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也是中職學生的權利和義務的論文

愛也是中職學生的權利和義務的論文

  摘 要:世界經濟的飛速發展,社會競爭的日益加劇,人與人之間更多地體現為名譽、地位、金錢的關係,職業中學的學生普遍缺乏愛心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作為學校教育的首要工作,德育應該成為培養學生愛心的主陣地,班主任有責任讓學生明白,“愛”是他們的權利和義務,家長、社會有義務為孩子營造一個和諧的環境,只有這樣,我們的學生才會懂得愛、享受愛、釋放愛。

  關鍵詞:家庭教育 學校教育 社會環境

  愛是非常抽象的東西,有人作出了這樣的解釋:愛,是一種感覺、一種體味、一種身心超越現實的純美反應,精緻敏銳,牽動著整個身心和悲喜情緒,而且力量巨大。愛,其實很簡單,一句話、一個眼神都可以表達。然而就是這樣再簡單不過的事情,我們的學生卻做不到,或者是懶得去做,或者根本沒有意識去做。我們的學生好象離愛越來越遠。

  校園裡,學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進家門不打招呼的情況普遍存在,只有在沒錢的時候,父母才是最可愛的人;平日裡,只聽到學生談明星、說名牌、比吃穿;交流中,很少有學生認為自己的父母是關心自己的,他們埋怨父母對自己不好、總是打罵……這就是我們面對的現狀。

  一、愛心缺失的原因

  1、家庭教育

  (1)家長把精力過多地放在滿足孩子的物質生活和學習成績上。在他們的思維中,讓孩子吃好、穿好是自己的本分,落實到行動上就體現為對孩子過分寵愛,只要孩子有需求,家長總是千方百計滿足。這樣,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很難體會到受挫折的滋味,心裡除了自己再無別人,以個人為中心,只學會了索取,不知道回報。而家長卻把無私奉獻和不求回報作為父愛或母愛中最本質的東西,久而久之,造成了孩子依賴、自私、自閉的心理。如果不改變這種教育方式,愛心在孩子身上缺失是必然的。

  (2)父母沒有注意自己的言行。孩子特別喜歡模仿大人的言行,尤其喜歡學自己父母的言行。如果父母不孝敬老人,孩子也就容易不把父母當回事,跟父母爭吵,甚至辱罵、毆打父母;父親或母親經常當著孩子的面打麻將,孩子就容易躲在網咖不回家;孩子的父母如果自私自利,經常爆出粗話,孩子也會封閉自私、滿嘴髒話。有人說,什麼樣的家庭出什麼樣的孩子,俗話也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我想指的就是家庭對孩子的影響。一個愛心缺失的家庭是不可能培養出充滿愛心的孩子的。

  2、學校教育

  如果說家庭教育是奠定孩子愛心的基礎,那麼,學校教育就是孩子愛心的發展和延續。學校有責任讓孩子明白“愛”是一種美德,是一種處世之道,是立足社會之本。但如今的職業學校重技能,儘管學生學到了一定的專業技能,但愛心教育卻是空白的。雖然職業學校把德育放在舉足輕重的位置,但沒有愛心教育的專門教材,也沒有真正激發學生愛心的活動,這不能不說是我們職業學校教育的一個漏洞,反映出我們德育工作的欠缺和不足。學校組織的一些有關愛心的活動,無非是捐款、看記錄片等,重形式輕內容,重材料輕過程,教育難以入腦、入心,更難以落實到學生的日常行為上。再說,我們的一些教師可能是“恨鐵不成鋼”的心理比較強烈,對學生的行為缺少理解和耐心的引導,尤其對問題學生沒有關愛之心,這樣就使學生和老師形成對立,學生不但不能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反而處處和老師作對。愛心教育缺失,愛心在我們的一些學生身上也就蕩然無存。

  3、社會環境

  我國古代孟母三遷的故事說明,古人對社會環境非常重視。“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一成語從一個方面說明了社會環境對人的巨大作用。良好的社會環境有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健康科學的社會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而不良的社會環境則會把意志薄弱的學生引入歧途。職業學校的學生學習壓力普遍較輕,精神無所寄託的他們和網咖、ktv、舞廳、遊戲機廳等娛樂場所結下了“不解之緣”。在那裡,他們學會的是如何抽菸喝酒、如何結交異性,他們思考的是怎樣在父母那裡得到更多的錢、獲得更大的活動空間。在這種情況下和他們談愛心,無異於對牛彈琴。

