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船舶工業技術創新模式研究論文

中國船舶工業技術創新模式研究論文

  從技術創新方法的角度看,自主創新與模仿創新是技術創新的兩種基本模式。文章首先對我國船舶工業的技術創新模式進行了分析,進而對我國船舶工業技術創新模式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探討,最後為提升我國船舶工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加快船舶工業技術創新的步伐提出對策建議。

  技術創新是一項高投入、高風險和高收益的複雜活動,選擇科學的技術創新模式是其成功的關鍵。根據技術創新的方法,人們將其分為兩種基本模式:自主創新模式和模仿創新模式。自主創新模式是指創新主體以自身的研究開發為基礎,獲得新技術、新方法或新產品的方法。模仿創新模式是指創新主體透過模仿學習先進創新主體的方法,購買、引進或破譯先進創新主體的核心技術和技術秘密,並以此為基礎進行技術改進的做法。模仿創新以實現自主創新為最終目標。

  2008年我國造船完工量、承接新船訂單和手持船舶訂單分別佔世界市場份額的29.5%、37.7%和35.5%。是世界第二造船大國。但是。我國船舶工業自主開發設計的主流船型的效能引數與日、韓等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部分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仍未擺脫依賴國外設計的局面,重點海洋工程總承包和設計建造能力差距更大,主要船用裝置依賴引進國外專利技術製造,許多船用產品國內生產尚屬空白。因此。我國船舶工業正處在由大到強轉變的關鍵時期,加快技術創新,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開發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已經成為我國船舶工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研究我國船舶工業的技術創新模式,對我國船舶工業技術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中國船舶工業的技術創新模式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船舶工業一直奉行模仿創新與自主創新相結合的技術創新模式,以實現自主創新為目的,透過模仿創新為自主創新創造更好的條件和基礎。《船舶工業中長期規劃(2006~2015)》也明確指出。在對外合作方面,造船企業要重點引進消化吸收模組化舾裝、高效焊接、切割等船舶建造關鍵技術,積極引進境外先進船用裝置製造技術,支援大型船舶企業集團到境外投資,收購、參股具有技術優勢、產品優勢和發展潛力的專業設計公司等:在自主創新方面,加大對船舶工業自主創新的支援力度,重點扶持船舶生產企業和科研機構自主開發和最佳化設計新型船舶和船用裝置。

  模仿創新與自主創新相結合是我國船舶工業發展的必然選擇。改革開放之初,我國船舶工業的技術水平十分落後,船型的設計、開發、建造能力十分薄弱,而且只能生產簡單的散貨船、乾貨船等常規船舶。為打破這種局面,推動船舶工業產業升級,提高船舶工業的國際競爭力。我國船舶工業先後從國外引進50多項船舶建造關鍵技術和10多種先進的船舶設計技術。特別是在2000年底,我國船舶工業開始引進LING船專用裝置技術。並與法國GTT薄膜專利公司簽訂了許可證協議,與法國大西洋船廠簽訂了薄膜型LNG船技術引進的非排他性協議,與克瓦納集團芬蘭馬薩船廠就MOSS型LING船的技術引進以及球罐半成品的採購等方面簽訂了非排他性協議,使我國具備了建造LNG船的能力,打破了國外造船廠在LNG船建造方面長達幾十年的壟斷地位。透過技術模仿創新,迅速提高了我國船舶工業的技術水平和建造能力,推動了船舶產品結構的升級和船型的'更新換代,提高了我國船舶工業的國際市場競爭力,並使我國成為世界第二大造船大國。

  對於一些關鍵的造船技術和船用產品技術,船舶建造技術發達的國家一直採取封鎖的政策。我國船舶工業很難直接從外部引進這些技術。只能依靠自主研發。另外,利用模仿創新獲得的技術大都是國外先進造船國家已有的成熟的技術,如果不實施自主創新,我國船舶工業技術水平將一直落後於其他國家。因此,實施自主創新是我國船舶工業獲取關鍵技術,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提高市場競爭力的關鍵。利用模仿創新,我國船舶工業積累了豐富的技術、經驗和人才隊伍,為我國船舶工業向自主創新的過渡創造了條件。在實施模仿創新的同時。我國船舶工業對制約其發展的瓶頸技術、具有綜合提升力的重大關鍵技術和能夠代表未來發展方向的先導技術進行重點突破,積極開展相關技術的自主研發。例如,船用曲軸一直是我國船舶工業的軟肋,為了解決該問題,在國家有關部委的支援下,中船集團、中船重工集團、上重集團等造船單位於2002年合資組建了上海船用曲軸有限公司。經過兩年多的自主研發,於2004年底我國首條國產船用曲軸問世。從而一舉改變了國內造船工業“船等機、機等曲軸”的尷尬局面。

