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學習共同體的構建論文
課堂學習共同體的構建論文
摘要 學習共同體的建立是一個學校轉型的重要標誌,建立課堂學習共同體的研究已經成為了當今教育研究的熱點之一。課堂學習共同體的發展階段可以分為以下五個階段:共享願景,尋求共同的情感歸屬;建立規章,確定內化的行為標準;解決衝突,建立互惠的合作關係;沉浸體驗,達成雙贏的發展目標;反饋資訊,實現動態的持續發展。
關鍵詞 課堂;學習共同體;構建策略
課堂學習共同體的建立是一個學校轉型的重要標誌,對於課堂學習共同體來說,最為主要的是營造一個系統的學習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共同體成員有機會獲得來自環境的給予的幫助和支援。倘如此,學習就會真正發生,並能夠有效地達成師生的個人發展目標和學校的共同體發展目標。
一、共享願景,尋求共同的情感歸屬
博耶爾(ErnestL.Boyer)在《基礎學校:學習的共同體》一書中首次使用學習共同體的概念,並把“有共享的願景”作為“在學校建立真正意義上的學習的共同體”必須具備的第一個條件提出來。根據博耶爾的觀點:學習共同體是所有人因共同的使命而朝共同的願景一起學習的組織,共同體中的成員共同分享學習的興趣,共同尋找通向知識的旅程和理解世界的運作方式。麥克米蘭(McMillan D.W.)和查維斯(chavis D.M.)從心理學的角度將共同體界定為:“一種成員所擁有的歸屬感,一種成員彼此問及與整個群體休慼相關的感情以及對成員的需求將透過他們對共同生活的認同而得到滿足的共同信念。”共享的願景作為課堂學習共同體所有成員“共同信念”的具體表現能夠使共同體成員尋找到共同的情感歸屬。
從價值觀的角度來看,課堂學習共同體的構建“需要有一個觀念認同的過程”,有了“觀念認同”,共同體成員才有可能將共同體的要求和規範轉化為自身的自覺行為。在課堂學習共同體發展的初級階段,特別是新的課堂學習共同體組建的初級階段,共同體成員都有很強烈的歸屬感,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被別人喜歡、被別人接受,並試圖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在該階段,班級應該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構建“理想說話環境”,從熟悉彼此的名字開始,讓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以包容的心態和欣賞的原則建立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聯絡,建立共同體共享的願景,促進共同體成員間相互包容,讓個體覺得已經被他人接納,體驗到自己是共同體的一員,從而在心理上彼此接受。
二、建立規章,確定內化的行為標準
規章制度是共同體成員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建立規章制度是為了實現課堂學習共同體的目標,保證課堂學習共同體有序地執行。但是在傳統的`班級中,規章制度大多來自於學校意志,藉助於外部力量執行規章制度。學校為執行制度而執行制度,把重點、精力都花在了強調製度檢查制度上,把推行制度的過程變成了對師生行為進行約束、限制的過程。規章制度實效性就具體表現為學校師生對制度內化的程度和效度,因此規章制度必須內化到師生的心靈,把課堂學習共同體的要求,轉化為師生的自身需求,內化為共同體成員的情感體驗和對現實情景的感悟,從而把規章制度變成師生的慣常行為。
(一)規章制度要符合實際
規章制度內化為師生的行為標準的前提是規章制度必須符合實際,這是因為教育過程是知、情、意、行綜合作用的過程,也就是師生社會化的過程,課堂學習共同體的規章制度應該體現這一要求。因此,共同體的規章制度應該重視師生的主觀能動性和自我教育的作用,從師生的生活需要和發展需要出發,激發情感,引起情感共鳴,並能夠在學生的學習活動與社會實踐活動中內化為師生的行為標準。為此,學校就要“廣開言路”,在規章制度制定前和在規章制度制定和執行的過程中聽取師生的意見和見解。
