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的高中議論文

洞的高中議論文

  小時候。奶奶講故事總講到落難或者趕考的書生在路上走著走著。天突然下起大雨,正在不知所措之際,前方突然出現一個山洞,於是飛奔而入。把風雨擋在洞外。這樣的故事在我幼小的心靈中埋下一個念頭——洞,可避風雨。後來讀陶潛的《桃花源記》,讀至“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不禁拍案叫絕,原來洞不僅可避風雨且能出現奇蹟,似乎一旦擁有便沒有危險。然而轉念一想,這裡邊又似乎有點不對頭。

  古代書生體極弱,除了賣墨和運氣好極的當個官以外,便無以養活自己。孔乙己深受科舉制度的毒害,一生潦倒。為什麼不給自己多留條生路,脫下又髒又破的“長衫”,去參加勞動,自食其力?又為什麼偷了人家的書還死不承認,卻用“是竊書,不是偷書”的遁詞來做“山洞”?陶潛於亂世中為什麼不用自己的才氣去劈出一條生路施展抱負而選擇了桃花源?顯然,選擇洞比面對現實更容易做到,何況書生休弱如柳算是飄逸,似乎不弱便沒有了仙風鶴骨;而陶潛則有老莊隱逸清淡的思想在背後律著,不歸隱便是與統治階級同流合汙了。怪不得我國曆史上的許多文人俠客最終會躲進山洞了其餘生。不敢面對現實逃向山洞大談山洞的好處,知之謂其自私濡弱,不知之便如獲至寶大聲唱和甚至竟相仿效。

  現實生活中,只要你稍加註意,就會發現許多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某人學習極不認真,經常不做作業,老師間之,卻堂而皇之曰:“三毛說,把青春最寶貴的時光放在教科書上是生命中最大的浪費。”某人搜於吹牛,什麼詩呀畫呀都似乎特別精熟,但學校好幾次詩文創作比賽請其出馬都推說忙,要去看某畫展,要為某報趕稿……如此等等,卻從未見其大作問世。要減肥的說是不習慣吃早餐,要逃課的硬說是生了病。他們隨身揹著一個山洞,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會識時務地逃進山洞裡,又舒服又安全又可盼奇蹟出現,不禁沾沾自喜。然而這些人如若稍有些腦筋,應該明白,長久躲在洞裡總不是辦法,你不怕有一天自己這身筋骨會變得像麵糰一樣軟乎。再也不能行動,那時野獸來了咋辦?俗話說逃得過初一逃不過十五啊!

  現代社會的進步是一日千里。國際間的'競爭也愈來愈激烈。我國處在這祥的國際環境中,要想保持競爭的權利,甚至要趕上其他國家,就更迫切地需要勇於迎難而上,大膽創新的人才。隨著社會對人的要求越來越高,那些隨身揹著山洞的“識時務者”將變成真正可悲的不識時務者,他們會揹著山洞隨陶潛永遠地成為過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