  二、中國船舶工業技術創新模式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國船舶工業經過多年的技術創新,取得了一定的技術成果,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對我國船舶工業技術創新模式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如下:

  1 重視模仿創新,忽視自主創新。長期以來,我國船舶工業透過技術許可、技術合作、資本引進等各種手段引進了大量國外技術和產品,甚至透過“反向工程”等方式仿製國外技術產品。技術引進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自主創新的能力,一項新技術的引進並不代表工作的結束,事實上。工作才剛剛開始。但是。我國船舶工業未能將技術引進與自主創新有效地結合起來,沒能很好地對引進的技術和產品進行深入的消化,實施二次開發,導致許多技術在多年後仍處於引進水平。

  由於長期忽視自主技術創新,我國建造的船舶主要集中在散貨船、油船、雜貨船等常規船型,而且在這些常規船型的開發設計水平上,與先進造船國家仍有一定的差距。我國首次建造的新船型。尤其是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仍然主要依靠國外設計,大型豪華遊船、高速複合型船、大型自卸船等新船型的設計甚至還是空白。例如,同樣依靠引進技術建造LNG船的韓國,透過自主技術創新。已建造出世界上技術最先進的LNG船。而我國目前只能製造出14.7立方米的LNG船,遠遠落後於韓國等造船技術先進國家掌握的20立方米以上的LNG船建造技術。

  2 技術創新資源分散度較大,不利於形成技術創新的合力。技術創新資源包括人才資源、知識資源和資金資源。技術創新是一項對技術創新資源要求相對集中的活動。技術創新資源的整合是影響技術創新成效的一個重要因素,對於核心技術的研究與開發更是如此。我國船舶工業技術創新資源存在分散化、小型化和短週期化的特點。難以形成強大的技術創新合力,技術創新特別是自主創新的成效較低。具體表現為:

  (1)技術創新的人才資源分散在船舶製造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機構,這些人才資源不僅在地理分佈上比較離散,更為主要的是技術創新的合作力度較弱,存在“各自為政”的現象,造成了人才資源的嚴重浪費。

  (2)知識資源嚴重缺乏共享交流。技術創新需要大量的知識做支撐,高等院校擁有豐富的技術基礎理論知識。

  科研院所擁有豐富的技術研發知識和技能,而船舶製造企業擁有豐富的生產實踐經驗和對技術需求的內容和方向的切身體會。由於缺乏必要的知識管理體系,這些知識資源未能實現有效的共享交流,許多知識隱藏在各個創新主體內部。並隨著創新主體的流失而流失。知識資源沒能形成有效的轉化機制,直接導致技術創新的成效不足。

  (3)資金投入分散,效率低下。大量的技術創新資金投入分散在眾多的技術創新主體之中,出現了許多低水平的技術創新活動,而重大的技術研發難以進行的局面。

  (4)技術創新成果不能及時共享,技術創新活動在各個創新主體之間低水平地重複進行。由於缺乏技術創新成果的資訊共享平臺。同種技術的創新活動在多個創新主體內部進行的現象時有發生。

  3 技術準備不充分,技術創新效果不佳。無論是模仿創新還是自主創新,要提高技術創新的實效。都必須以充分的技術準備為基礎。在技術引進或自主研發之前,都要對要引進或研發的技術進行充分的分析,並做好相應的技術準備工作,為提高技術引進或研發的效率、效果打好基礎。我國船舶工業引進或自主研發了許多新技術。但由於缺乏必要的技術準備。部分技術引進或研發的週期較長,技術精密度不高,甚至還存在漏洞。

  4 技術引進時,存在盲目性。我國船舶工業在技術引進時存在針對性不強、盲目引進的情況。技術引進缺乏系統性,從而導致技術水平的提高不是很理想。具體表現為:

