置、工作任務、天氣的變化等;個人傾向歸因是把個人行為的根本原因歸結為個人的自身特點,如能力、興趣、性格、努力程度等。已有研究發現,社交焦慮者總是害怕別人對自己的負面評價,在社會交往中他們往往關注尋找社交情境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威脅性的訊號,並對這些訊號進行消極地歸因。如他們趨向於將別人皺眉頭、打哈欠等中性的訊號進行消極的認知,即認為這是他人對自己的講話方式或談論主題感到厭倦、煩躁的表現,並進一步進行自我歸因,認為自己缺乏吸引力是這種現象出現的根本原因。

  雖然探索大學生社交焦慮方面的研究比較多,但是一些研究得到的結論並不一致。並且已有對社交焦慮產生機制的研究多關注性格、社交技能、自尊水平等因素的影響,而關於個體認知因素尤其是歸因傾向對社交焦慮產生影響的研究比較少,歸因的方式不同將直接導致積極、消極認知方式的出現, 而個體的消極認知與社交焦慮又有著密切的關係。基於此,本研究擬考察大學生歸因傾向對社交焦慮產生的影響。

  二、方法

  (一)被試

  隨機選取山東師範大學459 名學生, 其中男生212 人, 女生247 人, 平均年齡22.5 歲(SD=1.372);其中文科214 人、理科245 人;301人來自農村,157 人來自城鎮。

  (二)材料與工具

  使用交往焦慮量表(IAS)測試被試的社交焦慮水平,共15 項,5 點計分(1=完全不符合,5=完全符合)。本研究中IAS 克隆巴赫=0.811(分半信度係數),信度良好。

  內控性、有勢力的他人及機遇量表(IPC)共24 項,六點計分(-3=很不同意,3=很同意),含內控性(I)、有勢力的他人(P)、機遇(C)3 個分量表。本研究IPC 克隆巴赫=0.745,信度較高。

  (三)程式

  對462 名大學生進行小團體統一施測。共發放問卷462 份,有效問卷459 份,所有問卷當場回收。

  三、結果

  採用SPSS13.0 統計軟體對收集的資料進行統計分析。

  為分析大學生社交焦慮的一般特點, 進行性別、學生來源、文理科等多因素方差分析。結果表明,性別主效應顯著F=4.09,P<0.05,=0.05;女大學生(M=45.67,SD=8.61)的社交焦慮顯著高於男生(M=44.27,SD=9.19)。來源的主效應顯著F=4.33,P<0.05,=0.05; 農村大學生的社交焦慮(M=45.63,SD=8.92)顯著高於城市的大學生(M=43.88,SD=8.78)。性別、來源與文理的互動作用不顯著。

  為分析內控性、機遇與有勢力他人與社交焦慮的關係,進行簡單相關分析。

  採用逐步多元迴歸分析,在控制了性別、來源、文理科的'影響之後,探查內控性、機遇與有勢力他人對社交焦慮的預測作用。結果表明,內控性、機遇與有勢力他人對社交焦慮的預測係數R2 為0.138,即內控性、機遇與有勢力他人可以解釋社交焦慮13.8%的變異。在進一步控制了內控性、機遇與有勢力他人三者之間的相互影響作用後(調整後的預測係數為0.134)仍然可以解釋社交焦慮13.4%的變異。

  四、討論

  研究發現, 女大學生比男大學生體驗到更多、更嚴重的社交焦慮情緒,這一特點不因年級和文理科的影響而改變。這與已有研究結果一致,其原因可能在於男生的社交技巧更多些,交際範圍更廣, 男生的社會角色使他們在人際交際過程中更主動; 已有的相關研究也發現女生的交際圈子更小, 人際互動的情感捲入程度更深,對外的排他性更強;相比較而言,男生的交際圈子更廣,人際互動的情感捲入程度更淺,群體對外的排他性更低, 這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女生社交焦慮水平相對更高的現象。此外研究發現農村大學生的社交焦慮顯著高於城市的大學生,這與已有研究結論一致。可能由於農村大學生來到城市生活環境有所變化,原來生活環境中交際圈相對穩定、狹小,封閉,生活環境的變化和交際圈的擴大要求更多的社交技巧,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種挑戰。

  相關分析顯示, 內控性與機遇(有勢力他人)顯著負相關,這說明如果個體認為生活主要由自己控制則機遇(有勢力他人)對自己的影響較小; 機遇與有勢力他人高正相關表明大學生認為有勢力他人往往與機遇緊密聯絡在一起,當有勢力他人幫助個體時,則機遇較多。

  迴歸分析顯示, 內控性顯著負向預測大學生的社交焦慮,即大學生內控性得分越高,其社交焦慮越低; 那些認為生活更多地受自己控制的個體在社會交往中體驗到更少的社交焦慮;而與之相反,那些認為生活自己無法控制,有勢力他人或者像機遇、運氣這類不確定因素更能夠影響事情成敗的個體在社會交往中體驗到更高水平的社交焦慮。這與已有研究也是一致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