  二、實施愛心教育的途徑

  古代思想家孟子認為“人之初,性本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我們的教育物件的心靈絕不是一塊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經生長著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師的責任首先在於發現並扶正學生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讓它不斷壯大,最後排擠掉自己缺點的雜草。教育者要堅信我們的.孩子本質是善良的,在特定的條件下是可以彰顯自己的愛心的。那麼,如何才能讓職業學校的學生理解愛、懂得愛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努力:

  1、以學校為主陣地,透過豐富多彩的活動進行愛心教育

  (1)注意觀察並收集學生中的好人好事,利用班會、板報、櫥窗等公開表揚宣傳。學生學習自覺,老師表揚,因為他懂得尊重老師、家長的勞動;學生幫其他同學補習功課,老師表揚,因為他能樂於助人;學生值日工作做得好,老師表揚,因為他知道為大家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老師“公開讚美”好人好事,使表揚形成了“良性迴圈”,被表揚的學生越多,說明“好人好事”越多,透過表揚使“好人好事”產生了乘數效應,湧現出更多的好人好事。沒被表揚的學生也會自覺反省,自己為什麼總得不到老師的認可?我應該怎樣做才能被老師注意?表揚對他們起到了宣傳教育的作用。

  (2)開展愛心教育系列活動,讓學生身臨其境體驗關愛。國家是愛我們的,她為我們創造了舒適的學習環境,她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為了鼓勵我們安心讀書,她給了我們助學金。透過引導,要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父母是愛我的。老師可以以“每天給父母一份驚喜”、節假日送一份獨特的禮物給父母、給父母洗腳、一封感謝父母的信等形式,讓學生重溫父母的關愛,培養學生對父母的感激之情。

  老師是愛我們的。為了讓學生更充分地瞭解老師的良苦用心,可以和學生一起收集古今中外的愛生故事,學習名師的敬業精神,組織學生開展“說說我的老師”、“老師您好”等實話實說活動。一個個鮮活的案例,一次次教育教學場景的再現,學生還不能體會到老師的愛嗎?

  同學是愛我的,透過“同學如手足”、“牽手同學、共同進步”為主題的作文比賽、演講比賽等,讓學生感覺到彼此之間的兄弟情誼,掀起學生之間互幫、互助、互學、互進的熱潮,增進學生之間的友誼。

  2、以家庭為突破口,讓家長對孩子的愛心教育負起責任

  “養不教,父之過”,家庭對學生的行為習慣、品德形成、個性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學校可以充分發揮“家校路路通”的優勢,經常和家長聯絡,向家長明確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培養目標,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學校的點滴變化。也可以透過家訪、家長會、家長接待日、舉辦家長學校、開展家庭教育諮詢、建立家長委員會等多種方式,家校互動,共同商量孩子的教育方法。同時,可透過這些途徑,讓家長感受到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總之,在學校和家長的溝通中,學校要真正讓家長明白這樣做的意義是什麼,這樣,家長才會改進家庭教育的方法,積極配合學校實施愛心教育。

  3、以淨化社會風氣為己任,給學生一個充滿愛心的大家庭

  我們知道,職校學生在自己的成長道路上承受了更大的精神壓力,假如沒有一個正確的輿論導向,只能讓他們遠離我們的視線,或自暴自棄,或追求刺激不能自拔。因此,社會要給他們一個公平、公正的環境,不歧視,不打擊,給他們關懷,讓他們自覺融入到愛的大家庭中。還有就是,各級政府和社會各部門也應履行關心、促進和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義務,支援和參與學校的教育工作,逐步建立以學校教育為主、家庭社會力量為輔的教育網路,共同營造關心下一代健康成長的良好的社會教育環境。

  總之,愛既是職校學生的權利,也是義務,我們在呵護好他們愛的權利的同時,更應該把培養他們的愛心放在德育的首要位置,讓我們的學生自覺承擔起愛的義務。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