(二)規章制度要凸顯人文關懷
規章制度經過討論後就要由口頭轉變為書面,在組織語句書寫的時候,所用詞語句子儘量體現人文關懷,批評與表揚相結合,儘量少用或者不用“嚴禁”“必須”等詞語,多運用“請”“需要”等更具有濃濃人文關懷的詞語。只有濃濃人文關懷的規章制度才能放飛師生的心靈,發展師生的個性,構築他們的夢想,營造一種師生心情舒暢和積極向上的心理氛圍,使課堂學習共同體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三)規章制度要發展創新
社會是發展的,沒有發展就沒有進步,一個學校的規章制度也必須遵循這樣的規律。一般來說,規章制度具有較強的時間性和場合性,學校要需要根據課堂學習共同體的實際需要,及時地調整、補充和完善規章制度,不斷髮現新問題,提出解決的措施,使規章制度能夠根據學校內部和外部情況的變化進行動態地調整。
三、解決衝突,建立互惠的合作關係
課堂學習共同體作為一個縮微的社會組織是存在衝突的。課堂學習共同體建設的過程中,師生個體內心的、師生個體間的和師生群體間的衝突經常發生。特別是在課堂學習共同體形成的初期,師生在知識基礎、智力水平、認知風格、思維方式、性格、興趣、自我期望等方面的異質結構,使得每個師生個體都用其獨特的“視域”去感知世界,因而往往會對同一事物產生不同的看法。但是,課堂學習共同體的真正發展需要共同體成員間認知上的衝突,衝突對課堂學習共同體起著驅動的作用。但是,衝突不會自動轉化為課堂學習共同體構建的動力,期間學校必須發揮引導作用,使師生在解決衝突的過程中,建立互惠的合作關係,促使課堂學習共同體由不平衡向平衡地進行動態發展。
(一)營造互惠合作氛圍
研究表明:“當外部威脅降到最低限度時,學生就比較容易覺察和同化那些威脅到自我的學習內容。”學校要營造互惠合作氛圍,為師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師生在自由選擇、自行決定中解決學習衝突。透過營造積極協商建立相互支援和信任的學校氛圍,使在解決衝突的過程中,師生的多種不同觀點受到尊重和鼓勵,師生敢於表達自己的觀點,學校成為滿足師生的安全需要、歸屬需要和成就需要的地方。
(二)培養互惠合作意識
互惠合作不只是一種學習方式,而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一種生活的價值觀。教師和學生有其主體性,營造互惠合作氛圍就是將個體間的差異作為一種教學資源,倡導不同主體價值的創造、建構與分享,將學校的話語權移交給師生,以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往和對話為手段,透過批判地思考,進行內部協商,培養學生的互惠合作意識。透過培養互惠合作意識,學生能形成自我感受和辨別意識,提高自尊水平,增長社會經驗和規則意識,並最終達到個體社會化程序和良好個性品質的發展。
(三)增強互惠合作技能
課堂學習共同體產生衝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共同體成員缺少合作的技能,因此,增強互惠合作的技能在構建課堂學習共同體的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合作的基本技能主要有10項:聽取、說明、求助、反思、向控、幫助、支援、說明、建議、協調。在我國當前課程改革的形勢下,教師和學生應該多種方式培養學會傾聽、學會表達和學會互助等方面的技巧和技能,讓師生帶著善於傾聽的耳朵走進沸騰的學校生活,傾聽成功者的真實聲音,傾聽殘疾者的生命表白,傾聽一串串鮮活的學校故事,並從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四、沉浸體驗,達成雙贏的發展目標