  (1)引入技術生命週期已快完結的技術。部分引進的技術在其技術生命週期已快完結,不僅造成了資金的浪費,而且對船舶工業技術水平的提高作用不大。

  (2)技術的結構和標準考慮不充分。在引進技術時,對引進技術與已有技術的結構和標準考慮不足,增加了技術的複雜度。甚至需要付出額外的投入來整合不同的技術。

  (3)技術引進的目的性不強。技術引進時需要結合企業的發展戰略和技術引進戰略,不能盲目地引進技術。不是所有先進的技術都要引進,而是要引進最需要的核心技術。

  5 對專利技術保護的法律、法規有待進一步完善。從對專利技術保護的法律、法規的完善與實施情況來看,儘管我國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市場保護體系,但由於市場經濟體制仍有待完善、社會信用制度建設還有待加強等原因,專利產權受到侵犯的事件時有發生。這一現實背景。不僅會影響技術創新主體對技術創新的總體投入,更會影響自主創新的信心,並最終影響船舶工業技術創新體系的建設與發展。

  三、保障中國船舶工業技術創新效果的對策建議

  要實現2015年我國成為世界造船強國的目標,必須有強大的技術作支撐。一方面。採用模仿創新的方式快速引進我國船舶工業發展最急需的關鍵技術,促進我國船舶工業技術結構的升級;另一方面。對引進的新技術進行消化吸收,加快自主研發的步伐,提高我國船舶工業自主創新的能力,這將是我國船舶工業未來技術創新的重點,也是我國實現造船強國目標的關鍵。我國船舶工業必須克服技術創新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保障技術創新的效率與效果。

  1 堅持以引進技術入門,以自主研發為本。自主開發和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是我國船舶工業與國外船舶製造先進國家存在差距的關鍵所在。我國船舶工業許多技術始終停留在“引進——模仿——再引進”的低階發展過程中,船型的設計開發能力、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的建造技術等距離國外先進造船國家還有很大的差距,究其原因是我國船舶工業的自主研發能力不足。

  由於形成自主研發能力並非一日之功。因此。我國船舶工業必須走技術引進與自主創新相結合,並以自主創新為根本的技術創新道路。必須改變我國船舶工業一直以來重視技術引進,忽視自主研發的局面。大力提高自主創新的支援力度。

  2 有效整合技術創新資源,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實現我國船舶工業由大到強轉變的唯一途徑。經過多年的模仿創新,我國船舶工業已經積累了豐富的技術基礎、知識經驗和人才資源。有效地整合這些技術創新資源,提高我國船舶工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是我國船舶工業擺脫低水平技術創新,實現重大關鍵技術創新的重要途徑。

  船舶建造企業、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是我國船舶工業技術創新的主體,透過建立一定的共享平臺,加強三方的人才資源交流、知識共享和創新成果共享,並提高三者的科研合作力度,實現創新能力的互補。形成我國船舶工業自主創新的合力。

  3 加強船舶工業技術創新服務體系建設。加快船舶工業技術創新的步伐,提高船舶工業技術創新的效果,離不開技術創新服務體系的有力支援。技術創新服務體系的建設包括研發能力的建設、人才資源的培養、技術創新的戰略規劃、組織機構的建設等多個方面。根據中國船舶工業技術創新的現狀,重點應加強研發能力的建設與高層次專業人才資源的培養,為我國船舶工業技術創新特別是自主技術創新建設良好基礎。

  4 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引進技術。技術引進要為推動自主創新服務。我國船舶工業要根據當前的技術狀況,分析未來技術需求的方向,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引進技術,制定技術引進中長期規劃,避免盲目引進,切實滿足自身需求,達到真正提升技術水平的目的。

  5 進一步完善專利法律、法規的建設。為技術創新提供良好的競爭環境。為了給技術創新提供良好的競爭環境,有必要採取措施加強專利法律、法規的建設與執行機制。其中包括:一是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二是加強智慧財產權的宣傳力度,提高社會各界的智慧財產權保護意識;三是加強專利合同管理,建立專利合同登記備案制度,積極引導專利人對專利技術的推廣和應用,提高專利技術的產業化水平。

  四、結論

  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主要的造船大國,但還不是造船強國,究其根本原因是造船相關技術的落後。為實現我國由造船大國向造船強國的轉變,必須加快技術創新的步伐,提高船舶工業的技術水平。我國船舶工業堅持模仿創新與自主創新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道路,提升了技術結構層次,增強了綜合競爭力。但是,在技術創新模式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不少問題,正確認識這些問題,並提出改進措施,對我國船舶工業技術創新又好又快地進行具有重要意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