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非連續頻譜的短波傳輸技術研究論文
基於非連續頻譜的短波傳輸技術研究論文
摘 要:以短波傳輸技術為主題,討論在非連續頻譜、短波通訊的結合問題。首先對短涉及短波傳輸技術進行了扼要概述;主要討論了非連續頻譜的概念、特性、應用的OFDM技術;重點闡明瞭非連續頻譜OFDM傳送接納系統的原理、流程與缺乏,並提出理解決峰均比過高的問題,對最佳化波形進行了簡單闡明。最後,對最優窗函式設計進行提示。希望經過該闡述能夠惹起更多的關注與交流,為該方面的研討工作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資訊。
關鍵詞:傳輸論文
短波是高頻無線電波的另一種稱號,通常而言,是指頻段在3~30 MHz,波長在10~100 m的電磁波。近年來,由於電臺的增加,在短波傳輸中,常常會由於過於擁堵而呈現各種干擾,給短波寬頻通訊質量帶來了很大影響,經過對認知無線電技術與短波通訊的分離,可以改善這種情況,特別是在基於非連續頻譜的技術根底上,進行短波傳輸,能夠經過認知模組增加通道引數評價與控制,在有效地提升高頻應用率的同時,抵禦各種干擾要素。以下就對其展開詳細闡明。
1 短波通訊技術與認知通訊技術
短波通訊技術常用於航空、氣候、航海、軍事和救災等範疇,主要以語音、資料和影象等進行資訊傳輸,本錢低、裝置簡單、易操作、失密性強、不易毀壞及可靈敏挪動;通常可分為地波與天波傳播,地波通訊間隔近,天波順應於遠間隔傳播。但從影響方面看,各種干擾要素對天波的影響遠遠大於對地波的影響,特別是在訊號的穩定性方面,影響最大。而認知通訊技術主要是以規範化的認知迴圈模型,到達對各種干擾的抵禦並使其訊號傳輸一直堅持在最佳狀態,如由傳送功率控制和頻譜管理、無線環境、無線場景剖析、通道狀態估量與預測模型等認知功用構成的根本認知迴圈模型就能夠很好地處理各種干擾,到達所請求的目的;認知通訊技術在短波通訊中的應用前景寬廣,且效果較佳,特別是經過對頻譜感知、波形重配、最佳化等能夠到達更好的短波傳輸效果。
2 基於非連續頻譜的短波傳輸技術
在無線通訊系統之中,普遍採用了OFDM技術,它的.特性是頻譜應用率高,對多徑干擾抵禦力強。OFDM,英文全稱為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中譯為正交頻分複用技術,屬於頻分複用;從構成來看,集中表現在把頻域通道分割為子通道,並對其進行同時傳輸,這些子通道可分為若干,完成手腕是在每一子通道上以子載波的方式,進行調製符號的獨立傳輸。非連續性頻譜OFDM主要是指區域性子載波關閉的OFDM波形。此種方式可以將每一符號的持續時間進行延展,增加其持續性,這也是明顯優於單載波技術的一個主要特徵,其頻域平衡才能的提升,完善了對惡劣多徑衰落的抵禦才能。
從非連續頻譜OFDM傳送接納系統的流程來看,簡單方式為傳送序列——輸出序列。詳細而言,就是將傳送序列中的子載波對映、降峰均比與降旁瓣處置、M點IFFT(發射機)、新增迴圈字首、數模轉換/射頻前端的最後結果以訊號的方式,經過通道,傳送到輸出序列中的射頻前端/模數轉換、抗干擾預處置、訊號同步/去除迴圈字首(接納機)、M點FFT、通道估量及子載波平衡、解調資料,最後輸出即可。
在整個流程中,需求在子載波對映與通道估量及子載波平衡進行銜接,主要是應用認知模組,有效的到達頻譜及通道情況估量、選出可用子載波資訊;這種物理層的傳輸計劃主要是增加了認知模組,能夠對頻譜空泛進行智慧感知,從而進行通道狀態、使用者資訊的引數評價,再以控制通道到達與接納端的共享。
從最佳化波形的方面來看,影響或限制非連續頻譜OFDM的要素有峰均比,由於當峰均比增高時,就會與子載波數關聯,但在通常狀況下,總子載波數、子載波數皆可共同作用,對峰均比的值變產生影響,針對這個問題,可採用正交預編碼技術、儲存子載波技術。
3 結語
在基於非連續頻譜的短波傳輸技術中,主要是應用了OFDM技術,應用認知模組對通道狀態、使用者資訊的引數評價,再以控制通道到達選擇與控制的目的,有效的處理了短波通訊中易受干擾的問題,經過對峰均比的技術處置,能夠有效的到達波形最佳化的目的;但是,應該留意在窄帶使用者、寬頻使用者方面的均勻功率密度,通常是前者大於後者,因而,易因互相干擾帶給子載波汙染,最終引發系統毀壞,所以,應該增強這方面的探析,以最大化信幹噪比、最小化旁瓣功率為準繩,最終設計出最優窗函式,處理干擾帶的外走漏問題。
參考文獻:
[1]王瑩.短波/超短波在油氣田井口資料實時檢測及遠端傳輸系統中的應用[J].科技傳播,2012,4(20).
[2]高梅,黃國策,杜栓義,等.用於短波高速資料傳輸的迭代兼併平衡演算法[J].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2013,35(9).
[3]施愷狄.短波數字傳輸現代技術及其主要毛病與診查[J].資訊科技與資訊化,2015(9).
[4]孫宏林,陳元清,李鐵成.短波組網通訊資料傳輸效率實驗與研討[J].中國電子科學研討院學報,2011,6(3).
[5]陳智建,朱朝輝,楊曉鵬,等.中央短波播送傳輸電路樣本空間的構成及統計剖析[J].播送電視資訊,2013(6).