由於研究的角度不同,學者們對學習共同體有不同的理解。但是,無論將學習共同體視為一種“學習形式”“組織關係”還是將學習共同體視為“教育存在方式”,課堂學習共同體的本質是課堂中教師和學生具有共同的目標,離開了課堂學習共同體的共同目標的追求,課堂學習共同體就丟掉了靈魂。課堂學習共同體的關注點不是將“必須掌握”的資訊“灌進師生的大腦”,而是關注師生在面對各種問題情境時所進行的“對話”過程中的思想生成和持續改進的過程中,實現共同的目標。共同目標在課堂學習共同體中起著導向作用,決定著課堂學習共同體的計劃安排、組織的形式和方法的選擇,但是,課堂學習共同體也必須同樣注重個人目標的實現,只有將課堂學習共同體的共同目標轉化為共同體成員的個人目標體系,課堂學習共同體的共同目標才能實現。可以說,課堂學習共同體的發展過程就是課堂學習共同體目標和個人目標共同實現,達成雙贏的發展目標的過程。
(一)確立課堂學習共同體的共同目標
現狀與歷史是走向未來的起點,在確立課堂學習共同體的共同目標之前,我們首先要了解共同體及其成員的歷史與現狀,並進行系統的分析,從而找出課堂學習共同體的優勢和劣勢以及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並據此確立課堂學習共同體的目標。但是,目標總是指向未來的前景描繪明天和後天的藍圖。因此,課堂學習共同體共同目標的制定又要在此基礎上,制定出具有前瞻性的課堂學習共同體共同目標。
(二)在“沉浸體驗”中實現個人目標
課堂學習共同體發展到這一階段開始進入平穩執行的階段,也是共同體成員在自己學業目標上取得重要進展的階段。謝里爾·斯波爾丁(Cheryl Spaulding)以講故事的方式告訴人們選擇權需求和自主需求是非常重要的。有關研究也告訴我們,課堂學習共同體的共同目標不是強迫師生削足適履地適應已設計好的教學序列,而是強調具有不同背景文化的學習者,利用各自的專長,相互支援與合作,共同完成其共同協商確定的學習目標。在該階段,不要過度地強調外部動機,而是必須隨時掌握師生的思想動態,在關注師生需求的基礎上,強調學習的內在價值,不斷提高他們的抱負水平,不斷增強師生的自我效能感,並在“沉浸體驗”中逐步實現自己的個人發展目標。
(三)不同發展階段目標有所側重
課堂學習共同體中的共同目標和個人目標並不是在課堂學習共同體構建的過程中平均發展,而是隨著課堂學習共同體的發展,體現出課堂學習共同體共同目標和個人目標實現的層次性,在不同發展階段共同目標和個人目標的實現有所側重。在課堂學習共同體建立的初級階段,我們要建立起課堂學習共同體共同目標和師生個人發展目標;在課堂學習共同體建立的穩定執行階段,學校要下放權力,張揚師生的個性,促使個人目標能夠充分有效地實現;在課堂學習共同體的成熟階段,我們要在師生個性發展和個人目標實現的基礎上,透過參與課堂學習共同體的管理等渠道,把共同目標和師生個人發展目標融為一體,在追求課堂學習共同體共同理想的過程中達成雙贏的發展目標。
五、反饋資訊,實現動態的持續發展
隨著時間的推移,課堂學習共同體進入了成熟的發展階段,但是課堂學習共同體的發展仍然面臨著接受新的考驗,實現持續發展的問題。特別是在學期、學年轉換的時候,學生轉學、教師調動等原因而出現的變動和長假中共同體成員長時間分離等因素所帶來課堂學習共同體成員情感上的變化會使課堂學習共同體的發展會出現一些新的特點,甚至會出現一些新的衝突。因此,我們要及時有效地反饋課堂學習共同體的有關資訊,根據課堂學習共同體發展在不同時期的特質,適時地調整發展策略,不斷調整甚至重新設計各項措施、方案,實現課堂學習共同體動態的持續發展。
在該階段,課堂學習共同體要適時地進行資訊反饋,並進行以下反思:如果課堂學習共同體已經達到了目標,要分析做了什麼,能否有更好的方法達到目標,還有什麼問題沒有解決,等等。如果沒有達到目標,學習共同體就應該在掌握足夠資訊的基礎上考慮策略是否得當,執行是否到位,並重新考慮課堂學習共同體的發展策略和實施過程。
課堂學習共同體的構建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並要為之付出巨大的努力,這需要我們在實踐中長期不斷地進行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